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齡二孩母親孕期、哺乳期的生命體驗研究

2023-09-22 08:45杜雨茜左志宏喬莉娜
中華家教 2023年4期
關鍵詞:生命體驗

杜雨茜 左志宏 喬莉娜

摘要:聚焦高齡二孩母親的生育、養育狀況,為“晚來二孩”家庭精準服務提供參考依據。研究選取10位35歲以上的高齡二孩母親為研究對象,通過訪談、觀察等研究方式,對其孕期、產后生命體驗進行追蹤研究。結果從高齡二孩母親孕初期、孕中后期、產后、育兒期等不同階段,呈現出兩難生育抉擇、養育困境等現實問題。研究表明“高齡追生”是理性而慎重的抉擇,“高齡追生”的二孩父親存在缺位現象,大寶具有多元化家庭角色,建議通過多方支持提升高齡二孩父母教養效能感。

關鍵詞:高齡母親 生養困境 生命體驗 生育政策

醫學領域認為,35歲以后生育的女性即為高齡母親。本文中高齡二孩母親是指在國家開放“全面二孩”政策之后,重啟生育計劃、生育二孩的年齡在35歲以上的母親。隨著“單獨二孩”“全面二孩”“全面三孩”政策的相繼實施,“險中求子”的“高齡追生”現象日益普遍。在全國符合生育二孩條件的9 000萬左右家庭中,60%的女方年齡在35歲以上,50%在40歲以上。[1]“80后”母親紛紛響應號召,而作為即將“奔五”的“70后”,也趕上了“全面二孩”的春風,但同時也面臨著身心、經濟、教育、家庭等多重挑戰。已有研究表明,受身體年齡等風險因素影響,高齡二胎孕婦自我效能感顯著低于適齡組,且應對壓力的能力不足[2];在“70后”家庭中,有的大孩已上小學或初中,有的甚至已上高中或大學,這使家中兩個孩子的年齡差達十五歲以上甚至二十歲,其家庭生態系統發生了微妙的調整與變化,同時也對父母教養方式提出了全新挑戰。相關研究發現,“70后”“80后”的二孩媽媽在撫育中存在精力不足、經濟壓力大、迫于現實回歸家庭、不良情緒凸顯、在子女教育中面臨困惑等問題。[3]本研究試圖還原“高齡追生”二胎母親個體生命的真實體驗,通過現象學研究范式,探尋其生育、養育背后面臨的教養困境,以期為多子女家庭相關政策和服務舉措的制定提供研究支持。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質性研究中的立意抽樣法,遵循資料飽和原則,秉承目的取樣和便利取樣原則,選擇2021年7~8月在四川省某婦幼醫院產前診斷中心的10例“高齡追生”孕婦進行追蹤訪談和資料收集。受訪者年齡35~45歲,納入標準為:(1)實際年齡在35周歲以上;(2)本人及丈夫婚姻狀況均為初婚;(3)已有雙方親生一孩;(4)自愿接受訪談,能正確表達內心真實感受。排除標準:(1)存在精神或認知相關的疾病者;(2)樣本量由受訪者資料分析時不再有新的主題呈現(資料飽和)為標準。[4]10例訪談對象基本資料見表1。

(二)研究方法

1.資料搜集方法

以質性研究中的現象學方法為指導,通過半結構式深入訪談法搜集資料,試圖還原高齡二孩母親孕期、產褥期真實生活體驗。研究者向被訪者介紹研究目的、方法和保密原則,獲得同意后,簽署知情同意書,確定每次訪談時間和地點。主要訪談內容有:選擇二孩的原因、做決定時有哪些顧慮、影響心情變化的關鍵事件、大孩在期間的變化和表現、主要面臨的困難和調整、身體狀態的變化、希望得到的幫助和支持等維度。訪談過程全程錄音并記錄關鍵事件、背后緣由及影響,并通過觀察記錄訪談過程中有意義的非語言行為。訪談過程中視情況進行追問和刪減。每次訪談持續40~50分鐘。訪談縱向時間跨度為孕期到孩子出生后第二年,整體時間跨度為2021年1月~2022年9月。

