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紅色家風融入中職學校思政教育探究

2023-09-15 11:54張欣蓓唐靜梅
廣西教育·B版 2023年7期
關鍵詞:思政教育中職學校互聯網+

張欣蓓 唐靜梅

【摘要】本文結合紅色家風的內涵及主要內容,論述在“互聯網+”背景下將紅色家風融入中職學校思政教育的策略:挖掘紅色家風資源,凸顯紅色家風的價值;依托新媒體,豐富紅色家風學習形式;知行合一,傳承紅色基因;家校聯動,增強學生對紅色家風的認同感,培養學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關鍵詞】“互聯網+” 紅色家風 中職學校 思政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20-0035-04

紅色家風是中國共產黨人寶貴的精神財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中職學校挖掘紅色家風資源,以紅色家風文化為指引抓實、抓牢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職學校承擔著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的重任,部分中職學校強調在培養技術人才方面下功夫,但不夠重視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思政工作。對此,中職學校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選取紅色家風資源作為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將紅色家風融入思政教育,讓學生在思政教育中獲得紅色家風的涵養,從而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將學生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紅色家風的內涵

關于紅色家風的定義,柯華、顧莉等學者認為,紅色家風指中國優秀的共產黨人,特別是老一輩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先進理論為指導,以傳統美德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在長期的治家、革命實踐中形成的向上、向好、向善的家庭風尚,涵蓋了理想信念、為人處世、親情友情等方面內容,具有時代性、繼承性、教育性和實踐性等特征。紅色家風并非普通家風,“紅色”定義了其特殊的內涵,它與黨風、家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脈相承,是老一輩革命家家庭文化的具體體現,是家庭建設和子女教育的良好風尚,是留給后人的寶貴精神財富。

紅色家風是優秀中國共產黨員的家庭教育理念的具體體現,具有規范道德、提倡清廉、勤儉務實、愛國為民等示范導向的功能,對青年一代有著品德塑造、心理優化、審美熏陶等育人價值,中職學校應在“互聯網+”時代將紅色家風融入思政教育,以提升中職思政教育實效,有效涵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社會責任、道德規范、生活習慣等方面的思想品質,實現新時代中職學校思政教育目標。

二、紅色家風的主要內容

關于紅色家風的內容,結合以往的研究來看,學者主要以中國共產黨員的優良品質為切入點,從理想信念、為官從政、修身律己、治家之道等方面概述紅色家風的主要內容。

(一)愛國愛黨、先黨后家

中國優秀共產黨人特別是老一輩優秀共產黨紅色家風體現了愛黨愛國、先黨后家的家國情懷。例如,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工農紅軍主要領導者之一任弼時在家書中寫道:“冒險奮勇男兒事,況現今社會存亡生死亦全賴我輩青年將來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樂,此亦我輩青年人的希望和責任,達此便算成功?!痹趷蹏髁x、紅色家風感召下,無數仁人志士走上了救國、救民的道路;革命先輩的子女們受到紅色家風熏陶,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投身社會主義事業中,勇于為國爭光??梢?,愛國愛黨是紅色家風的重要精神內核,優秀共產黨員將紅色家風作為修身齊家的一面鏡子,從而錘煉優秀品質,培育良好家風,引領社會新風。

(二)艱苦奮斗、奮發圖強

吃苦耐勞、勤儉節約是中國共產黨從無到有、再到發展壯大過程中源源不斷的動力,是優秀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和修身之本。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鄧小平提出:“艱苦奮斗是我們的傳統……我們的國家越發展,越要抓艱苦創業?!逼D苦奮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中國共產黨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重要法寶,無論在什么情況下,我們都要發揚優秀共產黨人艱苦奮斗、戒驕戒躁的作風,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使紅色家風代代傳承。

