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信息差理論,培養英語閱讀能力

2023-09-23 12:04薛金枝
小學教學參考(綜合) 2023年7期
關鍵詞:英語閱讀教學閱讀能力

薛金枝

[摘 要]信息差是交際的動力和意義,人們基于信息差進行交流,實現信息互換。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信息差理論,能夠促使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激發學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教師可借助教材中的插圖解鎖信息差,借助思維導圖架構信息差,借助方法的遷移運用挑戰信息差,以優化英語閱讀教學,實現提升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目標。

[關鍵詞]英語閱讀教學;信息差理論;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21-0075-03

信息差,一般指信息不對稱,其可視為交際的動力和意義,即信息差的存在促使人們去交換信息。信息差理論認為,人的交際意圖是由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差驅動,在雙方信息不對等的情況下,需要通過語言進行信息互換,來彌補信息缺失。英語教學就要利用學生和英語知識、英語文化之間的信息差,激活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促使學生不斷探索英語知識,提升自身的英語水平。

英語語篇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提升英語閱讀能力的重要載體。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語篇教學,嘗試在其中應用信息差理論,引導學生深入挖掘語篇內容,讓學生“知不足而后進”,以實現優化英語課堂教學、提升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目標。

一、借助插圖,解鎖信息差

插圖是小學英語教材中的重要資源,多姿多彩的插圖能夠讓學生對英語語篇產生豐富的聯想,有助于學生理解語篇內容。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教材中的插圖的功能,引導學生在體會與感悟中發現信息差,推動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以優化語篇教學,實現提升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目的。

1.整合背景,滲透文化意識

理解英語文化對小學生而言是一個艱難的課題,而理解英語文化又是英語課程學習不可回避的現實要求。在以往的教學中,部分教師孤立、機械地宣講英語文化,學生往往一頭霧水,不明就里。其實,在英語教材中,語篇內容常常會配有插圖作為教學輔助,這些插圖就是引導學生解鎖信息差的關鍵。利用這些插圖,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利用英語教材中的插圖解鎖信息差,教師要整合語篇內容的背景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文化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對語篇內容進行深度探究。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上冊Unit 6 At the snack bar中,學生要學習與小吃有關的英語知識?;诖?,筆者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內容,整合背景知識,在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首先,筆者帶領學生閱讀“Story time”板塊中的內容,接著利用多媒體展示插圖中的面條,并圍繞這一要素向學生進行背景講解:“大家都知道‘noodles’代表的是面條。在我國,面條有各種各樣的類型,比如刀削面、蝴蝶面、掛面、拉面等,而‘noodles’只是一種統稱?!逼浯?,筆者展示幾幅不同類型的面條的圖片,繼續為學生深入講解:“面條起源于我國,有悠久的制作、食用歷史。面條是用面粉加水制成面團,用搓、拉、捏等手段制成條狀或者小片狀,再經過煮、炒、燴、炸等方式制成的食品?!弊詈?,筆者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展開討論:“大家喜不喜歡吃面條呢?來說說你所了解的面條吧!”學生圍繞話題展開討論,分享自己的想法,積極討論如何用英語表達特色面條,如上海陽春面、蘭州拉面、北京炸醬面等。這樣,就實現了利用插圖解鎖背景信息差,有效滲透了文化意識。

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插圖資源,充分利用插圖中的文化元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滲透文化意識,加深學生對語篇內容的理解,促使學生圍繞語篇主題展開探究,從而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此外,在滲透文化意識的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要圍繞學生的認知范圍進行背景知識的補充,避免出現學生難以理解的情況。

2.整合情節,理解情緒表達

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插圖中的元素,引導學生整合情節,解鎖學生在語篇理解方面的信息差,讓學生理解人物的情緒表達,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教師要深度挖掘教材插圖的隱形功能,賦予插圖相應的故事情節,為解鎖信息差鋪平道路。

