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烈山窯為宿州窯之初步考證

2023-09-08 00:50彭義池
東南文化 2023年4期
關鍵詞:宋金陶瓷器蕭縣

彭義池

(淮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旅游學院 安徽淮北 235000)

內容提要:烈山窯是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鎮烈山西麓燒造陶瓷器的古代窯口。唐宋金時期,烈山窯屬古宿州轄區內,且和古籍中所載的宿州窯有很多相似之處。由于烈山窯近年來才進行考古發掘,故學界對其研究較少,而對于烈山窯是否為古籍中所載的宿州窯這一問題,目前學界研究均語焉不詳。從行政區劃、出土瓷器、時間范圍、排除其他窯址、貿易范圍、文獻遺漏等六方面進行考證,初步可以判斷烈山窯即為古籍中所載的宿州窯。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瓷窯考古工作進展越來越順利,許多原本只存在于文獻中的古窯址陸續被發掘發現,豐富了陶瓷學界有關古窯址及出土器物的研究。然而,對于古籍中所載的宿州窯,學界仍在作進一步探尋,由于宿州窯址一直未被發現,學界對其仍存在很多疑問。關于宿州窯,最早記載即為南宋周煇的《清波雜志》:“輝出疆時見虜中所用定器,色瑩凈可愛,近年所用宿、泗近處所出,非真也?!保?]后世學者對宿州窯也多有提及,所述和周煇大致相同。如清乾隆、嘉慶年間成書的《景德鎮陶錄》記載:“宿州窯——宋代燒造,為今鳳陽府之宿州也。器仿定色,當時行尚頗廣。自定窯器減后,而北地且多市充定器,然固不及真定瓷也?!保?]民國時期成書的《古今中外陶瓷匯編》記述:“宿州窯,在今安徽宿縣,亦仿定器者,胎釉頗似北定,然終遜之。自定州窯減少以后,市多充定器?!保?]民國時期成書的《飲流齋說瓷》中說:“仿定者曰‘吉州’、曰‘宿州’、曰‘泗州’?!保?]《中國陶瓷史》記述:“宿州窯所出之器,完全仿定,色白,當時行銷頗廣?!保?]綜上,可見宿州窯在宋金時期的確存在且具有一定的燒造規模。尤其根據周煇所述,北方金人在某一時期所用瓷器多為宿、泗兩窯仿造的定瓷,可見宿州窯瓷的暢銷。因此,宿州窯應是宋金時期比較繁盛的一處窯址。多年來,陶瓷學界從未停止過對它的探尋。烈山窯的考古發掘,為學界進一步探尋宿州窯址提供了新的線索和重要的實物資料。烈山窯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烈山鎮烈山村,2017 年9 月,淮北市重點工程局在實施新湖路建設項目過程中發現烈山窯址。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8 年3 月組織搶救性發掘,發掘面積700平方米,分為三個區域:Ⅰ區金元窯址區域、Ⅱ區唐代末期至北宋窯址區域、Ⅲ區漢代窯址區。清理各類遺跡70 余處,出土了以白瓷、青釉瓷、三彩器為主的大量遺物,產品主要包括碗、盤、盞、罐、建筑構件、黃釉印花磚等[6]。

據已公開的考古發掘報告等相關資料和筆者初步考證,烈山窯很有可能就是周煇《清波雜志》所提到的“宿州窯”。由于資料所限,不能直接判斷烈山窯即為宿州窯。因為宿州窯有無傳世瓷器尚有待考證,現在所謂的宿州窯傳世瓷器(如故宮博物院館藏的金宿州窯瑩白鍑式洗、宿州窯蒲槌瓶、金宿州窯瑩白印花雷文鼎等),很多都是先認定為定瓷后改為宿州窯瓷,據《宋瓷筆記》:“故宮舊藏中,有一些原稱定窯后被郭葆昌改定為吉州窯或宿州窯的白瓷制品,如‘金宿州窯瑩白印花回紋蒲槌瓶’?!保?]可見,這一批瓷器是否為宿州窯所產尚且不明,因此不能拿來直接和烈山窯瓷進行科技考古檢測對比。故在此只能通過零星的文獻記載、現有的考古資料來判斷烈山窯是否為宿州窯。主要推論如下。