(三)反腐倡廉、一心為公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一代代共產黨人秉承奉公守法、廉潔自律的優良家風。中國共產黨員中有著大量以廉潔著稱的典范,他們以兩袖清風、秉公職守的優良品行帶動了家庭與社會的正氣之風。例如,鄧小平的孩子從小在寄宿學校就讀,乘坐公交車往返,傳承著廉潔自律的紅色基因;黨的高級干部陳云穿的襯衣到處是補丁,一件棉坎肩穿了40多年,不喜喝酒和應酬,連鉛筆都被削得短到拿不住才扔掉,還將換下的舊臺歷用作便簽紙。老一輩優秀共產黨人歷經革命戰爭年代的艱苦歲月,深知安定生活來之不易,用“不搞特殊化”的紅色家風教育子女,展現了他們廉潔自律的精神風貌和精神追求,弘揚了社會正氣。

(四)自立自強、自力更生

自立自強是紅色家風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共產黨員在革命根據地建設時期,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用雙手創造了新生活。在教育后代時,優秀共產黨員注重培養后代自立自強的意識,杜絕“等、靠、要”等懶惰思想。如鄧小平給孫輩的信中強調“你們要學點本事為國家做貢獻”,同時鼓勵后代練就本領,提高能力;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賀龍時刻激勵子女自立自強,認為花父母的錢“總會隔著一層皮”,“依靠自身努力,做有用之人,行大義之事才是根本”;共和國開國元帥羅榮桓告誡子女不能依賴父母,“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飯”。

三、“互聯網+”背景下紅色家風融入中職思政教育的策略

隨著互聯網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將信息技術融入中職思政教育,利用信息技術優勢構建“互聯網+”思政教育模式,是中職教育適應“互聯網+”的現實需要,也是中職學校創新思政教育教學方式的大勢所趨?;诩t色家風在中職思政教育中的價值,筆者結合中職學校思政教育的目標和內容,在教育實踐中探索“互聯網+”背景下紅色家風融入中職思政教育的策略。

(一)挖掘紅色家風資源,凸顯紅色家風價值

紅色家風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可以引導學生提升道德修養。中職思政教材中關于紅色文化的內容大多數是介紹優秀共產黨人的個人先進事跡,與紅色家風相關的內容不多。這就要求中職學校思政工作者,包括班主任、思政課教師等充分了解和重視紅色家風,在課程教學中深入挖掘和運用紅色家風資源。

一是要深入學習紅色家風,加強自身的紅色文化素養。教師是利用紅色家風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應通過多種途徑,如利用互聯網收集、整理紅色家風的相關素材,將老一輩革命家、英雄模范人物體現的愛國愛黨、艱苦奮斗、反腐倡廉等家風內容融入思政教育,滲透到對應的主題班會、思政課堂中。有條件的中職學??梢越⒁恢I人才隊伍,對本土紅色家風資源進行收集、整理和歸檔,教師根據學校提供的資料深入學習紅色家風,將紅色家風有效融入思政教育教學中。二是要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擴大紅色家風的影響力。中職思政教師要統籌規劃相關實踐活動,為學生營造學習紅色家風的良好氛圍。例如,向學生推廣關于紅色家風事跡的《英烈門風》《家有黨員》等書籍,組織學生開展共誦紅色家書名篇活動;常態化開展紅色家風主題的征文、演講、朗誦比賽等活動,增強學生對紅色家風的認同感;組織學生開展紅色故事話劇表演活動,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體會紅色家風的深刻內涵。另外,學校開展紅色家風宣傳活動,如組織學生參加講座、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等,可以讓學生了解優秀共產黨人的家風內涵,加強對紅色家風的了解和認知,從中獲得紅色文化熏陶??梢?,教師要多開展與紅色家風相關的校內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深挖紅色家風資源,調動學習紅色家風的積極性,加深對紅色家風的理解,有效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

(二)依托新媒體,豐富紅色家風學習形式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學生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渠道獲取信息。對此,中職思政教師應利用新媒介宣揚紅色家風、滲透思政教育,引導學生在多元化的信息中學習永不褪色的紅色家風,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首先,中職思政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微機電腦室瀏覽關于紅色家風的專題網站,或是組織學生到多媒體教室等觀看關于紅色記憶、紅色家風的紀錄片,如《井岡兒女口述史料:紅色家風》《孔繁森》《焦裕祿》《老阿姨》等,以生動的形式調動學生了解和學習紅色家風的積極性。