2.資料分析方法

采用傳統內容分析法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5],將錄音資料轉為文字,共計116 345字。具體步驟如下。(1)閱讀整理原始資料:逐字轉錄受訪者陳述的所有內容,包括語言及神態、語言停頓、嘆氣、流淚等非語言表達。(2)尋找資料意義并進行編碼:將資料拆散、逐行分析、重新組合,標注出資料中的重要意義,進行開放式編碼。(3)編碼歸類確定主題:將相似或相關的編碼歸類,形成類別和子類別,最終確定主題。編碼采用人工編碼和Nvivo 11軟件相結合的方式。為確保研究的客觀性和真實性,資料分析階段另邀請1名未參與研究且熟悉質性研究方法的研究者參與,且所有研究者在訪談完成后需獨立反復聽取錄音并在24小時內轉錄,對已有資料進行編碼、分析和整理后,將文本資料返回與受訪者確認,直到受訪者認為真實、全面、完整后,形成此文。

二、研究結果

(一)孕初期的權衡與抉擇

“高齡追生”家庭無論是計劃懷孕還是意外懷孕,都會面臨著背后復雜態度下艱難的選擇。從孕婦自我視角出發,主要從對新生命的珍惜、孩子“離巢”后的“空巢感”、身心健康狀態、一孩的順利生養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的結果。

在被問及孕初期如何下定決心時,W3坦言是出于對新生命的珍惜:“生命真的來之不易,老天既然把他送到我這里,我還是希望能把他平平安安帶到這個世界上,感受世界的美好,否則真對不起肚子里的小生命?!泵慨斦劦叫律?,W3女士總是眼里有光,飽含深情;W1表示希望能再多一個親人:“大寶在外地讀大學,逢年過節才回來,而且大寶還沒有男朋友,距離抱孫子也還要個十來年,現在家里總覺得少了些生氣,正好政策也放開了,也想讓大寶以后多一個親人?!盬7表示時間精力的相對充沛:“因為孩子讀大學后相對比較自由,也不喜歡打麻將,正好有時間?!盬7自從大女兒異地求學后,開始學習成人民族舞,還加入了當地的徒步隊,同時也加入了社區的廣場舞組織,在強身健體的過程中增強了對自身體力和養育能力的自信心;W10表示和大寶的順利養育有關:“我不覺得現在養小孩很困難,老大就很乖很好帶,學習成績也一直不錯,而且我們也沒想培養一個多么優秀的人,只希望寶寶能健健康康地長大?!?/p>

從背后的家庭視角而言,主要顧慮來自人力物力等二孩撫養條件,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對高齡二孩家庭在工作、二孩教養、中年壓力等方面所需要的一系列社會政策支持。

W7坦言因為一直注重養生和鍛煉,也會定期體檢,所以對自己的身體挺有信心。而當時顧慮的主要是經濟壓力、教育資源問題及無人照料問題:“我真的挺想要的,只是害怕家里人不能接受,自己退休工資較少,所以主要收入由愛人一人承擔,壓力比較大。都想給孩子提供一個較好的學習條件,但私立的高級幼兒園收費太高了,普通的公立幼兒園又很一般,好一點的根本進不去;另外也擔心自己一個人忙不過來,家里老人也較為年邁,拋開照顧老人的義務不說,他們覺得從頭來過太麻煩、辛苦,也并不支持我生,好在老公和大寶還是尊重我的選擇?!盬5、W6對養育的經濟和人力成本也有相似的顧慮。

(二)孕中后期的支持與適應

在經歷了一系列感性與理性的權衡后,高齡產婦們開啟了“高齡追生”之路。在此過程中,受到傳統家庭分工影響,多數中年父親由于事業繁忙,自顧不暇,獨立的中年二孩母親在胎教、輿論壓力、情緒情感支持等方面再次面臨考驗,而大寶的協助作用不可忽視。