二、烈山窯為宿州窯之推論

(一)行政區劃推斷

首先,烈山窯所在地即今淮北市烈山區在唐代歸宿州管轄,《舊唐書·地理志一·河南道》載:“宿州上,徐州之符離縣也。元和四年(809 年)正月敕,以徐州之符離置宿州。仍割徐州之蘄、泗州之虹。九年,又割亳州之臨渙等三縣屬宿州?!保?]北宋時期淮北地區仍屬宿州,《宋史·地理志四·淮南東路》載:“宿州,上,符離郡……開寶五年(972年),建為保靜軍節度?!h四:符離、蘄、臨渙、靈璧?!保?]宋金對峙時,宿州歸金管轄,淮北地區屬南京路宿州防御縣四之符離縣、蘄縣、臨渙縣[10]。由此可見,唐宋金時期的淮北地區是在宿州管轄之下,那么淮北地區的烈山窯自然也屬于宿州行政區劃內。

其次,除周煇《清波雜志》提到宿州窯外,《景德鎮陶錄》也曾記載過“宿州窯”,并對其位置有大致描述?!毒暗骆偺珍洝份d:“宿州窯,宋代燒造,為今鳳陽府之宿州也。器仿定色,當時行尚頗廣。自定窯減后,而北地且多充定器,然固不及真定瓷也?!保?1]按照《景德鎮陶錄》記載,宿州窯在鳳陽府的宿州,也包括今烈山窯所在的淮北地區。

再次,據葉喆民和馮先銘兩位學者的判斷,宿州窯在安徽宿縣。葉喆民在《中國陶瓷史》中對宿州窯的位置有所提及:“其他以仿定聞名而見諸文獻的,還有安徽宿縣的宿州窯、泗縣的泗州窯……以上這些窯場,有的已經實地調查得到證實,有的則仍需做進一步的考古工作?!保?2]馮先銘也在《馮先銘談宋元陶瓷》中提及宿州窯:“淮北地區金代也仿燒定窯瓷器,周煇《清波雜志》中幾句簡單記事,使我們得知安徽宿縣和泗縣附近有仿定的瓷窯,這就是文獻中提到的宿州窯和泗州窯,這兩個瓷窯目前還沒有發現,今天只能從《清波雜志》中的‘色瑩凈可愛’五個字來了解。周煇把宿泗兩窯仿定窯器物描寫為釉色瑩潤而潔凈,引人喜愛,這類仿定瓷器是他在出使金朝時所見。因此北方地區金墓及遺址出土白瓷中,似應有宿州窯和泗州窯白瓷在內,由于窯址迄今未發現,還不認識兩窯瓷器的廬山真面目,目前也難以解決?!保?3]可見,葉和馮兩位學者都將宿州窯所在地定為安徽宿縣。宿縣存在時間為1912—1992年,是舊縣名,范圍包括今宿州市埇橋區全部、今淮北市相山區大部分、淮北市烈山區全部、今濉溪縣全部、今蚌埠市固鎮縣一部分。而在這個地域范圍內,烈山窯是目前此行政區劃內最符合宿州窯特征的窯址。

此外,今安徽省宿州市轄蕭縣,也有大規模的窯址發現,即蕭窯。蕭窯是對蕭縣境內所有窯址的統稱,其中以蕭縣白土鎮窯和歐盤村窯面積最大,出土陶瓷器較多。蕭窯遺址群位于蕭縣東南部,位置距離烈山窯較近。但據史料記載,蕭縣在宋金時期是徐州轄區,《宋史·地理志一·京東路》載:“徐州,大都督,彭城郡,武寧軍節度……縣五:彭城,沛,蕭,滕,豐?!保?4]《金史·地理志中·山東西路》載:“徐州,下,武寧軍節度使。宋彭城郡……縣三、鎮五:彭城,蕭,豐?!保?5]馮先銘曾歸納瓷窯命名的幾種原則有:“以地方命名、以經營性質命名、以方位命名、以姓氏命名?!保?6]而以瓷窯所屬州縣為名,是最普遍的一種命名法,如安徽壽州的壽州窯、江西景德鎮的景德鎮窯、湖南長沙的長沙窯等等。因此,按照瓷窯址命名多以州名為原則,宋金時期在宿州境內的烈山窯極有可能就是宿州窯。同樣,根據這一命名原則,宋金時期在徐州境內的蕭窯則不太可能用宿州窯命名,而極有可能用“徐州窯”或以“蕭窯”命名。

