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外治法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研究進展

2023-09-08 11:22易研生尚昱志梁浩瀚李祖德黃志健
大眾科技 2023年7期
關鍵詞:外治法痛風性熏蒸

易研生 崔 偉 尚昱志 梁浩瀚 李祖德 黃志健 

中藥外治法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研究進展

易研生1,2崔偉1尚昱志1梁浩瀚1,2李祖德1,2黃志健1,2

(1.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廣西 南寧 530011;2.廣西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廣西 南寧 530004)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和周圍的組織出現紅腫熱痛和關節活動障礙的代謝性疾病,它的發病特點是起病急、疼痛劇烈、反復發作等。該病發病率越來越高,而且發病的年齡也越來越趨向年輕化,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中藥外敷、中藥熏蒸、中藥外洗等中藥外治法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治療具有療效較確切、操作較簡單、不良反應較小等優勢,且臨床應用報道較多。為此,文章總結近10年的相關文獻,對中藥外治法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臨床研究進行綜述,以期為中藥外治法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進一步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中藥外治法;中藥外敷;中藥熏蒸;中藥外洗

引言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AGA)指的是過度攝入高嘌呤食物、過度飲酒等多種因素導致機體內嘌呤代謝的異常,進而導致單鈉尿酸鹽晶體沉積在關節的一種疾病?;颊呤芾鄣年P節會出現紅腫熱痛,并伴有乏力、發熱等癥狀[1,2]。當前,AGA患病率逐漸上升,并且發病年齡越來越趨向年輕化[3,4]。目前西醫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主要采用秋水仙堿、非甾體抗炎藥等藥物,這些藥物雖然起效迅速,但是使用中非常容易導致胃腸道功能紊亂和肝腎功能損害等不良反應[5]。因此,西藥在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應用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中藥外治法可以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皮膚或黏膜,從而起到治療作用,并且它可以避免胃腸道不良反應,而且中藥外治操作簡單,所產生的療效顯著,所以在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上,中藥外治法具有獨特的優勢,在臨床中具有廣泛的應用[6]。本文就AGA的中藥外敷、中藥熏蒸、中藥外洗等中藥外治法進行闡述如下。

1 病因病機

中醫將AGA主要歸屬于痹病、歷節的范疇。中醫古籍中有很多關于此病的記載?!夺t學入門》認為“外邪非氣血虛則入也”,說明痛風的主要病因病機是內外邪搏結牽引。隋代的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云“熱毒氣從臟腑出……手足則焮熱赤腫疼痛也”,指出痛風的主要病因病機是臟腑內生熱毒,出于手足?,F代醫生在吸取古代醫生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了痛風的病因病機。朱良春[7]認為痰、瘀、濕、濁內阻是痛風的主要病因。張天星等[8]認為陽明濕熱、太陰虛寒是痛風的主要病機。潘婷、吳生元等[9,10]認為臟腑虛證引起的濕、熱、痰、瘀是痛風的主要病因病機。張玉琴[11]認為,痛風性關節炎的主要病機是“濁瘀”,飲食不當導致脾生濕熱,濕熱重濁注關節,導致關節經絡瘀血長期停滯,氣血不通,產生疼痛。

2 中藥外治

中藥外治法的特色是將中藥通過不同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或黏膜,經皮或黏膜滲透吸收,進入經絡、血液,直達病所的治療方法。中藥外治主要包括中藥外敷、中藥熏蒸、中藥外洗等。

2.1 中藥外敷

中藥外敷是將中藥制備成散劑或者膏劑,直接敷貼作用于患處體表的方法。中藥外敷是中藥外治的特色方法之一,歷史悠久。在原始社會,人們在傷口上涂抹草根、草莖和泥土,以止血、止痛和促進傷口愈合。在現代醫學中,中藥的外敷被稱為中藥經皮給藥。經皮給藥是指藥物通過皮膚吸收進入人體血液循環,達到有效的血液濃度,從而治療或預防疾病。它可以克服口服給藥造成的缺陷,如消肝臟首過消除、難以維持血液藥物濃度和對胃粘膜的刺激[12]。

中藥外敷是根據“透皮吸收”的基本理論,利用藥物作用的不同物理化學作用機制,通過“體表穴位-經絡-絡屬臟腑”的傳遞通道,使外用藥物通過傳遞通道滲透到患處,以達到治病的目的,適應癥廣泛,尤其適用于疑難雜癥。另外,中藥外敷具有效果持久、吸收快、針對性強的優點,而且具有不被肝臟代謝和胃腸道吸收的特色。此外,有效治療AGA的中藥外敷制劑有一定的共性特點,就是含有一定量的清熱利濕、解毒消腫、化瘀止痛的中藥,并配合透皮藥物促進滲透,可以協同發揮廣泛的抗炎和鎮痛作用。

