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思政課”視域下重慶綦江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路徑研究

2023-09-08 07:52李雨坤
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大思政課政課綦江

張 靖,李雨坤

(1.重慶工商職業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2.重慶電力高等??茖W校 黨委學生工作部,重慶 九龍坡 400053)

黨的十八大以來,思政課在黨中央治國理政戰略全局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大思政課”建設充分適應了時代的要求。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要堅持開門辦思政課,積極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1]。將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對于進一步加強“大思政課”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重慶綦江紅色文化資源概況

綦江地處四川盆地東南與云貴高原結合部,有重慶“南大門”之稱,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綦江區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綦江紅色文化資源主要有“人、事、物”三個方面。

(一)綦江紅色文化資源中的人

綦江紅色文化資源包含著許多紅色英雄人物。比如紅四軍軍長王良,1905年出生于綦江,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農紅軍建軍初期的著名將領,犧牲時只有27歲,2021年上映的紅色電影《王良軍長》講述的就是王良同志從“投軍黃埔”到“參加革命”,再到“屢建功績”的故事;共產主義戰士王奇岳,1896年出生于重慶市綦江縣隆盛鎮,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在白區和紅色蘇區的斗爭業績卓著,1935年在贛東北作戰中英勇犧牲;“革命啟蒙老師”鄒進賢,1899年出生于綦江縣古南鎮,1925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1月鄒進賢主持黨員大會建立了中共綦江縣支部,這是四川最早建立的三個黨組織之一。1930年5月,由于叛徒出賣,鄒進賢和兩名同志不幸被捕,在敵人的嚴刑審訊和高官厚祿引誘下,鄒進賢三人堅貞不屈,視死如歸,最終慷慨就義;霍栗如、霍步青、霍錕鏞,周恩來贊譽他們為“霍氏三杰”,他們在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霍栗如曾任彭水縣地下黨縣委軍委書記,組織群眾進行武裝暴動,霍步青曾負責黨的秘密接待和秘密聯絡工作,曾擔任紅軍學校政治部宣傳部長,霍錕鏞曾加入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擔負政治宣傳工作,他們三人始終戰斗在革命一線,舍生忘死,因叛徒出賣,最終三人英勇犧牲。

(二)綦江紅色文化資源中的事

綦江紅色文化資源包含著許多紅色革命事跡。綦江地下黨支部于1926年1月24日建立,是重慶市有確切記載的最早的黨支部。綦江地下黨支部的建立,加快了綦江黨組織的快速發展,促進了綦江地下革命斗爭的深入開展,為黨培養了大批優秀黨員。紅軍長征過綦江,綦江是中央紅軍經過重慶的唯一地區,1935年1月7日,紅軍攻克遵義,為了嚴防川軍的進犯,1月10日,紅一軍團攻占貴州桐梓縣城后,其先頭部隊繼續向新站、松坎、綦江方向推進,一師二團搶先攻占綦江縣羊角鄉,為黨順利召開遵義會議提供了重要條件。遵義會議召開后,1月20日中央軍委制訂了《關于渡江的作戰計劃》,為了實施這一計劃,周恩來等率紅一軍團從松坎進占綦江石壕,造成佯攻重慶之勢,牽制川軍兵力,然后迅速轉道赤水,為四渡赤水創造了寶貴戰機。雖然紅軍長征進綦江已經過去了80幾年的時間,但如今在綦江當地仍然流傳著《苗家女智救紅軍》《羊角有棵將軍樹》《一碗羊肉湯,寒天暖心房》《貧苦農民杜福生為紅軍帶路》《紅軍買糍粑》等紅色故事。

(三)綦江紅色文化資源中的物

綦江紅色文化資源包含著許多紅色遺址遺跡。比如紅軍烈士紀念碑,位于重慶綦江石壕鎮的苗兒山麓,這座紀念碑記錄了1935年1月紅軍長征經過綦江的閃光一幕,記載了綦江人民與紅軍的深厚情誼,石壕鎮目前還有保存完好的紅一軍團司令部舊址、石壕紅軍烈士墓、紅軍橋等20處紅色文化遺址遺跡,2020年5月,“石壕紅魂小鎮”項目被定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主要內容。除此之外,綦江區永城鎮中華村還保留著紅四軍軍長王良的故居,綦江縣古南中山路24號還保留著“革命啟蒙老師”鄒進賢的故居,這里同時也是中共綦江支部舊址。自2021年以來,綦江區已梳理出不可移動革命文物19處36個點、革命遺址遺跡162處,形成了“3+3+X”的紅色資源布局[2]。

二、重慶綦江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的現實意義

推動重慶綦江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一方面有利于加強高校思政課建設,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和實效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強高校學生思想建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認知觀和人生觀。

(一)有利于加強高校思政課建設

1.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

《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中指出,思政課要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落實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要求,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3]。思想性和理論性體現了思政課的傳統優勢,親和力和針對性體現了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必然要求。將重慶綦江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可以進一步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即思政課的感召力、說服力和吸引力,通過充分挖掘綦江區紅色文化資源,將紅色英雄人物、紅色革命事跡、紅色遺址遺跡等融入思政課教學,可以進一步豐富思政課的教學內容,為思政課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與現實結合的緊密性。

