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十五年我國嬰幼兒屏幕暴露研究綜述
——基于Cit eSpace 的可視化分析

2023-09-14 07:36陳萌堯
關鍵詞:嬰幼兒兒童幼兒

但 菲,陳萌堯

(沈陽師范大學學前與初等教育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一、問題的提出

屏幕暴露是指一系列基于屏幕的活動,包括觀看電視、玩電子游戲、上網及使用智能手機等??茖W技術的發展及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致使電子媒介種類繁多,除了電視、電腦、手機、平板等,還有一些為嬰幼兒設計的新興電子設備,如嬰幼兒早教機器人、故事機、學習機等。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的普及讓電子媒介不再僅僅局限于電視屏幕前,現代嬰幼兒、青少年已經生活在被各種電子屏幕包圍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吨袊嗌倌杲】到逃诵男畔⒓搬屃x(2018 版)》及《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建議,兒童青少年以非學習目的使用電子產品,每次不宜超過15 分鐘,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 小時[1-2]?!吨袊鴥和嗌倌晟眢w活動指南》建議兒童青少年每天屏幕時間限制在2 小時內[3]。屏幕暴露時間和方式是學者們一直關注的問題。有調查研究表明,0~3 歲的嬰幼兒每天已長時暴露于各種視頻媒體下,并且隨著嬰幼兒年齡的增長,屏幕暴露的時間逐漸延長[4]。例如:溫州地區某一城郊學齡前兒童初次屏幕暴露的年齡多在1~3 歲,目的以看動畫片、小視頻和游戲為主[5];上海浦東新區對2371 名學齡前兒童調查發現,99.4%的兒童每天屏幕暴露的平均時間為1.58 小時[4]。新興的電子媒介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嬰幼兒屏幕暴露的年齡愈來愈小,屏幕暴露途徑和機會愈來愈多,屏幕暴露的時間愈來愈長。

當前,屏幕暴露的相關研究很多,但缺少基于文獻計量方法的綜述研究。為此,本研究運用CiteSpace(6.2.R2 版本)軟件,通過梳理近十五年我國嬰幼兒屏幕暴露研究的相關文獻并進行計量可視化分析,以了解相關研究的熱點及不足,在此基礎上探究未來嬰幼兒屏幕暴露問題的研究取向。

二、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

本研究以CNKI 作為數據庫,在CNKI 中進行高級檢索,以SU(主題)=(幼兒+ 兒童+ 嬰幼兒)*(使用電子媒介+ 使用電子產品+ 屏幕暴露+ 視屏暴露+ 視屏時間+ 屏幕時間+ 視屏)(精確匹配)為檢索表達式,共檢索到346篇相關期刊文獻,時間跨度為2007—2022年(檢索時間為2022年11月18 日)。為了確保研究的科學性與有效性,研究者人工剔除與主題不相關及非學術文獻,選出288 篇期刊文獻,以Ref Works 題錄格式將288 篇文獻導出,作為文獻計量分析的初始數據。

(二)研究方法與分析工具

本研究主要運用CiteSpace(6.2.R2 版本)作為工具,繪制近十五年我國嬰幼兒屏幕暴露研究關鍵詞共現圖譜、關鍵詞聚類圖譜、突現詞圖譜,以及機構發文量統計表、高頻關鍵詞表,了解相關屏幕暴露研究的熱點,分析已有研究的不足,并探究未來的研究取向。

三、文獻計量分析

(一)年度發文量分析

2007—2022年,我國屏幕暴露研究相關文獻數量的變化趨勢,其文獻發文量整體呈現上升趨勢(見圖1)。2007年,發文量較少;2008—2010年,沒有發文量;2011—2019年,發文量增長的趨勢較平緩;2019年至今,發文量呈爆發式增長。由于文獻只統計截止到2022年11月10 日,圖1 中2022年的文獻數量為知網對2022年發文量預測值。整體而言,近年來,我國關于屏幕暴露研究逐漸受到學術界關注。

圖1 近十五年我國嬰幼兒屏幕暴露研究年度發文量分析

(二)發文機構分析

發文機構排在前10 名的主要為高等院校的公共衛生學院、衛生保健機構。除此之外,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發文量較多。發文機構較多集中在高校衛生學專業及相關研究機構,而師范院校較少,且發文量排在前10 名的機構及高校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及安徽(見表1)。