徐方瓊等[13]采用由大黃、黃柏、姜黃、白芷等中藥制成的濕熱痹通膏外敷來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與對照組予口服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秋水仙堿比較,結果治療組治療前后癥狀明顯改善,臨床癥候積分顯著下降,提示濕熱痹通膏具有止痛、消腫、抗炎作用。呂行[14]采用硝黃通絡散(大黃、芒硝、乳香、沒藥、川烏、紅花,血竭)外敷來治療,對照組外敷扶他林,結果表明治療組在比對照組在鎮痛、緩解腫脹、抑制炎癥反應等方面作用更明顯。呂靜[15]采用由青黛、白蘞、白芷、芒硝、黃柏、山慈菇、天花粉、芙蓉葉、生大黃、冰片等組成的二青散外敷治療及依托考昔對照治療,結果表明二青散外敷在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上具有確切的療效,在緩解腫脹、壓痛方面優勢明顯,在改善患者CRP及SUA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療效。沈芳等[16]采用加味四黃膏外敷來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有效率為92.86%,結果表明加味四黃膏外敷可以顯著緩解患者關節紅腫及疼痛等癥狀。陳興華等[17]采用由姜黃、黃柏、大黃制成的金黃膏外敷治療,結果提示金黃膏在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上具有止痛、消腫、抗炎作用。陳煥青等[18]采用六黃散(黃芩、黃柏、黃連、天南星等中藥組成)外敷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90例,患者治療后ESR、CRP、UA水平及VAS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均明顯降低,表明六黃散外敷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療效確切,且能改善關節紅腫癥狀。張敏[19]采用金黃活血散(由姜黃、黃柏、大黃、蒼術、厚樸、乳香、沒藥等組成)外敷來治療痛風性關節炎96例,對照組予扶他林乳膠劑外敷,結果表明治療組改善關節紅腫熱痛、降低炎癥指標優于對照組。郭芳等[20]將52例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采用清熱消腫散(由天花粉、大黃、黃柏、姜黃、紫草、白芷、厚樸、蒼術、乳香、沒藥、甘草片、生南星等組成)外敷治療及青鵬軟膏外敷治療,發現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0.77%,優于對照組的61.54%。表明清熱消腫散外敷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療效確切,且能改善關節紅腫癥狀和緩解疼痛。因此,中藥外敷值得推廣應用。

2.2 中藥熏蒸

中藥熏蒸是選用適宜的中藥熏蒸方劑煎湯,趁熱在患處進行熏蒸的方法,中藥熏蒸療法是中藥外治的常用方法。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記載了外敷治病的藥物,如煎煮外用洗劑,熏劑、蒸蔥熨燙劑、艾灸劑等。自古以來,熏蒸療法作為中藥外治的一種重要治療方法,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因為熏蒸可以直達病所,所以效果很快。通常在內服藥物和其他治療方法不滿意時使用,這種方法具有獨特的治療效果。中藥熏蒸時,中藥含有獨特的有效成分,具有溫熱作用,可打開汗腺、毛囊、皮脂腺等皮膚附件,促進炎性病原體和代謝產物的清除,增加藥物穿透和吸收通道,加速中藥活性離子的透皮治療效果,快速消除或改善臨床癥狀。汪元等[21]研究發現,經中藥熏蒸治療后,患者的IL-1β和NO水平顯著降低。這表明中藥熏蒸可減少血清炎癥介質,抑制關節炎癥,并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隨著中藥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中藥熏蒸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臨床實踐。其作用機制是使液體藥物通過蒸汽直接滲透到患處,進而起到物理和藥物溫熱的作用。中藥熏蒸具有能夠促進藥物充分發揮的功效,水溫也能促進血液循環。此外,有效治療AGA的中藥熏蒸有一定共性特點,就是含有一些化清熱解毒、化瘀止痛的中藥既安全有效,又十分經濟方便,而且可以發揮傳統外治方法的解毒、抗炎、消腫等作用。