例如,譯林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上冊Unit 1 I like dogs中,學生要學習與形容動物相關的英語知識?;诖?,筆者整合教材中的插圖,引領學生理解插圖中的情緒表達。首先,筆者引導學生觀察插圖:“請大家觀察‘Story time’板塊中的第一幅插圖,圖中的同學們在做什么?”學生開始觀察插圖,發現圖中的同學們在與動物玩偶玩耍,其中一個同學在模仿猴子做出撓頭的動作。接著,筆者詢問學生:“他們這是在進行什么活動?”學生回答:“他們在觀察動物玩偶?!惫P者繼續引導:“第二幅插圖中,兩個同學在交談,他們在討論些什么呢?”學生結合插圖和人物對話內容回答:“他們在談論自己喜歡的動物和這些動物的特點?!比缓?,筆者讓學生聯系前兩幅插圖,理解人物的情緒表達:“從這兩幅插圖中,能感受到他們什么樣的情緒?”學生回答:“體會到了他們的喜悅與快樂?!弊詈?,筆者再進行語篇內容的教學,學生就能夠較為輕松地理解“I like cats!”“It’s cute.”這類語句的情感和人物的情緒表達,從而更好地理解語篇內容。

背景整合與情節整合共同構成了解鎖信息差的重要方式。通過背景的整合,可以引導學生圍繞單元主題拓展學習文化知識的視野,促使學生自主探索;通過情節的整合,可以引導學生理解教材中人物行為的動機和原因,促使學生理解語篇的情節發展,有助于學生從邏輯層面了解事情的發展過程,深化學生對語篇內容的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把握時機,準確利用插圖,幫助學生解鎖信息差,促使學生在深度挖掘插圖信息的過程中發展理解與應用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閱讀教學的效率。

二、借助導圖,架構信息差

思維導圖不僅可以助力學生輕松理解語篇內容,更能通過嚴謹的知識邏輯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之間的內在關聯,引導學生架構信息差,整合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促使學生理解新知,讓信息傳遞變得更加順暢。

1.問題引領,串聯邏輯主線

在語篇內容中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學生進行探討,這與學生的認知之間形成了信息差。思維導圖可以有效引導學生深度探究語篇文本。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引領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串聯語篇邏輯主線。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上冊Unit 3 How many?中,學生要學習與詢問數量相關的英語句型?;诖?,筆者通過問題引導學生串聯本單元的邏輯主線,架構信息差。首先,筆者詢問學生:“我們如何用漢語詢問相關物品的數量?”以這樣的基礎性問題作為鋪墊,學生回答后,筆者繼續引導:“在英語中,詢問數量的疑問詞是一個專門的短語,它就是‘how many’句式。請大家思考一下,該如何用英語詢問物品數量的多少?!睂W生開始猜測,嘗試造句,構思出“how many you have”這樣的句式。接著,筆者進行糾正:“在英語表達中,如果問句中使用了動詞,就需要用助動詞進行引導,因此我們需要在剛才的問句中加入‘do’這一助動詞,修改為‘how many do you have’?!比缓?,筆者讓學生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將思考的過程表現出來。于是,學生在筆記本上整理出由漢語到英語再到修正語法的思維導圖(見圖1)。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對新知形成深刻的記憶,而且能深化學生對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的認知,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

問題是教學的鑰匙,提問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索重要方式。利用問題引導學生探究語篇細節,可以讓學生深刻理解語篇中英語詞匯、句子的意思;同時,思維導圖具有邏輯性強的特點,在梳理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順利串聯語篇邏輯主線,既優化了學習效果,又提升了英語學習能力。

2.延伸知識,呈現思維軌跡

運用思維導圖還可以對知識進行拓展延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構建認知模型,延伸知識,幫助學生開闊學習的視野,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提升奠基。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下冊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中,學生要學習到與各學科相關的英語知識?;诖?,筆者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拓展延伸知識。首先,筆者提問:“在這一節內容中,我們將會學習到不同學科的英語表達,如‘Chinese’‘English’‘Maths’等,都是大家熟悉的學科。不過,‘Chinese’指的是統稱的漢語,而漢語之外還有眾多方言,如粵語、東北話等;英語也一樣,‘English’是英語的統稱,但英語在不同地域也存在著不同的發音,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苯又?,在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后,筆者為學生講解兩者的具體差別,如美式英語在發音時會將每個音節全部讀出,起伏感較強;英式英語則會略讀,聽起來比較平直。這樣,學生在知識延伸中實現了對英語學科的深度思考。

