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高校圖書館推廣民俗文化的探索與實踐

2023-09-08 11:22陸東平石榮亮
大眾科技 2023年7期
關鍵詞:桂林民俗文化民俗

陸東平 石榮亮 

地方高校圖書館推廣民俗文化的探索與實踐

陸東平1石榮亮2

(1.桂林理工大學圖書館,廣西 桂林 541004;2.桂林理工大學機械與控制工程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傳承和民族精神弘揚的重要精神支柱,只有通過不斷傳播和推廣民俗文化才能永葆其影響力與生命力,地方高校圖書館肩負著民俗文化推廣的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文章分析了地方高校圖書館參與民俗文化推廣的意義和現狀。在此基礎上,結合作者所在桂林理工大學圖書館開展民俗文化推廣的實際情況,主要從資源體系構建、人才隊伍建設、管理體系建立和創新傳播形式四個方面對圖書館自身的民俗文化推廣活動進行了探索與實踐,以達到為地方高校圖書館實施民俗文化推廣的職能服務提供理論依據與實踐經驗的目的。

民俗文化;地方高校圖書館;文化推廣;職能服務

引言

民俗文化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與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質的、物質的文化現象,是民族文化傳承和民族精神弘揚的重要精神支柱,具有強化民族凝聚力、塑造民族品格與增強民族認同感的功能[1]。隨著現代科技快速發展與人民生活方式節奏的不斷加快,民俗文化所依附的精神空間與社會空間不斷受到壓縮,保護與推廣民俗文化已經成為時代賦予當代人的歷史使命。圖書館尤其是地方高校圖書館承擔著民俗文化傳承、推廣、研究和創新的社會責任。教育部于2015年12月31日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以下簡稱《規程》),《規程》明確指出高校圖書館需主動參與各類資源共享共建,在保證館內工作秩序正常與服務質量達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專業服務優勢與信息資源優勢,面向社會用戶積極開展寬范圍、多層次的文化類服務[2]。

國內諸多學者圍繞不同類型圖書館參與民俗文化推廣的資源建設、形式革新等課題實施了頗具價值的探索與實踐,也取得了值得借鑒與沿用的研究成果。王曼[3]結合國內外圖書館實施民俗文化建設的各種案例,分析了我國公共圖書館參與民俗文化建設的動力因素與建設過程所面臨的問題,給出了公共圖書館開展民俗文化建設的主要方向、基本原則和優化方案。王昌軍等[4]從高校圖書館如何利用新媒體的角度對民俗文化推廣展開研究,指出了高校圖書館應利用好新媒體,實現民俗文化對外宣傳方式的多渠道化,豐富地方民俗文化的內涵,并搭建技藝傳承培訓與民俗文化推廣的新平臺。張輝等[5]采用文獻分析法和網絡調查法,站在民俗文化傳承和真人圖書館相互結合的角度,論述了真人圖書館保護民俗文化存在的優勢和問題,提出了公共圖書館需采取建立科學管理體制、多渠道建設真人書資源、提高社會重視度、打造品牌服務等方式,提升真人圖書館的服務質量。趙偉明[6]從圖書館推動民俗文化傳播的角度出發,指出了圖書館應發揮好自身的優勢,為民俗文化的傳播構筑服務平臺、提供活動場地、實現科技融合,確保民俗文化在新形式下能夠煥發出嶄新的活力。江娜[7]指出了民俗文化特色資源庫建設是地方高校圖書館特藏資源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將寶雞民俗文化資源庫建設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主要從平臺建設、資源利用、理論框架等方面給出了建設民俗文化特色資源庫的構想。史樂樂等[8]基于公共圖書館傳承民俗文化的視角,從館藏民俗文獻入手實施民俗資源共建共享與民俗文獻數字化,建議與檔案館、民俗團體、民俗學研究機構、博物館等合作,開展有效的民眾訪談與民俗調查,利用好圖書館線上用戶交流平臺進行民俗資料收集與民俗文化傳播。

上述研究成果在圖書館參與民俗文化推廣的資源建設、傳播形式、管理體制、平臺構建等方面作出了有意義的研究與實踐,對于進一步探索高校圖書館推廣民俗文化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和應用價值。值得指出的是,不同類型圖書館特別是地方高校圖書館推廣民俗文化存在形式迥異的實施方式與地域特征,故本文結合桂林理工大學圖書館實施民俗文化推廣的具體情況,重點從資源構建、人才隊伍、管理體系和傳播形式等不同方面對自身的民俗文化推廣活動進行了有益探索與實踐,以達到為地方高校圖書館開展民俗文化推廣的職能服務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的目的。

