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背景下電子音樂技術在高職音樂課程中的運用探索

2023-09-20 03:50龔培琳
藝術評鑒 2023年15期
關鍵詞:音樂課程信息化背景創新能力

龔培琳

【摘? ?要】電子音樂技術是隨著信息化發展而誕生的科學技術。在音樂課程中運用數字音樂技術可以豐富教學手段,更快捷高效地達成教學目標,節約教學成本,體現了“科技服務于教育”理念,符合當代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發展趨勢。它的運用在輔助教師完成教學的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本文以日常教學中運用電子音樂技術的實際情況和效果為例,進一步說明電子音樂技術在高職音樂課程中運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關鍵詞】電子音樂技術? 信息化背景? 音樂課程? 創新能力? 音樂課程改革

電子技術和設備的加入音樂行業使電子音樂技術具有技術性、即時性、準確性、便捷性,為音樂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工具和資源,也為音樂創作者提供了更多創作元素與音樂風格,它也使得音樂的表現形式變得更加豐富多樣,音樂的創作類型更多元化,使音樂的創作、展示、傳播變得更加便捷。

一、電子音樂技術的概述

電子音樂是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是音樂與現代電子技術相融合的產物。它是指運用電子設備和軟件等電子手段創作、加工或經過電子手段演奏或裝飾的音樂。20世紀20年代,古典音樂的樂器、結構、音色已經無法滿足當時以晚期浪漫派與印象派等為代表的先鋒樂派的作曲家創作需求,作曲家在音樂創作的過程中更加追求傳統音樂以外的東西,對新素材和新作曲手段的需求到達了一個新的高度。同一時期,隨著工業的崛起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以及早期電影藝術的出現,給作曲家提供了新的創作思路與創作手法,作曲家開始嘗試運用電子技術手段進行錄制和剪輯、拼接,所以出現了早期的電子音樂具體音樂時期。從此,隨著科學技術迅猛發展,電子音樂也經歷了模擬電子音樂時期與數字音樂時期。經過半個多世紀的不斷探索與發展,電子音樂已經形成完整的結構體系,成為當代音樂中的創新驅動符號,并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喜愛。電子音樂技術為音樂創作增添了更多可能性,且出現于人們社會音樂活動的各個部分。根據制作技術的不同,可以把電子音樂分為兩類:一類是用電子技術如電子合成器、音頻制作軟件直接合成的電子音樂;另一類是用電子設備采樣或效果處理的聲音素材,或者配合電子樂器呈現出的電子音樂。大部分電子音樂作品都融合了兩種創作手段。這些制作電子音樂的技術手段被稱為電子音樂技術。

二、電子音樂技術在音樂課程中的運用意義及研究基礎

(一)電子音樂技術在音樂課程中的運用意義

針對學生進行數字化教育,就是在培養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也是在擴大優質的教育資源覆蓋,為教育現代化提供有效支持。當前信息化背景下,“互聯網+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得到了廣泛運用,它幫助師生更加便利地獲得了許多教育資源,豐富了教學內容,但在教學中不應該只局限于運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也應該重視資源的拓展與創作,注重信息化技術的運用。特別是在音樂課程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基礎教育階段還是高等教育階段,音樂教育不僅是通過講授的方式讓學生學會音樂理論知識、唱會或演奏一首歌,更要符合三全育人的要求,在滿足學生崗位技能培養的同時,應更加注重智育教育,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幫助學生養成運用信息化技術更加便捷地學習知識、解決問題、創新創造的能力。電子音樂技術的運用就滿足了以上教育教學要求,在音樂課程中,鼓勵學生運用電子音樂技術直觀地將自己的音樂感知呈現出來,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與表現能力,增強學生音樂學習的自信心,使學生在未來的崗位上也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并且能輔助教師快速精準進行音樂技能教學,豐富課堂教學模式,拓展信息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幫助教師構建更貼合自己課程需求的高質量教育資源,且通過信息化大背景進行交流共享,推動課程改革。運用電子音樂技術可以更直觀地傳授給學生相關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拓展音樂技能的實踐方式,推動音樂課程在信息化大背景下的改革,使課程培養目標更加符合當代職業教育需求。因此,探索如何將電子音樂技術運用于音樂課程中很有研究價值。

