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東南苗族飛歌的特點研究

2023-09-20 03:41潘興周
藝術評鑒 2023年15期
關鍵詞:音樂藝術

潘興周

【摘? ?要】貴州黔東南苗族在歷史上有著悠久的傳統,并且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苗族“飛歌”記錄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展現了他們的情感和心態,反映出他們不同時期的生活狀態,是研究苗族歷史的重要資料之一。苗族飛歌的獨特之處在于它的語言、聲音和呼吸方式,這些元素為它增添了鮮明的民族風格,且使其成為一種獨一無二的藝術形式。因此,我們將專注于研究貴州省黔東南地區苗族部落飛歌藝術的特色,同時探討了苗族飛歌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關鍵詞】貴州黔東南? 音樂藝術? 苗族飛歌

一、苗族飛歌的概念以及音樂特點

(一)貴州黔東南苗族飛歌的概念

飛歌藝術作為黔東南地區苗族部落的獨特藝術,其主要是指在山坡中放聲歌唱、抒發情感的山歌,悠揚嘹亮的歌聲借助山與風得到了廣泛傳播,因此也被稱為“飛歌”。苗族飛歌由于演唱內容和方式可以分為多個種類,例如:勞動飛歌、禮儀習俗飛歌、情歌、祝酒歌等,同時也可以根據其社會功能分為游方歌曲、祝酒歌曲、勞動號子、搖籃曲、飛歌、禮俗飛歌這幾種類型。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貴州黔東南苗族飛歌以其獨特的文化載體,具備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按其曲調特點,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1.掛丁飛歌

掛丁飛歌在黔東南臺江、雷山等地區流傳非常廣泛,由于當地區域中包含巴拉河,因此該地區的苗族也被稱為巴拉河支系,同時當地苗族也具有符合當地特色的苗語方言,這也是苗語中部方言發音最標準的地區。得益于方言和區域特色,掛丁飛歌基本可以說是整個黔東南地區苗族聚落飛歌藝術的代表,該地區的飛歌形式基本利用了我國民族音樂中的徴調,其旋律相對來說更加熱情開放,而且非常剛毅,例如《毛主席來到了》這首現代苗族飛歌藝術作品便是掛丁飛歌的代表作品,其展現出掛丁飛歌熱情爽朗的特點。

2.凱棠飛歌

凱棠飛歌主要分布于凱里市的凱棠鎮周邊,這也是苗族支系中革一支系的聚集地,該地區的苗族群眾通常會將自己稱之為“mu”,并且多采用革一方言,除了凱里地區外,在臺江縣的臺盤和革一地區也有分布,而這也是凱棠飛歌的主要分布范圍。相比于前文提到的掛丁飛歌來說,凱棠飛歌最大的不同便是曲調差異,凱棠飛歌更多采用了羽調式音階,并且習慣利用單一旋律組成的兩個聲部,而且兩個聲部還會呈現出一前一后的特點,以便于形成輪唱以及二重唱的獨特風格。

3.灣水飛歌

灣水飛歌基本分布于黃平支系的苗寨地區,黃平支系的苗人會稱呼本地人為“meng”,其主要分布于黃平縣,并且以黃平話作為當地方言。灣水飛歌的曲調特征同樣非常獨特,其多采用我國傳統音階中宮調式音階,而且旋律也會采用連續的四度或者五度音程來打造整個旋律,此外灣水飛歌的結尾則會落到較低的音位,這也構成了灣水飛歌別具一格的特色。

(二)貴州黔東南苗族飛歌功能

1.黔東南飛歌具有儀式和祭祀的功能

儀式和祭祀作為苗族人民紀念祖先、祈禱豐收、祈求平安的重要方式,黔東南苗族飛歌最早便源于苗族的各種儀式和祭祀活動。對于苗族人民來說,飛歌在苗族的重要節日和儀式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苗族人民在春節、清明節、苗年節等傳統節日里會舉行飛歌表演,飛歌表演會伴隨著祭祀儀式,表達苗族人民向祖先祈福,并祈求豐收和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而且黔東南苗族飛歌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也有著獨特的儀式功能,例如在婚禮、喪葬等重要場合,飛歌表演常常被用作祝福和告別儀式,婚禮中苗族人民會利用飛歌表演來祝愿新婚夫婦幸福美滿,祈求他們婚姻美滿、白頭偕老;而在葬禮中則會用于表達對逝者的哀思和懷念,并祈求逝者在來世得到安寧和幸福。由此可見,黔東南苗族飛歌對于寄托人民愿望、表達人民群眾情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這也是黔東南飛歌能夠代代相傳的主要原因之一。