2.增強思政課的實效性

開門辦思政課,調動全社會各種力量和資源辦思政課,這是“大思政課”建設的要求,也是提高思政課實效性的重要舉措。將重慶綦江區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順應了“大思政課”建設要求,通過校地合作的方式,實現學生校內理論學習與校外實踐學習相結合,不僅充分發揮了校內專職思政教師的主導性作用,而且可以發揮校外紅色實踐基地專職講解員的協同育人作用,實現校內校外雙育人,發揮社會力量的育人功能,增強思政課的實效性。

(二)有利于加強高校學生思想建設

1.樹立正確的認知觀

綦江區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認知觀、歷史認知觀、國家認知觀。首先,價值認知觀,即幫助學生堅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立場。綦江紅色文化資源中的“人、事、物”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價值取向,向學生展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生動故事。其次,歷史認知觀,即幫助學生克服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思想。在課堂上引入綦江區真實紅色歷史故事,可以讓學生樹立正確的黨史觀,從而幫助學生堅定政治方向、堅持理想信念,使學生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最后,國家認知觀,即幫助學生發揚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教育需要載體,紅色文化資源是其最好的載體。學習綦江紅色故事可以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深化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使學生深刻意識到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來之不易,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強國志和報國情,成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2.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綦江區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奮斗觀、人生理想觀、人生價值觀。首先,人生奮斗觀,即人生需要不懈奮斗。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盵4]。在課堂上講授綦江紅色青年的故事,使學生深刻感受奮斗的青春最美麗,人生因奮斗而出彩。其次,人生理想觀,即人生需要理想信念指引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對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5]。學生通過學習紅色事跡,一方面可以深刻體會紅軍長征過程中的艱辛,另一方面可以深刻體會理想信念的強大精神驅動作用,深刻體會沒有理想信念的指引,就沒有紅軍長征的勝利,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觀。最后,人生價值觀,即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辯證統一觀。在課堂上講授綦江紅色人物故事,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培養學生形成甘于奉獻、樂于奉獻的精神品質。

三、重慶綦江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的路徑

推動重慶綦江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課程育人是主渠道、實踐育人是主陣地、文化育人是主旋律、網絡育人是主媒體。

(一)課程育人是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將綦江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一方面需要創新教學內容,另一方面需要創新教學方法。

1.創新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指教學過程中同師生發生交互作用,服務于教學目的達成的動態生成的素材及信息?!度嫱七M“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提出了改革創新思政課主渠道教學的要求,指出各地各校要圍繞新時代的偉大實踐,充分挖掘出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英雄模范先進事跡引入各門思政課[6]。因此,創新思政課教學內容既能發揮課程育人主渠道的作用,而且還順應了“大思政課”建設的要求。創新教學內容要堅持真實性、統一性、多樣性、獨特性原則。一是真實性原則,即教師引入思政課教學的綦江紅色文化資源要具有真實性和歷史性,教師應選擇有文獻記載的人物事跡及現存的遺址遺跡作為課堂教學內容。二是統一性原則,即教師引入思政課教學的綦江紅色文化資源要與各門思政課教材知識點相統一,教師應挖掘兩者之間的融合點,合理進行教學內容設計,做到顯性理論教育與隱性紅色文化教育相統一。三是多樣性原則,即教師引入思政課教學的綦江紅色文化資源要種類豐富。教師要利用思政課分享紅色人物、紅色事跡、紅色遺址遺跡等各種類型的紅色文化資源。四是獨特性原則,即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挖掘符合本門課程的紅色文化資源,例如黨史課程應重點挖掘紅軍長征過綦江的故事,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黨史觀;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應重點挖掘紅色人物故事,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學生理想信念。

2.創新教學方法

創新教學方法是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金鑰匙?!度嫱七M“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指出各校應創新課堂教學方法,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利用多種方式組織課堂實踐[6]。因此,創新教學方法與創新教學內容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兩者缺一不可,都能夠發揮課程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創新教學方法要堅持線上與線下混合式教學相結合、講授與體驗相結合、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原則。首先,堅持線上與線下混合式教學相結合原則,即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線上發布課前任務和教學視頻,再引導學生線下課堂分析和解決問題。其次,堅持講授與體驗相結合原則,即各校教師既要充分發揮理論教學優勢,找準教材與綦江紅色文化資源的對接點,同時也要與時俱進進行數字化教學,例如可以利用數字馬院建設紅色VR虛擬仿真室,通過虛擬仿真場景讓紅色文化資源“活起來”,使學生在課堂上實現沉浸式學習。最后,堅持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原則,即既要充分發揮思政課教師在思政課教學中的關鍵性作用,發揮思政課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創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實踐育人是主陣地

實踐教學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將綦江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可以通過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在親身參與中提升實踐能力,增強家國情懷。因此,一方面要創新實踐教學形式,另一方面要完善實踐教學制度機制。