(二)研究基礎

電子音樂在中國起步稍晚,但起點高、發展快,經歷了三個時期:萌芽時期(20世紀70年代末—20世紀80年代初)、探索時期(20世紀80年代—20世紀90年代末期)、新興時期(20世紀90年代末至今)。作曲家都在致力于運用電子音樂技術和我國特有的音樂元素來創作具有國風的電子音樂作品。電子音樂也在音樂院校中成為獨立專業。查閱近五年國內研究成果和研究文獻,可以發現相關內容研究主要有兩種:其一,信息技術背景下各類課程改革研究。這類研究不僅涉及音樂類課程的較少,而且多在中小學,很少涉及職業教育音樂類課程?,F有為數不多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網絡教學資源在課程改革中的運用,更沒有研究音樂課程改革中運用信息化技術。其二,電子音樂技術在音樂課程中的使用,其中有高校音樂專業課程學習中電子音樂技術的運用研究、中小學運用電子音樂創作和播放技術輔助課堂教學等研究內容。如張婷的《新教育理念下電腦MIDI 進小學音樂課堂的實踐探索》作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規劃課題主要研究將電子音樂中的MIDI創作、播放引入課堂。高職音樂課程運用電子音樂技術的相關研究很少,如陳錫林的《高職音樂類課程信息化建設實踐研究》研究了在輔助表演專業運用電子音樂技術完善教學內容。查閱近五年國外文獻可以發現,主要的研究內容集中于電子音樂技術在音樂治療和音樂教育中的運用,并集中于大學音樂類專業課及公共課。綜合以上文獻,結合信息化背景與音樂課程發展要求,學者都在嘗試運用豐富的信息化資源推動課程改革,但很少研究課程中培養學生運用先進科技手段,幫助教師自主構建課程?!笆奈濉币巹澖滩牡膭摻ㄟ\用信息技術將成為當前信息化背景下教育改革的大趨勢。特別是在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求下,推進智育創新,注重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合作式教學模式,音樂課程也需要加強對學生科學素質、信息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需要運用科學技術完善課程內容,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學能力。