表1 機構發文量統計

(三)關鍵詞共現圖譜分析

本研究利用CiteSpace 6.2.R2,以Keyword為節點類型,生成2007年以來我國嬰幼兒屏幕暴露高頻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見圖2),并基于共現知識圖譜對我國嬰幼兒屏幕暴露研究的高頻關鍵詞進行部分提?。ㄒ姳?)。其中:關鍵詞共現圖譜中節點之間的連線代表關鍵詞之間的共線關系,節點和字號越大表示關鍵詞出現的頻數越高;節點外圍的顏色越深表示關鍵詞中心性越高。圖譜中最大的節點為“兒童”,其次為“電子產品”,隨后依次是“回歸分析”“視屏時間”“屏幕時間”“屏幕暴露”“影響因素”等。此外,散落在圖2 中周圍的小節點,也可以揭示其研究前沿和研究熱點。

表2 屏幕暴露研究的高頻關鍵詞(部分)

圖2 關鍵詞共現圖譜

(四)關鍵詞聚類圖譜分析

本研究采用CiteSpace 軟件中的聚類分析功能,對我國屏幕暴露研究的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結果顯示,模板值(modularity,Q 值)為0.4953、平均輪廓值(silhouette,S 值)為0.832。根據標準,Q 值大于0.3 意味該聚類圖劃分出的社團結構是顯著的,S 值大于0.7 表明該聚類是高效率令人信服的[6]。圖3 直觀顯示了屏幕暴露研究的聚類分布情況,共呈現9 個明顯聚類:#0回歸分析、#1 電子產品、#2 影響因素、#3 視屏時間、#4 屏幕時間、#5 幼兒、#6 近視、#7 課外閱讀、#8 童年的消逝。這些聚類詞譜是我國屏幕暴露研究的熱點。

圖3 關鍵詞聚類分析

四、文獻內容綜述

(一)屏幕暴露與嬰幼兒發展

1.屏幕暴露與嬰幼兒視力健康

0~6 歲是嬰幼兒視覺發育的關鍵期,《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建議,兒童青少年特別是學齡前兒童,非學習目的使用電子產品每次不宜超過15 分鐘,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 小時[2]。屏幕暴露時間是學齡前兒童近視的危險因素[7],過度的屏幕暴露會造成學齡前兒童用眼過度,易損傷其視力[8]。有調查顯示,視力存在異常的學齡前兒童屏幕暴露的頻次、時間和方式等對他們的眼部視力具有明顯的影響[9]。另一項研究對524 名學齡前兒童進行視力初步篩查和家庭用眼情況調查,發現視力異常并經醫院確診為不同眼部疾病的學齡前兒童屏幕暴露的頻率、時長和距離等對其視力有顯著影響,視力正常但存在明顯眼部不適癥狀的學齡前兒童與其屏幕暴露的頻率和時長也存在高度的正相關[10]。學齡前兒童長時間屏幕暴露后會使其產生不同程度的眼部不適,過度的視覺刺激會對其眼部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梢灶A見,過度屏幕暴露對學齡前兒童視力發育的負面效果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顯現[9-10]。因此,家長要積極控制和干預嬰幼兒屏幕暴露時間。有研究顯示,對家長、學齡前兒童進行視力保健方面的干預,可以明顯減少學齡前兒童屏幕暴露的頻率和時長,學齡前兒童眼部不適情況也有了明顯的改善[10]。

2.屏幕暴露與嬰幼兒肥胖問題

近年來,嬰幼兒超重和肥胖的發生率越來越高。嬰幼兒時期超重和肥胖不僅影響了嬰幼兒當前的健康,還會為其成人期健康埋下隱患[11]。很多學者對嬰幼兒超重和肥胖問題展開研究,除了飲食、睡眠和遺傳等因素,屏幕暴露也是影響嬰幼兒超重和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束莉等人對學齡前兒童超重或肥胖進行單因素分析后,發現其超重或肥胖的發生與屏幕暴露時間的關聯有統計學意義[12]。學齡前超重和肥胖兒童的屏幕暴露時間明顯高于體重正常兒童[13],且屏幕時間與其肥胖的關系存在性別差異,即男童的屏幕時間與其超重、肥胖存在顯著性關系,而女童屏幕時間與超重、肥胖的關系則不明顯[14]。另一項對新冠疫情前后3~6 歲兒童體重與BMI(Body Mass Index)的調查研究更能說明屏幕暴露對兒童體重的影響,兒童屏幕暴露的頻率和時間由于新冠疫情而增多,靜坐或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導致體重與BMI 較新冠疫情發生前有較為明顯的改變[15]。屏幕暴露影響嬰幼兒肥胖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屏幕暴露時間長導致幼兒的身體活動減少[16],降低了幼兒能量消耗[17-18];另一方面,屏幕傳遞的信息如廣告等,影響著兒童的食物喜好和選擇[18],并且屏幕暴露時攝入零食增加了兒童的能量來源[17][19],邊吃邊看的行為會增加兒童的進食量[20]。因此,增加身體活動時間和減少屏幕暴露時間在控制或減少學齡前兒童超重和肥胖方面有重要意義[21]。

