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揚州畫舫錄》看清代揚州城市移民群體

2023-09-19 07:53沈天依吳明霞
文教資料 2023年9期

沈天依 吳明霞

摘 要:《揚州畫舫錄》內容豐贍,生動描繪了17—18世紀揚州社會生活的各層面。其中所見移民群體有商人、文人、藝人、娼妓等,具有數量龐大、種類繁多、來源廣泛等特點。究其移民原因,則可從揚州地理位置的優越、漕運的發達、鹽業經濟的繁榮、揚州城市發展帶來的聚集效應等方面展開探討。移民的遷入為揚州城市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促進了鹽業經濟的繁榮,豐富了城市文化的精神基因,也對揚州的城市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

關鍵詞:清代揚州 《揚州畫舫錄》 城市移民

《揚州畫舫錄》是清人李斗撰寫的一部筆記集。李斗自序其書“上之賢士大夫流風余韻,下之瑣細猥褻之事,詼諧俚俗之談,皆登而記之”[1]。此書細致描繪了17—18世紀揚州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是清代鼎盛時期揚州文明的實錄。清代揚州的繁盛與移民群體有著密切聯系。過去對清代揚州城市發展的研究多聚焦于鹽商、百工等特定群體,但將這些群體納入移民概念來考察城市發展動因的研究較少。本文以《揚州畫舫錄》 (簡稱“ 《畫舫錄》 ”)為中心,試通過對書中所見移民群體的劃分與考察,深入分析移民產生原因及其影響,從而為探究城市發展動因提供助力。

一、《揚州畫舫錄》所見移民群體

《揚州畫舫錄》細致描繪了17—18世紀揚州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展現了揚州繁華的城市面貌,其中所見移民群體主要有以下幾類。

第一,以鹽商為主的大商人群體?!皳P州繁華以鹽盛”,清代揚州聚集了大量來自各地的商人,其中又以徽州鹽商為主要群體,其地位和力量逐漸超過晉商、陜商,民國《歙縣志》說,“兩淮八總商,邑人恒占其四”[2]。若說揚州在唐時的發展是“人物繁盛,悉皆土著”,那么明中葉以后,由于鹽商,尤其是徽州鹽商的介入,打破了城市發展的傳統動力機制,轉為內外力量相結合的雙重發展道路。[3] 《畫舫錄》中詳細記載了如江春、馬曰琯、鮑志道等徽商興建園林、捐資助學的事跡,對揚州城市發展的各方面影響甚深。

第二,書畫名家等文人群體?!懂嬼充洝飞鷦用枥L了當時活躍于揚州的文人群體。其中,著名的“揚州畫派”有不少代表人物都是外來的移民群體。如《畫舫錄》所載“從事于畫,涉古即古,脫畫家之習”[4]的金農為浙江仁和人,楊法是“來揚州寓地藏庵”[5]的江寧人,汪士慎、李葂、羅聘等皆為徽人或祖籍安徽。除“揚州畫派”外,書中還記載了移民揚州的其他書畫名家。如“寫生兼工山水人物,皆畫之能肖”[6]的海州人吳焯;畫作被“四方來求”的丹陽人丁皋、丁以誠父子。

第三,戲劇、曲藝等民間藝人群體?!懂嬼充洝匪娒耖g藝人群體主要有以下幾類:一為戲劇藝人。為迎接南巡圣駕,官家或鹽商蓄養戲班的風氣逐漸形成。來自各地的戲曲名家、民間藝人紛紛來到揚州,使揚州成為當時全國的戲曲中心之一。如名角周德敷、馬文觀等皆是蘇州人。[7]鹽商江鶴亭自征的本地亂彈,由于“不能自立門戶”,于是“征聘四方名旦,如蘇州楊八官、安慶郝天秀之類”。[8]二為曲藝藝人。揚州曲藝包括評話、清曲、彈詞等曲種,揚州評話是代表性曲種之一?!皳P州評話盛于江南”[9],書場多達數十個,其鼎盛離不開評話藝人的推動,如評話名家龔午亭就是一位“居揚州三十