綜上,根據行政區劃及常見窯口命名原則來看,烈山窯是目前古宿州境內最符合宿州窯特征的窯址。

(二)出土瓷器推斷

根據烈山窯出土瓷器和周煇所描述的宿州窯瓷器,對比后可以發現兩者有很多相似之處。

其一,兩窯生產的瓷器都仿定器。宿州窯是以仿定窯白瓷而出名的窯口,而烈山窯出土瓷器中也以白瓷為主。宿州窯白瓷能在北地以充定器,可見宿州窯白瓷的燒制技術和藝術特征都和定窯相仿,肯定受到了定窯的影響。而烈山窯也受定窯的影響較大,和定窯存在一些技藝交流。宋金時期定窯的裝燒技術主要為覆燒和澀圈疊燒,覆燒還是定窯首先創造并影響較大的裝燒工藝,這種覆燒技術由于裝燒面積大、產量高等優點,經定窯創造后很快普及到全國諸多窯口。烈山窯也深受定窯覆燒技術的影響,烈山窯址出土的北宋白釉瓷器就采用了覆燒技術,即將器物翻過來和墊圈、墊餅一起組合覆燒。而金代是定窯制瓷業最繁盛的時期,金代定窯的裝燒工藝方面,除了使用支圈和匣缽組合覆燒的方法,粗化妝白瓷和少量的細白瓷采用澀圈疊燒[17]。澀圈疊燒也是烈山窯金元時期常用的裝燒方法,烈山窯雖不能燒制和定窯細白瓷一樣精致的瓷器,但在裝燒技術上和定窯有相似之處,無論是北宋時期的覆燒還是金元時期的澀圈疊燒,都受到定窯的影響。

此外,據有關學者科技檢測發現,定窯和烈山窯在釉料配方上也有相似之處。定窯和烈山窯都在高鋁質黏土中加入一定量的滑石,增加釉層中氧化鎂和氧化鈣的含量,使其降低釉的熔融溫度,提高釉面質量,烈山窯受定窯影響繼承了定窯的釉料配方又兼具自身特征[18]。

其二,兩窯生產瓷器質量皆較為粗糙。據周煇記載,定瓷“色瑩凈可愛”,但北方地區近年所用的瓷器,他一眼便能看出是宿、泗所出,并不是真正的定器??梢娝拗莞G仿定瓷中多為質粗者。這也是《飲流齋說瓷》中所說的:“此仿定者曰吉州、曰宿州、曰泗州??傊未s窯,不外取法諸大窯,輾轉仿效,其佳者每致亂真,而胎質、釉汁之精粗,明眼人不難判別也?!保?9]烈山窯出土的宋金白瓷,多為胎質較粗、質量較低的化妝白瓷。從仿定瓷質量不高這一點看,兩者相似之處極多。

其三,烈山窯金元窯址區出土過帶有“宿”字的白釉殘片(圖一)[20]。殘片上殘留墨書“宿”字的三分之一,殘片上的“宿”字可能有兩種含義。第一,這里的“宿”指的是“宿州”。前文已述,淮北烈山窯所在地在宋金時期歸宿州管轄。故這里的“宿”字很可能指的是烈山窯所在的行政區劃“宿州”。第二,這里的“宿”指的就是宿州窯。殘片上的“宿”字很可能就是窯工標記的窯名,以此作為款識。據有關學者歸納,瓷器上的款識類題記包括標記窯名[21]。綜上,烈山窯很可能就是古籍中所記載的宿州窯。

(三)時間范圍判斷

烈山窯經考古發掘分為三個區域,即漢代窯址區、唐宋窯址區和金元窯址區。因此,其燒造陶瓷器的歷史大概可推測為東漢、唐宋至元,其中出土的宋金陶瓷器數量較多且比較精美,可判斷宋金時期是烈山窯發展的鼎盛時期。而據周煇記載可知,宿州窯大約也是在宋金時期發展迅速,才能在金統治區域內以充定器。且據學者推論,一直到元朝時期,宿州窯還在繼續生產陶瓷器,即在全國范圍內還有許多瓷窯為當地人民生活需要或外貿需要而生產各具特色的產品,如北方安徽宿州窯、山西平定窯的仿定白瓷[22]。從這一點判斷,烈山窯燒造歷史及鼎盛時期和宿州窯燒造歷史及鼎盛時期時間大致相當。宿州窯在宋金時期已進入繁盛期,那么其燒造歷史應早于宋,按照時間范圍來看,宿州窯和烈山窯燒造瓷器的歷史也有較多的重合之處。

(四)排除其他窯址

目前在古宿州境內,除已發現的烈山窯外,還有一處曹村窯址。此窯址位于宿州市曹村鎮后望莊、下莊蘆花湖兩處地點,窯址年代為南北朝晚期至隋唐時期[23]。曹村窯在隋唐時期就已停燒,因此從時間跨度上來看,可以排除曹村窯址為宿州窯的可能。除曹村窯外,古宿州境內暫未發現其他宋金時期的窯址。

