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文學拉力賽”2023年第四站讀者來信選登

2023-09-18 08:16
當代 2023年5期
關鍵詞:散場當代和平

本刊已增設網絡渠道選登讀者留言。本刊微信公眾號(ID:dangdaizazhi)將定期組織線上評刊,推動新媒體與紙刊的互動閱讀。留言一經采用,均有稿酬及贈刊。我們期待讀者鮮活、中肯、豐富多元的短評。

讀者:唐亮

葛水平的長篇小說《和平》并非傳統意義上的“戰爭”題材作品,而是對戰爭的反思。一個被侵略國的人與一個侵略國的人,在和平的環境中有著他們各自的家人和社會關系,然而戰爭的到來,改變了原有的生活軌跡,把原來“溫暖的事物變得黑暗和悲傷”,伴隨著無數人的死亡,生命就變得毫無價值了。于是我們不由得發問:戰爭中還有沒有“人生”?無疑只有“和平”才能奠定人類發展的基礎。只有和平了,生活才能使人成為真正的人,飛翔才能使鳥成為真正的鳥。小說以兩個人、兩個民族為基點,呼吁的是全人類的和平,對于今天的世界來說,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在戰爭陰影籠罩世人時,我們是不是應該想想,再先進的武器,能摧毀人類對正義的信念、對和平的希望嗎?這部小說在大大的主題中,反映的卻是小小的人生故事,而正是這個“小”,才能體現大眾的意志,體現全人類的主題。

讀者:任青春

我推薦本期冠軍為長篇小說《和平》。在葛水平不動聲色又密不透風的講述中,我們被帶到了一個世紀前的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小說沒有拼殺作戰的大場面,有的只是局部的敘寫、人物的心理刻畫,讓讀者感覺耳目一新。作者注重描摹戰爭背景下人們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內心掙扎。無論是張子民、綠萍還是日本人八木下弘,對戰爭的感受都是從茫然到認知,直到產生切膚之痛——交戰雙方都是戰爭的受害者。戰爭毀滅的不僅僅是肉體,還有人性和良知,人性的丑惡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作者不是單純地控訴,而是見微知著地把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在戰爭背景下的心理變化書寫出來。戰爭發動者永遠不會得到和平。直到死亡將至,八木下弘才完成了自身心靈的懺悔。和平之地無和平。人心之惡,人心之深,可見一斑。內涵如此深刻的作品不多見。

讀者:朱文昌

推薦葛水平長篇小說《和平》為冠軍作品。小說通過再現一個消失在歷史塵煙中的中國普通家庭在戰爭前后的顛沛流離、愛恨情仇,以及一個侵華青年日軍的懺悔與自剖,告訴人們罪惡的戰爭給世界、給社會、給生活、給一切帶來的苦難是殘酷的,提醒人們不忘過去,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幸福美好生活。當今世界風云變幻,珍愛和平當是幸福美好生活的基礎。作品故事綿長而細膩,如“慢鏡頭”徐緩展開,人物、情景、心理等描寫到位,語言細膩優雅,情節入情入理。作品底蘊厚重,豐富自然,以歷史的觀念、文學的形式有力回應歷史虛無主義,彰顯出作家的時代責任感和強烈的擔當意識。

讀者:宋利平

看完《雪中散場》,頭腦中立即迸出聶魯達的詩句“:為什么我們花了那么多時間長大,卻只是為了分離?”小說以童年妹妹朦朧的視角,刻畫了在姐姐婚戀過程中自己的快樂和失落,展示了那個年代愛情的純真樸素與美好,以及父母對子女隱忍的關懷。其中妹妹的角色是多重的,既是黏合劑又是守望者,在體會到“生命里刻骨的失去和孤獨”時自身也在成長蛻變。小說時代特征鮮明,貼近生活,觀照人生,文字散發出淡淡的清新和柔情,應該是作者《縣城美人》的延續。

讀者:陸建勝

我讀張惠雯的《雪中散場》,覺得眼前一亮,她的這種回望式的書寫,讓人真切體會到童年的溫暖與快樂,盡管其中有悲傷有失去。與她的作品《縣城美人》所抒發的獨特而憂傷的感情不同,《雪中散場》的底色是溫暖的,感情是溫柔的。作者從兒童的視角出發,運用對比手法,感懷散場的寂寥,時光的易逝,體會成長的快樂和憂傷。尤其是結尾處,讓人感動不已:父母和“我”走到“人民影院”,正好電影散場,在一片濕雪冰冷之中,“我”追憶去年和姐姐及“那個人”看電影散場的情景,悄悄地哭了,第一次感到“生命里刻骨的失去和孤獨”。這讓人聯想到魯迅先生《社戲》的結尾,前后照應,余音裊裊,情思綿綿,讓人回味無窮。