1.創新實踐教學形式

實踐教學應避免形式單一化,要結合校情和學情,因地制宜地挖掘多種實踐教學形式,從而實現實踐教學形式的多樣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高度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7]??梢?用好社會大課堂是增強思政課實踐性的重要舉措。

推動實踐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應遵循以下原則。首先,要堅持實踐教學常態化,即各校黨委要加強校地合作,建立長效合作機制,與綦江區聯合打造紅色實踐育人基地,建立固定的紅色現場教育基地作為“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各校教師可以定期帶領學生到紅色現場教育基地參觀學習,依托綦江區紅色文化資源開展現場教學,使學生重溫紅色人、事、物,將綦江區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育人優勢。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一個紅色旅游景點都是一個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8]。其次,要堅持實踐教學項目化,即綦江區要利用紅色實踐育人基地開發實踐教學項目,例如各校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加重走長征路、追尋紅色足跡、紅色故事志愿者服務等專項實踐項目。最后,要堅持實踐教學個性化,即各校要因地制宜結合校情和學情制定具體實踐教學形式,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制定適合本校學生的實踐教學方案。

2.完善實踐教學制度機制

高校要對綦江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進行整體安排部署,制定方案,建立專門的規章制度,確保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首先,要制定思政課實踐教學考核制度。高校要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馬克思主義學院積極協調、各職能部門密切配合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工作體系,將思政課教師指導學生開展紅色文化實踐活動納入教學工作量考核,設立思政課紅色文化實踐教學專項經費。其次,要制定思政課實踐教學學時制度。要深入推進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適度增加紅色文化實踐教學比重,實踐教學學時原則上不少于課程總學時的15%。最后,要制定思政課實踐教學集體備課制度。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隊伍的紅色文化素養[9],組織思政教師進行集體備課,集中討論實踐教學方案,組織教師編撰實踐教學校本教材。

(三)文化育人是主旋律

弘揚校園紅色文化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校園紅色文化作為一種潛移默化的“隱形教育”課程[10],是綦江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有效載體。

首先,要堅持多主體協同育人。學校要加強校園紅色文化設施建設,完善校園紅色文化標識建設,教師要推動綦江紅色文化資源進校園、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學生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校園紅色文化主題活動。其次,要堅持多途徑協同育人。一是融入學生社團,學??梢詫TO校園紅色文化宣講團,對綦江區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文化創作,例如組織紅歌創作比賽、紅色知識競賽、微視頻比賽等活動。二是融入校園紅色主題文化活動,學??梢越M織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復興重任”紅色主題教育活動。三是融入校報???學??梢栽谛笮?峡菍W生投稿的紅色文化作品,弘揚紅色精神。最后,要堅持多場景協同育人。一是融入學生公寓文化建設,學生公寓是大學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場所,紅色文化融入學生公寓可以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集體榮譽觀、團結奮斗觀、勤奮勞動觀。二是融入校園環境建設,要加強校園紅色陣地建設,通過開辟紅色廣場、樹立英雄雕塑、建造紅色景觀等途徑讓大學生感受綦江區紅色文化的熏陶。三是融入重大節慶日,可以利用五一勞動節、五四青年節、八一建軍節、國慶節等重大節慶日,編排展演以綦江革命先驅為原型的舞臺劇、以革命精神為主題的詩歌。

(四)網絡育人是主媒體

紅色網絡平臺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媒體。眾所周知,網絡已經成為了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主要工具,也成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課堂”,網絡平臺已經成為了網絡資源傳播的重要手段。因此,紅色網絡平臺為綦江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了重要的媒體支撐。

紅色網絡平臺是指高校將紅色文化資源與思政微課相結合并通過“互聯網+”模式來搭建的新型網絡學習平臺。例如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官網、微信公眾號、官方抖音號等都是紅色網絡平臺的重要載體。

加強紅色網絡平臺建設,要堅持以下幾點原則。首先,堅持價值導向性原則,即紅色網絡平臺要通過挖掘綦江紅色文化資源中的人、事、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黨史觀,自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次,堅持問題導向性原則,即紅色網絡平臺要開展前期網絡調查研究,突出問題導向,及時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學習需求,要采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將綦江紅色文化資源融入網絡平臺,例如可以開發集聲音、圖像、影像于一體的3D實景數字王良故居,讓學生在課外不受時空限制進行參觀學習。最后,堅持互動性原則。即紅色網絡平臺可以創建紅色論壇引導學生進行紅色話題互動,把學生互動指數納入學生學業評價的考核方案,增強學生參與互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猜你喜歡
大思政課政課綦江
同心協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學習《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
走進社會大課堂,善用“大思政課”
完善增值稅留抵退稅制度——以重慶市綦江區為例
文化自信視域下思政課意識形態教育研究
正確把握善用“大思政課”的精神實質
“大思政課”的理論要義與實踐導向
高?!按笏颊n”格局下舞蹈課堂與思政內容融合的思考與探究
主導性與主體性相統一引領下思政課互動式教學探索
前進中的重慶市綦江區中醫院
高校藝術生思政課教學的現狀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