期間,W1的大寶為母親挑選了很多育兒方面的書籍,也輔助W1進行了聽音樂、讀繪本、和胎兒對話等胎教活動,還會陪同進行產檢。但在醫院有人問大寶多大時,母親曾面露難色,告訴大寶:“不要理他們,或者你就說自己還在讀大學(其實已畢業并即將讀研了)?!倍髮氁驳谝淮伍g接經歷了懷孕的整個過程,認識到母親的不容易,也給予了母親力所能及的教育和情感支持。W9曾為孩子父親買過教育類書籍,孩子父親卻幾乎從未認真翻閱,W9則經常閱讀專業書籍,并用鉛筆進行勾畫學習。W5在孕期也表現出十分積極的學習態度。然而多數孩子父親在此階段做得并不夠,白天忙于事業,晚上回到家也未與孩子母親有充分的交流,唯一表現出的關心是查看體檢報告。W4說:“那段時間我們還不時會因為一些小事吵架,雖然我也知道他一直就那副樣子,但真的很擔心到時候生一個‘怪胎’。所以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否則后果真的非??膳??!盬4眼里的丈夫還不夠包容自己,更沒有表現出特有的關心和溫暖。W1表示雖然能理解丈夫事業上的壓力,但由于孕期生理變化等因素,自身的情感需求也愈發濃烈,更多的是朋友和女兒的傾聽、陪伴和支持幫助自己順利地度過了孕期。

(三)產后抑郁的困難與應對

由于“高齡追生”家庭成員年齡構成的特殊性,常常導致家中育兒人力不足。對新生命的長遠期待與眼前嗷嗷待哺的嬰兒現狀形成鮮明對比,極易導致母親產生無力感、懊悔等負面情緒甚至出現情緒失控的現象。為此,不少家庭去月子中心高價請來了育兒嫂,育兒嫂的存在對于父親角色中家庭責任的分擔起到了極大的心理作用。然而,對于仍在受體內激素水平擺布的母親而言,心情雖是五味雜陳,但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對丈夫失職的抱怨。

W1表示對月嫂在自家的言談舉止十分不滿:“她當時用我們家的東西眼睛都不眨的,還專挑貴的用,當時還問我貴一點那瓶洗發水放哪里去了,哪有這種人??!都怪他爸請了個什么怪人來我們家氣我!”然而據W1女兒反映,母親之前并不是一個愛計較的人,孕期的表現或許是自身生理和心理共同作用的結果。W2回憶:“當時也不知向誰訴說,他爸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行事,缺乏傾聽和溝通,他根本不懂我這時候的真實心情!”由于缺乏與家人的溝通,尤其是與孩子父親的溝通,在此階段,W2除了開始變得容易生氣,喜歡抱怨、自怨自艾,也對于身體恢復喪失信心,對于未來育兒的無力感日益增長,以至于對于眼下的嬰兒,根本還沒什么感情,甚至產生過送給他人撫養的想法:“我這身體也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好起來。幸好后來有好朋友來看我,聽我訴苦,最后還是靠我自己慢慢調整,才走了出來?!痹诋a后半年,尤其是前三個月,W2幾乎不親自帶孩子,除了每天“監管”月嫂的行為,W2很少與嬰兒進行積極互動。據視頻觀察,月嫂經常和嬰兒進行對話,嬰兒見到月嫂也會有較為興奮的肢體動作和眼神交流,但與W2卻似乎沒有那么親近。

(四)育兒期的滿足與考驗

幫助“高齡追生”產婦們走出產后抑郁的因素主要有兩點,一是嬰兒健康成長帶來的喜悅和滿足。產后三個月后月嫂離開,W2女士承認,在一天一天與小寶相處中慢慢培養了對他的感情,在見證小寶成長的過程中,W2臉上的笑容慢慢變多,在和筆者電話語音時,分享的故事也越來越多,言語間總是嘴角上揚。每當分享到二寶學會說話、走路等“階段性成果”時,總是帶著激動興奮又驕傲滿足的語氣,此外,終于在半年后發了第一條曬娃的朋友圈:“姐姐給弟弟買了好多書哦,可以看好久啦!”

