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千里江山圖》的空間營造

2023-09-11 11:26天津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孫宵凡
國畫家 2023年3期
關鍵詞:千里江山圖王希孟青綠

天津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孫宵凡

一、空間觀念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于“空間”概念的解釋主要體現在對“宇宙”的解讀中,最早先秦管仲將空間和時間作為統一的概念提出?!豆茏印ぶ婧稀罚骸疤斓厝f物之橐,宙合有橐天地?!薄伴摇笔且环N口袋,天地是裝萬物的口袋,而宙合又能將天地納入其中,可見宙合是一個比天地還大的概念。此外,談及“宇宙”最典型的應該是《周易》,“可以說,太極圖里包含了中國人對宇宙的根本看法。整個《周易》,講的都是一個對立互補、盛衰變化中的和諧宇宙,并且仍然是一個‘無往不復,天之際也’的時間性循環運動著的‘圓’”[1]。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空間是時間統領的空間,明末清初王夫之說:“天地之可大,天地之可久也。久以持大,大以成久。若其讓天地之大,則終不及天地之久?!薄疤斓刂蟆辈患啊疤斓刂谩?,可見時間觀念在中國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中國傳統繪畫的空間營造“豎畫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迥”[2]。能夠將高山長河囿于方寸之間,正得益于獨特的觀看方式,即“游目”式觀看。這是一種動態的觀看方式,我們在欣賞中國畫作品時,視線不會被其中一個點固定住,而是會游走在整幅畫面當中。郭煕指出:“山近看如此,遠數里看又如此,遠數十里看又如此,每遠每異,所謂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側面又如此,背向又如此,每看每異,所謂山形面面看也?!盵3]這種“步步移”“面面看”的獨特觀看方式是中國繪畫所特有的,體現了動態性、時間性的繪畫空間。又有北宋沈括:“大都山水之法,蓋以大觀小,如人觀假山耳?!盵4]闡述了空間營造應該“以大觀小”“折高折遠”,而不是只從一個角度觀察??梢?,中國傳統繪畫空間觀念主要體現在山水畫的創作之中,是一種時間統領下“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的大宇宙觀。

二、《千里江山圖》的空間營造

(一)“手卷畫”的空間

《千里江山圖》是青綠設色的絹本大手卷,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其橫向空間的營造是靈活多變的,獨特的“手卷畫”的形式及其特有的觀賞方式決定了《千里江山圖》的空間營造方式。下面引用王伯敏先生提出的“七觀法”即“步步看、面面觀、專一看、推遠看、拉近看、取移視、合六遠”[5],對其空間營造進行分析。

首先是“步步看”,即圍繞觀察對象從各個方向深入地觀察,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就是這種游走的視角,王希孟從多個視角表現畫面中形態各異的山體,在方寸之間,體百里之迥。而“面面觀”則是有意識地將繪畫對象的許多體面在畫面上做統一的安排與連續,這種空間營造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做多方面的位置經營,二是做空間跳躍式的位置經營。前者是增加畫面的“體面”,后者則是減少畫面的“體面”,在《千里江山圖》中這兩種方式兼而有之,例如圖1畫面的表現中,既能看見山腳下的潺潺溪流,又能看見山峰頂部的層層堆疊,畫面極其豐富。而圖2則是做了空間跳躍式的位置經營,細致刻畫了近景處的山間村落,再以淡墨染出遠山,中間以幾筆水紋表現蒼茫平靜的水面,通過虛實對比營造出畫面空間廣闊開朗的效果。

“專一看”就是有重點地看,山水卷長數丈,畫面一定要主次分明有重點,如果畫面沒有起伏,就不會有很好的觀感?!肚Ю锝綀D》的空間處理是有主次的,結合手卷畫所特有的觀賞方式,觀者在展卷的過程中,每一段畫面都有各自的亮點,每一段都可以成為獨立完整的畫面,而縱觀全局,最大的亮點便是畫卷中段的主山峰,圖3高聳的山峰逼近畫面頂端,山體層層疊疊,刻畫精細,設色也比周圍的岡阜林壑更加鮮亮,視覺效果十分突出,如“大山堂堂,為眾山之王,所以分布,以次岡阜林壑,為遠近大小之宗主也”。通過這樣的空間處理,體現出很強的節奏感和秩序感,也體現出徽宗“豐亨豫大”的帝王追求。

