?

“三新”背景下史料教學融入高中歷史教學的路徑分析

2023-09-07 04:11胡緯李潤鑫喻佳寧
黑龍江教育·小學 2023年2期
關鍵詞:三新史料教學史料實證

胡緯 李潤鑫 喻佳寧

摘要:在新課標、新高考、新教材的“三新”背景下,強調史料教學不僅順應新高考改革發展方向,對進一步踐行新課標、解讀新教材以及提高學生的史學素養均有重要作用。史料教學在融入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時應從史料的選擇注意與課程目標的貼合以及史料類型的豐富性入手,注重教師引導的過程,有針對性地設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進而提升歷史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高中歷史;史料教學;史料實證;核心素養

當前我國教育改革已進入新篇章,隨著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三新”時代的到來,高中歷史教學越來越重視史料教學的重要性。就歷史學科而言,《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的提出,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注重知識的講授,而忽視了學生史料解讀能力的培養,導致部分學生在遇到史料題時會出現史料解讀不充分,甚至是無法理解史料內容的窘境。為了更好地領會“新課標”、用好“新教材”、應對“新高考”,就史料實證素養融入高中歷史教學做如下討論。

一、“三新”背景下史料教學的重要性

隨著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歷史核心素養的提高越來越受到重視。史料實證素養作為核心素養之一,其在今后歷史教學實踐中的重要地位自不待言。

踐行新課標的需要。新課標提出了明確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課程目標,史料實證為其中一項。歷史發展的過程是不可逆的,只能通過史料去還原,因此必須重視史料的收集、整理與辨析。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有助于其形成正確、客觀的歷史認識。故而,史料教學是踐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理念的必然要求。

新高考應試的需要。自2014年以來,全國許多省份陸續進行了高考改革,試題題型、考試要求等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新高考一卷歷史學科選擇題增至15道,每題3分,共45分,非選擇題4道,共55分。題量和分值較以前均有所增加,非選擇題的數量增加1道,分值增加3分。不難發現,新高考更加注重考察學生的史料分析、歸納概括的總結能力,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與考察也結合了史料的分析解讀,難度有所上升。通過對比近3年新高考一卷和全國乙卷歷史試題不難發現,無論是新高考一卷還是全國乙卷歷史試題,都注重從史料方面入手,絕大多數試題都直接使用了史料,強調對學生能力進行考察。區別在于運用史料對學生進行考察過程中,新高考一卷注重史料類型的多元性。由此可以看出,進行史料教學是應對新高考的必然要求。

解讀新教材的需要。自2019年秋季開始,新版高中歷史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下冊)開始在全國推廣使用,縱觀新教材,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重視史料。首先,新教材包含了大量圖片史料。以新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一課為例,教材中含有“中國舊石器時代重要人類遺址分布圖”“江西萬年仙人洞遺址”“陜西臨潼姜寨聚落遺址復原圖”“良渚古城城墻分布范圍示意圖”“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的祭壇、積石冢和女神廟”“山西襄汾的陶寺遺址及2001號大墓出土時全景”“利簋及銘文”“西周分封示意圖”等大量圖片史料。其次,新教材對史料的重視還體現在新增設了“史料閱讀”模塊,幫助學生了解更多史料。以2022年全國乙卷文綜歷史試題第42題為例,結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國家治理,在新教材“史料閱讀”模塊中涉及并引用的諸多史料可供選擇。由此可窺,新教材對史料的重視,史料教學有助于對新教材的解讀,以至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二、史料選擇緊貼課程目標

梁啟超先生曾言:“中國于各種學問中,惟史學為最發達;史學在世界各國中,唯中國最為發達?!盵1]歷史著作浩如煙海,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尋找史料并非難事,而根據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史料亦非易事。受人性、好惡、地域和民族的影響,沒有完全可信的史料。故一則合適的史料應滿足以下三個標準,其一,考查所用史料是否來自最先形成的史學文本;其二,注意所引史料是否是原初的狀態[2];其三,注意所引史料的價值觀是否正確。前兩條針對史料本身而言,最后一條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要途徑,緊貼課程目標的同時還須兼顧史料所要傳達的價值觀是否正確。因此,史料選擇須在正確理解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完整、準確地把握課程內容,理清歷史脈絡,依據新課標和學生的基本學情,緊扣課程目標。

