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創新模式研究

2023-09-22 06:31紀凱婷榮慧芳
池州學院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城鄉規劃專業能力

紀凱婷,榮慧芳,韓 雪,賀 香

(池州學院a.地理與規劃學院;b.自然資源遙感應用研究中心,安徽 池州 247000)

“雙一流”建設是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的國家戰略,是推動高水平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前列,引領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的標志性工程。高等教育學科體系建設和整體提升,以培養一流人才、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為目標,統籌推進、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學科,將一流專業建設作為實現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基礎和抓手。

隨著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工作開展,巨大的社會需求和人才缺口為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1]。池州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作為安徽省立項的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堅持應用型辦學理念,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由于具備地理學背景,相比“工科城鄉規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理論知識體系更加完整,實踐類型更加豐富,與新的城鄉規劃系統匹配度也較高[2],但其實踐教學仍沿用傳統工科實踐教學模式,難以支撐新時期多重理論體系和復雜城鄉發展環境,實踐能力不足已成為制約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實踐教學作為城鄉規劃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的中心環節,已引起學界高度重視。劉傳明等[3]提出面向國土空間規劃應設置培養國土空間認知等六大能力的實踐課程,配備地理、規劃等相關學科的應用型師資,加強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李富祥[4]圍繞遼東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能力培養目標進行分析,將實踐教學體系劃分為專業實踐、創新創業基礎訓練、成長基礎實踐三大模塊。李小云等[5]針對師范類院校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教學面臨的實踐內容不足、創新能力不強等困境,提出江西師范大學專業建設應對策略,從人才培養機制上優化實踐路徑,將實踐教學貫穿整個教學體系,完善校內實踐空間,拓寬校外實習基地。呂悅風等[1]以南京農業大學為例,從明確目標定位、統籌培養方案、完善考核方式、建設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等方面,提出農林院校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模式。吳大放等[6]總結了廣州大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教學綜合改革“BCAC”模式——通過基礎課程體系提升基礎實踐能力,立足市場需要凝練專業特色,以實踐應用引領多種專業技能,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創新能力。榮慧芳等[2]構建了地方型院校池州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基礎+專業+競技+綜合”四個層次的“二一一”實踐教學體系,提出相應的組織管理、監控和實施措施。王寶君等[7]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城鄉規劃專業校企合作,提出教師、學生、企業、政府、職業技能培訓機構五類主體協同,圍繞教學、科研、服務、信息、就業開展“五位一體”深度合作的模式。尹艷瓊等[8]根據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及轉型發展需要,提出了以實驗和實踐課程為主,素質拓展、綜合實踐、實訓課程為輔的實踐課程體系。

學者們從實踐教學模式、課程體系和校企合作模式等角度,對不同類型高校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教學進行了有益探索,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了參考。盡管各高校已認識到國土空間規劃對城鄉規劃學科需求變化,但因自身基礎、學科特色等原因,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從“雙一流”建設和人才需求出發,如何深度對接社會需求、創新實踐教學模式亟待研究。

1 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創新理念

在“雙一流”大背景下,加快專業建設、培養拔尖人才是當前重要課題。2018 年,教育部提出“人才培養要堅持服務需求、成效導向,主動對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高水平本科建設基本原則,成果導向教育理念(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的共識,其核心是以成果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目標是培養一流人才。

基于此,以池州學院為例,探討在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和“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城鄉規劃專業將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和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有機結合,創新實踐教學模式,促進專業內涵發展,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拔尖人才。

2 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教學人才培養目標體系

OBE教育理念作為一種反向設計,“培養什么樣的學生”是專業建設的首要問題,即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按照“雙一流”建設要求,城鄉規劃專業應結合前瞻性、動態性和綜合性特點[9],科學定義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產出成果,精準聚焦畢業生在專業技能、綜合能力、發展潛力等方面的要求[10],形成實踐教學“知識+技能+素養”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體系。

