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視角下高校思政宣傳工作路徑探析

2023-09-07 05:35薛利霞
新聞研究導刊 2023年13期
關鍵詞:宣傳創新策略思想政治

摘要:教育是國之大計,高校是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高校的思政教育更是錘煉學生道德修養的關鍵環節。隨著國內外形勢的復雜變化,高校思政教育不僅面臨著一系列挑戰,還要迎合時代發展的需求,自覺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和責任。大力弘揚思想政治教育,補足大學生精神之鈣,尤為重要。目前,高校的思政宣傳工作存在較多的不足,比如缺乏時代性與鑒別力,內容過于同質化;網絡輿論引導敏銳性與及時性不足等。尤其是進入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宣傳工作的短板越來越明顯,很多高校缺少專業的宣傳工作隊伍和先進的媒體技術,宣傳方式、宣傳途徑及宣傳內容也有一定的缺陷。如何有效提升高校思政宣傳的水平,不斷創新思政宣傳的體制,運用新媒體技術改進高校思政教育,從而顯著地增強高校思政宣傳工作效果,通過思政宣傳把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為高校開展教育工作保駕護航,是當前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诖?,文章首先分析新媒體在高校思政宣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然后探討現階段高校思政宣傳工作的不足,最后結合思政宣傳工作的開展需求,提出有效的優化策略,以期為高校增強思政宣傳工作效力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思想政治;宣傳;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13-0199-03

隨著互聯網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各類新媒體快速興起,極大地滿足了人們互動表達和休閑娛樂的需求,但信息的快速傳播也對意識形態領域造成極大的沖擊。受到新媒體的影響,高校學生的思想觀念、學習方式都已經發生顛覆性的變化。相比于其他年齡的受眾群體,高校學生具有個性意識更強、思想更為獨立、需求更加多元化的特點,在新媒體背景下,如何更好地開展思政宣傳工作逐漸成為各個高校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一、新媒體在高校思政宣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多元化信息傳播形式有助于增強宣傳效果

新媒體不僅能夠傳播文字,還能夠傳播圖像、聲音等多種形式的信息,既可以進行單向傳播,又能夠通過分享、讀取等多種方式,進行非線性、雙向甚至多向傳播[1]。尤其是近幾年來,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影響力迅速擴大,吸引了大批年輕受眾。這一類新媒體不僅傳播內容豐富、覆蓋范圍廣,還能夠借助大數據技術實現精準推送,從而更好地滿足受眾的個性化需求,也因此成為大量年輕群體交流思想的最佳選擇。類似的新媒體平臺可以靈活地傳播各種類型的信息,為高校開展思政宣傳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通過新媒體平臺,高??梢詫⑿枰麄鞯膬热蒉D變成不同的形式,再進行上傳,從而增強宣傳內容的吸引力,提高思政宣傳的效果。

(二)個性化定制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

新媒體自誕生之時起,就將用戶需求放在首位,無論是內容生產,還是內容傳播,都是以用戶的需求為核心,因此更加貼合當下高校學生的需求[2]。學生在使用新媒體時,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除此之外,在新媒體平臺當中,學生既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信息的生產者和傳播者,這種“身份角色靈活切換”的模式明顯更滿足信息消費者的需求,更容易獲得年輕用戶的認同。高校學生有著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自身個性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高校在開展思政宣傳工作時,同樣也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只有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考慮,利用新媒體提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這樣才能顯著地增強高校思政宣傳工作的效果。

(三)大數據推送提高宣傳效率

在傳遞信息時,新媒體平臺可以運用大數據技術,采集用戶信息并進行分析,形成清晰的用戶畫像,在推送信息時進行更精細的劃分,從而充分滿足不同信息消費者的需求[3]。當用戶看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之后,還可以通過分享、評論等不同的形式將信息分享給他人,從而達到裂變式宣傳的效果[4]??梢?,新媒體在信息推送方面的優勢也為高校開展思政宣傳工作提供了便利,高校在制作各種信息內容的基礎之上,也可以運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學生的需求,然后通過信息細分與精準推送,有目的地將信息內容推送給學生,從而更好地完成思政宣傳工作。

二、高校思政宣傳的現狀

(一)內容同質化,缺乏時代特色

高校的思政宣傳教育是開展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但是傳統的校園媒體,無論是排版還是制作時間,已經無法適應當下學生快餐式、娛樂化的信息接收方式。同時,思政教育的內容過于陳舊,難以滿足新時期社會發展的需求。部分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時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的情況,理論說教過多,缺少實踐性活動,沒有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5]。此外,在宣傳思想政治內容時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沒有把握好大學生在認知、情感等方面的個體需求,無法讓學生在思政教育中獲得歸屬感和認同感。

