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彈性作業:彰顯作業的育人功能

2023-09-19 12:18屈佳芬
新教師 2023年5期
關鍵詞:類型內涵價值

屈佳芬

【編者按】《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明確指出:學校要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減負不意味著教學質量的下降,減負不能影響學生的成長。在此背景下,廣大一線教師加強了對“彈性作業”的探究。如何創新作業形式,喚醒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與創新性?如何搜集、用好彈性作業資源?本期話題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小學數學彈性作業設計。

【摘 要】作業是課程改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領域,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環節。彈性作業是創新作業設計的一種重要形式,是尊重個體差異、落實“雙減”政策、體現學科育人功能的一個重要載體。彈性作業體現學生思維發展的彈性、參與程度的彈性、品質形成的彈性。彈性作業的類型可以分為思維拓展類、綜合實踐類、口頭表達類、反思學習類等多種形式。

【關鍵詞】彈性作業 內涵 類型 價值

作業是課程改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領域,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環節。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以及《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實施,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推進彈性作業設計,成為當前的教學熱門話題。

一、彈性作業的內涵

何為彈性作業,是指學生在完成統一必做作業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學情、尊重學生差異、滿足不同學生需要而設計的有彈性空間、學生自主選擇完成的作業。彈性作業體現了作業內容的選擇性、作業評價的多元化和作業輔導的個性化,是創新作業設計的一種重要形式。筆者認為,這里的“彈性”至少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彈性作業尊重個體思維的差異,體現思維發展的彈性。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之間的思維發展存在著差異。整齊劃一的作業要求滿足不了不同學生的需求,彈性作業的設計可以有效彌補統一作業要求的缺陷,或在作業難度上設計梯度層次,或在解答作業時提出分層要求,讓不同思維水平的學生都能找到最近發展區,獲得適切的發展。

2.彈性作業指向作業內容的綜合,體現參與程度的彈性。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實踐性作業、綜合性作業已逐漸得到中小學教師的重視。此類作業學科綜合廣、時空跨度大,正是彈性作業設計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完成此類作業時,往往需要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共同完成,可能還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在此過程中,有的學生是領導者,有的是核心參與,有的只是邊緣參與,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身能力和個性特長彈性參與此類作業,體現參與程度的彈性。[1]

3.彈性作業突出個性學習的特點,體現品質形成的彈性。

作業是檢驗一個學生學習品質的重要窗口,學生作業完成的態度、解題過程中表現出的能力以及作業反饋后的反思習慣等都是檢驗學習品質的良好體現。彈性作業的設計為學生學習品質的形成創造了良好的空間。同一份作業,有些學生學習品質優秀,對數學學習興趣濃厚,完成作業的質量會非常高,而有些學生學習品質欠缺一些,完成的作業質量一般,允許這樣的差異存在,基于這樣的差異評價,便能體現彈性作業的價值。

二、彈性作業的設計類型

(一)思維拓展類彈性作業

數學學科是引發學生思考、發展學生思維的重要學科。數學思維的發展既體現在新知學習中,也體現在解題過程中。思維拓展類彈性作業,是在每天的作業中設計個別思維拓展習題,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能力有選擇地完成。這既尊重學生的思維現狀,又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以采用“每日一題”的方式呈現?!懊咳找活}”的設計原則上與最近學習的新知相關聯,起到讓學生深度理解新知,并靈活應用的作用。在學生選擇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還可以設置彈性要求:能獨立解答的盡量獨立解答,如有多種解題方法的盡量找一找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不能獨立解答的盡量找出條件之間的關系,或嘗試著解答部分問題;感覺無從下手的多讀幾遍題目,為聽評講做準備。同時,對彈性作業的評價以正面評價為主,積極鼓勵學生參與。