2.1 知識目標——建立多層次理論知識體系

多層次理論知識體系是指導實踐教學、提高實踐技能的基礎,也是區別于職業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依據?;趪量臻g規劃體系“多規合一”改革要求,促使城鄉規劃學科由單一的規劃與設計轉為復雜的多學科交叉,要求學生具備“地理學”“空間數據分析”“規劃學”等理論知識體系[11]。地理學基礎理論既包括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城市地理、經濟地理等地理知識,也包括新時期國空要求的土地科學知識。通過理解認知城市、生態、資源等要素,提高基礎資料收集和區域分析能力[12],形成綜合性和整體性宏觀規劃思維[13]??臻g數據分析應用理論包括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地學分析等[14],強調圖件制作的合理合規性,滿足綜合性規劃對空間數據分析的要求,為現狀分析、地理信息技術運用奠定基礎。規劃學核心理論包括城市規劃、鄉村規劃、建筑設計、景觀規劃與設計等。只有厚積理論功底,提高綜合分析能力,不斷加深實踐深度,才能培養出解決城鄉發展深層次問題的城鄉規劃師。

2.2 技能目標——提升綜合實踐技能

提升綜合實踐技能是實踐教學改革創新的核心。傳統工科城鄉規劃對學生手工制圖能力要求較高,偏重對規劃設計與表達能力的培養。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更加注重在原有城鄉基礎上進行規劃,對分析能力提出要求。因此,城鄉規劃專業實踐不僅要全面提升繪圖能力,更要培養分析軟件應用能力。

2.3 素養目標——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

良好的職業素養既是畢業生勝任就業崗位的基本素質,也是不斷自我提升的內在要求。包括:(1)基本能力—較強的語言表達、文字編輯、團隊協作、組織協調能力;(2)創新思維—創新的科學思維和分析問題能力;(3)責任感—較強的責任心和行業發展敏銳性。

3 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創新模式

構建對應培養目標體系的實踐教學改革創新模式是實現OBE教育理念的關鍵。池州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立足地理學優勢學科進行專業建設,在三全育人體系基礎上,以創新實踐教學為突破口,建立“目標+”“課程”“管理”“資源”“考核”實踐教學改革閉環系統,一體化構筑“三層次理論為本,手繪、軟件協同,課題、項目、競賽驅動”的“三二三”實踐教學改革創新模式,培養具備“理論基礎+設計能力+表達能力+實踐經驗”的高水平復合型人才。

圖1 基于“目標+”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3.1 改革創新實踐教學“目標+”“課程”體系

以成果為導向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應重視三大平臺建設,即通識教育平臺、專業教育平臺和能力拓展平臺。其中,通識教育平臺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即思想政治理論和身心調節、語言表達、信息處理能力以及基本素養;專業教育平臺包含三層次理論和兩協同實踐課程,通過加強專業認知和專業基礎教育,提升理論和實踐認知、數理分析、資料調查、圖件制作與規劃編制管理、基礎研究與分析能力;能力拓展平臺即通過專業專長能力和專業應用能力培養,培養創新創業和就業能力[15]。

3.2 改革創新實踐教學“目標+”“管理”體系

以成果為導向完善實踐教學管理,應根據畢業生升學和就業選擇不同分層分類推進,提升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在管理過程中,針對性地培養學生手工制圖和軟件作圖能力,形成“手繪+考研”“軟件+就業”兩種實踐管理方式。由于非藝術生普遍無繪畫功底,前期集中安排素描、手繪等基礎實踐和基本理論課程,加強思政和學風建設,寬口徑培養,夯實理論基礎,培養繪畫基本能力;中期安排AutoCAD、Photoshop、Sketch up 等規劃設計軟件課程,在設計課程中采取分組和自主選擇方式,加強手繪和軟件制圖訓練,提高圖件制作能力;中后期選擇性安排ArcGIS、ENVI、Python 等遙感數據處理軟件課程,滿足國土空間規劃需求,同時鼓勵和引導參與教師課題、大創項目、專業競賽,將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就業創業、志愿服務等相結合,提高分析和創新能力;后期通過實踐課程、畢業論文,掌握SPSS、Matlab等計量分析軟件[16],提高城市治理和綜合分析能力,并針對性開展考研訓練和就業實踐。

3.3 改革創新實踐教學“目標+”“資源”體系

以成果為導向拓展實踐教學資源,首先要完善實踐教學線上線下教學資料。根據實踐培養目標修訂課程教學大綱、教學指導書和評分標準,更新課件、教案等實踐教學基本資料,把企業項目案例和考研真題引入教學環節,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利用網絡資源建設線上教學平臺,突破時空限制,實現立體化、實時化教學。其次,整合校內外師資資源,根據實踐課程內容和目標甄選合適教師,配備最優教師組合,達到最佳教學效果。校內教師要加強課程和專業建設,定期參加教學培訓,開展教學研究,擔任學生學術活動指導教師,參與實踐項目,促進學業和業務雙提升。學院和教研室鼓勵、支持專業教師進修和掛職,邀請企事業單位骨干人員進學校、進課堂,彌補專業教師實踐經驗不足。再次,拓寬實踐基地資源,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借助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優勢,籌集資金建設實驗室,改善實驗實訓條件。在學校和專業群建設基礎上,加強與用人單位、不同層次高校聯系,建立量足、質優、類廣的校外實踐基地,增加實習類型和層次,促進實踐技能與理論知識相結合,增強應用型人才適應社會能力[17]。