在本課中,須使學生明確鴉片戰爭的侵略性,英國用大炮和鴉片打開中國大門,是野蠻掠奪與侵略。在史料選擇過程中堅決避免鼓吹對外國侵略不抵抗的文章,混淆資本主義傳播與侵略本質的文章,曲解近代化史觀、全球史觀的文章??墒褂民R克思、恩格斯在兩次鴉片戰爭期間所發表的一些論述,掌握其站在中國人民的立場上,譴責侵略者的殘暴行徑?!坝④娫诖舜巫鲬穑f片戰爭)自始至終大發獸性,這種獸性和引起這次戰爭的販私貪欲完全相符?!盵3]強化學生史料實證、歷史解釋核心素養的培養,明確侵略者的真實目的,揭露其侵略本質。

三、史料選擇注重豐富性

豐富多樣的史料本身就極具吸引力,可以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興趣,保證史料教學課堂的活躍度與參與度,使教學的開展事半功倍。在史料選取的考量上,既要能充分表達主題,又要保證材料豐富翔實,內容真實可靠,還考慮到形式應活潑多樣,因此在授課過程中,可以穿插一部分影像史料來增加課堂史料的豐富性,進而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

在本課第一個子目“19世紀中期的世界與中國”中,可利用圖片史料,對比展示英國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以及先進軍事力量同中國軍隊實力的落后。結合中英貿易中的實際數據史料,繪制圖表,幫助學生清晰理解中英貿易之間的不平衡以及走私鴉片的危害。在第二個子目“兩次鴉片戰爭”中,可播放紀錄片《鴉片戰爭》片段,幫助學生了解兩次鴉片戰爭的經過、結果以及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展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的相關照片以及文獻史料,學習先民不畏強暴、抵御外敵的愛國精神。在第三個子目“開眼看世界”中,林則徐、魏源和徐繼畬的手稿及其著作的內容,讓學生們感悟“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時代責任,進一步理解向西方學習以求自強的主張。

四、史料設問注重學生參與

引用史料的核心在于透過史料學生能夠獲取哪些有效信息,進而更好地理解知識點的內容。面對晦澀難懂的史料,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提升課堂效率,需要教師合理的設問。合理的設問讓學生有效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實現課堂教學效果最大化,進而將史料與教學目標、能力培養有機統一起來。

在第二個子目“兩次鴉片戰爭”中,播放紀錄片《鴉片戰爭》前,提問“分析鴉片戰爭前中國社會的狀況,思考中國在當時國際格局中的處境”。讓學生運用唯物史觀理解西歐與中國分處不同的社會階段,中國落后于世界潮流,總結落后就要挨打的必然性。展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的相關照片以及文獻史料時,引導學生思考“三元里人民抗英”體現了中國人民何種民族精神。幫助學生理解中華民族不畏強暴、反抗外辱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其與清政府軟弱無能形成的鮮明對比,加深對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理解。

伴隨著新課標、新高考、新教材“三新”時代的到來,史料教學的價值日益凸顯。將史料教學融入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是實現課程目標改革、提高應試能力的重要舉措。史料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在其中應充當“引路人”的角色,努力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接觸到有價值的史料。伴隨著史料實證素養的普及,史料教學也必將更受重視,故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采用史料教學將是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

[1]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71.

[2]何德章.史料辨析方法與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J].歷史教學問題,2022(1).

[3]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57.

課題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教研專項一般課題“高中歷史史料教學優化策略的實踐研究”(JYC1422328);佳木斯大學2022年教學改革指導項目“歷史專業師范生史料素養養成及課堂應用策略研究”(2022JY3-46)

編輯/王波

猜你喜歡
三新史料教學史料實證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培育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
史學閱讀與史料教學
新課改下高中歷史課堂的“史料教學”
以史料促教學
淺論史料教學在中學歷史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