吳暉等[22]采用由蒼術、黃柏、海風藤等組成的中藥熏蒸方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66例,結果表明治療組在降低患者C反應蛋白和血清尿酸方面均顯著優于口服西藥的對照組。唐婭琴等[23]選用中藥熏蒸(紅花、桃仁、黃柏、紫花地丁、川芎、金銀花,諸藥研粉)配合穴位貼敷治療,對照組予口服塞來昔布,結果表明治療組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李淑蘭等[24]采用由獨活、羌活、蒼術、川芎、白芷、黃柏、五加皮、防己、川牛膝、艾葉制成的中藥熏蒸合劑藥包配合金黃膏外敷,對照組予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外用,發現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31%,高于對照組的69.57%,結果表明觀察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謝海芳等[25]用由黃芩、黃柏、生大黃、桃仁等中藥組成的中藥熏蒸方聯合口服清熱通痹湯,對照組予單純口服秋水仙堿和塞來昔布,結果表明治療組在緩解關節疼痛和腫脹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姬艷波等[26]采用痛風熏蒸劑(黃柏、蒼術、蒲公英、牛膝、紫花地丁、透骨草、伸筋草、赤芍、桂枝、海桐皮等組成)浸泡患處治療AGA,對照組予口服依托考昔,治療組較對照組VAS評分顯著下降,結果表明治療組在緩解疼痛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林伯龍[27]采用由金銀花、赤芍、澤瀉、黃柏、蒼術、川芎、炒白術、牛膝、土茯苓、薏苡仁、地龍組成的四妙散加減熏蒸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對照組采用苯溴馬隆片治療。結果表明治療組在改善關節液中炎癥因子水平,促進關節炎癥消退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

2.3 中藥外洗

中藥外洗,是指將煎制后的中藥,置于皮膚、孔竅及病變部位,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的方法。中藥外洗是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重要輔助方法,即在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指導下,全身或局部用中藥湯劑沐浴。藥物通過皮膚、竅、穴等部位直接吸收,進入經絡,分布于全身,發揮其疏通經絡、調理氣血、祛瘀解毒、扶正祛邪的作用?,F代醫學表明,中醫外洗療法是通過藥物和熱量的共同作用,加速皮膚對藥物的吸收。還能提高皮膚溫度,擴張毛細血管,促進皮膚血液循環,增加局部供血供氧,改善微循環,使藥物發揮最大作用,產生療效。

中藥外洗的作用機制是在中藥外洗液對皮膚的溫熱刺激下,通過血管的擴張進入血液和淋巴循環,流入全身,從而達到緩解或恢復的目的。中藥外洗的特色是直接作用于局部關節,熱效應可迅速改善關節紅腫、熱痛等局部癥狀,減輕患者疼痛。中藥外洗具有局部定位給藥、直接進入病灶、操作簡單、不良反應少的優點。此外,有效治療AGA的中藥外洗制劑有一定的共性特點,就是含有一定量的清熱解毒、活血止痛、通絡消腫和祛風除濕中藥,利用熱效應使中藥在患處局部達到解毒抗炎鎮痛作用。

余彩云等[28]采用中藥外洗(蒼術、黃連、黃芩、紅花、大黃、黃柏、田基黃、防己、薏苡仁、萆薢、桂枝、延胡索、牛膝、土茯苓、豨薟草、威靈仙、丹參、金銀花、忍冬藤、絡石藤、海風藤、甘草組成)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對照組采用口服秋水仙堿治療,發現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2.3%,優于對照組的87.3%。梁以豪等[29]采用由大黃、寬筋藤、海桐皮、威靈仙、萆薢、透骨消、黑老虎、千斤拔、半楓荷、兩面針、紅花組成的清熱祛濕舒筋外洗方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對照組采用吲哚美辛巴布膏治療,結果表明治療組較對照組有較好抗炎止痛消腫作用。郝志明等[30]采用黃柏洗劑(黃柏50 g煎煮30 min 放涼取用)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對照組采用內服中藥湯劑,結果表明在降低血尿酸水平和止痛消腫方面上,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董宏生等[31]采用由蒲公英、紫花地丁、虎杖、大黃組成的中藥泡洗劑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對照組僅采用西藥內服治療,結果表明治療組在VAS評分、關節消腫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范小婷等[32]采用由鷹不撲、腫節風、扛板歸、海風藤、兩面針等中藥組成的壯藥撲腫定痛方外洗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對照組口服秋水仙堿片,結果表明治療組在消腫止痛、安全可靠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

