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站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實踐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啟示

2023-09-11 11:22董鈺潔
新聞研究導刊 2023年14期
關鍵詞:網絡思政思政教育新媒體

摘要: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短視頻平臺以一種新的傳播形態應運而生,這給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帶來了挑戰和機遇。思政教育如何積極發揮短視頻平臺優勢,推動思政教育突破固有模式,提升教育效果,這是擺在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文章以B站為研究對象,以拉斯韋爾的“5W”理論為闡述依據,采用網站數據埋點統計方法,分析網絡短視頻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現狀與效果,總結短視頻平臺網絡思政在傳播主體、傳播渠道、傳播內容、受眾和傳播效果方面的特點和優勢。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拓寬了思政教育的傳播渠道,過程性宣傳為思政教育提供了豐富材料,信息共振與互證形成了有力的思政教育場域。文章在實證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具體建議,首先要積極發揮融媒體作用,進而拓展大學生思政教育內容;其次要使宣傳內容形象化、具象化,契合大學生心理;再次把握Z世代大學生思想特質,堅定思政教育自信;最后要提高教師媒體能力與素養,自覺踐行鑄魂育人的時代責任,提高融媒體時代思政教育立德樹人的效能。文章在B站個案研究、數據翔實分析的基礎上,強調創新大學生思政教育方式的緊迫性以及重視短視頻網絡思政價值的重要意義,為優化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啟示。

關鍵詞:網絡思政;黨的二十大;思政教育;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14-0195-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西南民族大學教改項目“廣播電視節目策劃”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2KCSZ030

網絡視頻是當代最受大學生青睞的信息傳播載體。媒體融合時代,如何發揮新媒體短視頻平臺的傳播優勢,占據年輕人的文化消費陣地,影響其思想發展態勢,進而取得思政教育的良好效果,是擺在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論題,嗶哩嗶哩(英文名稱:bilibili,簡稱B站)在此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本文以B站為研究對象,分析B站在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過程中的實踐做法,為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提供啟示。

本文選取B站網頁綜合排名前五頁的短視頻并以之為分析樣本,取樣時間為2022年11月9日23點至2022年11月11日23點,取樣標準是以“二十大”為關鍵詞,在B站首頁中搜索“二十大”,共計144個視頻樣本,除去18個不符合要求的視頻之外,有效視頻為126個。

本文在實證分析有效樣本的基礎上,以拉斯韋爾的“5W”理論為分析依據,探討B站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狀況,分析其中的寶貴經驗,提出依托新媒體傳播平臺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一、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拓寬思政知識傳播渠道

B站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宣傳視頻來源于黨媒或黨政部門新媒體平臺。經統計,126個視頻中,傳統媒體發布的視頻有46個,占比為36.5%;來自主流網站視頻有9家媒體25個視頻,占比為19.8%;來自新媒體賬號、APP、微博賬號或客戶端有55個視頻,占比43.7%。不難發現,傳統媒體占據56.3%的比重,新媒體占據43.7%的比重。

傳統媒體利用B站平臺大力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同時,新媒體賬號、APP、微博賬號或客戶端在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中也發揮了重大作用,不斷與B站平臺進行對接,不但發揮自身的新技術傳播影響力,還借力B站這一年輕人聚集的傳播平臺,進而拓展了多重傳播渠道。不僅如此,這些新媒體平臺都是由中宣部、各級日報傳媒集團等主辦,保證了傳播內容的權威性,而這些新媒體與B站形成了多種矩陣傳播效果,體現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疊加傳播的良好態勢,拓寬了黨的二十大精神宣傳渠道,為大學生思政教育提供了平臺保障。

在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傳統媒體打破了以往交互性差、時效性低的缺陷,吸收新媒體交互性與融通性強的優勢,吸引了大量新媒體用戶關注[1],進而提高民眾關注度,保障內容的真實可靠,提高媒體發布信息傳輸效率與水平,在融合中拓寬信息傳播渠道,增強思政教育的傳播力與影響力。

二、過程性宣傳得到充分展現,為思政教育提供豐富材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是要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媒體融合發展對于擴大主流媒體陣地、傳播主流媒體聲音、增強主流媒體的影響力起到了積極重要的作用[2]。

