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紅色文化與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

2023-09-25 04:58
隴東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蘭州甘肅革命

梁 燕 飛

(隴東學院 教育與體育學院,甘肅 慶陽 745000)

甘肅位于中國西北,文化底蘊厚重,地理位置獨特,軍事價值和政治意義重大,但是長期發展緩慢、經濟落后,給外界形成一種“隴中苦瘠甲天下”的基本印象。2021年1月25日,甘肅省省長任振鶴在《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發展潛力和困難都比較突出,優勢和劣勢都比較明顯”的甘肅省,挖掘文化資源、發揮文化優勢就特別重要,尤其是紅色文化資源,潛力巨大。甘肅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期等豐富的紅色文化,分布于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一帶三區”內,隴東紅色文化區以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河西走廊紅西路軍、中部地區西北解放戰爭中蘭州戰役、涉及甘肅眾多縣市的長征文化等,以此為代表形成的甘肅紅色文化極具歷史與現實意義,其中所繁衍、積淀、蘊含的革命精神、理想信念、意志品質和思想情懷堪為寶貴紅色文化財富,時至今日,仍然對社會發展、思想教育有著重要的、積極的時代價值,必將賡續永放光芒。結合當下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和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黃河文化公園的建設,凝練甘肅紅色文化的內涵價值意義,構建甘肅紅色文化體系樹立甘肅紅色文化精神形象,增強自信心,克服困難,突出優勢,激發潛力,推動甘肅經濟發展。

一、甘肅紅色文化概述

紅色文化是中華文化中的特有文化,是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由共產黨人團結帶領人民群眾共同創造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及歷史文化內涵。甘肅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是重要的文化資源寶庫,無論是歷史文化、黃河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絲路文化,還是紅色文化,都具有豐富的資源。其中,甘肅紅色文化星羅棋布,形成了遍布全省的紅色遺址、紅色景觀和革命事件,即甘肅紅色文化載體的實體資源,再結合甘肅優越的地理條件,“一帶三區”的傳承創新規劃,挖掘這些紅色文化的歷史共性,構建甘肅文化品牌,熔鑄革命精神的時代屬性,讓甘肅的紅色文化更具代表性、典型性,增強文化軟實力,提升文化自信就越發迫切!

2009年12月,甘肅省啟動了為期一年的革命遺址普查。據甘肅紅色文化資源普查結果,劉蓉在《甘肅紅色文化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研究》提到,“全省內現存682處革命遺址?!盵1]海敬在《甘肅紅色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研究》提到,“截至2012年,甘肅省14個市州共統計出現存紅色文化資源720處。2011年以來,新增紅色遺址遺跡69處,其中革命遺址遺跡24處,紀念場館45處?!盵2]這些數量十分可觀的紅色遺址遺跡成為中國革命歷程中西北革命見證,入選全國1個“重點紅色旅游區”、2條“紅色旅游精品路線”和10個“國家紅色經典景區”。閆奇峰和張莉平在《紅色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利用研究——以甘肅省為例》中指出,“甘肅紅色文化遺產主要指在我黨革命歷史上發生在甘肅省域內的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著名革命領導人等有關的具有歷史意義、教育意義和科學研究價值的紅色文化遺產。主要包括兩大類:紅色紀念館與紅色遺址?!苯Y合甘肅紅色文化,借鑒三期《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該文提供了絲路沿線紅色紀念館與紅色遺址賦存狀況簡表,其中紅色紀念館74個,紅色遺址42處,并對甘肅紅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利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設計了6條紅色旅游路線進行說明[3]。

