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齡前兒童常見心理行為問題及應對方法

2023-09-08 06:47首都兒科研究所政曉果
兒童與健康(幼兒教師參考) 2023年7期
關鍵詞:尿床電子產品技巧

首都兒科研究所 政曉果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和精神障礙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為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3~6歲(學齡前)是兒童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也是兒童心理發展和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對于這一時期兒童出現的心理行為問題,教師和家長若能及早識別、及時干預,便能有效糾正,從而促進兒童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1 吸吮手指

小寶今年4歲了,在幼兒園經常含著大拇指津津有味地吮吸著,午睡時老師將他的手從嘴里輕輕拿出來放進被子里,可不一會兒小寶的手指又不由自主地放進嘴里了,這樣反復多次。小寶媽媽說他在家里也是這樣,導致小寶的手指經常蛻皮、發炎,爸爸還因此打罵過他,但是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應對技巧:家長一定不要大聲訓斥孩子,有時候越強硬制止,孩子就可能越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家長應想辦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多與孩子做一些他感興趣的活動,如玩游戲、搭積木、講故事;也可以引導孩子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增加孩子手部的活動量。有的孩子吮吸手指是由于過于敏感、情感脆弱和自卑等原因,對于此類孩子,家長要多陪伴和關愛孩子,鼓勵孩子多與同齡孩子玩耍,幫助孩子克服這些不良心理。長期吸吮手指會導致幼兒牙齒排列不齊,嚴重的會出現嘴巴前突,影響孩子的容貌。針對此種情況,家長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借助一些輔助工具(如專用的紙套、夾板)幫助孩子戒除這種不良習慣。

2 進食問題

我們經常會聽到孩子媽媽說:“我家孩子都3歲了還不會自己吃飯,每天追著喂,半天也吃不了半碗飯,不好好吃飯會導致各種生長指標不達標,我看著就來氣……”這類孩子表現為偏食、挑食、厭食、吃飯速度慢以及異食癖等各種進食問題,長此以往甚至會因長期咀嚼不良而影響到口腔肌肉的運動功能。

應對技巧:家長應該給孩子營造輕松愉快的就餐環境,切勿批評打罵孩子,以免孩子對吃飯產生抵觸心理;讓孩子一起參與餐前的準備工作,鼓勵其坐在飯桌前吃飯,讓孩子與家庭成員一起進餐,進而逐漸產生進食的興趣;盡量不用玩具、電視、手機等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專注地吃飯;準備食物時應注意種類多樣,外觀和顏色上盡量投其所好,以增加孩子的食欲和進食的主動性;在非進餐時間嚴格限制孩子吃零食的次數和量,尤其是含糖量高的零食。

3 易怒打人

朋友經常和我抱怨,說她家孩子做事十分急躁,稍有不如意就大發脾氣,或在地上打滾、哭鬧,有時甚至動手打人。老師因為這個問題找過家長很多次了,這令她十分苦惱。

應對技巧:孩子喜歡模仿父母的行為,因此家長要樹立好榜樣,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遇到問題應平和溝通;當孩子哭鬧或大發脾氣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將孩子暫時隔離,待孩子冷靜下來后引導他說說自己的想法,幫助他分辨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行為是錯的,指導孩子以后遇到類似的事情應該如何正確處理;在不傷害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建立相應的懲罰方式,例如,做錯事就不能去游樂場或不能看今天的動畫片等。對于反應劇烈、過度敏感的孩子要注意避免激怒他們,切忌當眾辱罵孩子,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4 睡眠問題

幼兒家長群里幾位媽媽正在訴苦——孩子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忙得雞飛狗跳,最后孩子上學沒精神,大人頂著黑眼圈上班。如果兒童睡眠出現問題,如入睡困難、夜醒、磨牙、夢驚等便會造成白天注意力分散和煩躁不安,若不及時糾正作息習慣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家長的情緒。

應對技巧:家長和孩子約定每天上床和起床的時間,到點就上床或起床,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培養固定的睡前活動,如睡前聽故事或音樂,盡量避免讓孩子在睡前看電視或使用電子產品,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為孩子布置舒適的睡眠環境,鼓勵孩子在自己的床上睡覺。此外,還可以讓孩子抱著依戀物一起入睡,這樣可以增加孩子獨睡時的安全感。如果孩子長期有打鼾、夜醒等現象,家長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進行相關檢查。