除曹村窯外,古徐州境內的蕭窯因與烈山窯地理位置相近,也有學者認為蕭窯也可能為宿州窯。前文已從行政區劃排除蕭窯為宿州窯的可能,而從蕭窯早期瓷器和文獻記載來看,則可以進一步推論蕭窯并非宿州窯。第一,蕭窯“創燒于隋代甚至更早,終燒于元代”[24]。蕭窯在隋唐時期與壽州窯關系緊密,生產器物中很多為仿壽州窯瓷[25]。而目前關于宿州窯的文獻記載中均未曾提及宿州窯有仿壽州窯黃瓷這一特點。第二,有關蕭窯之名在古籍文獻中也早有提及,如《夷堅志》和《景德鎮陶錄》。南宋《夷堅志》載:“鄒氏世為兗人,至于師孟,徒居徐州蕭縣之北白土鎮,為白器窯戶總首。凡三十余窯,陶匠數百人?!保?6]《夷堅志》為南宋洪邁所撰,據查,《清波雜志》作者周煇和洪邁乃同時代同時期之人,而當時宿州窯正名聲在外。如蕭縣白土鎮窯口確為宿州窯,那么洪邁應會在此卷中有所提及。而在此卷中,故事名為“蕭縣陶匠”而不是“宿州窯陶匠”,據此,也是不符合常理的。此外,《景德鎮陶錄》中也將蕭窯和宿州窯單獨提及,而并未混為一談。有關蕭窯,目前學者仍在持續考古調查研究中。根據宋金時期蕭窯出土瓷器也有仿定器的特點,筆者認為宋金時期的蕭窯可能和宿州窯(烈山窯)相互影響,或是屬于宿州窯系的窯口。

(五)貿易范圍判斷

根據周煇的記載,他看到北地“定瓷”乃宿、泗地區所出,不是真正的定器。這一記載給后世遺留了一條信息,就是宿州窯生產規模較大,其生產的陶瓷器在金統治轄區內十分暢銷,故才能如《景德鎮陶錄》所說“市充定器”。那么宿州窯的貿易應該很興盛,其窯址所在地肯定是一處交通便利之地。而烈山窯也符合這一特征。烈山窯位于通濟渠的支流雷河岸邊、南北交通樞紐之地,且在淮北百善鎮柳孜運河遺址中出土有宋金時期烈山窯的陶瓷器[27]。宋金對峙時期,隋唐大運河還未完全廢棄,故可以推測烈山窯陶瓷器在宋金時期是可以沿著通濟渠、永濟渠向北貿易的,交通較為便利,也就滿足周煇所看到的“近年所用宿、泗近處所出”的現象。

(六)文獻遺漏判斷

烈山窯出土陶瓷器中既有日用陶瓷器,也有等級較高的精美陶瓷器,如龍紋枕和黃釉琉璃印花大磚。其中唐宋窯址區出土的黃釉琉璃印花大磚在考古發掘中是較為少見的。其特征為:近似正方形,一面施黃釉,飾花卉紋?;疑?,較粗糙(圖二)[27]。據相關學者介紹,這種印花大磚也是開封祐國寺塔上最常見的建筑材料[28]。更為巧合的是,開封祐國寺鐵塔的琉璃磚上曾發現有“宿州土主吳靖”字樣(圖三)。這就說明宿州地區曾經有窯口燒制過琉璃磚等建筑構件并運輸到開封作為鐵塔的建筑材料。雖然祐國寺塔經過多次翻修,明朝時甚至更換補配過部分琉璃磚。但據學者考證,通過對比,祐國寺塔上的宋、明琉璃磚有各自的特征?!八未鹆Тu瓦胎質為粗瓷土,色較紅,質地堅硬,施釉綠、褐色釉,總體來說色澤較深,釉層厚重;明代琉璃磚多有模制印文,紀年較明確,胎質較細且色淺偏黃?!保?0]根據特征判斷,印有“宿州土主吳靖”字樣的琉璃磚為色較紅的褐釉,應該為宋代的琉璃磚。而在宋代宿州境內的烈山窯也燒制這種胎質較粗的褐釉琉璃磚,且烈山窯位于通濟渠的支流雷河岸邊,具有將琉璃磚運送到開封的交通條件。因此,烈山窯可能是為北宋皇家寺院提供琉璃建筑構件的一處民窯,這樣的窯址在當時應是較為重要的。如此,當時的文物筆記中像單純仿定器的宿州窯都有記載,那烈山窯這樣的窯址應該也會有窯址名稱被記載或被提及。但筆者經查閱整理相關文獻,卻未曾發現古文獻中有關于淮北地區有其他古窯的記載。當然,烈山窯是今人根據行政區劃命名的。但這是否也可推論,其實烈山窯即是宿州窯,也就可以解釋為何有關宿州地區文獻中沒有記載烈山窯。

