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引益鳥防治梭梭林害蟲試驗

2023-09-16 07:16胡晨陽劉超通格樂格達來夫李冰蘭許靜
中國森林病蟲 2023年5期
關鍵詞:梭梭筑巢蟲口

胡晨陽 , 劉超 , 通格樂格 , 達來夫 , 李冰蘭 , 許靜

(1. 阿拉善左旗林業和草原病蟲害防治檢疫站, 內蒙古 阿拉善 750306; 2.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生物災害防控中心, 遼寧 沈陽 110034)

阿拉善左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屬溫帶荒漠干旱區,生態環境惡劣,風大沙多、干旱少雨,森林資源匱乏,植物種類少,樹種單一,植被以旱生、超旱生、鹽生、沙生的灌木、半灌木和小灌木為主,生物多樣性差,抵御蟲害能力弱,且灌木林主要分布在荒漠腹地,交通條件和沙漠水源、人力不足,蟲害防治成本高、難度大。近年來,隨著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等林業重點工程項目的實施,以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花棒Hedysarumscoparium為代表的荒漠灌木林面積逐年增加,實現了森林資源的穩步增長、生態環境的明顯改善和林業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灌木林區有害生物種類、災害面積也逐漸擴大,已成為制約阿拉善左旗林業生產和生態建設的主要因素之一。

益鳥招引是生物防治重要措施之一,在森林蟲害防治中應用較多,具有保護鳥類、控制蟲害、維護生態平衡等優點[1]。阿拉善左旗灌木林區可招引的食蟲益鳥有雀形目Passeriformes 的伯勞科Laniidae、雀科Passeridae、山雀科Paridae、柳鶯科Phylloscopidae、鶯鹛科Sylviidae 等多種鳥[2]。人工梭梭林區供鳥類筑巢的柴垛及隱蔽性強的高大喬木較少,加之梭梭枝干較細、筑巢材料缺乏、鳥類筑巢困難,限制了鳥類的大量棲息和繁殖。懸掛人工鳥箱,可人為擴大食蟲鳥的分布范圍,提高鳥類筑巢和繁殖率,增加鳥類的種類、數量,從而實現長期持續控制蟲害、有蟲不成災的目的。為探索低成本、無公害的防控措施,2020 年7 月至2021 年9 月,在阿拉善左旗開展招引益鳥防治梭梭林害蟲試驗,以期探索荒漠灌木林區蟲害生物防治的經濟有效方法。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區概況

試驗區位于巴彥烏拉山西北側、哈蘇高速蘇海圖收費站西南。該區域北高西低,地貌以戈壁、荒漠、丘陵為主,海拔1 200 m 左右,土壤以鈣質灰漠地為主,植被以旱生、超旱生、沙生植物為主,建群植物主要有梭梭、白刺Nitrariatangutorum、鹽爪爪Kalidiumfoliatum,植被覆蓋率約30%。該區域依托林業重點工程大力種植梭梭,形成以防風固沙、改善環境等為主要目的防護林森林群落。同時,把人工造林與推動沙產業發展、促進農牧民增收結合起來,大力發展肉蓯蓉Cistanchedeserticola產業,種植梭梭3 萬hm2,人工接種肉蓯蓉面積約1.3 萬hm2,是當地農牧民的主要經濟來源。試驗區常發害蟲有黃古毒蛾Orgyiadubia(Tauscher)、梭梭胖木虱CaillardiaazureaLoginova、異色胖木虱CaillardiarobustaLoginova、巨膜長蝽Jakowleffiasetulosa、草地螟LoxostegestieticatisLinnaeus、肉蓯蓉蛀蠅Eumerus acuticornisSock、黃褐麗金龜AnomalaexoletaFald等,嚴重影響梭梭長勢和肉蓯蓉品質、產量。

1.2 試驗材料

制作木板式鳥箱30 個,木板厚度1.3 cm,規格為長11.5 cm、寬9.6 cm、高17 cm,洞口直徑4 cm,洞口下緣離底板板面8.5 cm,未涂任何油漆、膠類。

