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性大學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和輸送的實踐探索

2023-09-23 11:06孔凡立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8期
關鍵詞:綜合性大學實踐探索

孔凡立

摘 要:國際組織是我國在國際社會中掌握國際話語權、參與國際規則制定以及發揮全球治理能力的重要載體。本研究立足綜合性大學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和輸送實際,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和相關做法,提出探索復合型、專業型國際組織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和輸送體系。

關鍵詞:國際組織人才;綜合性大學;實踐探索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總目標,在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中發揮積極建設性作用。國際組織的全球影響力日益提升,而向國際組織輸送人才日益成為主權國家提升國際話語權、參與國際規則制定以及發揮全球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徑。加快培養和輸送國際組織人才,有助于增強我國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中的代表性,加強我國在國際組織工作后備人才梯隊的建設,提升我國在國際游戲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還有利于提高新時代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促進畢業生實現更高質量就業。

一、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和輸送的困境

據國際協會聯盟統計,1909年全球各類國際組織只有213個,1956年增加到1117個,1990年迅速增加到26656個,81年間增加了124倍。2020年,各種類型的國際組織總數已超過73000個,遍布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且每年還在以1200個以上的數量增加。國際協會聯盟發布的《國際組織年鑒(2019—2020)》顯示,中國加入的各類國際組織超過3100個,在全球近300個國家和地區當中排名第32位。聯合國的最新統計顯示,中國籍職員在聯合國工作的有1336人,約占聯合國工作人員的2.31%,其中非語言類中國籍職員在聯合國秘書處的數量不到100人。中國籍職員在國際組織中的代表性嚴重不足,在具有代表性的關鍵崗位、中高管理層任職人員的數量上更是少之又少。這與中國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發揮重大作用的要求不符合,嚴重延緩和影響了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進程。

當前我國高校在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和輸送上沒有成熟完備的體系,對相應培養模式下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欠缺,學科定位不明確,培養的國際組織人才無法滿足當前各類國際組織的需求。美國、英國、瑞士、日本以及韓國等發達國家雖然已建立了較成熟、較多元化的國際組織人才培養體系,但限于國情和語言等方面的差異,引進、消化、吸收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摸索、磨合。目前我國的國際組織人才培養主要集中在外語類、國際法和國際關系等非專門性學科上,國內很多高校都沒有開設與國際化人才培養需求相適應的專業。這種現狀使得高校專業課程設置和國際組織人才培養需求之間形成結構性矛盾,造成了我國國際化、專業化人才培養處于一種較低端水平,這就需要高校做出適應人才培養需求的專業調整。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和輸送存在的問題,背后實際上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和專業調整沒有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嚴重滯后于國際組織人才培養需求。

二、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和輸送的現實探索

近年,國際組織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我國在培養和輸送具有全球視野的國際組織人才方面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目標和要求逐漸明確。2015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7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高度重視全球治理方面的人才培養。2016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5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參與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專業人才,這些專業人才要熟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了解我國國情、具有全球視野、熟練運用外語、通曉國際規則、精通國際談判。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加快培養國際組織人才等五類人才,并且提出提升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發言權和代表性,積極選拔并推薦優秀人才到國際組織任職。教育部、國家留學基金委發布相關通知和辦法,支持高校大學生到國際組織實習任職。2018年,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大高校優秀畢業生到國際組織實習任職的支持力度,積極推薦高校優秀人才在國際組織、學術機構、國際期刊任職兼職”。國內部分綜合性大學也在積極探索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和輸送的路徑,相關經驗做法具有引領性和示范性。