年”[10]的移民。揚州清唱,大喉嚨當時為最名的有“本鎮江人,居揚州”的蔣鐵琴、“居揚州有年”的直隸人高云從,小喉嚨最佳的有蘇州人張九思。[11]三為民間音樂藝人。書中詳細記載了道教音樂“十番鼓”的傳承情況,被“江鶴亭延之于家”的張九思及其師韋蘭谷皆是蘇州人,“至今揚州蒲鈸出九思之

門”[12]。另外,還有如“善弄笛”的蘇州人鄔掄元,“妓家詞曲,皆出于鄔”[13]。

第四,名匠群體?!皳P州以名園勝,名園以壘石勝”[14],《畫舫錄》詳細介紹了許多著名的園林建筑方面的名匠,如華亭張南垣、淮安董道士等,其作“至今稱勝跡”。另有“來揚寓是園年余”的六安人葉梅夫,其種菊之法與“傍花村種法異”,對揚州菊花種植技藝產生了極大影響。[15]

第五,販夫走卒、小手工業者、娼妓等底層群體。由于李斗擅撰“下之瑣細猥褻之事”,所以《畫舫錄》中對底層群體的記載十分豐富,其中所見移民頗多。如許多“業南貨”的小販,“多鎮江人”[16];宜興丁四官開有惠芳、集芳等茶肆[17];河下街有“徽包店”以松毛包子聞名[18];吳縣葉御夫開的裝潢店,因“得唐熟紙法”,即使舊畫損至千百片,“一入葉手,遂為完物”[19]。此外,卷九大量記載了來自各地的娼妓群體,當時將土娼稱為“揚浜”,蘇妓稱為“蘇浜”,蘇揚兩地并稱,足見外來的蘇州娼妓之多。如“賣為揚人作女”的楊小寶即是蘇人,王天福之妾許翠為蘇州常熟人。書中還記載了號為“飛仙”的江陰人徐二官、“以能撲跌名”的金陵人曹三娘等來自其他地區的娼妓群體。[20]

二、揚州城市移民的特點

隨著鹽業經濟的繁榮,清代揚州吸引了許多外來人口定居揚州,由此形成了龐大的移民群體。從《畫舫錄》的記載來看,這些群體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數量龐大?!懂嬼充洝匪姷囊泼衤殬I各異,其中所提及的從事戲劇、曲藝的民間藝人就有百余人。寓居揚州的鹽商、鹽官具備雄厚的財力,同時也有極高的藝術消費需求,常常采用結交名士、豢養戲班、刊刻古書等文化活動來提高自身的社會地位,吸引了大批人才流向揚州??咨腥卧f:“廣陵為天下人士之大逆旅,凡懷才抱藝者莫不寓居廣陵,蓋如百工之居肆焉?!保?1]

第二,類型繁多。繁榮的揚州吸引了職業各異的群體移居揚州。揚州城市移民據《畫舫錄》可粗疏地分為五類:以鹽商為主的大商人群體;書畫名家等文人群體;戲劇、曲藝等民間藝人群體;名匠群體;販夫走卒、小手工業者、娼妓等底層群體。形形色色的人匯入揚州,造就了揚州雅俗并具、豐富多元的城市文化,也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第三,來源廣泛。從來源上看,揚州城市移民主要來自揚州府附近的地區,徽州、蘇州、江寧、江陰、淮安、松江、杭州等地的人員紛紛涌入揚州。除周邊地區外,揚州也吸引著四川、福建等較遠地區的人群。如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正是一位“久寓揚州”的福建寧化人。[22]

第四,影響巨大。清代揚州鹽商將揚州文化推向巔峰。他們在揚州大興土木、建造園林、廣刊書籍,以雄厚的財力資助了“揚州畫派”、各式戲班,其奢侈的花費促進了揚州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發展。