(二)網絡輿論引導敏銳性和時效性不足

當下,正值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黨和國家號召青年要樹立遠大理想,自覺肩負起民族振興的時代使命。面對國內外復雜的環境,高校學生的人生目的和價值判斷非常容易受到影響而偏離社會主流價值[6]。高校學生防范意識薄弱,很容易受到負面思想的影響,而現階段很多高校的思政宣傳工作缺乏長效監督機制,無法及時對網絡輿情進行監控,即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思政宣傳工作的效果仍然一般。

(三)宣傳工作團隊技術水平偏低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為了更好地開展思政宣傳工作,各大高校紛紛成立專業的宣傳團隊,在各大新媒體平臺注冊官方賬號,并通過新媒體平臺宣傳相關的思政知識。但是,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各個高校思政宣傳工作團隊的成員大都由思政教師、學校教務人員組成,部分工作者的新媒體技術水平不高,無法熟練地運用新媒體技術,導致許多高校的官方賬號形同虛設,難以發揮作用[7]。此外,部分高校思政宣傳工作者不懂得如何運用新媒體對新聞信息進行加工和編輯,無法及時將相關的內容上傳至新媒體平臺,思政宣傳工作效率比較低下。

三、高校思政宣傳工作的創新策略

(一)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增強師生認同感

從高校思政宣傳工作的實際情況來看,優質的內容是思政宣傳工作的關鍵所在。首先,高校要結合思政宣傳工作的需求,對發布的內容進行優化與提煉,突出主題,充分發揮思政宣傳在價值引領方面的積極作用[8]。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每天都會接觸大量的信息,只有主題鮮明、富有特色的內容,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因此,高校在運用新媒體發布思政信息時,需要對信息進行提煉簡化,才能讓宣傳效果達到最大化。其次,宣傳的內容要盡量貼合高校學生的需求。高校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判斷能力,形成了自己的思維習慣,對于不符合自己接收需求的信息內容,通常會選擇屏蔽。所以,高校在宣傳思政信息時,必須認真分析學生的需求,要根據他們的喜好,有針對性地提供豐富的思政信息內容,才能切實滿足學生的需求,體現高校思政宣傳工作的價值。最后,適當融入時代元素,體現思政宣傳的“新”意。新媒體的興起促使信息傳播的速度顯著加快,前一秒的“新聞”,下一秒就會變成“舊聞”,失去本身的價值。因此,在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在開展思政宣傳工作時,不能一味沿用舊的內容,高校的思政宣傳工作要從當下的社會中發掘“新”的亮點、融入各種新的元素,通過富有“新意”的內容,成功引起高校學生的廣泛關注與討論,從而達到通過思政宣傳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目的。

(二)健全輿情機制,加強評估與處理

高校輿情治理與高校思政宣傳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高校開展思政宣傳工作的主要目標,就是給學生營造良好的環境,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降低負面思想對學生的影響,使學生成長為符合社會需求的優質人才。因此,高校需要健全輿情機制,對輿情進行客觀的評估并及時處理[9]。

一方面,高校要建立輿情預警機制,及時發現輿情并采取措施干預,避免輿情擴大。進入21世紀以來,為了提高國民受教育水平,我國各大高校紛紛開展擴招計劃,學生數量激增。大量師生在同一環境當中生活學習,再加上外部環境的影響,導致高校的輿論環境變得越來越復雜,即使是一個極小的事件,如果處理不當,也有可能演化成較大的輿情風波[10]。所以,高校需要建立輿情處理機制,隨時隨地關注輿情的變化,并作出客觀的評價,處理一旦發現風向不對,應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處理,盡可能在萌芽階段消除隱患,確保其不會影響學校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

另一方面,高校要建立健全輿情監督機制,確保各項干預措施落到實處。近年來,很多高校陸續出現各種輿情事件,但是從實際處理的情況來看,很多高校只采取了簡單的措施進行干預,等輿情平息之后便置之不理,很少進行跟蹤和記錄,也很少對干預措施的具體效果進行評估,導致輿情監督機制存在缺陷,在實際的管理過程當中,難以發揮效力[11]。因此,要想確保思政宣傳工作落實到位,高校還需要結合自身情況,不斷完善補充相關的監督體制、保障方案,要從人力、制度、資金等多個方面,為思政宣傳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確保思政宣傳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三)樹立“全員宣傳”的理念,強化宣傳隊伍建設

宣傳工作隊伍是高校開展思政宣傳工作的根本所在,只有高素質的宣傳工作隊伍,才能完成思政宣傳工作的目標[12]。因此,在具體實踐當中,高校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強化思政宣傳隊伍建設,提高宣傳工作人員素養。