二是逐步建立了二孩教養效能感。W5表示漸漸重新適應了嬰兒母親的角色,在與二寶的相處過程中,能越來越自如地應對其需求和反應,也能對其情緒情感和一日作息等方面有較好的把控:“我知道什么時候該讓他干什么,也給他形成了一些規律,這樣對他也好,對我也省力?!钡硪环矫?,W7表示時常也會懷念以前的娛樂生活:“我已經完全沒有了個人的自由時間,全天候圍著寶寶轉,連飯后廣場舞都成了奢侈?!比裟骋惶旌⒆痈赣H下班回家較早,W7能有時間去跳廣場舞時,她便非常興奮、開心,像一個可以放飛自我的孩子。

但在自我效能感逐漸增加的同時,“高齡追生”產婦們也存在一些育兒困惑,這主要表現在對二寶的撫育方式上。W6:“因為養大寶還是挺順利也還算優秀,所以遇到相同的問題也會不自覺照搬已有經驗,但好在現在的條件肯定比以前好多了,比如高級奶粉取代了以前的手工豆奶粉,我們也省了很多事。教育方式上基本上也是用以前那一套?!盬6表示也了解一些新的育兒方法,因而有時也面臨選擇困難、家庭教育一致性不足的問題:“像小孩要不要還手這種問題,以前是教大寶有人打就要還手,現在開始懷疑這樣到底對不對,我和爸爸常有不同的意見,有時還會因此吵架,他沒時間帶孩子還對我指手畫腳,真是讓人心累?!贝送?,部分母親對長子女有了更多的期待。幾位孩子已上大學的母親表示,長子女會在寒暑假回家共同生活,此時也希望大寶有時間多與二寶相處,培養感情,也替家里分擔一些壓力。但當W1家的二弟開始亂翻大姐的抽屜或將大姐拖鞋亂扔時,W1總會和大姐講:“你是不是他親姐姐了?這點事情都不能忍讓和原諒?他才多小??!”W10也認為長女應當多承擔一些教養義務??梢妿孜荒赣H均存在一定的“長子如父、長女如母”傳統思想。

三、綜合討論

(一)“高齡追生”需是身心理性而慎重的抉擇

“全面二孩”政策是繼“單獨二孩”政策之后,生育政策的進一步調整完善,旨在對于當前較低生育率起到一定的緩沖與調節作用。但已有研究表明,目前育齡女性“二孩”生育意愿普遍不高[6],由于受到生育觀念、生育成本和母親個體因素(年齡、受教育程度)的制約,表現出了較低的生育意愿[7]。

高齡夫妻經過多年的積累,往往在育兒經驗、生育成本上存在一定優勢,在“全面二孩”政策之后,“高齡追生”行為常與家庭人丁興旺、兒女雙全等強烈心理意愿有關。有研究顯示,我國老年人群中空巢家庭的比例為31.8% [8],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老年人群需要長期提供慢性病的照護,且照護者面臨著心理、生理、社交及經濟多方面的壓力 [9]。

不難看出,因擔憂自身和子女未來的生活狀態而選擇“高齡追生”的家庭也自有其考量。但研究表明,對高齡生育人群而言,年齡是增加妊娠風險的關鍵因素 [10],不能將身體好等同于生育能力好。若是計劃懷孕,要提前做好科學的孕前檢查及醫學咨詢;若是意外懷孕,應謹遵醫囑并作出理性決定,嚴格做好定期的產前檢查。此外,養育二孩的經濟壓力與生育二孩的選擇權利之間也存在配置的合理化問題 [11]。因此要對潛在的經濟和身體風險有心理準備,做到對自己和胎兒的健康負責。在護理時可通過組織相關理論知識學習等方式,幫助“高齡追生”母親加強其對自身風險的認知。

與此同時,高齡二孩母親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和理解。社會層面應當減少對“高齡追生”的偏見,例如不用異樣的眼光看待高齡二孩孕婦,不隨意為其貼“重男輕女”等標簽,給家庭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對于丈夫或家人,需摒棄傳統生育性別觀念,為女性再生育創造較為寬松的家庭環境,照顧好自身健康,或是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就是對中年夫妻家庭最大的支持。

