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園勞動與小學學科課程的融合

2023-09-24 16:18蔡程曾愛蘭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 2023年7期
關鍵詞:全面發展融合

蔡程 曾愛蘭

[摘 ? ?要]田園勞動與多學科的融合,不但有利于對學生勞動能力的培養,還有助于打通學科間的壁壘,幫助學生形成立體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綜合知識應用能力等。本文在分析田園勞動教學現狀的基礎上,遵循實踐性、開放性、主體性和有效性原則,提出從統籌目標、整合資源、靈活實施、完善評價體系等方面出發,促使田園勞動與其他學科課程實現全方位融合,促進田園勞動課程發揮出更強的育人效能。

[關鍵詞]田園勞動課程;學科課程;融合;全面發展

2022版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每門課程用不少于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并強調課程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由此可見課程綜合性實施,學科融合教學已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方向。田園勞動是重要的生產勞動,是實現新時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其實踐性特點,也急需與其他學科融合,來豐富其育人功能。但反觀現在大多數學校的田園勞動課程依然“形只影孤”,為勞動而勞動,缺乏與其他學科深度融合。因此,田園勞動與多學科融合,拓寬田園勞動課程的育人渠道,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一、田園勞動課程的實施現狀

(一)田園勞動課程資源匱乏

一般課程大多可以在教室內通過教師的一支粉筆、三尺講臺實現教學,但田園勞動課程不同于其他課程,它的實踐性特征決定了它離不開物質上的保障。但在現實中,受應試教育以及教育考核體制的影響,很多學校都將現有資源主要用于重點學科教學,對勞動教育的投入非常有限,能用于開展田園勞動課程的資源更少。首先學校田園勞動課程基地不足,大多數學生由于沒有種植場地只能在操場或是教學樓內完成一些簡單的清潔衛生工作;其次是專職勞動教師匱乏,據調查大多數學校勞動課程由語文或數學教師兼任,兼任教師任課往往以主科教學為主,勞動課程應付了事,沒有按課程要求帶學生到田園里開展勞動,更沒有用心思考融合教學;最后基于學科融合的教材資源不足,在勞動實踐指導手冊里也有一些關于種植方面的教學內容,但這些內容還停留在2022年新課標出臺前,沒能體現新課標學科融合理念,基本上還是以傳授勞動技能為主,涉及學科融合的內容不多。

(二)田園勞動課程落實不到位

近兩年由于上級課程設置的剛性要求,許多學校也開設勞動課,每周半個課時到一課時。但在勞動教育推進工作中,很多教師只是將勞動教育單列為一種活動,而且在實際教育教學中,勞動教育課程常常被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擠占。偶爾上勞動課,也僅僅將勞動教育的活動重點放在日常的大掃除上,農業種植、傳統手工制作等專業知識較強的勞動項目的開展得不到保障。新課標提出的融合教學理念也沒能落實到位。

(三)田園勞動教育評價體系不完善

加強對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評價和督導,才能保障勞動教育的課時、內容落地以及目標的達成??墒墙浾{查發現,大多數學校勞動教育評價體系不完善,對勞動課教師和勞動課程開設情況的評價為“零”。部分學校有對學生的評價,但沒有明確的評價標準和反饋細則,作為勞動課程重要組成的田園勞動亦然,田園勞動實施過程中的評價主要靠任課教師的主觀、隨意評價。缺少完善的評價體系,田園勞動課程開展效果如何,學科融合理念是否落實,學生有哪些素養得到提升,沒了監督與反饋。長久以往,會導致課程質量下滑。

二、田園勞動課程與其他學科融合的意義

在傳統的中小學勞動教育教學中,絕大多數任課教師認為勞動課程就是“勞動”,學生“動動手”“出出汗”就是勞動教育。他們只著眼于學生的動手實踐,課堂教學缺少對勞動項目的文化背景和地域因素之間橫向聯系,缺少對項目勞動原理的深層次縱向探索。沒有上述聯系,勞動課只是動手“勞作”,必定顯得單薄,難以實現課程實施的價值。2022年《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出臺,將勞動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強調“在具體項目實施過程中靈活運用其他課程所學的知識進行勞動實踐”,讓田園勞動的實施有了更加豐富的構態,田園勞動實施的平臺更加寬闊。