1.3 試驗方法

2021 年3 月,在120 hm2人工梭梭林選設黃古毒蛾蟲害發生區30 hm2作為試驗區。由于試驗區梭梭分布、長勢不均勻,無法固定行間距,因此以10~100 m 的行間距隨機選擇中心位置枝干較粗壯、枝條較茂盛的梭梭,將鳥箱掛在中心枝干位置,平均1 hm2懸掛1 個鳥箱,共30 個。試驗區主導風向為西北風,考慮鳥箱牢固性和箱體內溫度等因素,將入口對準背風向陽的西南方向,同時用鐵絲穿孔固定在主干上,保持垂直、平穩、牢固,避免左右搖晃或后仰。

1.4 招引效果調查

2021 年4-9 月,進行招引效果調查觀測及修整松動移位鳥箱。為減少人為干擾,15 d 左右利用觀靶鏡和內窺鏡觀測1 次,盡量避免人體接觸鳥箱留下人類氣味。觀靶鏡用于遠距離觀測成幼鳥種類、活動取食等情況,內窺鏡用于近距離觀測巢箱內筑巢、產蛋、孵化、雛鳥等情況。鳥箱內發現有枯枝、枯草、棉花、羊毛等墊巢材料及羽毛、鳥糞、鳥蛋、雛鳥、成鳥等,視為鳥箱已被占用。其中:僅有鳥糞、羽毛,視為短期生活痕跡;有樹枝、枯草等鳥類做巢所需材料,視為中期生活痕跡;有鳥蛋、雛鳥等鳥類繁育產物,視為長期生活痕跡。

1.5 蟲口密度調查

分別在2020 年7 月和2021 年7 月,在試驗區內隨機選擇3 塊固定標準地,每塊面積1 hm2,采用對角線法,進行防前和防后蟲口密度調查,每塊標準地選取20 株梭梭,調查每株50 cm 枝條上黃古毒蛾蟲口數,通過平均蟲口減退率評價防治效果。

1.6 數據分析

根據調查結果,分別計算巢箱占用率和蟲口減退率。

巢箱占用率(%)=已被占用巢箱數量/全部巢箱數量×100

蟲口減退率(%)=(防前蟲口密度-防后蟲口密度)/防前蟲口密度×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筑巢招引觀察結果

觀察發現,試驗區鳥箱的總占用率達到66.7%,其中未利用鳥箱10 個,短期生活痕跡鳥箱4 個、中期生活痕跡鳥箱10 個、長期生活痕跡鳥箱6 個。鳥箱懸掛高度1.3~1.7 m 為宜,密度1 個/hm2即可。經鑒定,本試驗僅招引到益鳥黑頂麻雀Passer ammodendri,未發現其他鳥種筑巢。

觀測結果顯示,在阿拉善地區,4 月中旬至7 月下旬為黑頂麻雀的繁殖期,4 月中下旬黑頂麻雀開始占用鳥箱,隨著進入繁殖期(求偶、產卵、孵化、育雛),鳥箱的占用率持續增高,7 月下旬黑頂麻雀育雛結束,不再占巢繁殖。繁殖期內黑頂麻雀除了親鳥捕食昆蟲外,還要喂食雛鳥,一天內捕食昆蟲數量持續增多,這也與梭梭、肉蓯蓉蟲害高發期時間重疊,起到了減少害蟲種群密度作用。同時,通過觀測2022 年黑頂麻雀繼續重復做巢并孵化成功,也驗證了鳥箱可重復利用,降低了防治成本,實現了蟲害的持續控制(表1)。

表1 筑巢率觀測結果Tab. 1 Nesting rate observation results

2.2 蟲害防治效果

試驗區開展以鳥治蟲前主要危害蟲種為黃古毒蛾,平均蟲口密度3.3 頭/50 cm 標準枝,屬于中度發生。經過招引黑頂麻雀1 a 后,平均蟲口密度為0.7 頭/50 cm 標準枝,危害程度降低到輕度以下,平均蟲口減退率達到79.0%(表2)。

表2 防治效果評價Tab. 2 Control effect evaluation

3 結論與討論

本次筑巢引鳥、以鳥治蟲試驗獲取了在荒漠灌木林區大面積推廣招引黑頂麻雀防治害蟲所需的鳥箱規格、樹種選擇、掛巢高度、密度、防治成效等基礎技術參數。相關的產蛋數量、孵化成功率只做了最大量和最小量的區間調查觀測,黑頂麻雀的平均產蛋量、孵化率、出巢率、取食量、取食種類等數據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分析。試驗區主要分布鳥種有黑頂麻雀、鳳頭百靈鳥Galeridacristata、伯勞科鳥種、白鹡鸰Motacillaalba,但只有黑頂麻雀筑巢,伯勞鳥在梭梭上自行搭建了鳥巢,說明鳥巢的設計、規格還不適宜其他鳥類筑巢,需要繼續改進觀測。

