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思辨核心素養的古詩詞教學實踐研究

2023-09-18 13:39王芳
小學教學研究·教研版 2023年8期
關鍵詞:教學實踐古詩詞語文教學

王芳

【摘 要】思辨能力是指小學生在認知對象面前所具備的一種思考辨析的能力?!八急嫘蚤喿x與表達”的學習任務群是新課標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通過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出塞》一課的教學實踐,探索形成思辨核心素養引領下的古詩詞教學策略:一是激趣引領,創設思辨氛圍;二是深度對話,搭建思辨框式;三是價值統攝,賦能思辨常態。

【關鍵詞】語文教學 古詩詞 思辨核心素養 教學實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安排了“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的課程內容?!八急嫘蚤喿x與表達”學習任務群與其他五個學習任務群相比,更凸顯發展學生思維的重要性。小學正是兒童產生思想意識的重要階段,而古詩詞中蘊含著大量的思辨理論,抓住這一路徑,探究古詩詞的思辨理論,從而形成對語言文字的深刻認識,有助于開發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有效策略。為了在有限的語文課堂中讓學力得到生長,使思辨腦力飛揚,筆者以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出塞》一課為例,談談思辨核心素養的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實踐思考。

一、激趣引領,創設思辨氛圍

《出塞》是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首古詩,是盛唐詩人王昌齡的一首邊塞詩。詩人描寫了荒涼開闊的邊塞風光、戍邊將士艱苦的生活、激烈的征戰場面和深沉的思鄉孤愁,又表達了將士建功立業的抱負,所以被譽為“壓卷之作”。

由于古人的生活與現代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大相徑庭,作者的思想、語言表達等對于小學生來說存在著疏離感,再者古詩詞常因一字之差而使詩詞意境大改。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學生對詩詞理解的難度。例如詩句“秦時明月漢時關”中運用互文見義的修辭手法,學生不易理解。有教師這樣講解:“公元前221年建立了秦朝,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漢朝,公元618年建立了唐朝,從秦朝到唐朝歷經了近千年,可明月仍舊是秦漢時的明月,邊關仍舊是秦漢時的邊關,所以說‘秦時明月漢時關。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的語言結構彼此拼合,相互補充,共同表達一個完整的內容,就叫互文?!边@樣的講解稍顯生硬。

調整后,教師在課始安排了“對對子”?!澳险鳌薄氨睉稹?,“東奔”“西跑”,“左顧”“右盼”,“瞻前”“顧后”,讓學生試著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學生能理解“南征北戰”就是打仗走了很多地方。教師繼續追問:有沒有更簡單的理解方法?學生聯系學習經驗能夠理解“南征北戰,就是南北征戰”。由此發現只要交換詞序的位置,如“奔跑東西”“顧盼左右”“瞻顧前后”就能明白詞語的意思了。有了鋪墊,在理解詩句“秦時明月漢時關”時,教師只要稍微點撥一下學生就能讀懂了?!爸袊恼Z言文字多有意思,一調換就讀懂了。課前提到的‘南征北戰就是‘南北征戰的意思,你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開表達,合并理解,多有意思??!這是古詩詞中的一種修辭手法,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互文?!苯處煪毦呓承?,將古詩中抽象的變為具體的,平面的變為立體的,靜止的變為靈動的,從而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古詩詞語言的意趣無窮。

二、深度對話,搭建思辨框式

郭躍輝老師說:“思辨性閱讀,需要教師的引導與啟發,更需要學生的思考與融入?!痹诠旁娫~教學中,教師應設置恰當的問題,組織自由的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對話,會質疑、會解讀,在閱讀中感受探究的樂趣。

(一)補充嫁接,在互動中思辨

能夠流傳至今的古詩詞,大多是大浪淘沙的經典之作。教師要抓住詩中波瀾壯闊的歷史事件、精妙絕倫的意向比喻,幫助學生產生飽滿的畫面感。例如,出示從秦朝到唐朝的戰況統計圖,學生可以更直觀了解邊關將士遭遇戰爭的慘烈。古詩詞的背景知識、特殊意義,這類離學生生活年代久遠的知識,該講的還是得講,教師進行適當補充嫁接后,學生方可深入了解。

為了讓學生了解將士們守衛邊關的緣由,教師出示了唐朝的疆域圖,讓學生上來指指唐朝和突厥的邊界在哪里。學生由此發現,自秦漢以來,突厥人經常翻越邊塞入侵中原來掠奪物資,所以人們為了阻擋敵人,在邊塞筑長城、修關口。接著,教師板畫“長城和關口”,將抽象的思維具象化,用詩畫還原情境。學生在辨析邊界線的同時自然了解了邊塞的重要意義。

(二)勾連對比,在讀悟中思辨

詩中最為觸動人心的是強烈的情感,王昌齡的這首詩就蘊含著一種情緒力量?!盀槭裁慈f里長征人未還?”“為什么只要飛將軍李廣在,胡馬就不敢度過陰山?”“詩人僅僅是在想念李廣這樣的大將軍嗎?”……學生在不斷地質疑中,反思、整理、感悟。教師在教學中滲透了多種感悟的方法:①疑中啟悟。教師引導學生在黑板上呈現問題群,并進行匯總、梳理,讓感悟過程成為主動質疑、主動思考、主動探究的過程。②讀中見悟。這首詩前兩句寫景敘事,后兩句議論抒情,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我們”只要有像李廣這樣的將士在,就不會擔心回不了家鄉。這既是期盼也是給自己鼓舞士氣,因此讀的時候語調要高揚。③想中開悟。教師通過出示從秦朝到漢朝再到唐朝戰況的時間軸、死亡人數,引導學生想象戰爭之頻繁、之慘烈,家人與將士難舍難分的告別場景,在層層推進中,王昌齡寫詩時的情緒變化也漸趨呈現在學生面前。

