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思想與語文教學融合的價值和路徑探析

2023-09-23 11:15李飛
小學教學參考(綜合) 2023年8期
關鍵詞:語文教學融合

李飛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融入科學思想,能夠使學生在思維習慣、邏輯能力、學習興趣、創新精神等方面獲得發展。教師可通過巧設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借助實驗,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依托文本,培養學生的科學品質;積極引導,教給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升華思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合理設計課外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學以致用。

[關鍵詞]科學思想;語文教學;融合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24-0026-03

科學是一切事物的本質,周圍所有的事物都有著科學的一面。對人類而言,科學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原動力;對國家而言,科學是推動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對社會而言,科學是人們在社會中學習和生活的法寶??茖W思想融入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具有一定的價值及意義。對小學生而言,培養其科學思想,不僅能夠滿足其對未知領域進行探索的愿望,還能夠使其形成科學的學習態度和積極向上的品質和能力。

語文與科學的融合,可以使學生在思維習慣、邏輯能力、學習興趣、創新精神等方面有所發展,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茖W思想與語文教學的融合需要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在陶冶學生情操的同時開闊其視野,使學生在獲得美的享受的同時獲得語文素養的提升。

一、巧設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的途徑與方法有很多種。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巧妙地設置問題不僅可以提高學生上課的專注度,還可以提高學生對所涉及的知識的學習興趣。課堂提問形式具有多樣化的特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在鍛煉學生思維的同時,能夠開闊學生的眼界,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

例如,在統編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雷雨》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見過雷雨天嗎?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樣的特點?”對雷雨天比較熟悉或者對課文有過預習的學生就會率先舉手回答:“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樹上的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出?!苯處熗ㄟ^課堂提問,加深了學生對天氣的了解。但只是了解天氣還不夠,教師還要加強對學生好奇心的培養,引導他們去探索相關的科學領域。如在課堂結尾的時候,教師提問:“同學們,通過對《雷雨》的學習,你們知道了雷雨天是什么樣子的。那么,你們知道什么時候才會出現雷雨天氣嗎?是先下雨還是先打雷呢?”通過這樣的提問,引起學生對打雷下雨的好奇,促使學生在課后對雷雨天氣的形成原因進行探索,從而激發了學生的科學探索興趣。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通過補充科學知識、布置課后作來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在夯實學生學科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其科學精神。

二、借助實驗,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

科學實驗是激發學生探索熱情、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豐富學生科學知識儲備的重要途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將科學實驗與教材內容相結合,鼓勵學生通過科學實驗去探尋事物的真相、了解事物的發展規律,在增長學生見聞的同時豐富其知識儲備,為學生語文表達能力的提升夯實基礎。

以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習作:寫觀察日記》為例進行說明。通過本單元知識的學習,學生了解了爬山虎的生長習性,懂得了蟋蟀筑巢的步驟,也了解了燕子筑巢及孵蛋的過程,以上都是作者經過長時間的細致觀察和認真記錄之后形成的科學知識。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實驗、細致觀察、認真記錄的方式挖掘事情的真相、感知事物發展的規律。教師首先向學生講解什么是觀察日記及如何寫觀察日記。其次,鼓勵學生回家之后在花盆里或者地里種下一粒種子,通過自行查閱資料或者父母的指導,及時地為種子澆水、施肥,認真仔細地觀察種子的生長情況并如實記錄下來。最后,讓學生在種子發芽之后,根據自己記錄的信息寫一篇觀察日記。學生自主開展科學實驗,提高了動手能力,也認識到了實驗是挖掘真相、探尋規律的根本方法。由此,實驗探究的意識在學生的心中綻放出美麗的花朵。而在開展科學實驗與進行觀察記錄的過程中,學生獲取了真實且豐富的語言信息,積累了寫作素材,為習作的順利完成做好了鋪墊。教師借助實驗,構建起以科學小實驗為突破口,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為動機,以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導向,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的優質教學模式。