三、電子音樂技術在音樂課程中的運用探索

(一)制譜技術在音樂課程中的運用

樂譜對于音樂知識內容的展現是最直觀、最清晰的。利用計算機繪制樂譜是當代音樂專業學習者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在日常教學實踐中,Overture、Sibelius、雅樂簡譜等制譜軟件的使用對音樂課程的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在日常教學中,音樂理論課程是學好音樂技能與知識的重要前提。扎實掌握音樂基礎理論知識可以為學生自身音樂素養的提高做好鋪墊,確保學生具備職業基本素養與扎實的專業基礎。傳統音樂教學模式下,音樂理論課程的教學模式多以講授教學和單向灌輸為主,加上一些音樂理論知識較為抽象,學生難以直觀理解,在學習過程中也缺乏學習興趣與自主學習能力,知識建構和能力培養都較為被動。特別是高職學生,他們對于過于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習缺乏興趣,且自身音樂素養和音樂理論知識掌握情況較為薄弱。但音樂理論知識是專業技能學習的基礎。將制譜技術運用于教學中,還可以輔助教師進行教學,教師也可以運用制譜技術直觀展示知識點。相比于傳統的板書和譜例下載,教師可以自主制作更符合課程內容的樂譜譜例,使教學內容的呈現更加標準清晰,隨著課堂教學情況和學情變化,靈活補充和優化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資源,拓展教學內容,標準清晰地在課程教案、課程PPT、科研內容中展示音樂理論知識點。例如在音程課程教學中,教師直接通過制譜軟件構建不同度數音程,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音程在樂譜上的度數和關系變化,并在制譜軟件中直接聽辨音程關系、和弦性質。也可以根據學生掌握情況隨時增加需要練習的音程,且使用制譜軟件的播放功能引導學生進行構唱和模唱。通過制譜軟件,教師可以在視唱練耳課上進行不同節奏型和視唱內容的即興練習,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即興創作,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可視化,在聽覺和視覺多方面進行體驗,降低知識點學習難度,使學生更快更準地掌握知識點。學生也可以將理論知識通過電子音樂技術進行實操練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實踐當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行練習,以及自由選擇重點學習內容。例如在樂理課程中,通過在軟件中輸入音符的過程,學生可以對音值組合進行練習,通過軟件算法檢驗自己掌握的音值組合方式是否正確。多聲部和聲對于高職學生而言較為復雜難懂,通過在軟件中輸入多聲部音符,聽取效果,可以更直接簡便地培養“和聲聽覺”。在此過程中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索能力,降低多聲部音樂的學習難度,重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時制譜技術還可以運用于技能課程中,例如在鋼琴伴奏課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在制譜軟件中進行和弦編配,學生在軟件中可以直接輸入和弦,另外看自己選擇的和弦是否正確,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教師也可以在制譜軟件中直接向學生展示不同織體的編配,結合教師示范,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讓學生領悟織體變化給音樂帶來的不同情感色彩。學生在自行練習和編配時,通過制譜軟件進行即興編配,為鋼琴伴奏課程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同時,培養學生具備自主建構能力,以及在工作崗位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也可以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電腦制譜技術。

(二)音頻處理技術在音樂課程中的運用

電子音樂是指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用數字格式存儲,可以通過網絡來傳輸的音樂。音頻處理技術就是對聲音素材進行加工、處理的電子音樂技術,包括:錄音技術、音頻剪輯處理技術、混音技術等。它的出現對音樂創作與處理提供了極大便利,不僅可以運用于專業音樂創作中的編曲、混音、錄音中,也可以運用于音樂教學中,作為輔助手段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提高教學效率,節約教育成本。在教學中主要使用到的有:音頻編輯功能、錄音功能和軟件中一些常規功能。在日常教學中,Samplitude、Sonar和GoldWave等音頻軟件的使用,不僅豐富了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法,也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檢驗音樂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索手機音頻處理App,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加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合理而有效的互動可吸引學生注意力,進而引導學生思考、進行創造,轉變學生以“聽課”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將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轉變為現代化教學互動的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模式下對于學生音樂技能的學習,除了講授技能知識點外,還需要學生通過反復練習來掌握技能技巧,學生很可能在還沒有弄懂技能知識點的情況下開始枯燥地反復練習,這種模式下,學生只能單純演奏、演唱或表現一首樂曲,扼殺了學生對音樂學習和理解的興趣,教學效果不高。但音樂的表現不僅是單純依照音符進行演奏、演唱,音樂的表現力包括演奏技巧、音樂情感變化、樂感、音樂形象重塑等多方面。在這個過程中,還需強調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使用音頻處理技術可以直觀、可視、便捷地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打破機械練習模式,從“唱會”“練熟”變為“理解”“領悟”“思考”“探索”“建構”,通過軟件所示內容,學生可以直觀體會音樂的速度、情感、力度變化,在明白音樂表達情感的基礎上加以練習,進而減少機械練習時間,并在過程中將內化了的情感變化闡釋于音樂的表現過程中,逐步獲得音樂理解力、音樂想象力、音樂藝術聯想力、音樂感知力、音樂實踐力等各項音樂素養的發展、提升,且要注重音樂與情感情緒間的關系。例如在實際歌唱類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音頻處理軟件輔助教學時就可以使用波形圖、鋼琴卷簾等功能,讓學生直觀看到一首音樂作品的情感、曲式、強弱、調性變化,并在需要著重講解的地方反復播放聆聽。也能通過音頻編輯功能,將音樂進行快慢、強弱、剪輯處理、讓學生更清晰直觀地體會音樂作品中的情感變化。教師也可以運用該技術準確進行課程備課,將收集到的素材進行處理,使其更適合自己的課程使用,并制作更多可以用于網絡共享的網課資源,以便學生課下查看使用。學生在直觀感受音樂的變化后,就能更容易掌握歌曲所要表達的細膩變化,在練習和演唱過程中將音樂作品呈現得更加完美。學生自身也可以運用音頻處理軟件對已有的音樂素材、伴奏文件進行變調、變速等操作,使其更適合自身使用。在練習過程中,學生也可以使用錄音技術將自己的演唱干聲進行錄制,并通過反復聆聽發現自己的不足與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樣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發現問題的能力。教師也可以使用錄音技術及時錄制收集學生學習反饋內容,并進行分析,以得出更加客觀的教學評價。