三、揚州城市移民產生的原因

清代的揚州吸引著周邊地區乃至陜西等地的人員寓居揚州,其城市移民產生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揚州經濟的繁榮對吸引移民起著基礎性作用。地處運河、長江交匯處的揚州,是南北河運、東西江運等水路交通的總樞紐。優越的地理位置,加之清代對漕運的重視,促進了揚州的再次繁榮。兩淮鹽區的鹽場規模和產量居全國前列,鹽商通過運銷食鹽,積累了大量財富,以至于“百萬以下者,皆謂之小商”。鹽商出于提升社會地位和享樂等需求,競相延攬各類有才藝的群體。以戲班為例,鹽商蓄養戲班風氣形成后,吸引匯聚了各地戲曲名家。但當鹽業蕭條,經濟崩潰后,戲班失去原有的經濟基礎,便瓦解四散,逐漸向以上海為代表的新經濟中心轉移。[23]

第二,鹽法對吸引移民起到了促進作用。清道光前,兩淮鹽區繼承了明朝的綱鹽制,其特點是官府進行監督管理,商收商用。清政府每年制定“綱冊”,招商認引,綱冊上的商人可以世代運銷食鹽,繼承食鹽運銷權。該鹽法使得揚州地區的鹽商壟斷了食鹽運銷,獲得大量利潤。在鹽業高額利潤的吸引下,各地商人紛紛來揚,以徽商為主體的鹽商群體逐漸形成。

第三,揚州城市逐漸形成的文化聚集效應和包容開放的風氣對周邊甚至更遠的地區產生了巨大吸引力。在經濟繁榮和鹽商推動下,揚州吸引著五湖四海的文人才子、藝人術士、能工巧匠,進一步推動著揚州城市的繁榮,對周圍城市甚至更遠的地區產生著虹吸效應。仍以戲曲為例,四川名角魏三兒,不遠千里也要前來投奔鹽商江鶴亭。[24]另如“串客本于蘇州海府串班”,當“揚州清唱既盛,串客乃興”。[25]揚州實為清代一大文化高地,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和包容開放的風氣持續吸引著移民的到來。

四、揚州城市移民的影響

清代的揚州城以其優越的地理區位、繁榮的經濟、開放包容的風氣吸引了大量人才,深刻影響著揚州的經濟、文化、城市建設等方面的發展。

第一,以鹽商為主的移民群體對揚州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贷}的運銷帶來巨額利潤,繁榮的鹽業經濟孕育了富庶的鹽商群體,為揚州城市發展注入了資金。汪中曾言:“向來山西、徽歙富人之商于淮者百數十戶,蓄貲以七八千萬計?!保?6]《畫舫錄》記載:“揚州鹽務競尚奢麗,一婚嫁喪葬,堂室飲食,衣服輿馬,動輒費數十萬?!保?7]揚州鹽商的巨額消費促進了揚州商業經濟的繁榮,為市民生活和商貿經濟服務的手工業、飲食業、生活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等行業蓬勃發展起來。

第二,揚州移民豐富了城市文化的精神基因。首先,城市移民推動了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在《清代學術概論》中,梁啟超把兩淮鹽商對于清代學術的貢獻與南歐巨賈對文藝復興的貢獻提到同等地位,認為“淮南鹽商,既窮極奢欲,亦趨時尚,思自附于風雅,競蓄書畫圖器,邀名士鑒定……然固不能謂其予茲學之發達無助力”[28]?!皞鹘y的中國社會,是一個主要以功名、官位和文采取定威望與地位高下的社會”[29],鹽商往往為文人所蔑視,被譏諷地稱作“鹽呆子”。即使鹽商捐官提升社會地位,也被人作《陋吏銘》嘲諷,“才不在深,有鹽則靈”[30]。于是,他們采取結交文士、廣刊圖書、興辦書院等形式,在城市文化建設方面更下苦功。馬曰琯、馬曰璐兄弟斥巨資重修梅花書院,聘請多位名師講學授業,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鹽商廣交文士,促成了揚州詩文之會的盛況,如著名詩人王士禛多次舉行大規模的虹橋修禊。其次,移民對揚州城市的飲食文化也產生了深遠影響?!芭腼冎?,家庖最盛”[31],鹽商在飲食方面有著極盡精致的追求,名廚各展技藝、大顯身手,這些菜品形成了現代淮揚菜的雛形。