“推遠看”就是沈括提出的“以大觀小”,即將近處大的局部推到遠處作為一個整體觀看,通過這樣的空間營造便能獲得“一覽眾山小”的氣勢。王希孟通過“推遠”群山,使觀者處于一個高而遠的“曠觀”的視角,使畫面咫尺而有萬里之勢。反之“拉近看”便是“以小觀大”,例如圖4遠處江面上的船只,刻畫得十分細致,離畫面稍近的船只的門窗、船篷和風帆的編織紋理都肉眼可見,稍遠的三只小船也都刻畫精細,此外,船只上人物各異的形態也都十分生動。通過將這些畫面中相對小的物體“拉近看”,使得畫面效果格外豐富。

“取移視”是為避免成角透視的矛盾,使整幅畫面達到和諧統一效果的一種方法,主要用于建筑物的繪制上。在手卷畫中,為了達到移步換景、步步有景的效果,需要靈活運用移視法,使畫面空間和諧統一中又靈活變化,在《千里江山圖》的繪制中同樣采用了這種方法。

最后“合六遠”,繼郭煕在《林泉高致》中提出“高遠”“平遠”“深遠”后,韓拙在《山水純全集》中又增加了“闊遠”“迷遠”“幽遠”?!肚Ю锝綀D》全卷可分為六段,第一段兩組高低錯落的山巒以木橋相連,遠處江面平遠開闊;第二段山勢漸起,山體之間參差交互,山路曲折,水流蜿蜒,村居隱于山間;第三段山勢漸高,與第二段以長橋廊相連,群山連綿,水岸蜿蜒,主山之間山路蜿蜒至深處,迷茫幽深;第四段高山聳立,山巒層疊,瀑布懸垂;第五段山勢逐漸回落,山間似乎有煙霧,迷迷茫茫;第六段卷尾,山勢又漸起,與卷首群山遙相呼應,開闊的江面似乎也與卷首相連,形成循環之勢。

(二)筆墨的空間

王希孟曾經在畫學體系中學習,后又受到宋徽宗的親自指導,因此其筆墨技巧主要來自學習歷代名家的畫作,集百家之長,又深受徽宗端莊典雅、工致精巧的繪畫風格的影響,但是“在追求精巧技法的同時,又突出文人雅致的意蘊,時時有意保持與畫工或畫匠的距離”[6]?!肚Ю锝綀D》中的筆墨皴法細致精微,呈現出蒼茫的古意,在山石的表現上,與宋徽宗的《溪山秋色圖》中的筆墨極其相似,都是以工致纖細的線條勾勒輪廓,線條之間又有細微的差別,前山的線條墨色稍濃,后山的線條墨色稍淡,通過墨的濃淡來表現虛實,拉開山體的空間距離,然后以淡墨皴擦,將筆墨與物象融為一體,不刻意強調筆墨。皴法多繼承董源的披麻皴,通過線條的疏密表現出山石的陰陽向背,在山石的陰面勾皴之后又以淡墨渲染,陽面則少皴不染,拉大陰陽對比的效果。此外對前山的山峰運用荷葉皴進行表現,而后山幾乎不皴,拉開了前后山的空間距離,虛實之間相輔相成,營造出空間感。

在樹木的處理上,王希孟主要采用了沒骨畫法,同樣地通過墨色的濃淡表現虛實關系,拉開空間距離,近處的樹木刻畫相對細致,部分采用雙鉤法豐富畫面,點葉法的運用也豐富多變,而遠處的樹木處理簡單,空間感極強。此外在水面的處理上,通過細筆將微波水紋一筆筆寫出,使水面空間統一起來,隨著水面的延伸,水紋逐漸減淡直至消失,表現“遠水無波”,營造出水天一色的曠遠空間效果。