這樣進行英語知識延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思維過程,建立對教材內容的正確認知,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搭建內在的知識網絡,讓學生實現對語篇內容立體、全面的了解,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英語語言素養。

三、遷移運用,挑戰信息差

高效學習離不開對知識的遷移與運用。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挑戰信息差,在知識的遷移運用中提升學習的效率,培養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能力。

1.創設任務情境,表達觀點

將信息差理論應用于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進行拓展遷移訓練,引導學生主動尋找并挑戰信息差。教師可以創設任務情境,引導學生表達觀點,讓不同學生之間的信息差得以呈現,從而利用這些信息差,促使學生進行相互交流,幫助學生在取長補短的過程中實現對知識的遷移運用。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下冊Unit 3 My day中,學生要學習如何用英語描述自己的一天?;诖?,筆者為學生創設任務情境,鼓勵學生在情境中表達自己的觀點。筆者與學生一同了解本單元的教材內容,為學生創設情境并提出任務:“勞動節快要到了,大家有什么計劃嗎?請大家試著用這節課學到的知識,介紹一下自己在勞動節的計劃吧!”學生在講述時,筆者進行適當的提示和補充,引導學生順利完成表述。

創設情境,提出任務,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探究,能促使學生積極闡述自己的觀點。在這個過程中,處在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所表達出的不同觀點就形成了信息差,學生在其中進行充分交流和探討,有效實現了信息的傳遞和知識的互補,促進了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

2.融合中西差異,精準交流

教師還可以利用中西文化差異呈現信息差,讓學生對不熟悉的領域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進行探究,圍繞差異點進行精準交流,從而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教材五年級上冊Unit 8 At Christmas中,學生要學習與圣誕節相關的英語知識?;诖?,筆者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對中西方節日文化差異進行體驗和區分。首先,筆者帶領學生閱讀課文內容,并提出問題:“在圣誕節這一天,西方人會在家中擺放什么東西?在中國傳統節日中有同樣的習俗嗎?”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快速抓住了圣誕節的特殊點——西方人在過圣誕節時,會在家中布置一棵圣誕樹,并在樹下擺放圣誕禮物;而中國人在過春節時,沒有相似的習俗。接著,筆者讓學生繼續尋找相關的差異:“在圣誕節,西方人的餐桌上都有哪些特色美食?”學生由此關注到中西方節日飲食文化方面的差異,對此進行了精準交流。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本質是交流的工具,而交流時刻體現著時代發展與人文特性的烙印。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文化的滲透,引導學生能夠發現并學會審視中西方文化差異,利用這方面的信息差,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信息差理論,充分發揮信息差理論對英語閱讀教學的助學效果,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借助信息差理論優化小學英語教學,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插上翅膀。

[ 參 考 文 獻 ]

[1] 李麗.信息差視角下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以人教版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為例[J].江西教育,2021(11):59-61.

[2] 徐玲.小學英語教師語篇整體教學設計能力提升策略[J].求知導刊,2019(47):95-96.

[3] 劉慧,陳力.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的提問與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吉林教育,2017(24):139-141.

[4] 成芝萍.信息差原理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2):100-101.

[5] 蘇梅紅.信息差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1,13(2):65-68.

(責編 韋於坊 杜 華)

猜你喜歡
英語閱讀教學閱讀能力
探析普通私立高中生英語閱讀學習困境及對策
基于“核心素養”理念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
“活動單導學”模式在五年制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拋錨式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課中的應用
提高高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策略
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芻議
試析提高二外日語閱讀能力之對策
分層導學有效提高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研究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學生應用題解答水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