例如,在學習了“圓柱的體積”內容后,筆者設置了這樣一道彈性作業題:在一個底面半徑是10厘米的圓柱形瓶中,水深是8厘米。要將一塊長和寬都是8厘米,高是15厘米的鐵塊放入瓶中。(1)如果把鐵塊橫放在水中,水面上升多少厘米?(2)如果把鐵塊豎放在水中,水面上升多少厘米?(如下圖所示)本題考查學生對圓柱和長方體體積知識的綜合應用,對于初次接觸相關知識的學生來說存在較大的難度,因此可對學生的作業情況做彈性要求,使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完成。學生沒有了統一作業要求的禁錮,在筆者的引導下,彈性作業的效果得以體現:少數優秀的學生兩題都能做對,并能清晰地寫出解決過程,思維清晰;大部分學生只能正確解決第一個問題,能嘗試解決第二個問題,但方法不正確;也有少部分學生只能求出圓柱的體積和鐵塊的體積,不能完整解答問題。在這樣的彈性作業實施過程中,不同思維水平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且都有自己的探索空間,橫向之間始終允許存在作業完成質量高低的彈性空間,但縱向來看,學生的思維水平都在每天不間斷地思考與探究中逐步發展。

(二)綜合實踐類彈性作業

綜合與實踐是小學數學學習的重要領域,設計綜合實踐類彈性作業,引導學生進行跨學科學習、研究性學習,使學生在解決真實問題的情境中,經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悟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感悟數學學習的價值,發展核心素養。在完成此類作業的過程中,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家庭支持等情況,以不同方式參與其中,因此,我們通常會設置這樣的彈性要求:可以獨立完成或同伴合作完成,也可邀請家長參與;可以在一周之內完成,不限完成方式;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性參與。以此激勵學生盡量發揮自身的特長與優勢,感受研究的樂趣。

例如,我們在六年級上學期設計了“樹葉中的比”綜合實踐類彈性作業。具體如下:

研究問題:世界上有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

研究過程:

1.選三種不同的樹,每一種樹采集10片樹葉,量一量樹葉的長和寬,比較分析樹葉長和寬的比值,你有什么發現?請把發現寫下來。

2.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探究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一份研究小結,把活動過程記錄下來與同學分享。

該作業涉及數學、科學、語文、美術等多個學科,學生將經歷走進生活、數學探究、總結報告等一系列學習過程,具備較大的彈性空間。在作業反饋時,亮點紛呈。有些學生經歷了完整的研究性學習,并用文字與圖示寫出了高質量的研究報告;有些學生雖然研究深度不夠,但參與興趣濃厚,積極展開樹葉的采集工作,能夠清晰地統計樹葉長和寬的比值;有些學生雖沒有進行實質性的數學問題探究,卻對植物習性研究產生了興趣。這樣的綜合實踐類彈性作業,兼顧了不同學生的學情,滿足了不同學生的需求,真正地讓不同的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參與完成作業的過程,感受數學學習的快樂。

(三)口頭表達類彈性作業

數學作業除書面作業外,口頭表達作業也是一種重要形式。在課堂學習中,不是每個學生都有口頭表達的機會,因此,布置口頭表達類彈性作業,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口頭表達意識,培養其口頭表達能力,有效彌補課堂教學中學生表達不充分的缺陷,為學生的興趣培養、思維發展、素養達成打開另一扇窗。

口頭表達類作業有多種形式,一般以口述解題思路,模擬講解為主,這種類型各個年段都可嘗試實行,主要是幫助學生厘清解題思路,促進對知識的深度理解。低年級學生沒有書面家庭作業,可以鼓勵學生創編數學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中高年級可以推薦學生品讀一些有質量的數學方面的書籍,讓他們閱讀并發表自己對書中內容的見解。

口頭表達類彈性作業,承載的不僅僅是數學學科能力的發展,更是表達能力及大膽自信等綜合能力的同步發展。在具體實施中,也需要設立彈性要求,如口述解題思路型可以設置這樣的梯度(從高到低):自己親自在班上講述,錄制小視頻到班級展播,講給家長聽一聽,自己講給自己聽。實踐證明,長期堅持這類彈性作業,效果非常好。雖然不同學生之間的表達能力有差異,但整體而言,數學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生逐漸增多,數學表達能力逐漸增強,作業的功能日益凸顯。