2.4 其他中藥外治

其他中藥外治法還有中藥灌腸、中藥穴位貼敷等。因為其安全有效、操作簡單、經濟實惠等特點,在臨床上患者更加容易接受。中藥灌腸是通過腸道導瀉排出體內毒素和代謝廢物的方法,現代解剖學和組織生理學發現,直腸周圍有豐富的動脈、靜脈和淋巴叢。此外,直腸壁組織具有半透膜、選擇性通透吸收和細胞因子分泌的功能[33-36]。中藥湯劑一方面通過直腸壁周圍豐富的靜脈叢和淋巴組織吸收入血,再通過直腸上靜脈和門靜脈系統進入肝臟,代謝后藥物從肝臟進入體循環。另一方面,中藥湯劑也可以通過直腸下靜脈或(和)肛門靜脈,然后避開肝臟,進入下腔靜脈,最終進入體循環。這種方法避免了肝臟首過除消除作用,可以使藥物的治療效果最大化。它的作用機制是中藥灌腸藥液通過腸壁半透膜的滲透性迅速被吸收,通過中藥灌腸的中藥液與腸血管內皮系統腸黏膜形成黏膜屏障,尿酸濃度差可以快速有效降低血尿酸濃度。它的特色是在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期方面具有可以快速降低血尿酸濃度,操作簡單便捷、不良反應小。中藥灌腸治療AGA有一定的共性特點,就是就是含有一定量清熱祛濕解毒,化瘀通絡止痛的中藥,起到解毒、抗炎、鎮痛、降尿酸的作用。陳瑞蓮等[37]采用由生大黃、土茯苓、煅牡蠣、六月雪、全蝎等組成的中藥灌腸方,對照組予口服糖皮質激素,觀察兩組治療前后臨床指標的變化,結果顯示中藥灌腸方組各項指標優于對照組。

中藥穴位貼敷療法[38],是將中藥加工成藥粉等貼敷在一些特定的穴位上的治療方法。在現代藥學中,穴位貼敷療法也稱為“透皮給藥”。它避免了口服給藥的“一次性”和“胃腸失活”效應,并提高了藥物的生物利用度。藥物作用于皮膚后,從制劑中釋放,通過表皮進入內皮,并被毛細血管吸收進入全身循環。藥物與穴位配合,相互協調,相互刺激,產生整體效應,可以達到單純藥物或針灸無法達到的療效[39]?,F代研究表明,穴位在病理條件下反應異常。穴位刺激可引起皮膚溫度波動,相應的神經、肌肉和內皮可調節血管緊張度。此外,穴位對藥物具有外敏感性和放大作用。穴位內有豐富的局部神經,呈網狀分布。相應的器官由同一段支配。通過刺激這些穴位和神經傳入中樞,交感神經興奮,迷走神經緊張度降低,激活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系統,起到調節作用。它在相應的組織和器官中具有強烈的藥理作用,并具有單相或雙相調節[40-44]。

中藥穴位貼敷療法的作用機制是通過局部吸收藥物,再結合穴位的刺激作用,從而起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中藥穴位貼敷療法特色是將中藥和針灸的功能結合起來的一種療法,通過穴位貼敷將藥物直達病所。中藥穴位貼敷具有一定的共性特點,就是具有刺激穴位和藥物治療的雙重功能,改善局部微循環,消除代謝瘀阻產物,起到抗炎、鎮痛的作用。徐敏敏等[45]采用由天花粉、黃柏、大黃、姜黃等組成的腫意膏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予穴位貼敷治療,對照組給予依托考昔片,結果表明治療組總有效率達97.5%,高于對照組的90.00%,臨床效果顯著。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藥外治對于治療痛風性關節炎,有靈活多樣的形式,常用法有中藥外敷、中藥熏蒸、中藥外洗等。清代吳師機在《理瀹駢文》中闡明:“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爾?!敝兴幫庵畏ǖ某S盟幍乃幮砸院?、溫、平為主,其中清熱藥有黃柏、黃芩、梔子、石膏等;化濕藥有蒼術、厚樸等;活血化瘀藥有姜黃、紅花、澤蘭、延胡索、川芎、桃仁。