(二)“高齡追生”二孩的父親缺位現象

高齡二孩母親在母體和胎兒健康方面風險更大,因而更需要丈夫的陪伴和鼓勵,同時,由于孕婦自身孕激素的變化,她們并非一直擁有“中年人的堅強”,且產后常因身體勞累、家庭經濟壓力、自由時間被剝奪以及個體對嬰兒母親角色不適應等原因,容易出現憤怒、脆弱、失望甚至抑郁等消極情緒,這不僅對于母體健康無益,更對于胎兒的成長不利。有研究表明,高齡經產婦在孕期及產后出現抑郁等不良情緒的概率高于適齡初產婦 [12],且母親在養育二孩時仍會表現出較高甚至高于養育一孩時的壓力水平以及適應困難[13],此時父親參與不僅有助于改善妻子的情緒情感狀態,也能夠提高母親的婚姻滿意度,從而間接影響幼兒的發展[14]。

此外,父親陪伴還影響兒童自我價值感的發展 [15]??梢姼赣H角色不可或缺,不僅有助于妻兒身心健康,是解決產后抑郁等問題最有效的“良藥”,也有助于父子關系的發展,以及夫妻關系的改善。然而,一項基于第三期全國婦女地位調查的研究顯示,在照料孩子的主要承擔者中,父親占比為6.6%,遠低于母親所占的56.2% [16],高齡二孩父親常常更偏重事業,工作繁忙,給予家庭的時間較少。因此,在護理時可利用志愿者活動等時間,組織親子活動,并邀請父親積極參與。對于出現產后抑郁的母親,在護理時應注意人文關懷,多使用正強化的方式,提升其效能感。此外,建議高齡父親應當在妻子備孕、懷孕等育兒全過程中更加注重情感支持,同時善于溝通交流,善于傾聽妻子內心真實情感,在有限的條件下盡可能多陪伴、分擔家務或育兒事務,偶爾給“全天候”育兒的媽媽“放個假”,例如,給予妻子晚上去跳廣場舞的時間,幫助妻子釋放壓力,早日走出陰霾,共渡難關。

(三)大寶具有多元化家庭角色

二寶的出現,打破了大寶長期的獨生子女生活,家庭生態系統也發生了變化,家庭成員的身份變得更為多元,需要處理更多層的家庭關系。而長子女也多了一層“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在“高齡追生”家庭中,長子女對以往較長時間的獨生子女身份產生固化,難以適應新的家庭角色及家庭任務。且其思維認知發展水平常與二寶差別較大,青春期的長子女有自己的交友圈、學業壓力,與同胞互動較少,加之身為獨生子女時對家庭中各種資源獨占的生活經歷,會對同胞關系會產生一定消極的影響。研究發現,年齡差為8~13歲時,相較于0~3歲年齡差,長子女更容易發生情緒和行為問題。 [17]Damian等對37 700名美國高中生的調查結果顯示家中長子女出現情緒行為更多。 [18]這可能與長子女正值青春期或人生關鍵轉折期,學業、就業壓力及人際壓力帶來的心理壓力有關。

研究發現,長女在親歷母親孕育過程后,更知新生命的來之不易,對父母更加感恩、孝順、包容,同時較大的年齡差也使得長女更有家庭責任感。推測同胞關系還可能與長女的氣質類型有關,已有研究表明,困難型氣質的長子女在面對二孩時,更容易出現焦慮、退化等情緒行為問題,同時更容易表現出不接納二孩的行為。 [19]本研究中長女性格均較為外向開朗、懂事,在二孩問題上也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因而在護理時,可通過邀請專家授課、親臨指導等方式,加強“高齡二孩”家庭科學育兒指導,包括護理知識及育兒課程等。在“高齡二孩”家庭中,大寶可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在母親孕期搜集信息、日常陪伴上給予一定幫助;產后,大寶可進一步調整自身身份角色,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既充當童心未泯的哥哥姐姐角色,又承擔部分的家庭責任,如分擔家務等,既給嬰兒以同輩陪伴的快樂,又給予成人式的任務分擔,在參與中感受家庭成員之間的愛和責任,培養家庭責任感。但需注意的是,大寶雙重身份的切換也需要適應期,應避免“長兄如父”“長姐如母”等傳統思想給大寶造成過大的心理壓力,尤其是經濟壓力,否則將不利于家庭的和諧和大寶的健康成長。