3.屏幕暴露與嬰幼兒睡眠問題

充足的睡眠是嬰幼兒身心發育的重要保障。據調查,有部分嬰幼兒存在睡眠問題,屏幕暴露是影響嬰幼兒睡眠的主要因素之一。部分研究發現,屏幕暴露時間影響睡眠質量,暴露時間長的學齡前兒童更可能存在較差質量的睡眠狀況[22]。兒童每天屏幕暴露時間增加,睡眠不足情況也增加,且屏幕暴露時間大于兩小時時,兒童睡眠不足比例最高[23]。尤其是移動電子屏幕暴露時間會影響學齡前兒童的睡眠時間[24]。因為有刺激性和吸引力的屏幕內容易使嬰幼兒的情緒處于興奮狀態,使嬰幼兒出現睡眠抗拒,入睡時間的不斷延遲,導致嬰幼兒真實睡眠時間縮短。除了屏幕內容,電子產品的藍光和電子輻射也是導致幼兒出現睡眠不足問題的原因之一[25]。研究表明,戶外活動和屏幕暴露均與兒童睡眠有關,減少屏幕暴露時間、增加戶外活動能減少兒童睡眠問題的發生[23]。同時有學者發現,過度的屏幕暴露對學齡前兒童睡眠的不良影響并不能通過增加戶外活動進行調控[24]。另外,屏幕暴露也會影響幼兒的睡眠質量,屏幕暴露的頻率越高,幼兒越容易出現睡眠問題[25]。

4.屏幕暴露與嬰幼兒心理發展

屏幕暴露除了對嬰幼兒身體發育產生影響,很多研究表明,早期的屏幕暴露及過度的屏幕暴露也會影響嬰幼兒的心理發展。隨著小于18月齡嬰幼兒屏幕暴露時間的增加,嬰幼兒的表達性語言指標越來越差;當18月齡或大于18月齡幼兒屏幕暴露時間超過兩小時時,隨著屏幕暴露時間的增加,其表達性語言發育也越來越差[26]。受“視頻缺陷效應”的影響,幼兒難以從視頻媒體中學習到語言或其他知識,過早或過多的屏幕暴露會影響幼兒認知能力、執行能力的正常發展,并造成幼兒社會交互活動及語言信息輸入的質量和數量下降等外部語言環境的變化,進而阻礙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27]。另外,學齡前兒童屏幕暴露與問題行為呈低程度的正相關,0~3 歲兒童過度屏幕暴露與問題行為的正相關程度更高[28]。過度電視暴露能增加嬰幼兒邊緣智力及智力低下發生的風險[29]。然而,屏幕暴露并非毫無益處。李敏誼等人研究認為,屏幕暴露既是“敵”又是“友”,屏幕暴露時間對學齡前兒童的早期讀寫能力有負向影響,而教育類屏幕暴露一定程度上能夠調節屏幕時間對兒童早期讀寫能力的負向影響[30]。學習類屏幕暴露時間與學齡前兒童的非認知能力之間存在積極的關系,而非學習類屏幕暴露時間與學齡前兒童的非認知能力之間呈消極的關系[31]。因此,屏幕暴露并非只有壞處,高質量的屏幕暴露有益于嬰幼兒的成長,這就需要家長對嬰幼兒屏幕暴露的時間及內容進行科學掌控。