中醫藥源遠流長,中藥外治是特色療法之一,中藥外治法具有消腫止痛、舒經活絡、活血化瘀、清熱除濕等功效。此外,外治的中藥不需要經過人體的肝臟代謝,也不要需胃腸道對其吸收,能有效避免胃腸不良反應和肝臟損害,可以較大程度地提高安全性。另外,它還有操作簡單、經濟實惠等優點,從而被廣大患者所接受,其發展前景也很廣闊,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中醫藥治療痛風療效顯著,值得進一步研究,但目前對痛風的發病機制缺乏共識,難以統一辨證分型,缺乏多樣本、大數據的臨床研究報告,大多數研究選擇的樣本較少,治療結果的可靠性存在一定偏差。因此,有必要加強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多中心大樣本數據的支持。加強中醫外治法的規范化建設,從分子水平探討現代技術在中藥外治法中的作用機制和作用靶點,為臨床提供更好的服務。綜上,中藥外治法治療痛風性關節炎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有望成為一種安全、有效、簡便、標本兼治的治療方法。

[1]陳杰,鄭穎,廖琳,等. 塞來昔布聯合二黃膏外敷治療瘀熱阻滯型急性痛風性關節炎65 例臨床觀察[J]. 風濕病與關節炎,2021,10(3): 16-19,43.

[2]陳琳,周靜,馬武開,等. 中醫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研究進展[J]. 風濕病與關節炎,2020,9(5): 73-76.

[3]MATTIZZI C, LIPPI G. Recent updates on worldwide gout epidemiology[J]. Clinical Rheumatology, 2020, 39(4): 1061-1063.

[4]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中國高尿酸血癥與痛風診療指南(2019)[J].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20,36(1): 1-13.

[5]楊良山,鐘琴,劉正奇,等. 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療效的Meta分析[J]. 風濕病與關節炎,2015,4(9): 26-31.

[6]秦天楠,艾元飄,汪學良,等. 中醫外治法治療痛風性關節炎進展[J]. 風濕病與關節炎,2017,6(8): 72-75.

[7]朱婉華,顧冬梅,蔣恬,等. 濁瘀痹: 痛風中醫病名探討[J]. 中醫雜志,2011,52(17): 1521-1522.

[8]張天星,王義軍,賀娟. 痛風的中醫醫理探究[J].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5,21(3): 268-269.

[9]潘婷,毛曉明. 痛風中醫病因病機研究概況[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55): 37.

[10]徐翔峰,彭江云,肖泓,等. 吳生元教授辨治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經驗介紹[J]. 新中醫,2012,44(4): 161-162.

[11]陳霞,張玉琴. 張玉琴教授治療痛風性關節炎臨床經驗[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9,17(16): 21-23.

[12]劉基,王媚,王露,等. 經皮給藥系統研究進展[J]. 現代中醫藥,2018,38(6): 156-159.

[13]徐方瓊,蔣曉鳳,季青潔,等. 濕熱痹通膏外敷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臨床觀察[J]. 中醫臨床研究,2021,13(4): 81-83.

[14]呂行. 中藥硝黃通絡散外敷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臨床療效的初步探究[D]. 北京: 北京中醫藥大學,2020.

[15]呂靜. 二青散外敷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療效觀察[D]. 天津: 天津中醫藥大學,2020.

[16]沈芳,湯樣華,徐燦達,等. 加味四黃膏外敷輔助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療效觀察[J]. 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20,26(5): 53.

[17]陳興華,楊奕平. 金黃膏外敷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臨床研究[J]. 中成藥,2015,37(10): 45.

[18]陳煥青,陳帥,張宏藝,等. 六黃散外敷配合口服四妙散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濕熱蘊結證療效研究[J]. 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22,30(1): 15-18.

[19]張敏. 金黃活血散外敷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臨床觀察[D]. 太原: 山西省中醫藥研究院,2017.

[20]郭芳,程豐燕. 清熱消腫散外敷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臨床觀察[J]. 中國民間療法,2021,29(3): 51-53.

[21]汪元,沈鷹. 中藥熏蒸療法治療關節炎30例療效觀察及其抗炎機理研究[J]. 中醫正骨,2005(10): 12-13,80.

[22]吳暉,郝娟. 中藥熏洗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療效觀察[J]. 現代中醫藥,2017,37(6): 93-95.

[23]唐婭琴,程麗瓊,華愛軍. 穴位貼敷配合中藥薰洗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療效觀察[J]. 上海針灸雜志,2013,32(10): 43.

[24]李淑蘭,劉曉平. 中藥熏洗聯合金黃膏外敷治療痛風性關節炎23例[J]. 中醫外治雜志,2013,22(6): 12-13.

[25]謝海芳,徐建新,錢海青. 清熱通痹湯聯合中藥熏洗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30例[J]. 山東中醫雜志,2013,32(5): 311-312.

[26]姬艷波,李聰,廖立宏. 痛風洗劑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J].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2(3): 568-570.