整體來看,《千里江山圖》可謂筆精墨妙,充分體現出北宋畫院工致精妙的風格特點,王希孟通過筆墨的巧妙處理營造出生動的山水空間。

(三)青綠的空間

《千里江山圖》以鮮明的青綠賦色而聞名,歷經九百多年的歲月卻依然鮮亮如新,得益于礦物質顏料強大的著色能力。青綠山水又分為大青綠和小青綠,區分標準是墨與色的比例:“用重青綠者,三四分是墨,六七分是色。淡青綠者,六七分是墨,二三分是色?!盵7]顯然《千里江山圖》屬于大青綠山水,石青、石綠的大面積使用使畫面效果厚重富麗,卻又不失清新雅致,符合宋代畫院的風格追求。其設色極其講究,在水墨線稿的基礎上先用淡墨加赭石或者花青進行渲染,再以石青和石綠罩染,從一些石青剝落的部分可以看出,罩染的順序是先染石綠再染石青,并且有些地方不止染了一層,通過設色的層層疊加拉開了畫面的空間關系,同時也豐富了畫面效果。在山石色彩的處理上,通過區分前后山石的色彩,例如前山用了石青,后面相鄰的山頭便用石綠,交叉賦色,相互映襯,通過顏色的差別區分開前后空間。此外,遠山以赭色為主,少施青綠或者干脆不施青綠,以示空間之遠,通過色彩飽和度的變化拉開空間的距離,這種方法也運用在樹木植被的處理上,近處的樹木飽和度更高,將畫面“推”及視線近處;遠處的樹木飽和度低,將畫面“拉”到視線遠處。水面和天空的處理也十分巧妙,天空摻以赭墨,上深下淺,水面以汁綠染出,近重遠輕,水天交界處以赭色相接,畫面渾然一體,上下呼應,天空的青色似乎投映在水面上,將水天一色的闊遠空間表現出來。

王希孟通過顏料的運用,在筆墨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了空間效果的營造,巧妙地運用石青、石綠,將中國繪畫的色彩表現力發揮到了極致。

結語

《千里江山圖》是中國青綠山水的巔峰之作,王希孟通過巧妙的構思、精致的筆墨、富麗清新的設色在咫尺畫面之中表現出千里江山的氣勢,在二維的平面上營造出立體的山水空間,使觀者在展卷游觀時仿佛進入他所營造的桃源般的仙境。近乎12米的長卷融合了唐人的青綠山水傳統、水墨皴染、士人趣味,在崇古的基礎上創新,極大地拓展了青綠顏色的表現力,營造出一個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山水空間。正如李溥光在卷尾的題跋中所言:“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獨步千載,殆眾星之孤月耳?!贝俗髟谇嗑G山水畫史上的地位用“獨步千載”“眾星孤月”來形容是再合適不過了。

注釋

[1]劉斌,《中西繪畫圖式與時空觀念比較》,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年,第25頁。

[2][南朝宋]宗炳著,《畫山水序》,樊波注,吉林美術出版社,1998年,第242頁。

[3][宋]郭熙,《林泉高致》,見于安瀾編著《畫論叢刊》,人民美術出版社,1960年,第52頁。

[4][宋]沈括著,《夢溪筆談》,施適校點,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109頁。

[5]王伯敏,《中國山水畫“七觀法”謅言》,《新美術》,1980年第2期。

[6]許景怡、劉洪強、胡海若等,《宋徽宗繪畫的筆墨特征及其時代性和政治性》,《中國書畫》,2020年第6期。

[7][清]沈宗騫,《芥舟學畫編》,見于安瀾編著《畫論叢刊》,人民美術出版社,1960年,第680頁。

猜你喜歡
千里江山圖王希孟青綠
青綠人家
山河間的一抹青綠
王希孟與《千里江山圖》
高考狀元vs高分低能
千里江山圖
凡設青綠 體要嚴重 氣要輕清 青綠山水畫法探源
仿古脫古 清代青綠山水畫
回到王希孟作畫的歷史現場《千里江山圖》卷辨析
《千里江山圖》中的歷史密碼
在故宮外排隊的人們,終于奔向了《千里江山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