(一)田園勞動與學科課程融合有助于構建立體的知識結構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總是通過各種形式,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系。知識也一樣,是互相關聯的。田園勞動的實踐性,與其他學科知識抽象性的特征存在互補性。田園勞動與其他學科融合教學不僅有助于在勞動課堂上掌握知識和解決問題,而且復習、鞏固了其他學科知識,對于一些在其他學科課堂上理解不足的知識,有了實踐結果的印證,會茅塞頓開。田園勞動與其他學科融合教學,用其他學科知識來印證勞動知識、技能的合理性,用其他學科知識來解釋勞動操作的緣由,同時也讓學生在開展勞動實踐過程中運用其他學科知識,這樣學生的學科知識才能豐滿,形成立體結構。

(二)田園勞動與學科課程融合有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培養

發散思維能幫助學生在面對一個問題時,以問題為中心,向各領域作多層次、多角度的輻射思考,積極尋求最佳解決方法。它是當代人重要的能力之一。實踐性是田園勞動重要的特點之一,其有效彌補了語文、數學、科學等學科重知識輕實踐的特點。在田園勞動課程實施中融合多學科進行教學,能有效打通各學科之間的壁壘,讓各學科知識互相碰撞、印證,為勞動實踐提供新的思路、新的辦法,讓田園勞動參與者在潛移默化中促進良好發散性思維的提升。

(三)田園勞動與學科課程融合有利于提高勞動課堂教學效果

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是評價一堂課是否高效的重要內容之一。田園勞動也一樣,引導學生掌握勞動技能,讓學生“知其然”的同時還要“知其所以然”。教學過程中有聯系的知識點需要有機融合,并通過多種教學方式的參與,貫通勞動知識技能與其他學科知識的邊界,從而突破田園勞動課堂的教學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田園勞動課程與其他學科課程融合應遵循的原則

(一)實踐性原則

勞動素養是勞動者在活學活用的實踐中慢慢形成的,沒有勞動者體驗、操作、應用、改造等活動,勞動難以真實發生。勞動教育是基于勞動實踐活動的教育。實踐是掌握田園勞動知識、技能、品質的重要渠道,失去了實踐的田園勞動也就沒有了勞動教育的基礎,開展田園勞動不能“在岸上學游泳”。

(二)開放性原則

相對于其他課程而言,田園勞動課程無論從課程內容,還是上課的方式、上課的地點,都更為靈活。因此,田園勞動課程與多學科融合也應具有開放性,拒絕死板、枯燥的模式,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和內容實現課程目標。這樣,才能真正發揮田園勞動的價值。

(三)主體性原則

在田園勞動課程中融合其他學科教學,必須要把握好主體學科是勞動學科??梢杂谩?+N”來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其中“1”是主學科田園勞動,“N”代表其他學科。其他學科的融入是為了更好的豐滿勞動學科的內涵,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勞動技能,增長勞動知識?!?”是主體學科,“N”不可缺少。

(四)有效性原則

田園勞動課程與多學科融合,不能為融合而融合,把各學科“加塞”進田園勞動,使融合成為田園勞動的負擔。而是經過篩選,具有目標導向的有價值的參與,要在確保田園勞動教育更有效能的前提下,其他學科參與進田園勞動中來,讓課程更具價值,讓教學效果更有成效。

四、田園勞動課程與其他學科課程融合的策略

(一)統籌目標,形成學科融合的整體規劃

課程目標是教師制定教育內容的依據,是課程教學內容的指揮棒,沒有明確的課程目標,課程的實施就會盲目而低效。田園勞動課程與多學科融合教學如果目標不明確,很容易就會走偏,把勞動課上成語文課、科學課、數學課,丟失了“勞動”課的本色。因此,田園勞動課程與學科課程融合,要先從目標設計開始,吃透田園勞動的課程目標,立足本年級田園勞動課程要達成目標的基礎上,把目標開放。讓其他學科參與進來,消解田園勞動與各學科、田園勞動課與生活實際以及學校與社會之間的分離狀態,拓展田園勞動課程領域,統籌設計田園勞動課程的實施目標。例如,在設計五年級田園勞動課程目標時,結合同年級數學、科學、信息技術等學科的教學目標,做了如下設計:搜集認識所種作物的生長習性與種植要點;在種植活動中認識種子發芽的條件,作物生長與環境的關系等;通過種植活動,提高學生熟練掌握作物種植技能;通過制作電子小報,總結活動,鞏固活動成果等。上述目標中統籌了同年級段數學課程的“會計算常見平面圖形的面積”,科學課中的“認識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信息技術課程的“根據學習與生活需要,有意識地選用信息技術工具處理信息”等目標內容。

基于學科融合的田園勞動課程目標,學科融合才不至于成為一句口號,而緊緊圍繞這一指揮棒前行,為實現田園勞動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奠定基礎。