3.4 改革創新實踐教學“目標+”“考核”體系

以成果為導向評估實踐教學效果,通過“檢驗+調查”“成績+就業”的形式,全面掌握社會需求和學生實踐能力。把課題、項目、競賽作為學校與社會之間的橋梁,鼓勵并指導在校生參與教師縱橫向課題、創新創業項目、專業競賽、企業競賽、“挑戰杯”比賽,檢驗學生實踐能力;同時,采取問卷或訪談等方式,對參與實踐教學改革的學生進行調查,及時發現課程學習難點、教學模式缺點、能力提升弱點,優化實踐教學改革。

學生就業及入職表現是衡量實踐教學改革成效的現實標準。通過連續統計應屆畢業生去向、詢問畢業生當年入職表現、掌握至少五年工作情況等,作為實踐教學改革評價和優化的重要參考。實踐類課程考核要重視教學過程評價,既要考查課堂表現,加強平時成績管理,精細評分,及時反饋,促進教與學的良性互動[18];也要在期末考核中綜合權衡課程知識點,以真實反映學生實踐能力和水平。

4 實踐教學改革創新應用效果

池州學院城鄉規劃專業基于OBE教育理念,創新實踐教學改革模式,成功獲批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能力和質量。

4.1 教師業務能力提升

通過實踐鍛煉,服務社會能力明顯增強。教師主動對接企事業單位掛職,如部分教師在池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安徽省交通規劃設計院城建分院、安徽省城建設計研究總院等單位掛職,參與實踐項目,提升實踐能力,7 人獲“雙能型”教師稱號。積極參與地方規劃項目,如岳西縣衙前河水利風景區規劃、瀚青盆景生態園規劃、農村房地一體確權登記頒證項目等。

加強教學科研,研究能力迅速得到提升。改革以來,共立項專業建設類項目2 項、教研項目8 項、課程建設類項目12門次,發表教研論文12篇;立項廳級以上科研項目5項,發表科研論文30余篇。

4.2 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增強

以目標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法和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教學增強了課程吸引力,活躍課堂氣氛,學生課上注意力集中,課下主動探索、“抱團”學習,創新和實踐能力明顯增強。近三年立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國家級4 項、省級20 項,連續3 年獲安徽省高等學校城鄉規劃專業鄉村規劃聯合設計方案競賽佳作獎,參加“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紅色專項活動獲省級三等獎2項;參加安徽省首屆大學生紅色文化學習與創意設計成果邀請賽獲省級獎項2項。

4.3 專業就業形勢良好

近年來,國土空間規劃和美麗鄉村建設領域渴望人才,越來越多企業主動聯系畢業生進單位實習,就業形勢穩定。2021 屆畢業生初次畢業去向落實率達90%以上,2022 屆畢業生更是供不應求,體現社會對我校畢業生質量十分認可,專業建設引起行業廣泛關注。

5 結語

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雙一流建設目標,池州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基于OBE教育理念,明確“知識+技能+素養”實踐教學人才培養目標體系,建立“目標+”“課程”“管理”“資源”“考核”實踐教學改革閉環系統,構建“三層次理論為本,手繪、軟件協同,課題、項目、競賽驅動”實踐教學改革創新模式。實踐證明,在師生發展、專業建設方面取得明顯應用效果。

城鄉規劃專業涉及知識面廣,專業定位及學科背景復雜,各院校結合自身優勢和社會需求,現階段應強化面向國土空間規劃的實踐能力培養,加快大數據技術發展,關注信息技術變革,探索新的城市科學,不斷提升智慧城市、城鄉規劃管理水平[19]。

猜你喜歡
城鄉規劃專業能力
消防安全四個能力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論當前城鄉規劃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措施
城鄉規劃中常見問題與解決措施探討
專業降噪很簡單!
專業化解醫療糾紛
大興學習之風 提升履職能力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城鄉規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