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小銜接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探析

2023-09-19 12:18張華玉
新教師 2023年5期
關鍵詞:加減法教學內容幼兒園

張華玉

盡管學前教育與基礎教育是兩個不同的教育階段,但是在小學數學教師看來,這兩個階段的數學教育在形成人的邏輯思維和促進人的智力發展中都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充分了解學前幼兒的身體和心理發育情況,利用幼兒園階段的學習經驗,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進而想學、樂學、會學。同時引導學生主動構建數學知識體系,打造高效、活潑、生動的數學課堂。

一、幼兒園與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區別

1.教學目標的區別。

幼兒園階段的兒童缺乏邏輯思維和抽象意識,因此,該階段的數學教學目標是讓幼兒了解數學與生活的關系,通過各種活動激起兒童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以保持他們對數學的初級感知能力。相較于幼兒園,小學數學教學側重于學生對基礎知識、基礎技能的掌握,以及對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2.教育內容的區別。

幼兒園的數學教學內容多較為淺顯簡單,處于蜻蜓點水、淺嘗輒止的階段,多數教學內容要求能達到初步認識和初步感受即可。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則更多、更深、更細,需要學生投入更多思考,教師在教學時更強調知識的內化,引導學生構建數學知識的整體框架。教學內容除了要認識,理解、掌握的程度還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幼兒園和小學的教學內容雖有部分重合,但對于內容的學習要求不同。以人教版一下“找規律”為例,幼兒園階段在學習相關的知識時,要求學生對生活中的規律有初步的感知就行,會用自己的語言初步表達,不要求說深、說全。小學階段要求學生在觀察大量有規律的物體排列后,會用語言描述出“規律”的概念,此時,“找規律”已不僅僅是淺顯的生活經驗了,而是形成了明確的數學認知。

二、幼小銜接視角下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1.多方了解溝通,全面掌握學情。

小學的學習內容呈結構化特征,知識體系完整,內容豐富。雖然一年級是小學的起始階段,知識內容較為淺顯,但是教材的編寫順序是螺旋漸進的,即使是一年級的教材也涉及課標中各個領域的知識內容,面對知識量的增多,難度的增加,剛升入小學的學生畏難情緒會驟增,很難適應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因此,數學教師需要對幼升小的學生進行全面了解。首先,通過與學生父母的交流,了解學生幼升小的心理準備情況,教師可以通過問卷星設計一張問卷調查,收集學生的這方面信息。其次,可針對個別學生的特殊表現與幼兒園大班教師聯系,了解幼兒的前期學習概況。再次,與學生談心,了解其對數學學習的心理準備。最后,在幼升小的第一學期可以給這些適應期的學生指派指導師,大約20個學生配備1個指導師,對接學生適應期的學習和生活,這些指導師一個月左右可召開一次適應期學生匯報會,把學生需要解決的共性和個性問題同家長進行匯報與溝通。通過這四種方式來了解、幫助學生,才能順利引導幼兒度過幼升小適應期,讓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數學教育。

2.采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興趣。

幼升小的學生年齡小、興趣廣泛、活潑好動,對小學生活充滿疑問和好奇。因此,小學低年級的教師,一定要有耐心,多思考、多總結,抓住學生的學習規律,用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回答問題不流暢時,教師不要急于告訴答案或請別的學生回答,而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給足時間、耐心等待,引導學生的規范表達,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同時,教師還要善于創造各種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一上的“上、下、前、后”一課時,筆者就拍攝了一段平潭的公鐵大橋的交通視頻,大多數學生都坐過平潭的動車,有了貼近生活的親身經歷,帶動了學生的學習情緒,提升了教學成效。教師在課件中以公鐵大橋為參照物,向學生展現多個物體的位置,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識。當碰到教學難點時,教師可以加入動畫、玩具等學生喜歡的事物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通過游戲或者競賽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經歷歡愉的課堂學習之旅。此外,數學教師還可以進行跨學科整合。如教學“數一數”時,可以結合音樂《拍手歌》來數數,讓學生在拍手唱歌的過程中完成數學學習。教師要不拘一格,不被傳統所局限,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數學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3.調整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認識世界的渠道越來越多,其學習能力相較過去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策略,根據現階段學生的特點和數學學習能力,改進教學方法。一年級教師在教學“數的認識”相關內容時,可以采取大單元教學策略。由于絕大部分學生在幼兒園或家庭中已經對1~10的數字有了較全面的了解,所以教師可以側重于通過大量的生活情境抽象出數字,促使學生很容易理解一個數可以表示對應數量的任意物品,初步形成一個縱深交錯的“數的認識”的知識體系。教師可以把人教版一上的“準備課”“1~10的分與合”及“10以內的加減法”合并成一個單元進行教學。對分與合的掌握是學習加減法的基礎,在教學“分與合”時除了用小棒等輔助教學工具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外,也要引導他們適當地識記這部分知識,以便提高加減法的運算速度。而在教學“1~10的加減法”時,通過創設大量的數學故事情境,巧妙地把加減法與生活相聯系,從而提高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能力??偠灾?,通過合并重組的方式,豐富教學內容,轉變教學方法,可以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正向遷移,節約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4.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形成的必要條件,小學低年級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教師要抓住教育的最佳時間,促使學生養成認真傾聽、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

首先,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傾聽他人的發言。大部分剛入小學的學生在教師講課時會認真傾聽,而同伴回答問題時,則七嘴八舌一起發表意見,不懂得傾聽其他同學的觀點。因此,在課堂上要采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學會傾聽。例如,讓學生復述給予正確答案的同學的觀點,復述正確時教師應給予表揚。又如,玩傳話游戲,教師把一個數學概念寫在卡片上,悄悄告訴每組的第一位同學,然后傳遞下去,請最后一位同學說自己聽到的結論,教師最后把有數學概念的卡片展示,請學生對比答案。通過類似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為后續學習提供助力。

其次,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幼升小的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較差,經常人云亦云。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先思考再回答,并設計核心問題,避免提出的問題碎片化,要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形成完整的數學觀點,以便回答時有理有據,從而養成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作者單位:福建省平潭麒麟小學 責任編輯:宋曉穎)

猜你喜歡
加減法教學內容幼兒園
怎樣巧算小數的加減法
加減法的由來
愛“上”幼兒園
“啟蒙運動”一課教學內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