(四)通過多方支持提升高齡二孩父母教養效能感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家庭教育促進法》)指出,需要建立健全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機制,以全面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案啐g追生”家庭因子女年齡差、父母年齡、祖輩年齡等因素,面臨較為特殊的家庭生態環境,也削弱了代際間的互助能力,祖輩給予的幫助支持減少,孩子撫養的時間和精力成本增加,育兒難度增加。

有研究表明,入托難是二孩家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0]。一方面,相關部門應提供更普惠、優質的托育資源,更具精準性的保健、養育服務,通過改善師資水平、降低學費,解決就近入托入園問題,加強思想宣傳、改善社會輿論環境等方式,為“高齡追生”家庭提供更便利適宜的育兒資源;另一方面,國家應當通過構建完善的家庭支持政策,提升家庭發展能力 [21]。需加快落實各地區生育假期、生育保險、生育津貼等政策?!案啐g追生”二孩家庭中父親面臨更大的經濟壓力,母親也面臨著更大的身心考驗,生育風險相對更高,專門的生育補貼能起到一定的幫助和撫慰作用,激勵二孩家庭的信心和勇氣。

應當增加兒科門診和資源,同時充分利用社區醫療護理資源,開展社區延續性護理,改善高齡母親的生育困境。布朗芬布倫納生態系統理論表明,家庭外部的生態系統便是社區。根據《家庭教育促進法》,社區可設立家長學校等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以及家長學校等方式,提供家庭教育支持。具體而言,社區可整合社區資源,為高齡二孩母親提供特定的親職教育,引導高齡二孩母親辯證看待已有經驗,注重對陳舊教育誤區進行科學澄清。例如,通過舉辦社區課堂、育兒書籍共讀、專家咨詢會、社區親子活動等方式,組建社區二孩家庭學習共同體,為高齡二孩父母創設良好的學習和就近社交空間,引導父母學會自主學習,提升教育一致性,并在加強交流、互相傾訴的同時,積累科學育兒經驗,從而提高教養效能感。

四、結論

本研究通過質性研究了解了“高齡追生”母親的生命體驗及其生育、養育困境。研究從高齡二孩母親孕初期的信心和選擇、孕中后期的支持與適應、產后抑郁的困難與應對、育兒期的滿足與考驗等不同階段,縱向呈現其生育抉擇、養育困境等真實體驗,并從“高齡追生”是理性而慎重的抉擇、“高齡追生”二孩的父親缺位現象、大寶具有多元化家庭角色、通過多方支持提升高齡二孩父母教養效能感等角度進行分析討論,提出相關建議。

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中的一孩均為女孩,未來研究需注意一孩性別平衡問題;此外,本研究僅從母親及大寶的視角進行觀察、訪談,未來可考慮融入父親視角??傊?,醫護人員在了解“高齡追生”母親生育、養育真實體驗及困境背景的基礎上,便于開展更具針對性的孕產婦健康管理及心理干預,為“高齡追生”家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人民日報.[EB/OL].(2017-02-03)[2023-01-05].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17/0203/c1008-29054868.html.

[2] 張靜,朱琳,侍學,等.高齡二胎孕婦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防御方式的調查分析[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 2019(6):16-19.

[3] 洪秀敏,孫林紅.聆聽“她們”的聲音——二孩媽媽的撫育困境及社會支持研究[J].河北學刊,2019(5):195-202.

[4] STREUBERT H J.CARPENTER D R.Qualitative research in nursing[M]. Philadephia: Lippincott,1955(1): 245.

[5] COLAIZZI P 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as the phenomenologist views it [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1):48.

[6] 高楊,鄒麗.城市與農村育齡女性二胎生育意愿及生育行為差異研究[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20(4):475-478+483.