提前設置巢箱,能提高招引率[3]。黑頂麻雀在阿拉善為留鳥,國內常見于新疆,并沿昆侖山至甘肅西部、內蒙古西部及寧夏等地分布,棲于沙漠綠洲、河床及貧瘠山麓地帶等有梭梭林的地方。試驗地黑頂麻雀在4 月中旬即開始占巢,在筑巢引鳥時,鳥箱必須在3 月底前掛設。營巢太高或太低對黑頂麻雀可能都是不利的。黑頂麻雀對巢址具有明顯偏好性,偏好在胸徑較大且較高的樹上營巢,選擇的巢箱高度1.3~1.7 m,可減少風沙等環境影響并躲避天敵[4]。由于阿拉善荒漠林區風沙較大,在懸掛人工鳥箱時,需要懸掛在梭梭主干且枝條較為濃密處,并用鐵絲固定好,防止風搖掉落,以提高黑頂麻雀對人工鳥箱的占用率。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將人工鳥巢巢口朝東或朝南懸掛,招引率最高[5]。在阿拉善左旗試驗區主導風向為西北風,懸掛鳥巢應將入口對準背風向陽的西南方向,有利于提高招引率。

采取人工鳥箱、以鳥治蟲防治方法,原材料較為豐富、容易獲取,具有投資少、成本低、時效長、重復占用率高等特點,能夠節省人財物等投入。一對黑頂麻雀對阿拉善荒漠林蟲害的控制面積在1 hm2以上。根據近2 年通過社會化防治服務(采購鳥巢、雇傭車輛、人工安裝等)測算,1 個人工鳥箱制作、掛巢成本約100 元,可防治1 hm2以上梭梭林蟲害,年平均防治費約100 元/hm2,鳥箱能連續使用3~5 年,隨著使用年限的增長防治費用還可進一步降低。根據近幾年森林保險災后治理蟲害人工機械防治產生的直接費用測算,年均人工機械防治費約280 元/hm2,以鳥治蟲成本遠低于人工機械防治成本,適合在偏遠荒漠林區進行大面積推廣使用。

食源是鳥類生存的最重要影響因素[1]。在阿拉善荒漠林區,植被種類及數量較少,鳥類食源有限,鳥箱平均1 hm2懸掛1 個,實際觀測黑頂麻雀利用鳥箱20 個,但繁殖出雛鳥的鳥箱數量只有6 個,可能存在食源不足產生種間競爭,導致部分鳥箱發現中期活動痕跡但未有長期活動痕跡。此外,黑頂麻雀在安西地區窩卵數3~7 枚[6],實驗中觀察到,在阿拉善荒漠林區黑頂麻雀窩卵數2~6 枚,多為5 枚,僅1 個為6 枚,觀察到窩卵孵化養育幼鳥2~5 只,多為2~3 只,食物匱乏直接導致育雛數量的下降。

采取以鳥治蟲不僅使鳥類得到保護繁衍,而且可以減少使用化學藥物防治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和對天敵的傷害,促進自然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同時,食蟲鳥類在林內不僅取食大量昆蟲,也取食一些植物的種子或果實,在遷飛活動中又將未消化的種子排泄在荒漠林區,有助于林分更新,排泄的鳥糞為林木提供肥料,有利于樹木生長。通過實施以鳥治蟲生物防治,還可減少梭梭受害,提高肉蓯蓉品質,實現肉蓯蓉產業綠色發展,增加農牧民收入。因本試驗未設置對照,蟲害防治效果還需在今后試驗中進一步驗證、對比、分析。

猜你喜歡
梭梭筑巢蟲口
蜜蜂筑巢
梭梭的建筑課
鳥兒筑巢
鳥兒筑巢
蟲口奪糧早行動 科學防控保豐收
統防統治“蟲口奪糧”保豐收 全省“蟲口奪糧”保豐收暨重大病蟲統防統治現場觀摩會在洪洞召開
山西全力以赴“蟲口奪糧”保豐收
全力以赴“蟲口奪糧”保豐收,天津植保在行動
與生命賽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白鷺筑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