(二)整合內容,拓寬學科融合的教學渠道

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滲透亟需擴寬教育視域,打造更豐富的資源體系,形成更強大的“學科融合力”。田園勞動有著鮮明的實踐性、突出的社會性、顯著的思想性等特點,這也讓田園勞動的課堂不再局限于學校、教室,不局限于本學科,而應該更為開放。在語文、數學、信息科技、美術等學科中也蘊藏著豐富的勞動資源,在新課程標準跨學科學習的硬性要求下,急需深入挖掘。田園勞動課程與各學科內容整合,達到學科間的優劣互補,實現不同學科間的“共贏”。例如,語文學科中的“二十四節氣”“認識農具”“田園詩歌”;數學學科中的“測量”“植樹問題”“面積的計算”;科學學科中的“種子的發芽”“植物的根”“生物與環境”,還有信息技術、美術、音樂等學科中都有部分內容能與田園勞動存在內在的聯系,可以與田園勞動內容整合。

在設計田園勞動項目時可以與其他學科協同開發,以田園種植為主線,發掘各學科中與田園種植相關的學科知識,發揮田園勞動課程實踐性優勢,設計出更為豐富的課程資源。

(三)靈活實施,豐富學科融合的達成路徑

1.開展項目化活動,從規劃設計上落實學科融合

項目化學習作為解決分科教學弊端的學習方式,提供了育人方式的新選擇,受到了大家的關注。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在田園勞動課開展時設計不同的學習專題,開展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項目化主題活動,逐步推進田園勞動課程與多學科融合教學的實施。例如,設計“農作物與化肥”項目,是為初步具備研究能力的高年級學生設計的,項目圍繞“化肥”這一主題開展專題實踐活動,在學生開展活動時會運用到信息科技學科知識通過網絡查找信息,與科學學科融合了解化肥如何發揮作用,與數學學科融合計算化肥的用量,與語文學科融合做好資料的整理與表達等。學生通過運用多學科知識,融合運用調查、記錄、實踐、分享等形式探索化肥的相關知識,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勞動意識和勞動品質,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2.實施跨學科課堂教學,以學科知識滲透實現學科融合

當下,知識的邊界逐漸模糊,各類知識多維度、多層面交織連通。田園勞動的跨學科學習,讓我們不再過于關注學科的邊界,而是在田園勞動課堂的主陣地上,將目光放到田園勞動課堂問題的解決上,語文、科學、數學等學科在統籌目標指導下介入田園勞動過程中,與田園勞動深度融合,以解析田園勞動學科概念,探索田園勞動中的問題,助推勞動實踐,保障勞動安全。

(四)完善評價,保障學科融合持續推進

評價是課程目標達成的催化劑和指揮棒,沒有科學系統的評價制度就無法保證田園勞動與多學科融合教學的有效性、規范性和合理性。所以,要想有效落實田園勞動與多學科的融合,需要建立“五育并舉”的評價體系,并實施多元的評價手段。

課程評價體現了對課程理念的貫徹與執行,為保障課程融合理念的實施,學??梢砸浴拔逵⑴e”理念對課程評價內容進行設計??梢詮奈逵⑴e視角,將勞動素養劃分為德、智、體、美和創新五個維度,每個維度下再細分成若干個二級指標,構建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評價的對象,既要關注學生,還要關注課程,關注教師。對學生以自我評價為主,輔以教師、同伴、家長等其他評價方式,以五個維度評價指標考量學生的活動過程與結果。對教師的評價可以通過學生訪談和查看教案等方式,考察教師教學設計中對融合思想的貫徹,跨學科教學的落實等,促進教師加強融合教學。

在實施時要改變以往過分強調甄別和選拔功能的評價,發揮評價保障課程、促進師生發展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促進田園勞動與其他學科知識融合,保障學科融合的田園勞動課程持續推進。

在田園勞動開展過程中實現與多學科融合,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學校要從整體上進行學科整合規劃設計,開發出基于學科融合的課程資源,并靈活落實,再通過評價閉環,確保田園勞動課程目標的達成,保證田園勞動教育的科學性與系統性不被打亂,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同步提升。雖然課題組摸索出了一些經驗,但還有許多做不到的地方,還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創新,促進學生樹立良好的勞動意識,為將來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佳妲.以勞動教育為重心的小學田園課程研究——以z省w市城南小學“田緣書鄉”[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20.

[2]馮建軍.兒童行知田園課程:現代教育難題的實踐求解[J].江蘇教育,2019(02):55-56.

(責任編輯:呂研)

猜你喜歡
全面發展融合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寬窄融合便攜箱IPFS500
《融合》
如何做好新時期的黨政工作
建筑設計創新與可拓思維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