2.黔東南飛歌具備社交功能

作為一種重要的民間藝術形式,社交功能也是黔東南苗族飛歌必不可少的重要功能,例如在苗族社區和村莊內舉行慶典活動和各種儀式時,苗族群眾會一起觀看飛歌表演,并且融入其中,這種觀賞和互動不僅促進人們之間的交流和互動,而且加深了社區內部的凝聚力和歸屬感,苗族人民可以通過分享和欣賞飛歌藝術表演結識新的朋友、擴大社交圈子、增進彼此之間的情感聯系,而這也是苗族人民團結一致的重要因素之一。黔東南飛歌也是男女青年相識和交往的重要途徑,在參與飛歌表演時,男女青年可以通過歌唱和互動展示自己的才藝和魅力,互相吸引對方注意,他們可以用這種方式表達情感,展示自己的個性和品位,從而吸引對方的興趣,增加好感,這種社交方式有助于建立穩定的情感關系和婚姻,這也是苗族文化中重要的婚戀方式之一。此外,苗族飛歌也在當地商業交流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當地特色集市上,商販和買家會圍繞著飛歌表演進行交易和談判,飛歌的歡快節奏和熱情洋溢的氛圍為商業活動增添了活力和樂趣,而且也豐富了當地集市的內容和環境,商家也可以利用飛歌表演吸引顧客,這對于當地小范圍商業的繁榮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黔東南飛歌對于增強族群凝聚力和身份認同的功能

作為黔東南苗族的獨特民族藝術形式,黔東南飛歌的傳承在促進族群凝聚力、身份認同和文化傳承等方面同樣具備非常獨特的功能。黔東南飛歌作為苗族獨特的傳統文化形式,通過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將苗族人民緊密聯系在一起,無論男女老少,都能夠參與到飛歌藝術當中,這種共同的參與感和身臨其境的表演體驗,加深了人們之間的交流和聯系,因此也促進了族群凝聚力的形成。黔東南飛歌作為苗族文化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充分激發苗族人民對于自己民族身份的自豪感和歸屬感,人們在參與飛歌表演活動時能夠深入了解和體驗苗族獨特的文化內涵,傳承和弘揚苗族的歷史和傳統,進而激發當地人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同時也能激發當地人對于民族文化的熱愛和保護意識。此外,在飛歌表演過程中,人們需要相互配合和協作,共同完成飛歌表演,這種集體合作過程不僅培養了人們的團隊合作精神,也加強了彼此之間的信任和友誼,而且共同追求藝術表現的目標也顯著增強了苗族族群的民族凝聚力。

(三)貴州黔東南苗族飛歌音樂特征

1.飛歌歌詞的題材特色

苗族飛歌的歌詞題材也獨具特色,大多數歌詞都是以苗族人民群眾勞動和日常生活為主,歌詞內容非常輕松,情感和描繪的景象也非常和諧,其中生活、情感、勞作等場景描繪得淋漓盡致,充分展現出苗族人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民族特色。以《蘆笙銅鼓響,苗家好起來》這首苗族飛歌為例,作為描繪苗族特有節日的飛歌作品,其歌詞工整且有韻調,而且內容充滿生活氣息和民族情趣,演出時也極具特點,展現出苗族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美好景象,情感、背景和故事得到了充分融合。

2.飛歌歌詞的格律特色

大多數苗族飛歌的歌詞主要是苗族特色的詩歌,在歌詞創作過程中非常注重音樂表達效果和韻律。通常來說,苗族飛歌歌詞大多為五言、七言以及長短句構成,其中五言歌詞最為廣泛。而且歌詞的內容也非常簡潔和通俗,具有非常獨特的思想感情與內涵,加之許多歌詞采用了對比、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所以使得飛歌歌詞的內容更加豐富。

3.飛歌音樂的旋律特色

飛歌的曲調旋律也具有顯著特色,黔東南苗族地區的飛歌藝術大多采用我國傳統的五聲調式音階,部分地區也會采用六聲或者七聲調式,其中徴調、羽調和宮調的應用最為廣泛,也最具特色,同時是飛歌旋律的主要構成。苗族飛歌在旋律的結構上具有短小簡練的特點,這種獨特的結構不僅是飛歌藝術千百年來不斷優化發展中形成的,而且代表著苗族人民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民族性格,因此也頗具特色。