(二)嬰幼兒屏幕暴露的影響因素

1.嬰幼兒自身因素

(1)年齡因素

調查發現,學齡前兒童屏幕暴露年齡越小,就越早呈現規律的屏幕暴露[32]。學齡前兒童年齡與屏幕暴露時長呈負相關,原因可能在于隨著學齡前兒童年齡的增長,他們對屏幕類產品的控制能力就越強[33],另外也可能與學齡前兒童的自主意識的發展有一定關系[5]。有研究發現,兒童6 歲視屏時間會出現下降趨勢,原因可能在于此時學齡前兒童處于幼小銜接階段,家長開始限制視屏時間,而增加學齡前兒童的學業學習時間[34-35],另外,也可能與大年齡組學齡前兒童自我控制力增強有關[36]。但也有研究認為,幼兒在幼小銜接階段不會出現屏幕暴露時間下降趨勢,因為幼兒需要使用電子設備學習,所以其屏幕暴露時間并未減少。學齡前兒童在屏幕暴露目的方面:年齡越小,聽歌、聽故事比例越高;年齡越大,使用學習軟件越多。3~5歲組學齡前兒童在玩游戲方面隨年齡增大而增多,而在6 歲組卻有所減少,原因除了與不同年齡段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有關外,可能與6 歲學齡前兒童即將步入小學,增加學習任務有關[37]。

(2)性別因素

學齡前兒童屏幕暴露時間受兒童性別影響,男童電視屏幕暴露過度比例高于女童[38],這可能與男童性格行為特點有關系,因為男童對游戲類電視節目更感興趣,男童每日屏幕暴露時間高于女童[39]。并且隨著年齡的遞增,學齡前兒童看電視的時間不斷增加,尤其是男童[40]。因此,性別為女性是學齡前兒童屏幕暴露的保護因素之一[39]。另外,在屏幕暴露目的上也存在性別差異,男童玩游戲的比例明顯高于女童,而聽歌、聽故事的比例卻明顯低于女童[41]??梢?,男童傾向于玩游戲,女童則傾向于聽歌、聽故事[37]。

(3)其他因素

近視的學齡前兒童過度屏幕暴露的比例高于不近視的兒童,這可能與近視的學齡前兒童自身更喜愛屏幕暴露有關[42]。在屏幕暴露目的方面,玩游戲的幼兒屏幕暴露過度比例顯著高于主要目的是學習、聽故事或聽音樂的幼兒[43]。

2.家庭因素

(1)家庭結構

家庭結構如非獨生子女、主要看護人為父親或其他照料者、家庭離異等均是嬰幼兒屏幕暴露時間較多的危險因素。首先,關于家庭中子女的數量對嬰幼兒屏幕暴露影響,學者們的研究結果不同。王雪娜等發現,非獨生子女屏幕暴露時間更長,這可能與家庭中看護人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照看學齡前兒童而任之屏幕暴露,使其屏幕暴露時間不能得到良好控制有關[42]。而劉湘等得出的研究結果完全相反,他們發現,家中有1個孩子的兒童電視屏幕暴露過度比例和過度屏幕暴露比例均高于家中兩個孩子的兒童,這可能是與1 個孩子沒有玩伴、父母陪玩的時間少,兒童更愿意從電視中尋找樂趣有關[38]。導致研究結果矛盾的主要原因:一是兩項研究的抽樣方法是隨機或便利的,研究對象的代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42];二是存在抽樣偏倚且樣本量較小等問題[38]。其次,主要看護人為其他照顧者而非父母的嬰幼兒屏幕暴露較為嚴重。相比于父母照料,他人照料的學齡前兒童更容易出現屏幕暴露時間大于兩小時的行為,因為父母比他人照料者更關注兒童的屏幕暴露行為[44]。祖輩看護者由于精力有限,且未意識到屏幕暴露對嬰幼兒的危害,加之對嬰幼兒的過度溺愛,可能會放任嬰幼兒的屏幕暴露行為。而保姆作為看護者大部分不夠負責,很少約束學齡前兒童的屏幕暴露行為[40]。最后,在父母婚姻狀況中,再婚、離異的家庭學齡前兒童屏幕暴露比例高于已婚、喪偶的家庭[45],家庭成員生母的缺失更容易出現學齡前兒童屏幕暴露過度的現象[33]。還有研究對核心與非核心家庭兒童進行分析,發現其屏幕暴露時間和頻率存在差異。核心家庭兒童平均開始屏幕暴露的時間均早于非核心家庭,而暴露的頻率則少于非核心家庭[46]。