[7] 洪秀敏,朱文婷.二孩時代生還是不生?——獨生父母家庭二孩生育意愿及影響因素探析[J].北京社會科學,2017(5):69-78.

[8] 國家統計局.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匯總數據[EB/OL].(2012-07-18)[2023-01-05].http://www.stats.gov/tjsj/pcsj/rkpc/d6c/t20120718_402819792.htm.

[9] 魏國芳,曹梅娟.杭州市某農村城市化社區空巢老人生活質量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學報,2015(11): 1-6.

[10] 孟茜,林鵬.二胎政策開放與未開放高危妊娠婦女分布人群差異性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16(20):4266-4268.

[11] 楊芳,郭小敏.“全面二孩”對職業女性的影響及政策支持研究——基于工作與家庭平衡的視角[J].中國青年研究,2017(10):31-36+22.

[12] WILKINSON R B.Changes in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the marital relationship through childbearing: transition? or process as stressor? [J].Austral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1995(2): 86-92.

[13] 韋海明.高齡經產婦妊娠的臨床特征及對其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9(1):65-67.

[14] 鄧林園,李蓓蕾,靳佩佩,等.父母陪伴與兒童自我價值感的關系:城市與流動兒童的對比研究[J].教育學報,2017(5):71-78.

[15] 余潔.“全面二孩”背景下的家庭教育[J].教育導刊(下半月),2020(4):75-79.

[16] 劉愛玉,佟新,付偉.雙薪家庭的家務性別分工:經濟依賴、性別觀念或情感表達[J].社會,2015(2):109-136.

[17] 金夢,楊斯鈺,田樸,等.家庭生態系統視角下長子女情緒和行為問題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21(6): 614-618.

[18] CEDERLF M,MAUGHAN B,LARSSON H,et al.Reading problems and major mental disorders-co-occurrences and familial overlaps in a Swedish nationwide cohort[J].J psychiatry res,2017(91):124-129.

[19] SONG J H, VOLLING B L. Coparenting and children’s temperament predict firstborns’ cooperation in the care of an infant sibling.[J].J Fam Psychol,2015(1):130-135.

[20] 洪秀敏,朱文婷.全面兩孩政策下嬰幼兒照護家庭支持體系的構建——基于育兒壓力、母職困境與社會支持的調查分析[J].教育學報,2020(1):35-42.

[21] 呂紅平,鄒超.實施“全面兩孩”后家庭支持政策改革與完善研究[J].人口與發展,2018(2):71-78.

A Qualitative Study on the Life Experiences of Second-Child Mothers of Advanced Maternal Age in China During Pregnancy and Breastfeeding

DU Yuqian ZUO Zhihong QIAO Lina

Abstract: Focusing on the childbearing and parenting status of advanced-age second-child mothers, thid study provides a reference basis for accurate services for families with “late arrival of a second child”. The study selected 10 elderly mothers of two children over 35 years ol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tracked their life experiences during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 through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llenges of childbirth and parenting are a real problem at different stages of pregnancy, including middle and late pregnancy, postpartum, and the child-rearing period of mothers of advanced age.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it is a rational and prudent choice to have a second child at an advanced age, that there is a lack of present fathers in families where the mother has a second child at an advanced age, and that the eldest child has diversified family roles. This paper recommends that parenting efficacy of parents in such families should be improved through multiple supportive measures.

Keywords: Advanced Age Pregnancy; Motherhood; Life Experience; Qualitative Research

(責任編輯:李育倩)

作者簡介:杜雨茜/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兒科教研室助理研究員(成都 610011)

左志宏/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學前教育系副教授、系主任(上海 200062)

喬莉娜(通訊作者)/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兒科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導師(成都 610011)

猜你喜歡
生命體驗
語文教育教學中應滲透生命價值
生命體驗
優質閱讀:高中“個性語文”課堂的回歸
如何寫出點真情真事
《九辯》中的時空意識探析
文本解讀教學需要生命在場
以“生活視角”喚醒本真課堂的實踐研究
關懷式教育在我國高校德育中的缺失與對策探究
一道照亮童年的奇異光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