二、貴州黔東南苗族飛歌的演繹特色

(一)苗族飛歌演唱方式的特點

苗族飛歌的演唱方式是非常獨特的,黔東南地區的苗族飛歌藝術演唱中基本不會采用復雜的道具和場景,而且音樂伴奏也相對較少,歌手會在放松自我的情況下自由表演,展現出非常獨特的地域特色以及民族性格,而且整個飛歌的曲調形式也非常簡約?!帮w歌”是苗族音樂中的經典,其擁有與眾不同的演唱風格,并且能夠在各種場合中表現出色。無論是單獨的演唱還是與他人合作,“飛歌”都能夠表現出豐富的音色?!帮w歌”的演唱方式非常豐富,它不僅包含單一的聲部,而且在某些地方被劃分成高腔和平腔兩種類型。近年來,原生態的音樂風格已經成為一種廣受歡迎的音樂形式。

(二)貴州黔東南苗族飛歌的演唱旋律特點

苗族飛歌是一種通過高亢的聲音和熱情洋溢的情感來展示苗族人民個性特點的藝術形式?!帮w歌”這首歌的旋律源自五度相生律制,通常使用徵調法,也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征調法之間的轉換,但最終通常是通過征調法完成的。這種樂器擁有獨特的旋律,并且在中國的五聲音階中占據重要地位?!帮w歌”的音樂創作方式與苗族的音樂特色息息相關,并且在音樂表現上也起著重要作用。苗族“飛歌”通常擁有獨特的音樂風格,包括固定的節拍和速度,以及記錄歌詞的方法,這些特點使得“飛歌”的創作者能夠隨心所欲地表現出來。苗族“飛歌”故事通常有一個緩慢悠長的開始,在接下來的時候會出現一段延音,這段延音會不斷上升和增長,然后在故事結束時會出現一段較為強勁的收腔??偠灾?,苗族“飛歌”的幾個顯著特征為:一方面,它的旋律激昂而富有力量,源于苗族人的頑強拼搏和無所畏懼的精神;另一方面,“飛歌”具有起伏有序、旋律變化多端、節奏悠閑自在、呼吸自然而平穩的特點。這種行為反映出苗族人對于自由的渴望。苗族聲樂的特點之一是它的多層次、帶有滑音的開場和結尾,這展示出苗族聲樂文化的迷人之處。

(三)貴州黔東南苗族飛歌曲調與歌詞特點

苗族飛歌展示了當地人的日常生活、農業技能和婚禮儀式。苗族飛歌是一種獨特的音樂形式,它通過歌詞來表現苗族人民的情感。苗族飛歌的旋律優美,歌詞富有深意,能夠讓聽眾深深被吸引。苗族飛歌通常在三十句左右,包括三字、五字、七字和八字句。五字句是最常見的,因為它的句子較短,易于演唱。此外,苗族飛歌的節拍和節奏都遵循固定的規則,而且曲調的長度、速度等相對固定,但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適當改變。

(四)貴州黔東南苗族飛歌唱腔的特點

苗族飛歌的唱腔相對來說較為獨特,通常一首歌曲包含著起腔、正腔、甩腔等多類唱腔,歌曲開頭大多以“呃”或者“呃咿”這類短小襯聲作為起腔,緩慢而悠長地起腔打開歌唱者的咽喉,并且引出正腔。而中間則采用了托音的方式,逐漸升高,并且加長形成正腔,在整個曲式中代表著歌曲內容的陳述。而在歌曲最后收腔時,則會采用甩腔的方式,以“喔吼”或者“喲”的方式結束。

黔東南苗族飛歌通常采用載歌式的唱腔形式,也就是一位主唱帶領其他人和聲合唱的方式,主唱高亢激昂的嗓音領唱,而其他人則以低沉、柔和的聲音和之。同時苗族飛歌還經常采用變調技巧,在演唱過程中經常變換音調,以起到利用高低起伏的聲音來表達情感的作用,同時也能讓飛歌更具層次感,給聽眾非常強烈的聽覺沖擊力。