(2)父母行為

父母行為也是影響兒童屏幕暴露時間的重要因素[15]。父母屏幕暴露時間及其對嬰幼兒屏幕暴露時間的限制和教養方式等,都對嬰幼兒的屏幕暴露時間和行為有影響。研究發現,學齡前兒童屏幕暴露時間與父母屏幕暴露時間呈正相關[15][32]。父母經常在嬰幼兒面前使用手機可使學齡前兒童屏幕暴露時間大于兩小時的發生風險增加1.898 倍,如果父母對學齡前兒童屏幕暴露行為沒有任何約束,該風險會更高[44]。因為,嬰幼兒的心理發展水平正處于模仿學習階段,看到父母的屏幕暴露行為便會去模仿學習,從而養成屏幕暴露的習慣[15]。此外,父母認為屏幕暴露對嬰幼兒認知發展是有利的,其嬰幼兒屏幕暴露比例最高,反之嬰幼兒屏幕暴露比例則最低[47]。由于部分電子產品具有學習功能,部分父母會允許學齡前兒童的屏幕暴露行為,從而導致學齡前兒童屏幕暴露的途徑和機會增多[36]。經??刂茓胗變浩聊槐┞缎袨榈募彝テ聊槐┞侗壤陀趶牟豢刂频募彝47]。因此,對幼兒屏幕暴露時間限制頻率越高,兒童的屏幕暴露時間越少[15]。大多數父母有控制學齡前兒童屏幕暴露時間的意識,但由于現實因素的影響而沒有有效落實[5],而少部分父母對屏幕暴露的危害認識不足,并未對學齡前兒童屏幕暴露行為進行限制[36]。幼兒過度屏幕暴露也與父母對其睡前屏幕暴露行為限制有關,從不被允許在睡前屏幕暴露的幼兒屏幕暴露過度比例顯著低于很少、有時、經常被允許在睡前屏幕暴露的幼兒。睡前屏幕暴露說明,幼兒對屏幕類電子產品的依賴性大,這也可以推測其在其他時間段也很想使用屏幕類電子產品[43]。另外,格桑曲珍等發現,父母教養方式可通過學齡前兒童屏幕暴露時間間接影響睡眠狀況,教養方式以“支持或參與”為主的學齡前兒童屏幕暴露時間較少,而教養方式以“敵意或強制”為主的學前兒童屏幕暴露時間較多。前者由于父母對學齡前兒童的陪伴、關愛會更多,能有效減少學齡前兒童屏幕暴露的機會,從而減少其屏幕暴露時間[22]。但周珊珊等認為,父母經常陪伴看電視的家庭,嬰幼兒屏幕暴露比例高于偶爾陪伴或從不陪伴的家庭[47]。還有研究發現,父母與兒童開展親子游戲的頻率和父母的鍛煉習慣與學齡前兒童屏幕暴露時間呈負相關[48]。父母有鍛煉習慣,學齡前兒童屏幕暴露時間較少[49];無鍛煉習慣的父母可能存在屏幕暴露時間較長的行為,這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子女的行為,導致學齡前兒童屏幕暴露時間過長[35]。因此,父母要正確引導和有效控制兒童屏幕暴露時間,需要從自身行為著手[15]。

(3)父母學歷

父母的學歷是影響嬰幼兒屏幕暴露時間長短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者將母親和父親文化程度統一為家長文化水平并開展研究,發現家長文化水平越高,兒童屏幕暴露時間越少[15]。受教育程度高的家長往往對教育更為重視,能對學齡前兒童屏幕暴露行為進行管理[44],而文化水平偏低的父母沒有意識到屏幕暴露時間過長對學齡前兒童的危害,沒有采取有效措施約束學齡前兒童的視屏時間[50-51]。因此,父母文化水平低的學齡前兒童屏幕暴露時間較長[40]。然而,邢艷菲等發現,父母的文化水平越高,學齡前兒童每天屏幕暴露的時間越久[32];劉湘等也認為,家長受教育程度為大?;虼髮W本科的兒童屏幕暴露過度比例高于家長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者[38]。這與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不同。其原因:一是可能與研究中學歷分類不一致有關[32];二是可能受研究抽樣方式不同的影響。具體原因還需學者進一步研究與探討。也有研究對母親或者父親的學歷進行單獨分析:駱歡等發現,父親受教育程度為高中及以下的幼兒屏幕暴露過度比例顯著高于父親受教育程度為碩士和博士的群體[43];何輝等對母親文化程度影響兒童屏幕暴露的開始時間和暴露頻率進行分析,母親為中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兒童屏幕暴露的開始時間晚于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群體,而每日屏幕暴露頻率則比母親文化程度為大專及以上的兒童要高[46]。