(三)拓展資料,在情感熏陶中思辨

語文課程非常重視情感熏陶感染的作用,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更要注重發展學生的思辨能力,激發學生深入地感悟詩情。教師為了讓學生能了解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無窮苦難,進一步提問:出征的將士有望回家嗎?師生一起來閱讀資料卡?!顿Y治通鑒·唐紀》中有記載:玄宗時,政府兵為募兵,將士們戍守邊疆的時間從一年延長到了三年,甚至六年,最終成為久戍之役……天寶以后,山東戍卒還者十無二三。讀完這段資料,學生就不難理解了。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創設情境,引讀詩句:當家鄉已是“千里鶯啼綠映紅”的春天時,塞外卻是“春風不度玉門關”,望著一輪明月,戍守邊關的將士不想家嗎?當家鄉已是“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初夏時,塞外卻是“五月天山雪”,望著一輪明月,戍守邊關的將士不想回家嗎?當家鄉已是“最是橘黃橙綠時”的金秋時,塞外卻是“胡天八月即飛雪”,望著一輪明月,他們不想念親人嗎?當家鄉已是“總把新桃換舊符”的冬末時,塞外卻是“一夜天山雪更厚”,望著一輪明月,他們不想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嗎?通過家鄉和塞外的多次對比朗讀,引導學生進行想象性閱讀,延伸思考:邊關將士的家人呢,他們會怎么想……從中感受將士們“人想還”“不得還”“不能還”的凄清悲傷的情感。這樣的思辨,并不是非要區分答案的好壞對錯不可,而重在培養學生思辨的意識。因此,這樣富有邏輯性的解答更有說服力,也更有條理。

(四)及時追問,在個性解讀中思辨

新課標對“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的學習目標明確指出:本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學習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發展實證、推理、批判與發現的能力,增強思維的邏輯性和深刻性,認清事物的本質,辨別是非、善惡、美丑,提高理性思維水平。

課的最后安排了一個思辨環節,進一步升華、提升認知:“秦時明月漢時關”,這是詩人王昌齡眼中的明月,如果你是王昌齡,是邊關的將士,你覺得這輪明月是凄冷的,還是溫暖的?不在于學生會有什么答案,這里既是總結升華,也是在學生理解感悟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評價甚至創造自己心中的一輪明月,這就是思維能力的進階。更主要的是,這里可學習故事、散文等文學性作品一個很重要的學習方法——意象思維。月亮是歷代文人墨客常用的意象,王昌齡現存的181首詩歌中,包含月亮意象的有67處。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冻鋈芬辉妰陕撍木渲杏?處意象:明月(自然意象)、邊關、陰山、龍城(地域意象)、飛將(人物意象)、胡馬(動物意象)、秦漢(歷史文化意象)。學生學習的結果也是精彩紛呈的:有的人覺得月是凄冷的,因為塞外的天氣是寒冷的;也有的人覺得這一輪明月陪伴了將士們,也見證了千百年來將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的壯舉,所以說既是冷的也可以是暖的。作為成年人,教師可能覺得這一輪明月是邊塞詩中重要的角色,照耀著中國詩壇,它是溫暖的。所以人的心境不同,感受也不一樣,換個角度想問題,會有新發現,這就是古詩詞蘊含的魅力!

三、價值統攝,賦能思辨常態

統編版語文教材主要以“人文主題+語文要素”雙線編排方式,與新課標是契合的。新課標提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三大主題,當然還有優秀文明成果、國外的優秀文化等?!冻鋈愤@首詩是有關“家國情懷”(革命文化)的主題,人文主題其實就是價值情操、價值觀教育的一種引領(核心素養= 必備品格+關鍵能力),這種引領與教育是無痕的,是在語言文字運用過程中自然生成的。

《出塞》的教學,通過對“明月”意象的思辨,在思辨中、在意象表達和理解中,走進詩人及邊關將士的內在情感,同時感懷古代而看今朝,我們從中要學習的是怎樣一種精神?(是勿忘國恥、報效祖國。)現在已是和平年代,我們還需要讀邊塞詩嗎?邊塞詩對今天的我們有什么啟示和教育意義呢?(能凝聚精神、汲取力量。)和平年代其實還有些不和平、不安定的因素,更需要這樣的家國情懷、保家衛國的雄心與壯志。

學生“從知到做,由做而識”,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思辨學習歷程。教師有效撬動古詩詞教學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要素,在教學中呈現思辨式的思維圖示,激發學生心智表達的欲望,讓他們切實掌握思考問題的模式與構思表達的技巧,活躍固化思維,有效改變學生“讀詩難、詩難讀”的現狀,從而形成多角度、個性化、有活力的閱讀新樣態。

【參考文獻】

[1]馬燕.小學古詩詞情境化教學的實施策略 [J].甘肅教育,2022(9).

[2]曹雪.創詩情畫意課堂 激保家衛國豪情 [J].云南教育,2021(11).

[3]湯娟娟,李銳.古詩詞教學中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 [J].安徽教育科研,2020(12).

猜你喜歡
教學實踐古詩詞語文教學
踏青古詩詞
我和古詩詞
趣讀古詩詞
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反思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測量平差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