在語文教學中融入科學實驗,學生探索新事物、解決新問題的熱情得到了激發。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好奇心重、疑問多的特點,將科學思想與語文學科教學融合,使學生能在科學與人文有機融合的教育教學中提升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獲得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三、依托文本,培養學生的科學品質

縱觀統編語文教材,基本上每一冊都收錄了科技類、科普類文章,旨在以通俗易懂且生動有趣的語言向學生介紹科學知識,激活學生的科學思維,激發他們對美好事物的探索興趣,讓學生在認真觀察、科普學習中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在不懈探索中逐步養成不畏艱辛、鍥而不舍、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和科學品質。因此,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要深刻認識到培養學生科學品質、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性,要深入細致地鉆研教材文本,在吃透文本內涵、把握文本脈絡、掌握教學目標的前提下,依托文本,挖掘精髓,逐步培養學生孜孜不倦、鍥而不舍、不畏艱難的優良科學品質,為學生后期的發展夯實重要基礎。

例如,統編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太空生活趣事多》這篇課文,以詼諧生動的語言向學生介紹了航天員在乘坐宇宙飛船進入外天空之后的生活。比如,由于在外太空中處于失重的狀態,航天員要想擁有踏實、安穩、舒服的睡眠,就要進入特制的睡眠袋之中,喝水也不可以像在地球上那樣用杯子直接喝,而是要用吸管喝。在開展教學之前,教師首先詢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睡覺、喝水、洗澡等,讓學生在有趣的問題中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活動中,并用準確簡潔的語言回答問題,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然后,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一組航天員進入太空艙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太空生活,理解失重的含義,懂得太空生活與地球生活之間存在著明顯差別。最后,教師拓展教材知識,向學生講述航天員在進入外太空之后會經歷的種種危險、會遇到的各種突發事故,同時向學生講述探索外太空的意義,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航天員為國家科研事業發展做出的犧牲與貢獻。這樣,在潛移默化中能夠培養學生為探索科學真理鍥而不舍且不畏艱險的精神,使學生逐步養成孜孜不倦、勇于突破、敢于創新的優良科學品質,形成正確的人生觀、科學觀。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科學思想,與我國古人所倡導的“文道結合”的理念不謀而合,即主張在語言文字的教學中融入科學道理、科學素養等方面的內容,以形象、簡潔的語言表達理性的科學思維、詮釋嚴謹的科學道理,打造一堂具有科學趣味的語文課,使學生在具有文學韻味的情境中學習知識、拓展思維、提升科學素養,成為文理兼通的全面人才。

四、積極引導,教給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高效的語文教學不僅需要教師擁有科學的教育方法,還需要學生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因為只有科學才能帶動科學。因此,教師必須掌握科學的理念和科學的教學方法,從知識的了解、技巧的學習以及能力的掌握等方面教給學生一套科學的思維方法。而思維的鍛煉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技巧,其中包括基本語言的構建、歸納、概括、比較、想象等基本能力。

例如,統編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蜘蛛開店》的課后練習題(見圖1),要求學生講一講這個故事,并對這個故事進行續寫。這道題不僅需要學生具備語言的構建、概括與表達的能力,還需要學生具備信息歸納能力;不僅需要教師有科學的引導方法,還需要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概括其中的主要特征,并引導學生進行講述。教師首先發問:“開店可以賣的東西很多,為什么要對河馬賣口罩,對長頸鹿賣圍巾,對蜈蚣賣襪子呢?試著歸納一下這些動物都有什么特征?”學生開始思考,發現河馬的嘴巴大、長頸鹿的脖子長、蜈蚣的腳多,蜘蛛所賣的物品和動物的特征是對應的。教師再進行引導:“那么,你們猜蜘蛛賣的口罩、圍巾、襪子都是什么樣子的呢?”有的學生可能會覺得和平時生活中的一模一樣;有的學生會想到,蜘蛛先生比較聰明,因此會幫河馬訂制大口罩、幫長頸鹿訂制大圍巾、幫蜈蚣訂制很多雙襪子。不一樣的猜想可能會續寫出不一樣的故事,所以在接下來的課堂中學生的續寫會變得精彩紛呈。