(一)國際組織人才培養體系逐漸成型

近年,國內綜合性大學逐步探索了獨具特色的國際組織人才培養體系。蘇州大學重視國際化人才培養工作,積極開展國際組織實習項目和活動,為赴國際組織實習的學生申請國家留學基金委配套資助。蘇州大學紅十字國際學院創辦“國際人道工作實務”微專業課程,幫助具有國際視野、人道情懷的青年大學生奠定從事國際人道組織工作的專業素養和基礎知識。浙江大學出臺《鼓勵支持學生赴國際組織實習工作規定(試行)》,設立“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彭年教育基金國際組織專項獎學金”和國際組織意向學生備選庫,及時發現有意向到國際組織實習任職的學生,通過“國際組織精英人才培養計劃”“國際組織實習任職專項計劃”創新“X+外語”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對學生進行前移指導、系統培養和持續引導,打造全球治理人才后備梯隊。北京大學組織出版“國際組織與國際公共政策系列教材”,其中,何昌垂教授主編的《國際公務員實務概論》一書已出版。復旦大學利用學校國際關系、公共管理、社會科學、公共衛生等多學科綜合優勢,充分發揮360余門全英語課程的基礎性作用,探索利用語言優勢設置多語種課程,根據工作需要成立相關教學部;同時學校還設立“多語優才計劃”“國際公務員”等計劃項目,在此基礎上培養兼具多種外語能力、多項專業能力的國際復合型人才。

(二)校園“第二課堂”活動氛圍熱烈

國內高校通過建立學生國際化能力培養基地,開展國際組織專題講座、國際組織人才培養論壇、國際組織實習經驗分享、國際組織菁英人才大賽等活動。浙江大學每年舉辦“全球治理周”活動,啟動國際組織實習就業戰略指導平臺。北京大學整合優化教學資源,開展“國際組織人才培養證書項目”,舉辦國際組織高端論壇。蘇州大學面向全校學生推薦國際勝任力培養課程,通過經典案例分析、真實情境項目學習、專題工作坊等多種方式,培養學生樹立尊重多元、包容互鑒、和諧共生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國際組織勝任力,培養具有民族情懷、國際視野和世界胸懷的國際化人才。復旦大學設立“榮昶學者”全球治理人才培養項目,舉辦青年全球治理主題創新設計大賽等活動,在比賽中不斷提升學生成為國際公務員的綜合能力;成立全球治理與國際組織人才發展協會,開設多體系化項目,如“共話全球治理”“傾聽世界之音”“走進國際組織”等,“第二課堂”活動氛圍熱烈。中國人民大學第二期國際組織人才“新星計劃”訓練營走出國門在瑞士舉辦,訓練營20名成員赴世界貿易組織(WTO)、聯合國歐洲總部(UN)、國際勞工組織(ILO)、聯合國難民署(UNHCR)等8個國際組織進行深入參訪學習,通過專家報告、實地參訪、模擬談判等環節充分了解國際組織的工作宗旨、運行機制,并有針對性地訓練在國際組織任職所需的相關思維方式和能力素質。

(三)多渠道積極向國際組織推介輸送人才

越來越多的綜合性大學不斷加強與國際組織的溝通合作,邀請國際組織進校開展宣講會(如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實習項目宣講會);爭取國家留學基金委的項目支持,選派學生到國際組織實習;加強與國家部委的合作,組織學生參觀學習。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共同舉辦“國際組織求職微課堂”系列活動。浙江大學師生組團赴京參訪商務部、外交部及中國維和警察培訓中心。復旦大學代表團赴歐洲、東南亞、非洲等地走訪20余個國際組織,主辦、承辦國際組織來訪活動,與國際組織開展合作會談,與近30個國際組織及區域辦公室建立了聯系,并與一批國際組織通過合作備忘等形式達成專項實習合作,推動建立基于學術研究、咨詢服務為抓手的國際組織實習實踐合作模式。

三、綜合性大學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和輸送的實踐創新

在全球形勢復雜多變、全球治理面臨嚴重挑戰,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實現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和輸送的可持續化,面臨著更高要求。綜合性大學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和輸送,要主動與國家發展需求對接,理論與實踐兩者結合,不斷加強合作與交流,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的學科特色和專業優勢,形成合力,多層次、全方位、多渠道開展工作。

(一)把握好國際組織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

把青年學生培養成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根本方向。青年學子要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扛在肩上,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高校培養國際組織人才,要始終堅持把國家立場、民族情懷作為立德樹人根本要求,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國際組織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堅持立德樹人,發揚民族精神,著力培養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對是非曲直的判斷能力,推進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積極引導大學生勇擔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