1 開展民俗文化推廣的意義

在開展民俗文化推廣的過程中,文化特色是核心競爭力。高校圖書館可利用自身的學科優勢、專業人才優勢與豐富的文獻資源優勢,成為民俗文化傳播、推廣、研究與創新的主要陣地。鑒于此,挖掘并凝聚民俗文化與專業人才的特色資源優勢,更有利于深入傳播和推廣高校圖書館所在地區獨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資源,能夠拓展高校教學活動的豐富程度與科研活動的研究深度,也可為地方民俗文化的建設、傳承與推廣提供建議,并服務于地區民俗文化發展。下面將對高校圖書館參與民俗文化推廣的意義進行要點論述。

第一,能夠整合地區民俗文化的各類特色資源,實現高校圖書館與地區社會的協同共生。地區民俗文化作為當地珍貴的知識精髓和文化遺產,在地區社會的整個文化資源體系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收集、挖掘、傳播與推廣地區民俗文化,對促進地區思想教育、特色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因此,在地區高校圖書館已有民俗文化文獻資料的館藏基礎上,應根據不同類型的地域民俗文化文獻選取特色專題進行整理與特藏,并利用便捷的電子信息資源按類型建立特色資料庫,為廣大師生提供線上網絡民俗文化資源共享。與此同時,還應關注地區民俗文化的研究動態與最新成果,不斷更新并豐富地區民俗文化研究成果,最終建立地區民俗文化特色資源數據庫,整合并利用好地區民俗文化的各類特色資源,助力實現地方高校圖書館與地區社會的協同共生。

第二,實現民俗文化與校園文化的有機融合,為校園特色文化建設提供實踐基地。傳承并推廣民俗文化,彰顯地方文化特色,是地方高校走上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將民俗文化融入校園文化,能夠推動校園特色文化建設。地區民俗文化中包含著英雄人物事跡、歷史人文古跡、歷史傳統文化與特色底蘊文化等,對地方高校培養師生的民族自豪感、社會責任感、歷史責任感,并對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精神有著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地方高校圖書館作為各類專業知識與信息資源的聚集地,是傳播優秀文化的主要陣營,更是地方高校傳承與推廣民俗文化的重要載體。地方高校圖書館提供民俗文化資源庫可為民俗文化傳承和為校園特色文化建設提供實踐基地。同時,地方高校圖書館強化民俗文化的傳播和推廣力度,還可以提升大學生參與民俗文化推廣的參與度,促使地方高校文化教育建設得到進一步深化。

第三,實現民俗文化至校園文化的滲透,為提升大學生思想品質拓展新領域。高校師生的民俗文化知識對于加強自身的思想品質培養起到促進作用,地方高校圖書館在民俗文化建設方面,應有針對性地加強特藏反映地方歷史文化與民俗文化知識的電子、圖書與影像題材等資料,實現地方的歷史文化與民俗文化至校園文化各個層面的有機滲透,提升高校師生傳承與推廣民俗文化的參與度與認同感,并推動大學生思想品質的升華與完善,這為校園文化育人友好陣營的構建以及學生民俗意識和民族思想品質的培養開拓了新領域。

2 開展民俗文化推廣的現狀分析

目前,高校圖書館雖然在開展民俗文化收集、傳播、推廣與創新等方面具有現代化技術設備齊全、高層次人才多、民俗館藏豐富等諸多優勢,但是高校圖書館的民俗文化推廣工作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例如,高校圖書館館員的民俗素養良莠不齊,民俗資料收集、民俗文化開發與利用工作沒有統一的參考標準等。通過回顧高校圖書館實施民俗文化推廣的相關文獻,可對開展民俗文化推廣存在的現狀進行分析。

第一,民俗文化的存在空間逐漸縮小。民俗文化依附于特定空間,通過口傳心授方式傳播與推廣的各類社會組織民俗、生產勞動民俗、日常生活民俗、人生禮俗、歲時節日民俗、民間文學、游藝民俗等民俗文化正在不斷演變或消失,一些作為民俗文化載體的獨特文字、語言、資料也正在消失。由于社會轉型所導致的文化生態環境、生產方式與生活節奏的變化,傳統的原生態民俗文化的存在空間正在逐漸縮小。