其次,班主任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時間用手機下載“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以下簡稱“學習強國”)?!皩W習強國”中的“紅色家書”欄目主要以圖片、視頻、文字等形式宣傳紅色家風,班主任可以讓學生以每天打卡的形式完成家風專題學習,如第一周學習“愛國愛黨”的家風內容,第二周學習“自立自強”的家風內容等。筆者曾向學生推送了“學習強國”的《黃大年家風故事:至誠報國傳家風》系列微視頻,讓學生在班會課上分享“學習強國”紅色家風的學習心得,促使學生陶冶家國情懷、學習好家風和好家教,鞏固思政教育實效。

再次,中職教師可以將紅色家風相關的公眾號、短視頻、文章等,通過班會課、思政課或混合式教學工具等分享給學生。例如,筆者通過“課堂派”混合式教學工具,向學生分享了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指導、芒果TV等四家視頻網站聯合出品的微紀錄片《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該紀錄片以紅色家風為主題,每集五分鐘,以家庭的愛為溫柔底色,以家書為主要內容,以文藝者激情闡述的形式呈現了11位共產黨人的家風故事,包括《夏明翰的“就義書”》《左權的“決心書”》《趙一曼的“示兒書”》等。學生通過觀賞情理交融、內容感人的視頻,增強對老一輩革命家價值觀的認同感,提升了“互聯網+”思政教育的實效。另外,中職學??梢栽谖⑿殴娞栭_設“紅色家風”專欄,定期推送紅色家風美文、紅色家風小故事,或是開展“網絡鮮花送英雄”在線活動等,激發學生閱讀推文、參與在線活動的積極性,從而充分發揮紅色家風的育人功效,使學生深入了解紅色家風,提高思想覺悟。

最后,中職教師應改進授課形式,通過慕課、“課堂派”、超星學習通等混合式教學工具,將紅色家風素材融入思政課程教學。教師可以將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通過每周一次授課增進學生對紅色家風的了解?!熬€上”主要是錄制或分享紅色家風精品課程,通過“課堂派”、超星學習通、雨課堂等平臺,進行主題討論、布置線上作業、師生答疑互動等;“線下”主要以課堂為主陣地,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習紅色家風相關內容,擴充知識面,達成思政育人的目標。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授課形式,學生從中受到紅色家風的精神洗禮,提升思想道德素質。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聯網+”時代,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理性對待互聯網,利用閑暇時間合理地獲取、整合正能量的紅色家風資源。

(三)知行合一,傳承紅色基因

學習紅色家風不應停留在理論層面,中職學校要將紅色家風融入思政教育,促使學生將紅色家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職學校應有針對性地根據學校實際、學生特點和思政教育內容制訂實踐方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紅色家風的實踐活動。

一方面,中職學??梢越M織開展紅色研學社會實踐活動,如組織學生到紅色教育基地、紅色家風博物館,通過聆聽講解員對紅色家風的闡述、觀看紅色家風展品,加深對紅色家風的了解。如筆者組織學生到廣西民族博物館觀展。博物館中“家和萬事興——廣西家庭家教家風主題展”的“紅色家風”部分展示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各種場合的家風家訓語錄,學生通過觀展可以從中汲取紅色家風的豐厚營養。參觀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寫觀后感,主動將紅色家風學習與自己的生活聯系起來,并將觀后感上傳至班級QQ群、微信群等與同學分享。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建立紅色家風社團,使社團成為開展紅色家風教育的載體。我們身邊不乏老一輩革命家子女家庭,學??梢越M織學生探訪紅色家庭,讓學生與老一輩革命家面對面交流,了解紅色家風對他們帶來的積極影響,從而加深對紅色家庭的了解,近距離真實地感受紅色家風的傳承力量。學校還可以在社團中建立一支宣講隊,由專業思政教師帶隊在線上開展紅色家風宣講,深化思政教育;線下則可以利用假期帶領學生走進社區、公園及其他兄弟校等,發放紅色家風的宣傳手冊,宣講家風故事,加深學生對紅色家風的理解。如在重陽節等傳統節日,學??梢越M織紅色家風社團成員開展志愿者活動,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將紅色家風故事改編為戲劇、微視頻、音樂劇等,引導學生宣傳紅色家風,充分發揮紅色家風的價值內涵。