這些媒體關于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傳播內容、傳播渠道、傳播效果,對于加強當代大學生的思政教育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可提高大學生對政治的關注度。

就信息傳播的內容而言,主流媒體在B站傳播的黨的二十大精神,內容各有側重、形式多樣,充分發揮了各自媒體的優勢。具體內容如下:介紹黨的二十大代表產生過程的視頻有23個,占比18.3%;介紹黨的二十大會議籌備預備會、開幕、開會、代表團討論、新聞發布會、閉幕等相關會議進程的視頻有22個,占比17.5%。從所占比例來看,從代表的產生到會議的每一個環節,呈現黨的二十大會議具體過程的視頻分別占據了前兩位,這顯示了信息發布者重視會議過程,做到信息公開透明,同時也反映當代年輕人關注黨和國家大事[3],對每一個環節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可以說,我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宣傳層面得到了深度體現,從而讓年輕人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的洗禮和理想的錘煉。

三、信息共振與互證,形成有力的思政教育場域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加強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實施網絡內容建設工程,加強網絡傳播能力建設,依法加強網絡社會管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

新媒體場域具有多維度、多載體、多模態的傳播優勢,使任何信息都能夠通過新媒體快速、全面地散播,形成“大眾—大眾”的無限裂變級傳播方式[4]。B站作為熱門短視頻平臺,其轉發包括微信、QQ、QQ空間、微博、百度貼吧等,能夠輻射更多的視頻平臺。它自身進行二次傳播,經過轉發形成三次傳播,通過這樣的層層信息傳播,形成了它和黨媒以及黨政部門新媒體平臺信息共享、互證和共振的宣傳場域。這不僅是第一課堂的延伸,還融入年輕人日常生活之中,起到了較強的場域文化熏陶效果,使學生如同置身于信息的海洋[5],極大地拓展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空間。

四、視頻的播放量和轉發量取得良好的宣傳效果

就宣傳效果而言,B站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學習宣傳效果良好,無論視頻的播放量還是轉發量都非??捎^。將取樣中的綜合排名居于網頁前五頁且播放總量超過十萬次的視頻統計如下:總計30個視頻,播放總量超過60萬的視頻有5個,占比16.7%;播放總量在40萬~60萬之間的視頻有8個,占比26.7%;播放總量在20萬~40萬之間的視頻有6個,占比20%;播放總量在10萬~20萬之間的視頻有11個,占比36.6%。從占比分布來看,播放總量再提升的空間非常廣闊,基礎非常厚實。由此可見,B站對黨的二十大精神宣傳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為進一步擴大思政教育的成效,各媒體選擇融媒體時,可以選擇當代大學生喜歡的集報、刊、臺、網、端、微、號、屏于一體的媒體[6],一方面可以增加傳播的受眾人群,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傳播效率,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對大學生的思政教育。

五、B站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實踐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啟示

目前,高校已經逐漸將融媒體大數據技術融入思政課教育中,并且在教學實踐中也感受到了融媒體帶來的巨大沖擊與挑戰[7],因此,高校應充分認識到與融媒體有機融合是高校思政與時俱進的關鍵一環,進而創新高校思政實踐教學路徑。

(一)發揮融媒體作用,拓展大學生思政教育內容

融媒體背景下,思政課要順應時代發展,與時俱進,不僅要挖掘內容的深度,還要拓寬內容的廣度,根據大學生實際的需求,優化教學內容[8],突出現實針對性和問題導向,提升大學生思政課的獲得感。

例如,在傳播融合過程中,要拓寬思政教育的廣度,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算法技術發布信息與內容,并追蹤大學生關注的熱點信息,圍繞熱點,理論聯系現實,開展思政教育[9]。切實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深化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解,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武裝學生頭腦,強化思政教育基礎理論,運用高校新媒體矩陣教育聯動機制,共同開展系統化的思政教育宣傳[10],改變被動宣傳的局面。