首先,定期組織宣傳工作人員參加新媒體培訓,在全校范圍內開展與新媒體相關的研討會,還可以在學生中發展通訊員,建立新型的學生記者隊伍,以此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發現潛在的問題,從而及時給予引導。其次,為增強思政宣傳的效力,高校還需要樹立“全員宣傳”的理念,構建全方位的宣傳網絡,形成“全員宣傳”的新格局,強化全校師生的思政宣傳意識,從而為運用新媒體技術開展思政宣傳工作做好準備[13]。最后,擴大高校網絡評論員的隊伍規模。高校要注意團結表現積極的師生,增強管理方、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同時,可以在輔導員及學生之中培養具有影響力的“意見領袖”,引導他們團結學生,并將思政宣傳的內容傳播給更多學生,不斷增強網絡評論員的影響力,傳遞正能量,把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

(四)拓寬宣傳維度,發揮教育功能

高校在開展思政宣傳工作時,可以從各類新聞中挑選有價值的作品,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深挖新聞內涵,發揮教育功能。一方面,從廣度上進行拓展。在整個社會當中,任何新聞事件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與其他社會現象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14]。高校在引用新聞事例時,可以與其他社會現象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客觀地掌握事件發展的規律,提高學生的領悟能力,更好地規范學生的言行。另一方面,從深度上進行拓展。有的新聞事件影響力較大,涉及主體比較多,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出的結論也不同。因此,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時,應注意引導學生透過表象,認識事件的本質,以此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增強學生的獨立性,從而有效避免學生被卷入網絡輿情事件之中[15]。新媒體用戶數量眾多,用戶素養參差不齊,還有部分用戶有意散布負面言論,如果高校學生自身覺悟水平不足,就容易受到負面言論的影響,進而陷入旋渦之中。因此,高校要及時引導學生認清事件真相,剖陳利弊,通過思政宣傳及時消除輿情的負面影響。

四、結語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對學生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都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新媒體信息傳播具有虛擬性、開放性和平等性,同時還具有一定的社會性。新媒體的特殊性質,無形中增大了高校思政宣傳工作的開展難度,高校必須正視新媒體快速發展帶來的影響,通過優化宣傳內容、完善輿情機制、建設高素質的宣傳隊伍、拓展宣傳維度等不同的途徑,顯著增強思政宣傳工作的效力,為社會培養更多優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陸峰,秦如祥.新時代高校思政育人與宣傳思想文化融合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21(18):105-106.

[2] 肖瀘燕.宣傳媒體助推藝術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路徑探究[J].四川戲劇,2022(4):158-161.

[3] 李斯紅.全媒體時代背景下政治理論的宣傳與創新研究[J].傳媒論壇,2021,4(13):18-19.

[4] 邱致勇,崔英錦.重大疫情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性反思[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6):77-81.

[5] 姜陽.高校思想政治宣傳工作創新研究[J].記者搖籃,2021(1):105-106.

[6] 孟憲平.當下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義流失及聚合機制分析[J].學術界,2020(4):12-21.

[7] 張玲,吳昌宏.新媒體對思想政治宣傳工作影響分析[J].中國報業,2019(20):76-77.

[8] 做實宣傳大格局 提升思想引領力[J].中國共青團,2019(10):14-15.

[9] 劉朝閣.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宣傳、教育及其相互關系[J].思想理論教育,2019(8):56-61.

[10] 宋曉晨,劉昕彤,于書忠.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宣傳教育工作開展策略[J].改革與開放,2019(12):120-122.

[11] 黃成飛,黃希丹,陳閃榮.新媒體在高校宣傳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研究[J].山西青年,2018(11):120.

[12] 邱柏生.關注現代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有效傳播的策略問題[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9):20-24.

[13] 高鑫.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結構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7(3):25-30.

[14] 孫生會.運用新媒體增強宣傳思想工作實效[J].理論學習與探索,2017(1):41-43.

[15] 李玉元.媒介融合環境下思想政治宣傳工作的創新分析[J].視聽,2017(1):186-187.

作者簡介 薛利霞,助教,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宣傳創新策略思想政治
淺談行賄犯罪案件特點、原因及預防對策
意識形態、文藝、宣傳與百姓生活
互動與互補:《新周刊》微博傳播策略淺析
打造醫院里的“主流媒體”
關于新形勢下企業經濟管理創新的思考和淺談
新形勢下企業干部管理的創新策略探究
高職學生志愿填報取向及滿意度調查研究
國有企業集團內部控制的創新
如何創新文化企業思想政治工作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問題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