第三,移民群體在揚州城市景觀、基礎設施等城市建設方面有著重要貢獻。一方面,移居揚州的富商巨賈,以雄厚財力廣修名勝古跡、私人園林。如《畫舫錄》所見歙縣汪氏的南園、賀君召的賀園等。再如江春所建的“康山草堂”,后被乾隆賜名為怡性堂,“仿泰西營造法”[32],是“我國18世紀除北京圓明園而外,僅知的一座仿照西洋的建筑物”[33]。揚州城市景觀的建設還與皇帝南巡緊密相關,“各鹽商窮極物力以供宸賞”,最終“計自北門直抵平山,兩岸數十里樓臺相接,無一處重復?!保?4]袁枚為《畫舫錄》作序時寫道:“長河如繩,闊不過二丈許,旁少亭臺……自辛未歲天子南巡……賦工屬役,增榮飾觀,奓而張之……其壯觀異彩,顧、陸所不能畫,班、揚所不能賦也?!保?5]從中可見揚州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這都離不開以鹽商為主體的移民群體的貢獻。另一方面,他們積極參與揚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社會公益出力頗多。如徽商余觀德“創修小東門水

倉”[36],促進了城市水利設施建設的完善。鹽商們還捐資修橋、修路,修?!靶∏鼗础钡戎匾?。如江藩對“揚城街衢,或輸己資,或勸義助,力為甃治,以便行旅,人皆頌德”[37]。此外,以鹽商為代表的移民群體還多有救濟貧困、施舍藥物等義舉?!懂嬼充洝份d,黃覆暹“延蘇醫葉天士于其家”[38],與其他名醫一同考訂藥性,刊刻《圣濟總錄》《葉氏指南》等醫書[39],為人稱道,以至于“城中疾病多賴之”。

五、結語

《揚州畫舫錄》內容豐贍,生動描繪了17—18世紀揚州社會生活的各層面。其中所見移民群體有商人、文人、藝人、娼妓等,具有數量龐大、種類繁多、來源廣泛、影響巨大等特點。究其移民原因,則可從揚州地理位置的優越、漕運的發達、鹽業經濟的繁榮、揚州城市發展帶來的聚集效應等方面展開探討。移民的遷入為揚州城市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促進了鹽業經濟的繁榮,豐富了城市文化的精神基因,對揚州城市建設也產生了深遠影響。

清代揚州城市繁榮的重要原因在于大運河是全國經濟文化的大動脈?,F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更為快捷實惠的海運與鐵路運輸逐漸取代了運河的水運,揚州城市過去的發展優勢逐漸消退。作為運河邊的主要城市,揚州仍應充分利用運河發展旅游經濟,與此同時,可以通過發展工業與區域協作的戰略,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實現嶄新飛躍。

參考文獻:

[1] [4] [5] [6] [7] [8] [9]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2] [24] [25] [27] [31] [32] [35] [36] [38]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M].北京:中華書局,1960:10,42,53,47,129,131,257,254,256,199,40,240,17,27,267,207,201,43,132,255,148,253,270,9,195,290.

[2] 許承光.民國歙縣志[M].石國柱,樓文釗,修.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41.

[3] 李正愛,羅文紅.徽州鹽商與揚州城市文化藝術[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7-11.

[10] 董玉書.蕪城懷舊錄[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194.

[21] (清)孔尚任.孔尚任全集輯校注評[M].濟南:齊魯書社,2004:1235.

[23] 趙昌智.揚州文化通論[M].揚州:廣陵書社,2011:151.

[26] (清)汪中.從政錄[M].上海:中國書店,1925.

[28]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66.

[29] 王振忠.明清徽商與淮揚社會變遷[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6:123.

[30] (清)錢泳.履園叢話[M].北京:中華書局,1979:5642.

[33] 朱江.揚州園林品賞錄[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4:90.

[34] (清)歐陽兆熊,金安清.清代史料筆記叢刊·水窗春囈[M].謝興堯,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4:72.

[37] 張海鵬,王廷元,唐力行.明清徽商資料選編[M].合肥:黃山書社,1985:137.

[39] 朱福烓.揚州史述[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1:20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