梁旺兵和秦旭在《甘肅省紅色文化景觀空間分布特征研究》中指出:“通過對甘肅革命史的梳理,參考《甘肅省志·共產黨志》數據,剔除后期發展合并部分,整理得到甘肅省紅色文化景觀資源94處。借助網絡搜索引擎,根據每一處紅色景觀的革命歷史背景梳理景觀類型,分為以下6種:長征文化景觀、西征文化景觀、陜甘邊區文化景觀、抗日救亡文化景觀、解放戰爭文化景觀、其他有關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的文化景觀?!盵4]其中采用了先進的空間分布模型和ArcGIS10.6平臺進行空間分布類型特征、集中性特征、均衡性特征和密度特征的分析,分析空間分布的影響因素,理論成果對甘肅紅色文化特色革命類型構建有著重要的作用。從地理學角度,結合先進的三維圖像技術對甘肅紅色文化景觀的分布進行了科學說明,為保護與開發提供指導,并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議。

劉華榮和楊濤在《“一塬兩廊”視域下甘肅省紅色文化資源活態保護與開發研究》中指出:“‘一塬兩廊’是根據甘肅省紅色文化資源的具體分布態勢提出的一種全新的形象化、譜系化、板塊化表達,該表達借鑒甘肅省‘三線兩地’紅色文化板塊開發經驗,依據甘肅特有的地形地貌格局而得名,目的在于提高人們對甘肅省紅色文化資源潛力和優勢的認識,為甘肅省紅色文化資源實現多角度的開發和保護思路提供最基本的原則借鑒和最寬廣的宏觀架構,以便于提出更加開闊的保護思路和開發路徑?!盵5]以上都從不同的研究角度科學地展示了甘肅豐富的紅色文化,不但遺址遺跡的數量之多,廣泛的分布,類型的多樣豐富,特色的鮮明,而且代表性地分布于甘肅“一帶三區”版塊上,即絲綢之路文化帶上紅色文化典型代表。星羅棋布的紅色遺址遺跡,獨一無二的紅色地標,獨樹一幟的紅色文化,浩氣長存的紅色品質,獨具特色的甘肅革命精神形成的紅色基因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熔鑄于中國革命艱辛歷程,為形成甘肅紅色文化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甘肅紅色文化精神的鑄熔與提煉

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甘肅時強調:“甘肅是一片紅色土地,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痹诟拭C大地上,紅色文化地位突出,紅色基因傳承有序,他們與中國革命融為一體。其中有些甘肅紅色文化在中國革命史上特別突出,且是獨一無二的,形成了共同的紅色文化精神。

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廣大人民群眾,經過艱難的革命斗爭,創建了以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形成了南梁精神,鑄就了中國革命史上“兩點一存”的歷史豐碑。更難能可貴的是,在陜甘邊革命斗爭中,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共產黨人,經歷了最為艱難的革命斗爭,幾經磨難,仍然表現出優秀共產黨人的高尚品質。尤其是在1935年錯誤“肅反”事件中,凡紅二十六軍營以上干部和原西北軍委機關、陜甘邊區縣委書記和縣蘇維埃主席以上的干部全部被捕,遭嚴刑逼供,200多名干部慘遭殺害,許多西北早期的革命志士為之付出了生命。但是劉志丹、習仲勛等共產黨人,以最崇高的黨性原則,盡一切努力維護根據地的團結,團結了革命同志,保住了紅二十六軍有生革命力量,保住了“碩果僅存”的陜甘根據地,彰顯了顧全大局的革命意識,為保存黨領導的西北革命有生力量做出了突出貢獻。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在黨的領導下,面對巨大的打擊、挫折、考驗,表現出中國共產黨員最忠誠、最堅定、最偉大、最無私的革命情懷。出獄后,劉志丹要習仲勛轉告陜甘邊根據地的同志們:“過去的事情不要放在心上,這不是哪一個人的問題,要相信黨中央和毛主席會解決好,要聽從中央分配,到各自崗位上去積極工作?!盵6]以劉志丹等為代表的共產黨人,胸懷博大,忍辱負重,全力維護黨和紅軍的團結,取得“兩點一存”的豐功偉績,“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體現了忠誠于黨、堅定信念、不畏犧牲、無私奉獻的大局意識,已成為甘肅紅色文化核心精神內涵。