(五)貴州黔東南苗族飛歌嗓音運用的特點

除了獨特的唱腔外,嗓音的運用也是苗族飛歌非常獨特的演唱方式,作為一種以苗族獨特方言為核心,配合獨特且自然演唱方法的藝術形式,其獨特的民族特點、地域特點和原生態特點在表現過程中具有自然舒暢且樸實的特色,以抒發感情為核心,聲音結合情感從弱到強、跌宕起伏,讓人沉醉其中。因此,貴州黔東南苗族飛歌在嗓音的運用方面呈現出多樣化特點,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可以分為寬窄嗓音、真假嗓音。比如黔東南地區更習慣采用寬嗓音和真聲的唱法,而且還會結合當地方言的邊音、多塞音、喉塞音進行演唱,這種嗓音運用方式能夠突出苗族飛歌聲音明亮且堅實的特點,而且演唱者利用喉嚨力量所發出的“吼”音自然有力,如同一種特殊的爆破音一般,具有非常獨特的聽覺審美體驗,而且也包含苗族人民豪爽、樸實、潑辣開放的民族特色。

貴州黔東南苗族的民間歌手也有自己獨特的演唱技巧以及演唱方法,其不僅能夠凸顯濃厚的苗族風格,同時也具備非常獨特的個人魅力。歌手在演唱過程中,在遇到低音區時通常會采用真聲,利用胸腔共鳴作為支點,結合穩定氣息讓聲音顯得更加圓潤飽滿。而在演唱高音區過程中,歌手會采用口蓋上抬的演唱方式,打開咽喉的后壁讓氣息更加穩定,發出更加扎實有力的聲音。此外,很多歌手在演唱過程中還會利用嗓音完成歌曲的柔韌轉換,歌手能夠靈活地在不同音高之間進行切換,從而展現音域寬廣和音色多變的特點,以確保能夠更加適應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需求。不過大多數苗族歌手在演唱時并不會刻意思考如何應用其歌唱器官,也不會過度關注某些局部活動,嗓音的運用通常只是歌唱者的輔助工具,他們更多的是利用歌聲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因此情感的元素大于技術,而這種情感為主、技術為輔的演唱形式更能打動人心。

(六)貴州黔東南苗族飛歌樂器與伴奏的特點

貴州黔東南苗族飛歌所使用的樂器伴奏相對來說較為豐富,其主要以苗族特色的蘆笙為核心,再配以嗩吶、銅鑼、木鼓等樂器,使得苗族飛歌的音樂表達形式顯得更加豐富。得益于這些樂器伴奏相互配合,苗族飛歌展現出高亢明快、旋律悠揚的音調特點,營造了一個愉悅、歡快的演奏環境和氛圍,在突出情感表達、節奏塑造的同時,也能充分表達苗族人民淳樸、善良和豪爽的情感,以及當地的人文特色。在演奏過程中,黔東南苗族飛歌中的樂器伴奏常常采用群體合奏的形式進行演奏,多種不同的樂器同時演奏能夠相互呼應,共同創造出渾然一體的音響效果,這種演奏形式能夠有效增強樂器的聲音層次感和音樂的整體感,使得黔東南苗族飛歌的表演更加飽滿和生動。

三、貴州黔東南苗族飛歌的音樂審美

(一)貴州黔東南苗族飛歌的熱情美

貴州黔東南苗族飛歌獨特的藝術形式充分展現了苗族人民熱情奔放的性格,在飛歌表演中,苗族群眾高昂的歌聲和熱烈的舞蹈動作充滿激情和活力,他們運用獨特的舞姿、豪放的歌喉表達內心的喜悅和激情,人們也在互動和表演中共同傳播著喜悅和激情。貴州黔東南苗族飛歌還表達了苗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自然的敬畏,在飛歌創作中經常會描繪苗族人民生活的場景、農耕活動和山水田園的美景,這些歌詞歌頌了辛勤勞作的人們,表達了對豐收和幸福生活的祝愿,而這也是凸顯苗族群眾淳樸、自然、熱情特點的重要方式。熱情的苗族人民、載歌載舞的娛樂和生活,充分展現了苗族飛歌獨特的熱情,以《苗嶺好地方》為例,作為一部突出黔東南苗族社區發展建設新樣貌的優秀飛歌作品,該作品描寫了當地蘆笙悠揚、人民歡歌笑語、錦雞肆意翱翔的民族風情美景,結合苗族人民群眾獨特熱情的唱腔,以及銅鼓等樂器中流露出對家鄉不斷變化和進步的贊嘆,同時也展現了苗族人民積極向上、熱情奔放的性格特點,在苗族群眾對社會發展努力付出和建設的背景下,黔東南苗族村落的景色更加迷人、人民群眾的生活更加幸福,而飛歌藝術正是這種幸福顯著的表現。