除此之外,將音頻處理技術運用于音樂欣賞課程中,可視化的音樂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內涵。特別是配合其他多媒體設備,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沉浸式欣賞和體驗音樂,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同時,豐富教學活動形式,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參與,提升音樂欣賞過程中的趣味性、實踐性,最終讓學生懂得如何去鑒賞音樂。

(三)MIDI制作技術在音樂課程中的重點運用

MIDI制作技術是電子音樂技術中非常高效便捷且具有創新意義的一種技術,利用電腦、硬件、軟件及虛擬音色就可以制作出完美的音樂。將其應用于音樂教學中,更加強調學生創作能力和個性發展。運用MIDI制作技術,可以讓學生將所學音樂知識融入自己的理解與情感進行創作創新,充分發散學生的個性創作思維,豐富音樂表現形式,加強學科間的融合度,為學生在今后工作崗位上的各類音樂課件制作、演唱、演奏、合奏等提供更多的技術手段。豐富的虛擬音色可以讓學生了解不同樂器的聲音特性,拉近學生與音樂作品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樂于聆聽音樂、敢于表達音樂。

四、信息化背景下電子音樂技術在音樂課程中運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一)電子音樂技術在音樂課程中的運用必然性

教育目標就是使學生學會并能領會運用某項技能,進而在自己的工作和社會活動中實現自身價值。將電子音樂技術運用于音樂課程中,就是在探索如何更加直觀、多方位培養學生感官能力,推動學生創造能力發展,這在音樂教育中是非常關鍵的。特別是在信息化背景下,教育教學過程就需要運用各種新興技術豐富數字教育資源的表現形態,信息化技術能對學科教學進行有效輔助,對音樂課程的教學與改革亦是如此,電子音樂技術作為伴隨信息化發展而發展起來的科學技術,它充分體現了“科技服務于音樂教育”。電子音樂技術是科技發展的結晶,將它運用于音樂課程中,將信息技術、軟硬件設備設施作為基礎建設已經成為音樂課程教學順利進行的必然條件,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完善教育教學環境、優化教育資源供給。將電子音樂技術運用于音樂課程中,學生可以將抽象音樂知識變得可視化、形象化,使教學內容與過程變得更加直觀、更有感染力,多方位讓學生感知音樂。有效提高學生音樂素養,同時,培養學生的信息化手段運用能力和思維方式,達到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和技術能力等多方面培養目標。

近年來,我國信息化得到了長足發展,《“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指出:“十四五”時期是信息化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期。特別是在職業教育中被明確為“加快教育信息化,支撐終身數字教育”“推進信息技術、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及管理服務的深度融合,不斷提升職業院校的信息化能力與現代化水平”,這就要求音樂教育在進行美育教育的同時,也要推進智育和創新能力培養。著力提升學生認知能力,注重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合作式教學模式,加強對學生科學素質、信息素養和數字化思維的養成,在今后工作崗位上要有運用各種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結合以上要求,并順應時代和科技發展趨勢,電子音樂技術運用于音樂課程中是必然的。