(4)父母年齡

相比年齡29 歲以下的母親,年齡40 歲以上的母親對學齡前兒童屏幕暴露問題較為重視。其原因可能在于,40 歲以上的母親多以二胎為主,已經有一定的育兒經驗,或母親受教育時間長而導致延遲結婚生子,因此,對學齡前兒童屏幕暴露危害認識程度相對較高,針對性地管教和限制措施也較多[39]。除了母親年齡因素,有研究發現,父親年齡在35 歲以下是學齡前兒童周末平均每天屏幕暴露時間大于兩小時的危險因素之一。其原因可能在于,年輕父親對電子設備或者游戲的喜愛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學齡前兒童,導致其屏幕暴露時間過長[51]??傮w來說,父母年齡大是嬰幼兒屏幕暴露的保護因素。

3.環境因素

(1)家庭環境

研究表明,不同地區嬰幼兒開始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和使用頻率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城區兒童平均屏幕暴露的開始時間均早于郊區兒童,而暴露頻率均少于郊區兒童[46]。在暴露時間方面,對郊區與城區學齡前兒童進行調查,發現郊區比城區學齡前兒童屏幕暴露時間長[52-53]。也有學者發現,家庭所在地為鄉鎮的學齡前兒童平均每天屏幕暴露時長更長,這可能是由于鄉鎮相對于市區或者市郊娛樂設施及場所缺乏、戶外活動場所不夠寬廣,學齡前兒童在室內的活動時間可能會較長,因此更易依賴屏幕暴露來消磨時間[33]。另外,電子產品的高普及率使家庭媒介環境發生了改變,由于幼兒屏幕暴露的機會增加,進而使其暴露時間延長[25]。臥室有電視機的學齡前兒童平均每天屏幕暴露時間更易過長[33]。周珊珊等并未發現,家庭電視數目及吃飯時看電視與嬰幼兒屏幕暴露行為相關聯,但發現電視經常播放或偶爾播放的家庭,嬰幼兒屏幕暴露比例明顯高于很少播放的家庭[47]。

(2)社會環境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著嬰幼兒屏幕暴露行為。2019年底,新冠疫情暴發。在其流行期間,人們外出及戶外活動的頻率大大減少,部分家長轉為居家辦公,家長屏幕暴露時間的增加影響了兒童的屏幕暴露時間,加之幼兒園、學校停學,兒童居家線上學習,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兒童屏幕暴露時間的增加[15]。與新冠疫情之前相比,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因此,多項研究發現,新冠疫情期間兒童每天屏幕暴露的總時長顯著增加,屏幕暴露過度比例也顯著高于新冠疫情前[38][43][52][54]。與新冠疫情前的周末相比,學齡前兒童每日累計屏幕暴露時間延長,每次連續屏幕暴露時長均有所增加[48]。新冠疫情期間的一項研究發現,父母都近視的兒童屏幕暴露過度比例高于父母都不近視的兒童。這一結果與其他研究不同,原因可能是這一文化水平的家長從事腦力勞動者居多,近視比例也高,新冠疫情后居家線上辦公,父母由于自身屏幕暴露時間長及工作繁忙,導致兒童過度屏幕暴露比例增高[38]。除了新冠疫情對嬰幼兒屏幕暴露的影響,社會大環境也是嬰幼兒屏幕暴露的重要影響因素?;谏鷳B環境理論,人們的“低頭行為”及隨處可見的電子設備,讓嬰幼兒屏幕暴露的年齡更早、屏幕暴露的時間更長、屏幕暴露的頻率更多。

五、我國嬰幼兒屏幕暴露研究存在的不足與未來研究取向

本研究將CiteSpace 的詞頻定義檢測模型r 值設置為0.5,得到近十五年我國嬰幼兒屏幕暴露研究關鍵詞突現圖譜(見圖4)。其中,“電子產品”“因素分析”“視屏時間”是屏幕暴露研究中突變率較高的關鍵詞,也是屏幕暴露研究的熱點主題?!坝變骸薄吧眢w活動”是近兩年突變較高且將持續研究的熱點,原因在于近三年新冠疫情封控導致幼兒身體活動減少,從而受到了學界廣泛的關注。