(四)反思學習類彈性作業

反思是學生開展數學學習必不可少的一種品質。華中師范大學郭元祥教授談到:深度教學倡導日反思、周小結、月報告。他強調了學習反思的重要性。小學階段的學生,反思意識尚未形成,通常是人云亦云或是學完即止。設計反思學習類彈性作業,可以引導學生及時養成反思的習慣,培養反思的能力,發展數學學習的品質。

在反思學習類彈性作業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鼓勵學生每天反思一道好題或一道典型錯題。好題寫出好的理由,錯題寫出錯的原因,并將解題思路和過程完整呈現。一周或一個單元學習結束后,讓學生用文字或其他方式進行小結。學生可以用文字記錄一些學習體會,也可以畫一畫知識結構圖。在實施過程中,我們也作出彈性要求,鼓勵有能力的學生寫成數學日記,允許學生只反思錯題不必具體展開,只要學生行動,便給予表揚或鼓勵,不設最低要求。長期堅持,我們欣喜地看到:學生的析錯能力提升了,重復性錯誤明顯減少;學生探索好題的興趣濃厚了,自我學習能力明顯提升;學生的知識匯總能力提升了,其在學習小結中呈現的結構化的知識思維導圖既形象又有深度。

三、彈性作業的價值意蘊

1.差異化的目標保護了學生的學習動力。

傳統的作業實施“一刀切”,很多學生會望作業而興嘆,作業逐漸成為了學困生的負擔,每天在周而復始的催交作業中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學習動力逐漸減弱。彈性作業的出臺,讓學生有了選擇作業的機會,學困生不再為完不成、做不對作業而感到恐懼,逐漸敞開心扉,盡力嘗試。而優秀的學生也不會被重復機械的作業磨滅興趣,每天有探索難題的機會,經常有研究性作業供其參與,學習興趣更趨濃厚。[2]彈性作業的真正落地,差異化目標的評價跟進,讓每一個學生都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學習動力得到了較好的保護。

2.個性化的輔導關照了個體的能力差異。

《課程標準》指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3]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會為完成既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照顧大部分的學生,包括平時的課堂作業,也是以面向全體學生的統一作業為主,很難兼顧兩頭。彈性作業的布置以及作業批改后的個性化輔導,為差異化的理念落地搭建了一個新的載體,為有效培優補差提供了一種可能。選擇性的作業內容,讓思維水平不同、興趣程度各異的學生均能找到適切自己的探索空間。個性化的作業輔導,讓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均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更好的發展?;诓町?、尊重差異、照顧差異,是彈性作業的重要功能之一。

3.多樣化的方式催生了持續的深度學習。

傳統作業的功能往往停留在解答習題、鞏固新知層面。彈性作業的出現,為作業的功能注入了更豐富的內涵,亦呈現出多樣化的作業方式。完成彈性作業的過程也是一種深度學習的過程。隨著彈性作業內容的豐富,學生完成作業時有基于真實問題情境的探索,有遭遇挑戰時的深層思考,有學科間的深度融合,有較長的時間跨度,更有學習后的深刻反思,這樣的過程,正是深度學習的過程,也是核心素養形成的過程。

總之,彈性作業的實施將核心素養的種子撒播到系列作業的解決中,讓學生的學習空間更加開放,學習方式更加多元,學習過程更加豐厚,學習能力更加凸顯。彈性作業改變了傳統作業狹隘的定義,彰顯出特有的育人功能。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市申港實驗小學)

參考文獻:

[1]謝娟.小學高年級數學彈性作業的有效實踐與思考[J]. 基礎教育研究,2013(20):25-26.

[2]周坤亮.基于學情分析的彈性作業設計[J]. 江蘇教育研究,2021(35):4-8.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本文系2021年無錫市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促進學科關鍵能力發展的深度教學探索”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類型內涵價值
活出精致內涵
理解本質,豐富內涵
挖掘習題的內涵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我國高職院校實訓基地主要類型及其存在價值初論
人名中不應該使用生僻字
利用野花組合營造花海景觀的技術研究
要準確理解“終身追責”的豐富內涵
小黑羊的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