圖二// 黃釉印花磚17ⅡTG4④∶46

圖三// “宿州土主吳靖”字樣琉璃磚

(七)其他推論

以上考證均是依據古籍記載進行的較為合理的推論,故推論中未采納學界某些關于宿州窯常見的表述。比如有很多學者都提到宿州窯和泗州窯的地理位置在蕭縣的南面與東南面,與蕭窯接壤并存。如《淮河流域歷史文化研究》一書中說:“宿州窯和泗州窯,窯址在安徽蕭縣的南面和東南面,與蕭窯接壤并存?!保?1]《中國的瓷器》中記述:“金代宿州窯和泗州窯,窯址分別在今安徽肖縣的南面和東南面。此二窯與肖窯接壤并存?!保?2]然而,這一點在《清波雜志》等古籍文獻中并未提到,應是后人所推論。不過即使這一記述為真,烈山窯也大致符合宿州窯的地理位置。烈山窯大致位于蕭縣的偏西南方向,與蕭縣白土窯地理位置接近,且淮北與蕭縣接壤并存。但由于這一推論未找到史料依據,因此本文未作詳述。其二,也有很多學者提及宋金對峙時期,因中原地區的窯工大量南逃,故宿州窯產品也具有中原地區磁州窯產品的風格。如有學者說安徽地區的宿州窯、泗州窯、肖窯三窯所燒瓷器具有中原地區定窯和磁州窯產品的風格,屬于瓷器貿易地區就近仿制熱點商品而形成的窯場[33]?!栋不湛茖W技術》一書中也記述:“這樣看來,蕭窯、宿窯、泗窯應同為金代徐淮地區的三大窯場。史書記載靖康之變后,中原地區的窯工大量南逃,因此金代這三座瓷窯的產品具有中原地區定窯和磁州窯產品的風格?!保?4]《中國藝術圖典》中也記述:“金人入關后,徐淮地區成為其統治區。靖康之變后,中原大批窯工為躲避戰亂逃至淮河流域宿泗地區,在此重操舊業,將定窯、磁州窯的先進工藝帶到這里,使蕭、宿、泗三窯得到發展,并聞名于世?!保?5]對于宿州窯產品具有磁州窯風格,沒有古籍文獻作為依托,故在本文推論中也采納。然而,如果這一推論屬實,那么烈山窯也符合這一特征。因為烈山窯出土的金代陶瓷器中,有很多仿磁州窯風格的白釉黑褐彩瓷器,且根據科技考古檢測對比,烈山窯在胎釉配方、裝燒技術上也繼承了磁州窯,和磁州窯存在密切的技術交流。

三、結語

綜上所述,從行政區劃、出土瓷器、時間范圍等六方面初步考證,宿州窯和烈山窯存在很多相似之處。因此,筆者的結論如下:種種跡象表明,烈山窯應該就是古籍文獻中所記載的宿州窯。烈山窯出土陶瓷器種類十分豐富,燒造技術也較為成熟,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甲C烈山窯即為文獻中記載的宿州窯也具有較為重要的學術意義:第一,通過論證烈山窯即為宿州窯,可以完善皖北地區包括蕭窯在內的古陶瓷體系;第二,通過論證烈山窯(宿州窯)的重要地位,可對烈山窯陶瓷器的行銷、宋金對峙時期淮北地區的經濟發展有所探究;第三,烈山窯也是北方制瓷技術南傳的一個實例,烈山窯仿定和仿磁州窯風格瓷器的出土,證明宋金時期北方窯系的制瓷技術對南北交接處的宿州地區窯場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第四,對宿州窯的進一步考證,有利于對中國古代古窯口的發展演變、文化內涵等有更加清晰、準確的認識。

由于史料匱乏、記載零星,宿州窯的全貌還難以完整地呈現出來。但對宿州窯每一次有意義的推論和探索,都會往前推進一步,也使學界離真相又近了一步。

猜你喜歡
宋金陶瓷器蕭縣
博物館陶瓷器保養之道
春天的腳丫
百褶裙
宋金時期陜西鳳翔府榷場位置略考
宋金時期演劇形態考述
華藝園林建設的蕭縣街頭游園
陶瓷器修復的工藝與文化
古陶瓷修復方法的探討
安徽蕭縣通聯站站長——劉云升
遼宋金銅鏡辨識舉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