讀者:任雪姣

推薦《余墨》為本站冠軍。多年求學、生活、工作在象牙塔的谷墨,是一位有著專業學術精神、知識淵博而又潛心做學問的中年學者,但因內向單純而又理想化的性格,與不諳行業規則的行為,在復雜的社會及人際交往中屢屢受挫,從炙手可熱到無人問津,最后草草結束了自己的一生。生存與發展向來是一個嚴肅的話題。在我看來,谷墨身上雖然有諸多性格缺點和缺陷,可他執著于內心真實。只能說谷墨是不合時宜的,在生存基礎上的發展,必須立足實際,否則生存與發展便成了一句空話。保持對知識和智慧的追求,保持對學術的尊重和敬畏,余墨般普通的學者同樣也是“發光的星星”,也是人生的希望。

讀者:施建石

我推薦鄢元平的《怪石老黃》為冠軍作品?!肮质币颉肮帧?,怪出了作品的鮮明特色。一是怪得有個性:老黃凡事認死理卻又有主見,曾被看成“圈子”之外、破壞“圈子”行事規則的“攪屎棍”,整出所謂的“尷尬事”正是他個性的體現;二是怪得有意思:“攪屎棍”攪得“圈子”想聯合將老黃剔除出去,引人入勝的矛盾沖突推進了作品故事情節,反映了現實生活的一種狀態;三是怪得有力量:社會應有正能量,“怪石”雖“怪”作用不小。作品主題在“怪人怪事”中顯出正氣,作品感染力在“見怪不怪”中得到增強。

讀者:李巍

同為媒體人,《怪石老黃》帶入感極強的場景讓我一步沒停地讀完小說。作者以第一人稱視角去寫他眼中的老黃,順手帶出幾個具有個性的報社人物,功力非凡。媒體有它的黃金時代,也有它如今的消沉,老黃的起起伏伏印證著這個時代的前行。不管如何變化,老黃依然相信媒體人對真相事實的堅守。新聞,內容為王,而這內容,是媒體人的良心。

讀者:李凌

本期我閱讀了王華的作品《墻上的日記》。女主人公趙小蘭因為自己三歲的孩子走失,從一個乖乖女、一個服從父母順從丈夫的賢妻成長為一位堅強的母親。她的蛻變無疑是經歷了痛苦的磨礪,兒子的走失帶給她巨大的打擊,當她的生活失去了平和的秩序,性格中的隱忍,讓她無法訴說,唯有不停地尋找,用寫在墻壁上的流水賬般的文字來傾訴無法排遣的傷痛。趙小蘭寧愿以“釘子戶”的身份來表明自己堅定的決心,即便是無望的守候,身為母親,她也要用全部生命去等待兒子的歸來!愿趙小蘭在日記中得到慰藉,在守候中有所收獲。

讀者:王兵

推薦安大飛的中篇處女作《錄音帶之謎》為本期最佳?!拔摇睆囊粋€望遠鏡后面讀到了天寶姐、米耗子的故事,附帶錄音帶里噪音與數據間的小秘密。故事雖有些僵硬,仍不失詼諧與幽默。

讀者:陳軍

記憶是抵抗時間的方式,卻如夢般易逝。記憶落在紙面上,浩蕩的人生畫卷鋪開,生命獲得了一種更永恒的載體。丁帆先生的鄉村風景系列散文之《水廓天長青燈黃卷》,一如既往地讓我這個插隊“知青”不僅讀得過癮,而且感同身受,憶念起在陜南老屋生產隊插隊的故事。喬爾喬內的《暴風雨》、庫爾貝的《篩麥的女人》、米勒的《播種者》《拾穗者》《打谷場》等西方油畫中的場景,在那時可謂司空見慣。夏季多雨,水淹稻田,蘇北下舍甸是踩水車抽田里的水,老屋是拿鋤頭把層層梯田從高到低挖一道口子,讓水從高處往低處流,差不多了就堵口。下舍甸一到年關流行“走親戚”(跑年),老屋也流行“走親戚”,帶上一把食鹽、幾尺布,或是鍋碗瓢盆到深山里換回玉米、紅薯、土豆度春荒。下舍甸知青喜歡挑燈夜讀,老屋知青也喜歡。丁帆先生的舊事重繪卻畫出了新意。

猜你喜歡
散場當代和平
青春不散場
中國中產階級音樂的人文觀察
論當代女攝影師作品中的個人視角
“《當代》文學拉力賽”2016年第五站讀者來信選登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
《當代》背后的當代
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年8期)2008-12-19
“遙遠的和平”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