(二)貴州黔東南苗族飛歌的意境美

得益于黔東南苗族飛歌獨特的演唱和藝術特點,黔東南飛歌所表達的意境美也非常明顯。在音樂表達方面,貴州黔東南苗族飛歌的音樂充滿激情和動感,在蘆笙、鑼鼓、嗩吶等樂器的配合下,苗族飛歌的節奏明快,旋律婉轉動人,加上悠揚動聽的歌詞,充分體現了苗族飛歌的獨特意境,而且飛歌具有跌宕起伏、朗朗上口、一張一弛的特點,能夠凸顯出飛歌藝術的感染力,讓飛歌藝術的意境得以充分展現。而在舞蹈方面,苗族飛歌配合苗族獨特的舞蹈,以及苗族美麗優雅的服飾,更加凸顯了苗族飛歌藝術的意境和氛圍,表演者將苗族山水田園的美景描繪得栩栩如生,觀眾在欣賞這樣的歌舞表演時,仿佛沉浸于一個夢幻的世界中,能夠深切感受到苗族飛歌藝術的意境之美。例如在《苗嶺好地方》的歌詞中便利用“錦雞飛翔畫眉唱,春風送暖百花香,銅鼓聲聲山河舞,蘆笙陣陣人歡暢哎”這樣簡單的歌詞描繪了苗嶺獨特的美好景色,在欣賞過程中,旋律、歌詞、舞蹈的組合讓人賞心悅目,并且將觀賞者帶到苗嶺獨特的自然風格、苗族人民獨特的人文景觀當中,而演唱者長音抒詠以及逐漸拉長音腔,也讓人們在欣賞的過程中能夠在演唱者的引導下逐步體驗飛歌所帶來的意境之美。

(三)貴州黔東南苗族飛歌的韻律美

貴州黔東南苗族飛歌獨特的韻律同樣非常吸引人,在苗族飛歌演奏過程中,明快動感的歌曲節奏能夠給人一種熱情奔放的感覺,而且多樣化的音符跳躍也能呈現出更加豐富多彩的音樂效果,再配合高潮迭起、起伏跌宕的歌曲編排,以及熱情奔放且具有節奏感的舞蹈,整個飛歌藝術的音律之美也得以充分展現出來。在飛歌表演過程中,表演者的配合能夠讓音樂和舞蹈有效融合在一起,并且引起觀眾與表演者的共鳴,這種無與倫比的音律美不僅給人一種震撼的感覺,而且也能增加觀賞者的體驗感。

苗族飛歌歌詞獨具特色的韻律美也非常顯著,由于苗族沒有獨特的文字體系,其歌詞主要是在方言的基礎上融合漢字而創作的,因此其形式非常多樣化,大多數歌詞以五字句、三字句和七字句為主,偶爾會有比較長的句式來描繪情感內容。而且苗族飛歌的歌詞通常由兩段構成,兩段之間具有起承轉合的作用,具有相互呼應、合轍押韻的特點,這些特點都突出了苗族飛歌歌詞獨特的韻律之美。例如“雷公山那不見頂梯田滿山崗哎,鑼鼓響賽龍舟,七月清水江,我要歌唱這美麗美麗的家鄉,好天光游四方歡慶吉祥”這樣一段歌詞中,便利用合轍押韻的歌詞韻律凸顯了苗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體現了苗族飛歌歌詞的韻律之美。

(四)貴州黔東南苗族飛歌的素雅美

苗族飛歌所展現的素雅美也非常明顯,在創作過程中,苗族飛歌更加追求簡約而優美的旋律,節奏平穩舒緩的歌曲、音符之間流轉自然,能夠凸顯出一種安靜而深沉的情感,而這種素雅的旋律給人以寧靜和放松的感覺,讓人沉醉其中。飛歌大多為四聲徵調式,而且曲調較為短小,采用的音樂材料非常簡潔,具有非常顯著的民族特色,在演唱時曲調所展現的連續跳躍手法也給人一種放松的快感,這種簡約素雅的創作手法突出了苗族飛歌的獨特美感。例如在《跟我一起走》中,簡單的音樂材料展現出鮮明的音樂特色,歌手在演唱時的連續跳躍賦予歌曲豐富的內涵,整體素雅的內核以及旋律中所呈現的美感,給予聽眾非常明顯的享受。