(四)家校聯動,增強學生對紅色家風的認同感

1.做好家校溝通

“互聯網+”背景下,中職學校班主任可以利用QQ、微信、釘釘等社交軟件加強家校溝通,既可以向家長分享學生學習紅色家風的成果,也可以指導家長踐行紅色家風的精神要義,促使家庭與學校形成弘揚紅色家風的家校共同體。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號召家長積極學習老一輩革命家教育子女的方法,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弘揚優良家風,主動做孩子的榜樣,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另外,學校也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加深對紅色家風的認知。寒暑假是家校合作宣揚紅色家風的好時機,學??梢园嗉墳閱挝婚_展紅色家風主題教育活動,如讓家長帶領孩子以錄制短視頻的形式講述身邊的家風故事,或是復述老一輩優秀共產黨員的紅色家風語錄,并通過網絡平臺分享紅色家風故事短視頻,增強紅色家風教育的感召力。在寒暑假期間,學校還可以提倡有條件的家庭帶領孩子進行紅色文化旅行,如去延安、百色等紅色教育基地,通過實地參觀游玩和體驗,緩解身心壓力、增進親子溝通,感受老一輩革命家的家風事跡,從而把修身、齊家落到實處,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圩?。

2.做好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要將中國共產黨的“紅色”之魂根植于家教、家規、家訓中,在紅色家風的引領下,增強對紅色家風的理解和認同,加強自身的紅色文化素養。孩子放假期間,家長要運用好紅色家風素材,與孩子通過對話交流共同學習優秀共產黨人家風事跡的心得體會;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以優秀共產黨人為榜樣,用實際行動做表率,將紅色家風融入自家家風,引導孩子形成優良的品格。有些家長對孩子采取高壓式教育,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技能培養,對他們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狀態缺少關注。對此,家長更要加強紅色家風的學習,向優秀共產黨員學習,傳承其精神品質,并通過言傳身教影響孩子,促進孩子健康成長。例如,有的家長對孩子嚴格管教,但部分學生個性要強、自制力稍差,容易在高壓管教下產生逆反心理,導致家庭教育適得其反。針對這一問題,家長可以借鑒優秀共產黨員秉承的紅色家風教育方法,如劉少奇對其子女學習、品質進行嚴管,其他方面則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曾山對子女要求最嚴的是學習和品德,其他方面則給予孩子成長空間,做到管放結合,促進孩子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針對中職思政教育對紅色家風的重要價值重視不夠、紅色家風資源利用不足的現狀,中職學校要以學生為主體,抓住“互聯網+”教育信息化優勢,充分挖掘紅色家風資源并融入思政教育,依托新媒體豐富紅色家風學習形式,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傳承和弘揚紅色家風;注重家校聯動,增強學生對紅色家風的認同感,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日常行為規范,從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馬慧.高職院校紅色家風傳承路徑探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1(1).

[2]彭麗珊.湘西地區紅色家風的整理與傳承[J].經濟研究導刊,2019(31).

[3]杜向輝.紅色文化社會傳播路徑構建[J].長征學刊,2021(1).

[4]徐正飛.論中國共產黨的艱苦奮斗精神及其歷史價值[J].考試周刊,2011(69).

[5]趙爍宇.學習強國App學習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及其提升策略[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24).

注:本文系廣西壯族自治區中等職業學校班主任工作室培育建設項目“桂林市興安師范學校名班主任工作室”的階段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張欣蓓(1989— ),廣西桂林人,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職語文教學、思政教育、班主任管理等;唐靜梅(1980— ),廣西桂林人,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職英語教學、思政教育、中職禮儀教學、班主任管理等。

(責編 楊 春)

猜你喜歡
思政教育中職學校互聯網+
新媒體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德育工作淺談
利用微信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