(二)電子音樂技術在音樂課程中的運用重要性

教育信息化就是在教育過程中較全面地運用以計算機、多媒體網絡通信為基礎的現代信息,實現開放、共享、交互、協作。對于轉變教育思想與理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創造性人才等方面具有深遠意義。在音樂教育中運用電子音樂技術就是強調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使用,實現運用科技協作教學、共享資源、交互學科教學、拓展教育新理念。它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主張充分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熱情,使學生更適合現代崗位需求。通過訓練學生運用電子音樂技術學習課程內容,并配合電子音樂技術創造性地對所學知識進行運用,以此全面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信息素養和創新能力,并調動學生對音樂課程的學習興趣,以及提升自我表現能力。遵循全面育人和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原則,從音樂課程出發,潛移默化到其他專業課程學習中。信息化背景下電子音樂技術深度融入音樂課程教學中,可以在不受規模限制的前提下準確刻畫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發展,使規?;虒W與個性化教學同時進行,并能與學校藝術活動相互聯動,促使學生個性化發展,這對學生個體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對于教師而言,具有運用信息技術的意識、能力和責任是當代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必須具備的數字素養。將電子音樂技術運用于音樂課程中,可以幫助教師在音樂課程教學中“量身定做”適合不同階段學生的課程內容,完善教育教學環境、更新備課理念、拓展音樂教學方式、優化教育資源供給。做到“資源庫學習+課堂引導+自主構建”完成教學,完善課程內容,推動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這對教師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能夠得心應手地運用電子音樂技術精準直接引導學生掌握,豐富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學手段。將智育創新與美育同時融入自己的教學目標當中。設計更貼合本校學生學情的教學資源,這對教師自身發展也是很重要的。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分析教學成果為課程的改革提供數據支持,通過信息化的大背景進行教學資源交流共享。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數字技術獲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解決教學問題,優化和改革教育教學活動。在《國家教育事業“十四五”規劃》對教材更新的要求下,運用電子音樂技術輔助完成更多符合信息化背景的紙質、電子教學資源,這對課程結構體系的完善、課程的改革和發展也是非常關鍵的。

五、結語

《“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首次明確提出:“開展終身數字教育。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币魳氛n程也需要符合信息化大背景進行教學改革。在信息化背景下,運用交互式電子音樂技術,配合視頻、多媒體技術、圖像、文本等讓學生積極參與互動,多方面多感官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展現出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多媒體技術運用能力。運用虛擬音樂語言,使音樂變得直觀,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根據學生個體發展需要,在音樂課程中科學合理使用電腦音樂軟件和電子音樂技術,對音樂資源素材和教學資源進行搜索、加工處理的過程,不僅是學生自身對學習內容消化理解、運用的過程,而且是對學生自身音樂素養和信息技術素養培養的過程。電子音樂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若想要將其更好地運用于教學中,就需要不斷完善課程建設、及時更新硬件設備和軟件版本、不斷提高教師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與運用能力,更好地讓電子音樂技術服務于音樂教育事業。

參考文獻:

[1]吳丹.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音樂教學改革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20(01):156-157.

[2]陳錫林.高職音樂類課程信息化建設實踐研究[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2):72-75.

[3]宋歌.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探索與實踐——以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14):24-25+32.

[4]蓋克榮.高職課程信息化教學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26):18-21.

[5]朱敏.信息化背景下音樂教學的探索[J].藝術評鑒,2022(08):128-130.

[6]劉毅云.信息化技術背景下的音樂教學法課程改革[J].文教資料,2019(22):102-103+171.

[7]武寧寧.音樂課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電子信息技術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藝術評鑒,2021(16):79-81.

猜你喜歡
音樂課程信息化背景創新能力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能力培養視角下的無機化學教學研究
推進軟件產業創新能力提升
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高職音樂教育改革探討
信息化背景下企業檔案管理改革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軍隊文件檔案管理探索
淺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小學高年級音樂課堂中的應用
中醫藥院校音樂素質教育模式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微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信息化背景下的企業內部控制問題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