[27]林伯龍. 四妙散加減熏洗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關節液中炎癥因子及SOD水平的影響[J]. 亞太傳統醫藥,2017,13(24): 150-152.

[28]余彩云,杜永明,陳國寧,等. 中藥外洗在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期的護理及治療中的應用[J]. 中醫藥導報,2014,20(4): 139-141.

[29]梁以豪,林定坤. 清熱祛濕舒筋外洗方治療濕熱蘊結型急性痛風性關節炎臨床研究[J]. 新中醫,2015,47(9): 130-133.

[30]郝志明,田麗珠. 中藥外洗內服聯合紅外紅光治療儀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臨床觀察[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9,17(18): 114-116.

[31]董宏生,董占斌,王寬宇. 中藥外用泡洗治療痛風性關節炎急性期的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9,25(5): 652-654.

[32]范小婷,沈小淞,李妮,等. 壯藥撲腫定痛方外洗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療效觀察[J]. 廣西中醫藥,2017,40(6): 11-13.

[33]嚴振國. 正常人體解剖學[M]. 上海: 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6.

[34]張志雄. 生理學[M]. 上海: 上??茖W技術出版社,2011.

[35]劉黎青. 組織學與胚胎學[M]. 北京: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

[36]蘇新民,馬芝艷. 中藥灌腸法述要[J]. 中國中醫藥,2005,3(5): 45-46

[37]陳瑞蓮,黃傳兵,汪元,等. 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J].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8,21(4): 479-483.

[38]梁歡,馬玉峰,馬占華,等. 中醫外治法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現狀與分析[J]. 中國中醫急癥,2021,30(9): 1689-1692.

[39]張曉明,龐巧玲. 穴位貼敷療法的作用機理[J]. 中國民間療法,2005,13(8): 18-19.

[40]張文彭,張寅,陳玥舟,等. 基于小波變換的皮膚溫度和血流振蕩的相關性研究: 一種可用于經絡穴位研究的新技術[J]. 寶際中醫中藥雜志,2011,33(10): 867-871.

[41]李子孺,劉頌豪. 動態信息對經絡研究及臨床診治的重要意義[J]. 新中醫,2004,36(12): 57-58.

[42]袁久榮,王愛武,荊淑紅,等. 中醫經皮給藥與中藥透皮吸收研究進展[J]. 中國醫藥學報,2013,18(4): 243-244.

[43]文碧玲,周華,劉保延,等. 冬病夏治穴位貼敷療法防治慢性咳喘穴位處方探析[J]. 中國針灸,2010,8(15): 47-48.

[44]DOMAGALA-KULAWIK J, HOSER G, DABROWSKA M, et al. CD4/CD25 cells in systemic inflammation in COPD[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11,73(1): 59-65.

[45]徐敏敏,劉紹凡,王定菊. 腫意膏穴位貼敷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濕熱痹阻證)的臨床觀察[J]. 中國中醫急癥,2018,27(1): 53.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Gouty Arthritis with 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te gouty arthritis is a metabolic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redness, swelling, heat pain and joint movement disorder in joints and surrounding tissues. Its onset is characterized by acute onset, severe pain and repeated attacks. The incidence rate of this disease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and the age of onset is becoming younger and younger,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life of patients.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external was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other external treatment methods of Chinese medicine have the advantages of more accurate curative effect, simple operation and less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gouty arthritis, and there are many clinical application report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the past 10 years and reviewes the clinical research o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gouty arthritis with 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bas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gouty arthritis with 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te gouty arthritis; 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ternal was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684

A

1008-1151(2023)07-0137-04

2022-12-17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課題(2020MZ229-040701);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醫藥管理局課題(GXZYZ20210579)。

易研生(1994-),男,廣西中醫藥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脊柱、骨關節創傷性疾病的防治研究。

崔偉(1971-),男,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主任醫師,博士后,研究方向為脊柱、骨關節創傷性疾病的防治研究。

猜你喜歡
外治法痛風性熏蒸
中醫外治法在ICU內的應用研究進展
中醫外治法應對早期麥粒腫
痛風性關節炎的辨治經驗
硫酰氟熏蒸風險評估與應用(上)
——硫酰氟熏蒸應用技術
痛風性關節炎的中醫治療
中藥硫黃熏蒸歷史研究
中藥熏蒸治鼻炎
X線、CT、MRI在痛風性關節炎診斷中的應用對比
延長磷化氫熏蒸有效時間對儲糧害蟲熏蒸效果的影響
痛風方治療痛風性關節炎4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