(二)建構中國化的國際組織人才培養目標體系

建構中國化的國際組織人才培養目標體系,需要結合中國教育的人才核心素養培養方略,以及聯合國可持續發展高峰會上提出的新發展目標(SDG)等內容。國際組織人才的培養和輸送,需要在目前專業教育的基礎上,創新培養模式,將復合型與專業型人才培養有機銜接起來。主要有以下兩種模式:一是依托相關學科專業拓展培養模式,這是以國際組織人才培養為目標進行專業知識模塊的延展;二是發揮綜合性大學多學科、交叉學科等優勢,與國際組織人才培養要求相匹配,開設相關專業的主輔修課程,基本上按照“X(主修)+國際事務+外語”或“外語(主修)+國際事務+X”兩種不同的主輔修學位結構模式進行培養,將國際組織人才所必需的“三個核心價值觀”“八大核心能力”“六個領導才能”融入到高校人才培養全過程。

(三)創新師資和國際合作保障體系

打造一支國際組織工作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是現階段培養國際組織人才的重要保障。綜合性大學要發揮自身優勢,建立國際組織校友人才信息庫,構建一支包括專業教師、國際組織工作經驗人員、國際事務工作人員等在內的具有國際視野的師資隊伍,在日常教學指導中融入“全球勝任力”的教學理念,引導大學生增強國際組織人才意識。加強與國際組織的交流合作,深化長期交流合作伙伴關系,充分發掘分布在國內的國際組織及其分支機構等資源,不斷開拓國際市場。高校要確保資金到位,為前往國際組織實習就業的學生做好保障工作。綜合性大學在探索國際組織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積極打造本土化特色品牌,建立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合作機制,組建高校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合作特色化聯盟,互相學習,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和輸送體系。

(四)建立國際組織人才選拔輸送機制

建立長效穩定的國際組織人才選拔輸送機制,可以有效暢通國際組織人才選拔輸送渠道。綜合性大學要積極探索多校協同工作機制,發揮多方聯動優勢,建立跨校間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和輸送聯席會議合作模式,強強聯合,成立人才培養專家委員會,聘請國際組織工作人員擔任專家,實現資源共享。高校要統籌全校資源,聯合國際合作交流處、教務處、研究生院、學生工作處、招生就業處等相關部門統籌校內協調機制,在校級層面多方合力打造一支保障團隊,做好學生管理、學籍、學業、出國申請、就業手續辦理等工作。在院級層面建立相關院系參與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和輸送的選拔機制,將國際組織人才培養以及實習就業工作成效納入學院相關評優體系,對相關部門和人員予以獎勵。高校還要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青年國際公務員的選拔考試,通過個人、學校渠道或國家留學基金資助項目、青年專業職員實習計劃(Junior Professional Officer,JPO)、聯合國青年專業人員(Young Potential Program,YPP)考試,努力成為國際組織人才,為建構有中國特色的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和輸送體系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吳志成.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的大國擔當[N].光明日報,2022-12-03.

[2]林蕙青.努力實現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新作為[N].中國教育報,2018-10-26.

[3]彭龍.全球治理體系變革與國際組織人才培養[J].社會治理,2017(4).

[4]酈莉.國際組織人才培養的國際經驗及中國的培養機制[J].比較教育研究,2018(4).

[5]徐雪英,李媛.綜合性大學國際組織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與實踐[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

[6]金茜,劉婧如.全球治理視閾下國際組織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J].中國高等教育,2020(8).

[7]段世飛.全球治理背景下積極推進我國國際組織人才培養、選拔和輸送[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1(3).

[8]陳堅,陳佳,周文萍,等.國際組織人才培養的上海實踐[J].中國研究生,2019(6).

[9]來夢婕.高水平大學國際勝任力人才培養現狀及優化策略研究[J].神州學人,2023(3).

責編:勉 耘

猜你喜歡
綜合性大學實踐探索
論多元化舞蹈教育及其方法
教育新常態下綜合性大學“十三五”發展趨勢研究
“微課程”轉化“數學后進生”的實踐探索
集中抄表在電力營銷管理中的實踐探析
政治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主體參與的實踐探索
新形勢下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實踐探索
淺談新時期煤礦員工教育培訓的實踐探索
綜合性大學繪畫專業課程設計改革研究
綜合性大學中少數民族舞蹈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價值的分析
綜合性大學特色學院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學生的培養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