第二,民俗文化推廣缺乏專業人才隊伍支撐。就傳播與推廣民俗文化的民俗活動、民俗語言與民俗文物等載體而言,高校圖書館的主要優勢在于擁有大量的民俗文獻,在實施民俗文化推廣中能夠很好地開發與利用這些民俗文獻。然而,利用文字將民俗文化的現象完整地記錄下來是有一定難度的,加上民俗文獻是識字階層收集、記錄與編寫的產物,而識字階層在描述人民群眾對民俗文化內涵的理解上難免會存在偏差;同時,高校圖書館館員通常在民俗文化傳播與推廣方面缺乏專業的技能,使得民俗文化推廣的實施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民俗文化推廣的管理機制有待建立與完善。從教育部所頒布規程的角度出發,國家層面對于高校圖書館參與民俗文化傳播與推廣活動是非常重視的。然而,在實際開展過程中存在大量有文化價值與有歷史參考意義的民俗文化相關資料與實物不斷被忽視、毀壞,甚至遺失的現象,這種情況不利于發揮高校圖書館開展民俗文化推廣的活動價值,故建立并健全民俗文化推廣的有效管理機制勢在必行。

第四,民俗文化的傳播與推廣意識薄弱。有些地方高校對民俗文化傳播與推廣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使得民俗文化推廣活動難以得到科學有效的實施。一方面有些人覺得民俗文化應該遵循無需刻意為之與適者生存的自然淘汰規律;另一方面有些人覺得傳播和推廣傳統民俗文化是古板行為,當下生活并不需要遵循那些老舊的傳統民俗。有些高校文化管理部門還存在重形式而輕管理與重申報而輕推廣的意識形態。

3 開展民俗文化推廣的探索及實踐

桂林理工大學圖書館始建于1956年,經過60多年的持續建設與發展,現已成為資源豐富、開放式、特色鮮明、現代化的新型地方高校圖書館[9]。該校圖書館不斷加強信息服務與信息資源建設,在開拓創新、深化讀者服務工作的理念下不斷開展民俗文化推廣服務活動。下面主要從資源體系構建、人才隊伍建設、管理體系建立和創新傳播形式四個不同方面對自身的民俗文化推廣活動展開有意義的探索與實踐。

第一,加強與完善民俗文化文獻信息資源體系的構建。建立更為完善的民俗文化文獻信息資源體系,一方面,需要加快民俗文化紙本資源的構建。民俗文化的紙本資源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是一種珍貴的史料資源。桂林理工大學圖書館立足于本館典藏的本地民俗文化紙本資源,從彰顯桂林本地民俗特色出發,在館內設置民俗文化資料閱覽室、設置珍貴紙本資源的展廳和展柜等,以便于讀者借閱、參觀紙本文獻。另一方面,需要推進民俗文化數字資源的開發。高校圖書館可通過建立民俗文化文獻信息數據庫的方式,來彌補紙本資源不可再生、不易長久保存與易老化丟失等缺陷,落實數字資源的共享和數字民俗文化的推廣。桂林理工大學圖書館在民俗文化數字文獻數據庫的開發與建設中,堅持“特色鮮明、藏用相輔”的原則,充分發揮自身資源與桂林地緣優勢,采用現代技術對已有館藏民俗紙本文獻進行數字化存儲,并建立一個富含桂林特色的民俗文化文獻數字信息庫。

第二,加強專業人才培養,構建一支擁有強大的民俗文化信息收集、處理、利用與推廣能力的館員隊伍。專業的高校圖書館館員在民俗文化傳播與推廣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館員具備優良的專業知識、高度的工作責任感、高專業水平的民俗文化資源內化能力,高校圖書館推廣民俗文化的活動價值才能夠得到保障。鑒于此,桂林理工大學圖書館針對館員定期開展高水平的民俗文化推廣學習交流活動與業務培訓活動,邀請桂林地區民俗文化專家開展“壯族三月三”“象山傳奇”“印象劉三姐”等專題講座,旨在培養一批學歷層次、職稱結構與年齡分布比較合理的專業館員,形成群體服務優勢,構建一支具有較強的地區民俗文化信息收集、處理、利用與推廣能力的館員隊伍。

第三,建立科學合理的民俗文化推廣管理體系。高校圖書館是否能夠高質量地開展民俗文化推廣活動,主要依賴于其所建立的管理體系是否科學與合理。民俗文化推廣管理體系應注重并強化館員、讀者和民俗文化信息文獻資源三者在民俗文化推廣活動中的優勢地位,以體現民俗文化推廣活動開展的時效性與影響力。為此,桂林理工大學圖書館首先加強館員對民俗文化推廣的重視程度與服務意識,定期更新并完善館員管理機制;其次注重讀者針對圖書館提供民俗文化傳播與推廣活動的反饋,建立讀者反饋意見與館員服務升級的聯動管理機制,及時為讀者排憂解惑;最后強化落實館員、讀者對民俗文化信息文獻資源的保護機制,利用閱覽室張貼宣傳語、電子信息平臺彈出提示語及館員現場督導等方式開展,以避免珍貴的民俗文化信息文獻資源在活動推廣過程中損毀、遺失,保證民俗文化推廣活動得以長效化開展。