四、貴州黔東南苗族飛歌的傳承與發展

貴州黔東南苗族飛歌作為代表苗族人文歷史的重要藝術形式,其優美、獨特的表達方式值得更多人欣賞、傳播,因此促進貴州黔東南苗族飛歌的傳承與發展同樣非常關鍵。不過貴州黔東南苗族飛歌的傳承與發展依然面臨著現代文化沖擊、苗族方言傳承力度不足、傳統文化逐漸缺失等問題,為此,如何結合現代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促進飛歌文化傳承,成為保護和發展苗族飛歌的重要途徑。

(一)利用文化藝術融合的方式促進飛歌文化發展

文化融合是促進黔東南苗族飛歌文化發展傳承的重要方式,目前苗族飛歌已經走出文化融合的第一步,其已經基本完成漢化,通過普通話的方式來展現,同時也誕生了許多描繪現代社會發展的飛歌作品,例如:《醉美故鄉》《歌唱美麗的家鄉》等,這也凸顯了苗族飛歌的可塑性。為了能夠滿足現代群眾的需求,在改革苗族飛歌時也可以加入一些現代藝術形式,在苗族飛歌旋律、唱腔、傳統內容的基礎上,結合電子音樂等方式讓苗族飛歌更加現代化,進而使其更符合現代青年音樂審美的需求。

(二)利用互聯網擴大苗族飛歌的影響力

互聯網是當前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傳承的關鍵,苗族飛歌也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傳播,利用短視頻、網絡直播等方式讓更多人認識、了解、喜歡苗族飛歌這一獨特的民族藝術形式。而且互聯網還能記錄和儲存即將失傳的苗族飛歌藝術,當地相關單位應當利用錄像等方式留存苗族飛歌曲目,同時也可以邀請當地老一輩藝術家講解和傳承這一獨特的文化,以便于讓后輩了解苗族飛歌。

(三)結合旅游產業提高苗族飛歌的應用價值

旅游產業的發展也是促進苗族飛歌傳播和傳承的重要途徑,而這也是充分發揮苗族飛歌獨特價值的關鍵措施。少數民族旅游是當前旅游產業較為火爆的主題,得益于苗族的特殊文化和藝術形式,利用旅游的方式和苗族飛歌進行融合,進而滿足飛歌傳承、傳播的需求。例如黔東南當地可以結合苗族特色節日開展飛歌傳唱活動,苗族的苗年、蘆笙節、踩鼓節、祭尤節等都非常具有苗族當地特色,而苗族飛歌能夠通過其獨特的表現方式和這些節日相融合,形成完善的旅游體系。利用這些獨特的節日,加上互聯網宣傳,必然能夠吸引大批游客參與其中,同時也能讓飛歌這門藝術流傳到祖國各地,為苗族飛歌的可持續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

五、結語

綜上所述,苗族飛歌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它在音樂、民俗、歷史和語言等領域都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由于社會進步,苗族地區正在經歷巨大的文化沖擊,導致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苗族的民歌仍然在這些變化中保留并繼續傳承,經過深入分析,發現苗族飛歌具有獨特的演唱風格和形式,這是其流傳至今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龐穎.淺談黔江苗族飛歌的音樂特征及其演唱特點[J].黃河之聲,2020(09):7.

[2]李小娟.原生態苗歌的音樂特征及其演唱特點探析——以黔東南地區苗族飛歌為例[J].凱里學院學報,2012(05):48-50.

猜你喜歡
音樂藝術
鋼琴二重奏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
中西合璧 盡善盡美
從《禪宗少林?音樂大典》看中原優秀文化品牌的構建
探究錫劇音樂的多元化發展
流動的時間,不確定的藝術
學生的音樂樂感培養策略探研
美學與音樂美學的意義和影響
我國音樂劇的歷史經驗和新世紀對策
暢游音樂世界品味藝術人生
改革開放以來新時期的中國音樂美學觀念解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