(二)宣傳內容具體形象,契合大學生接受心理

通過對B站樣本短視頻的分析可以發現,在內容上,大學生對黨的二十大代表的產生、開幕閉幕等過程性視頻感興趣;在形式上,學生對畫面音頻精美的視頻關注度較高;在轉發量上,時長較短、篇幅較小的視頻更能引起學生的分享欲望。所以,高校利用短視頻平臺推進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時,應在滿足大學生需求的前提下,優化媒體融合工作,不斷創新視頻形式[11],提高視頻傳播效率質量和關注度,發布大學生想看、愛看的思政宣傳視頻,深化思政教育工作成效。

(三)深入認識“Z世代”大學生特質,堅定思政教育自信

融媒體背景下,大學生的主體意識越來越強烈,其主體身份不再局限于信息的被動接收者,還是信息的生產者、傳播者,他們不再滿足于以往的灌輸式教育,試圖充當課堂的主導者[12]。通過對B站熱門視頻分析,縱觀黨的二十大專題相關播放量、轉發量以及評論量,可以發現學生群體對黨和國家大事各方面都有著強烈的關注度,對當前意識形態高度認同。

高校思政教育的開展要在增強并堅定思政教育自信的基礎上,借助新媒體平臺,豐富思政教育的傳播內容和樣式,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逐步引導學生擁有正確的政治關注、政治認知、政治態度和政治信仰[13],同時要相信當代大學生愿意接受思政教育的能力,進而發揮網絡平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課之外的重要陣地作用。

(四)提升教師媒體能力與素養,踐行鑄魂育人的時代責任

融媒體時代,信息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學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產生更豐富的需求,而這些需求常常在思政課上得不到滿足,從而產生思政課教學內容供給和學生現實需求之間的矛盾,導致思政課教學效果不佳、獲得感下降[14]。

本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傳播為例,研究顯示思政教師如果僅在課堂上灌輸黨的二十大精神,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而是要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各類視頻,使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有機融合,從“三全育人”的角度提升思政課堂教學的實效性[15],從第二課堂的角度延伸和拓展課堂的理論學習。

六、結語

基于融媒體蓬勃發展的態勢,新媒體應進一步創新開展思政教育,不斷從技術層面、內容層面、受教育者層面與教育者自身出發,加強融媒體與思政課的緊密聯系,并在思政育人領域進行探索和實踐。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積極發揮新媒體在拓展思政內容方面的優勢作用,基于當代大學生的心理接受狀況,優化宣傳內容,使之具體化、形象化,同時提升教師使用融媒體開展網絡思政教育的素養與能力,堅定網絡思政的自信力,進而創新大學生思政教育路徑。

參考文獻:

[1] 程京武,熊楓.新媒體場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需互契問題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2):66-68.

[2] 郝麗倩,馬曉敏.高校思政教育“新媒體矩陣”建設研究[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3(1):1-3.

[3] 歐曉彥,胡少萍.融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20):50-52.

[4] 徐力.融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創新路徑:評《融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43(9):2.

[5] 杜孟靜,楊志軍.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本質內涵、系統邏輯及創新發展:評《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發展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3(6):125.

[6] 于祥成,陳夢妮.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范式建構的邏輯向度及實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23(6):88-94.

[7] 周瑩.新媒體環境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影響及應對措施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6):171.

[8] 何克奎.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3,44(9):241-242.

[9] 趙麗濤,于露遠.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評價及其優化路向[J].思想理論教育,2023(5):26-31.

[10] 劉姣.融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3,45(S1):121-123.

[11] 高寶全,劉英杰.人工智能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優化探賾[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8):58-60.

[12] 張玲.新媒體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13):90.

[13] 徐萍.大數據時代下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路徑探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3,44(6):240.

[14] 孫旭紅,顧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傳播的現實挑戰及優化策略:大學生網絡圈群視角[J].高校教育管理,2023,17(2):35-43.

[15] 李茜.融媒體背景下高?!叭恕彼颊逃呗苑治鯷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7):223.

作者簡介 董鈺潔,研究方向:網絡思政。

猜你喜歡
網絡思政思政教育新媒體
基于用戶體驗的輔導員微信公眾號建設思考
基于高校網絡教育平臺社交型思政教育的創新性研究
英國高校的網絡思政課怎么上
新媒體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高職院校網絡思政工作管理體制的問題與完善措施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