第四,創新民俗文化推廣的傳播形式,樹立民俗文化推廣活動品牌。高校圖書館在開展民俗文化推廣的過程中應具有品牌意識并注重品牌打造,結合當地民俗文化特色,通過文旅聯動的方式形成聯動互利,樹立民俗文化推廣活動品牌,在彰顯高校圖書館的民俗文化資源優勢的同時還能拉動地區旅游經濟發展,提升地區民俗文化的傳播范圍與推廣力度。為此,桂林理工大學圖書館借助自身資源與地域優勢,一方面時常為讀者與游客舉辦民俗文化學者講壇,開設民俗文化主題展覽,為來桂林旅游的游客提供民俗日常體驗、特色動態簡報與傳單、民俗元素隨手小禮物等活動以樹立民俗文化推廣活動品牌;另一方面從館藏資源特色與桂林特色文化結合的角度出發,利用人工智能、VR、AR等技術手段實現當地民俗文化活動的場景再現、珍貴文獻的近距離觀摩等,全面創新民俗文化傳播、推廣與體驗的形式。

4 結束語

高校圖書館肩負著民俗文化推廣的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只有通過不斷地傳播和推廣民俗文化方能永葆民俗文化的影響力與生命力。本文在分析地方高校圖書館參與民俗文化推廣意義及其現狀的基礎上,結合桂林理工大學圖書館實施民俗文化推廣的具體情況,主要從資源體系構建、人才隊伍建設、管理體系建立和創新傳播形式四個方面對自身的民俗文化推廣活動進行了探索與實踐,以達到為地方高校圖書館開展民俗文化推廣的職能服務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的目的。

[1]劉紅. 鄉村文化振興進程中對公共圖書館參與民俗文化建設的思考[J]. 文化產業,2022(20): 142-144.

[2]萬穎萍. 高校圖書館傳承地方文化的實踐探索: 以海南大學圖書館“地方民俗文化協同實驗平臺”為例[J].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7(10): 85-87.

[3]王曼. 新形勢下公共圖書館參與民俗文化建設思考[J].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2(2): 111-115.

[4]王昌軍,陳凱,蔣惠敏. 新媒體視閾下高校圖書館推廣民俗文化探析[J]. 經濟研究導刊,2020(20): 181-183.

[5]張輝,龍雙花,張玉祥. 真人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參與民俗文化傳承的新視角[J]. 新世紀圖書館,2019(8): 35-40.

[6]趙偉明. 談圖書館對于傳統民俗文化的推動作用[J]. 現代經濟信息,2018(8): 474.

[7]江娜. 民俗文化特色資源庫建設研究: 以寶雞地區為例[J]. 圖書館學刊,2017,39(6): 42-46.

[8]史樂樂,張輝,翟艷萍. 公共圖書館參與民俗文化傳承保護研究: 基于文化傳承視角[J]. 晉圖學刊,2016(6): 33-37.

[9]陸東平,石榮亮. 全媒體時代下高校圖書館傳播傳統文化的模式探索與分析[J]. 大眾科技,2021,23(12): 159-161.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Promoting Folk Culture in Local University Libraries

Folk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spiritual pillar for the inheritance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spirit, can only maintain its influence and vitality forever through the continuous dissemination and promotion of folk culture. Local university libraries shoulder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historical mission of promoting folk cultur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local university libraries participating in the promotion of folk culture. On this basi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romoting folk culture in the library of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here the author is located, 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and practices the folk culture promotion activities of the library itself from four aspects: resource system construction,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establishment and innovative communication form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local university libraries to implement the functional services of promoting folk culture.

folk culture; local university libraries; cultural promotion; functional services

G252

A

1008-1151(2023)07-0192-03

2022-08-16

廣西高等本科教學改革工程一般項目“基于建構主義導向的‘翻轉課堂’教學法在《電力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與實踐”(2021JGB205)。

陸東平(1987-),女,廣西桂林人,桂林理工大學圖書館館員,碩士,從事文化推廣與服務工作。

猜你喜歡
桂林民俗文化民俗
冬季民俗節
家鄉的民俗文化街
桂林行
金橋(2021年2期)2021-03-19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談
民俗節
樂!乘動車,看桂林
慶六一 同成長民俗歡樂行
兩岸民俗文化薈萃福州
桂林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