圖4 我國嬰幼兒屏幕暴露研究關鍵詞突現圖譜

對我國嬰幼兒屏幕暴露研究現狀進行分析后發現,該領域整體發文量近幾年呈現顯著增長趨勢,研究主題日益豐富,屏幕暴露問題持續受到關注,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研究提出以下幾點我國嬰幼兒屏幕暴露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來研究取向。

(一)擴大研究取樣的范圍,把控嬰幼兒屏幕暴露的總體情況

目前,國內有關嬰幼兒屏幕暴露的調查研究較多,且主要集中在南方或經濟發達的城市,而較少關注北方及經濟相對不發達的地區,如部分農村地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及電子設備的普及,我國現階段幾乎人手一部手機的現狀導致農村的嬰幼兒也存在屏幕暴露問題。但由于各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的差異性,致使城市與農村、南方與北方的嬰幼兒家長的文化水平、家庭的經濟條件等因素存在差異性,嬰幼兒屏幕暴露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目前的嬰幼兒屏幕暴露相關調查研究對象的人群代表性較差,并不能夠全方位、充分地代表我國嬰幼兒屏幕暴露的現狀,其研究不具有普遍性。未來的研究應在對經濟發達地區調查研究的同時,擴大研究范圍,加強對經濟發展水平一般和較低地區的研究,這樣才能更全面地了解我國嬰幼兒屏幕暴露的總體情況。

(二)增加其他因素的研究,分析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

我國現有關于屏幕暴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屏幕暴露時間的調查和分析上,且主要調查嬰幼兒在家庭中的屏幕暴露時間,關于嬰幼兒在幼兒園的屏幕暴露時間極少有學者開展研究。另外,現有研究也較少關注屏幕暴露的內容,且屏幕暴露內容的研究也主要是簡單地劃分為教育內容和非教育內容。然而,國外許多國家已經有了明確的嬰幼兒屏幕暴露指南。我國目前只在有關身體活動、預防近視的相關文件中提到兒童屏幕暴露時間的建議,而缺少針對屏幕暴露的具體指南?;谄聊槐┞兜膹碗s性,未來我國相關研究可以包括但不拘泥于屏幕暴露時間,而應增加影響屏幕暴露其他因素的調查研究,如屏幕的類型和數量等,以便更全面地調查和分析屏幕暴露的影響因素及其因果關系,為我國嬰幼兒屏幕暴露提供有效的建議,從而找到改善我國嬰幼兒屏幕暴露的策略,并制定符合我國嬰幼兒的屏幕暴露指南。

(三)豐富已有研究的方法,確保相關研究的真實與深入

國內有關屏幕暴露的研究大多為實證研究。首先,由于嬰幼兒群體的特殊性及屏幕暴露的復雜性,相關研究主要為調查研究,測量屏幕暴露時間等因素主要采用問卷法,而調查問卷是由養育者代替填答,這就導致測量結果可能與現實存在一定的偏差,從而影響研究結果的準確性。因此,未來研究對屏幕暴露時間等因素的測量可以采用日記法或軟件來記錄,以便真實準確地測量嬰幼兒屏幕暴露的時間和內容等。其次,我國相關研究大多為橫向研究,而縱向追蹤研究相對較少,導致無法揭示屏幕暴露對嬰幼兒身心發展的長遠影響。未來研究可以對嬰幼兒屏幕暴露進行長期追蹤,深層次揭示屏幕暴露長遠的、潛在的影響。最后,現有研究多為調查研究,未來研究可以采用實驗研究,如通過干預實驗或對比實驗,揭示屏幕暴露對嬰幼兒現實與長遠的影響,從而提出更有針對性、建設性的教育建議。

猜你喜歡
嬰幼兒兒童幼兒
從“要遵守”到“我來管”——大班幼兒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讓幼兒愛上閱讀
護理嬰幼兒五不宜
圖解嬰幼兒窒息緊急處理
逆境商 從嬰幼兒開始培養
讓幼兒的每一天充滿陽光——論幼兒自信心的建立和培養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隔姜灸治療嬰幼兒嘔吐60例
“六·一”——我們過年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