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模型制作課程思政的價值與建設路徑

2023-09-22 01:09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時尚設計與工程 2023年4期
關鍵詞:文科思政精神

代 陽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0 前言

“新文科”概念是由美國西拉姆學院于2017年提出。其主要核心為“打破多門學科之間的界限,形成相互交流,彼此融合,共同發展的態勢”。我國于2019 年的教育部辦公廳“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 啟動大會上,特別強調“新文科的發展應主動服務國家軟實力提升和文化繁榮發展的需求,尊重文科教育特點和文科人才成長規律”,將新文科的建設提升到教育整體層面[1]。2021 年,教育部辦公廳正式發布《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指南》,將新文科建設帶入高校實踐體系中[2]。本文以高校模型制作課程為例,探討在新文科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融入課程思政的要素、價值和建設路徑,以期為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中的實踐類課程提供更多元化的思考和嘗試。

1 思政教育元素融入模型制作課程的時代價值

我國“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作為文化教育的重要一環,藝術教育在文化建設中處于支柱地位。新文科建設也包含在文化強國的整體國家戰略中,引導人才培養服務于國家、要求藝術教育回報于社會[3]。模型制作課程是高校藝術教育培養中重要的實踐類專業基礎課程,以理論講授和課程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掌握模型的空間、材料、結構、尺度和工藝等要素,掌握環境藝術設計表達相關技能與方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素質,是增強學生專業技能的重要課程之一。

新文科建設的總目標是構建“中國話語”體系,用我們自己的話語向世界傳達中國智慧,通過形成“以文育人、育才”為中心的哲學社科科學發展新格局向世界共享中國經驗,實現提升中國軟實力,打造命運共同體,實現向世界倡導中華科學育人觀這一全球價值觀的任務目標[4]。在高校模型制作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內容,可以將中國傳統建造技藝的文化自信,以及科學創新精神進行當代傳承,培養學生的大局觀以及“工匠精神”,幫助學生鍛煉嚴謹、認真、創新的專業態度,鼓勵學生具備吃苦耐勞、踏實肯干、精益求精的專業素質,培養學生在實踐中發揚崇尚勞動、無私奉獻的精神,理解并遵守職業道德。

2 新文科背景下模型制作課程的思政建設路徑

從新文科的建設內涵出發去探討模型制作課程的思政建設路徑,可以在思政要素挖掘、創新課程體系構建、教學資源與教學過程革新這3個維度上構建多種學科交叉、多種體系融合和多種資源共享的新時代藝術實踐教育課程,突破學科限制,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和文化觀,形成符合時代特征的創新藝術教育體系。

2.1 路徑一:思政要素挖掘

我國擁有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其中蘊含了悠久、燦爛的建筑文化。因此,模型制作課程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和實踐操作特點,凸顯藝工融合,從文化自信、認真嚴謹、精益求精、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等5 個方面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培養社會責任感,見表1。

表1 模型制作課程思政要素挖掘

2.2 路徑二:創新課程體系構建

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模型制作課程思政建設需要打破傳統課程體系,在知識講授和動手操作的基礎上加入更多的線上線下參觀和課堂討論環節,形成以“講授、操作、參觀、討論”等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并配合相應學生對教學的評價反饋體系,及時了解學生在課程中對內容的學習掌握情況,以及學生后續專業課程的思政意識培養情況,使課堂教學和課后拓展有機結合在一起。如在“模型的表現材料與制作工具”部分的授課中,在課前安排學生進行線上或線下的優秀模型制作過程案例調研,課上以講解“模型制作常用材料的特點”“模型制作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為切入點,通過模型材料和工具的科技發展進步加深學生對科學精神的理解,將認真嚴謹的專業精神傳達給學生。

模型制作課程中的育人部分應充分發揮其動手操作的特點,做到“潤物無聲”,通過創新的課程體系,多位一體地逐漸培養學生課程思政意識,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在獲得專業知識過程中體驗思政魅力,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在授課過程中,要從模型制作的細節處入手,以貼近生活的細微案例為出發點提出問題,以此作為課程思政融入的重要方式,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建造技藝的文化自信,以及科學創新精神。同時,通過動手操作提升學生在課堂的獲得感和成就感,進一步促進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起到良性循環的作用。

2.3 路徑三:教學資源與教學過程革新

課程充分挖掘“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教學資源,在線下課堂學習中運用模型材料展示、模型工具使用體驗、實體模型制作過程演示、模型博物館參觀等方式,使學生能夠直觀感受模型制作的程序與方法,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創新的專業態度,切身體會“工匠精神”;在線上課堂中,利用網絡上關于中國傳統建筑文化、中國古代建筑模型、中國傳統建造技藝、中國木構建筑體系和結構特點等線上資源,引導學生、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自豪感,激發愛國情懷。高校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國家重要人才的主陣地,承擔著實現教育現代化和開創教育新局面的重要任務,通過線下與線上教學資源的互補,加深學生對模型制作工藝的理解,并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突破和挑戰自我[5]。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在課上為學生呈現豐富的模型制作案例分析,組織學生進行“中國建筑模型博物館”“中國古代建筑模型展”的參觀活動,并在課上對曲線模型、參數化模型等模型制作難點進行重點講解和實踐操作演示。從中國傳統建筑和景觀模型制作的發展歷程和特色、現代科技材料的運用和探索、曲面模型的制作方法探索與創新等方面入手重點進行課程思政植入,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激發愛國情懷,培養學生在專業學習中秉承認真、嚴謹和創新精神,實現個人成長和自我價值,為社會做貢獻,推動文化創新。

3 關鍵問題與反思

新文科背景下,藝術教育要努力探索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之路,要“跨界”和“創新”,這也給模型制作課程的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契機。藝術教育使學生可以感知并傳承文化,在不斷探索創新的多學科交叉融合模式過程中,模型制作課程在思政建設中有以下關鍵問題需要特別注意。首先,在新文科的背景下,多學科融合下的創新能力是當代大學生所必備的重要能力之一。課程中利用創新案例分析、創新方法實踐、創新步驟觀摩等方式,提升學生對創新的理解和追求,發揚不斷探索和求真的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其次,課外參觀體驗發揮重要作用。通過組織學生以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觀“中國建筑模型博物館”“中國古代建筑模型展”等,對中國傳統建造技術及其現代傳承進行現場講解和課堂討論,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建設國家的使命感。最后,課堂討論互動加強產生積極效應。在課程教學中加大課堂討論互動的比重,在模型材料的選擇、模型工具的使用以及模型的制作步驟等方面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發表自身觀點,以實踐操作為主,在過程中對模型制作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課堂討論互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4 結束語

藝術類課程是提升大學生美育、德育和智育等素質的直接途徑,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著最直接的關系。新文科背景下的模型制作課程思政建設,是藝術類課程和實踐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學科交叉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旨在打造一種全新的育人模式。模型制作的課程思政建設為高校藝術教育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和方法,期望對未來的藝術類課程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產生積極的效應。

猜你喜歡
文科思政精神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文科不懂理科的傷悲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思政課“需求側”
求學·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豆文科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