5 尿床

我經常聽到家長說自家小孩四、五歲了晚上還經常尿床,幾乎每天都要給孩子換洗床單、被褥等,同時還擔心孩子的健康問題。尿床的原因通常有遺傳因素(父母單方或雙方有此情況)、生理因素(如尿道感染、尿路畸形或神經系統問題)和心理因素(如緊張、焦慮、壓力)等。

應對技巧:家長千萬不能責罵孩子,否則可能會使孩子產生恐懼、自卑的心理進而加重尿床現象,而應多安慰、鼓勵孩子,減輕孩子的心理負擔;孩子的生活及飲食要規律,白天不過度玩耍,睡前不宜太興奮,睡前2小時不喝或少喝水;掌握孩子夜間排尿的規律,不接尿、不把尿,喚醒孩子自行排尿,也不能因怕尿床而多次叫醒孩子。如果調整上述生活規律后仍尿床,家長需帶孩子去醫院進行相關檢查。

6 兒童分離焦慮

每當開學季,我們在幼兒園門口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父母把孩子送入園準備離開時,孩子便會拽住父母的衣角哭鬧,不讓父母離開,或者在父母強行離開之后坐在幼兒園門口大聲哭喊“我要回去”“我不要上幼兒園”“我要媽媽”等。兒童離開家庭或依戀的親人,會表現出緊張、恐懼、不安等情緒,這就是分離焦慮癥。

應對技巧:首先,家長要提高自己的獨立性,有些分離焦慮其實是家長傳染給孩子的,比如面對親子分離時,有些媽媽會因為舍不得而掉眼淚,表現出既害怕又無助的情緒;其次,家長可以讓孩子提前熟悉新環境;再次,適時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正向引導和鼓勵孩子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如扣扣子、穿鞋等;最后,允許孩子帶上喜歡的玩具或其他依戀物轉移注意力,或者教師和孩子聊聊幼兒園的新鮮事,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7 退縮行為

毛毛是一個4歲的男孩,小班時他經常獨坐,習慣獨自一個人進進出出,不愿與人交談。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毛毛總是低著頭不說話;老師鼓勵他參加集體活動時,他勉強加入其中,但從不主動和小朋友交流或玩耍,有時還會與小朋友發生爭吵或肢體沖突;當家里有客人來時,毛毛習慣依偎在媽媽懷里,不和客人打招呼,表現得很害羞。

應對技巧: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體驗平等友好的社交關系——家長應多陪孩子一起參加各種內容和形式的集體活動,鼓勵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當孩子面對陌生環境和陌生人時,多鼓勵孩子主動打招呼,如在超市購物時引導孩子和收銀員對話,去游樂場玩時撮合孩子和有相同喜好的小伙伴一起玩,幫助孩子建立克服害羞和退縮行為的信心,同時對孩子在社交活動中好的表現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孩子克服困難,不斷提升自身的社交能力。

8 依賴電子產品

很多孩子喜歡長時間看電視、玩手機和iPad,家長不讓玩就大哭大鬧。當孩子開始依賴電子產品,不僅會影響其視力發育,還會影響孩子的興趣愛好,減少與家人交流互動的時間,最終導致語言表達和社會交往的能力落后于同齡人,進而引發更多的行為問題。另外,過多使用電子產品還會增加孩子未來患肥胖、糖尿病和睡眠障礙等問題的風險。

應對技巧:首先,家長應為孩子做好榜樣,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頻次,多與孩子進行親子活動,通過戶外運動、繪本故事、益智玩具等來激發孩子的興趣,避免電子產品成為孩子的“電子保姆”;其次,家長可以和孩子共同制訂電子產品使用的時間和內容,或設置相應的訪問權限,幫助孩子更加合理地使用電子產品。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曾經說過:“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奔议L應該用心呵護兒童的身心健康,讓兒童快樂幸福地成長為身心健康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猜你喜歡
尿床電子產品技巧
弟弟尿床了
正確使用電腦等電子產品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小心尿床
摭談中小學生使用電子產品的利弊
開好家長會的幾點技巧
幫孩子減少對電子產品的迷戀
指正要有技巧
我國小型廢棄電子產品的回收模式
弟弟尿床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