從課例中可以發現,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順著他們的思維方式來培養他們不一樣的思考習慣,通過其習慣增強其思維在大腦中的“慣性”,同時引導學生在與同學的交流中發現思維的“拐口”,發現不一樣的可能,能夠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建立不同的科學思維方法。

五、升華思想,培養學生科學的創新精神

科學的創新精神一直是我國教育界經久不衰的話題。創新精神的培養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生活及未來的實踐中有所突破,還能夠推動社會及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茖W創新精神不僅是人類創造的基石,也是幫助人類走到今天的源源不斷的能動力。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素質培養時應關注學生科學創新精神的培養。

如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趙州橋》一課,介紹的是河北趙縣洨河上的一座石拱橋,叫作趙州橋(安濟橋),設計人及建造人是隋朝的李春。課文從趙州橋的外形特點、結構及屬性等方面,展現了它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古代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結晶。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從趙州橋的外形特點著手,從趙州橋的建造年限出發,闡釋其內在的科學原理,展示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首先,河水可以從四個小橋洞流過,這樣的設計不僅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沖擊力,讓橋不容易被大水沖毀,還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省了石料,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求真的精神。而橋自身帶有精美的雕刻圖案,說明科學是為人民服務的,帶有人民的審美智慧。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此為引,讓學生明白外表不是決定一切的根本,只有內在創新的智慧才是經久不衰的根本,才是值得人們去追尋的物質,從而有助于培養學生為科學奉獻的精神品質。

六、課外實踐,理論與實踐的科學結合

理論結合實踐是創新思想的落腳點,只有在實際情境中進行科學運用,才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真正奧義。雖然語文是對祖國語言文字的運用,是聽、說、讀、寫能力的體現,但很多教師往往只局限于課堂內的理論教學,沒有課外延伸的意識,導致學生的眼界變窄,更無法讓理論在科學實踐中呈現出結果。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不僅能夠鍛煉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還能夠讓學生的思維在科學實踐中得到拓展與延伸。

例如,教學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蝙蝠和雷達》這篇課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說從中發現了什么科學原理。學生會回答“超聲波能夠在看不見的情況下發現障礙物”,這便是超聲波的原理。但是僅僅讓學生知道雷達的發明來源于蝙蝠的啟示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需要利用課后作業進行知識的延伸,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超聲波的知識,還要讓學生發現知識背后的原理以及人們對原理的探索與應用,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實踐精神。比如,教師設計課后作業:“超聲波除了運用在飛機上,還運用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這需要學生對超聲波的理論知識有清晰的認識,同時也需要學生進行生活的探索與發現,以自己的親身實踐來驗證科學知識的具體運用場景。學生通過超聲波沒有眼睛,卻可以看到東西的特性,發現周圍許多的科學儀器都應用了超聲波技術。比如,醫院里的超聲波成像技術、超聲波探傷以及潛水艇的超聲波測距等都是對超聲波技術的應用。通過課堂學習及課后實踐,學生對理論知識有了具體的體悟。

總之,科學思想及科學精神的培養對語文教育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通過巧設問題、借助實驗、依托文本、積極引導、升華思想、實踐運用等策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學習興趣,教給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科學的創新精神,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進行科學的運用,能夠提升語文教學質量,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 參 考 文 獻 ]

[1] 陳善莉.淺談互聯網信息技術下小學語文教育模式的變革與創新[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1):194-195.

[2] 謝莉斯.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3(32):285-287.

[3] 馬金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J].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02(2):73-74.

[4] 王瓊. 小學語文中高年段科普文課堂教學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9.

(責編 劉宇帆)

猜你喜歡
語文教學融合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寬窄融合便攜箱IPFS500
《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