以紅四方面軍指揮部、第五軍、第九軍、第三十軍組成的長征紅軍21800余人,于1936年10月渡過黃河執行《寧夏戰役計劃》。由于共產國際方案變動,以上軍隊組建成立紅西路軍,浴血河西走廊,孤軍奮戰近半年之久。面對嚴酷的自然環境極限挑戰,面對數十倍且裝備優勢于自己的敵人圍困,面對行動指示的不斷調整,面對處處被動節節受制的困境,面對物資奇缺補給無望的現實,最終以慘敗結束紅西路軍的使命。但紅西路軍卻有力配合和支援了河東中央紅軍部隊,并殲滅西北敵人有生力量25000余人,建立了河西走廊的永昌、山丹、臨澤、高臺各級蘇維埃政權,傳播了革命火種。尤其是西路軍全體指戰員,實踐著長征精神,譜寫了浴血河西的可歌可泣的悲壯革命歷程,在面對各種磨難時,仍然表現出共產黨人的堅定信仰,以及以犧牲我一人、顧全大局的革命信念。即使幸存下來的西路軍戰士,無時無刻地尋找著組織,信念堅定,一心向黨、矢志不渝的堅定信仰,體現了“永不叛黨、堅決服從”的高尚品質。面對數十倍于他們的敵人,幾乎無日不戰,彈藥用完就用刀砍,刀刃卷了再用石頭砸、用牙咬,連傷病員、少年先鋒團、婦女抗日先鋒團也一樣寧死不屈、頑強戰斗,踐行了共產黨人“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錚錚誓言,鑄就了西路軍將士面對生死不退縮,共產黨軍隊打不垮的高尚氣節。西路軍全體將士孤軍奮戰河西,卻能精誠團結,指揮部所屬、第五軍、第九軍、第三十軍全體將士思想上高度地團結一致,軍事上彼此支援,物資上相互支持,思想上彼此帶動,忍辱負重,毫無怨言,團結一致,服從大局,堅決聽從“中央指揮”“打通國際通道、支援河東紅軍”,表現出忠誠于黨、堅定信念、不畏犧牲、無私奉獻的大局意識,同樣成為甘肅特色紅色文化核心精神內涵。

1949年7月10日,第一野戰軍繼陜中、扶郿戰役勝利后,實施“鉗胡打馬”策略,拉開解放大西北的序幕。19日,第一野戰軍開始實施“平涼戰役計劃”。23日,毛澤東復電彭德懷:“只要平涼戰役能殲二馬主力,則西北戰局即可基本解決。往后占領甘、寧、青、新四省,基本上只是走路和接管問題,沒有嚴重的作戰問題?!钡瞧經鰬鹨塾媱澯捎诙R的互不配合,將殲滅二馬主力的關鍵戰役就變成了“蘭州戰役”。8月4日,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在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指揮下,解放軍浴血奮戰,鉗制寧夏之敵馬鴻逵部,攻取臨夏,切斷退路,奪取主要屏障南山,控制唯一退路黃河鐵橋,以傷亡8700余人的巨大代價,消滅了國民黨在西北地區戰斗力最強的青馬主力,8月26日蘭州解放,為解放西北五省奠定了基礎。蘭州戰役以其獨特的地理條件、軍事戰略、民族環境、政治意義成為西北大局中的核心戰役?!跋裙ヌm州,既可使敵失去動員甘、青、新三省兵力,部署新防線的機會,加速西北解放;又可防止敵人從臨洮、武都南逃四川,造成我軍進軍西南之困難?!盵7]“馬步芳對蘭州決戰極為重視,讓其子馬繼援(第八十二軍軍長)親自坐鎮指揮。儲備了充足的糧食、彈藥,補充了兵力將其主力幾乎全部布防在蘭州?!盵8]這是蘭州戰役體現出軍事戰略和地理條件方面的大局因素,西北之敵的關鍵兵力的部署,決定著西北解放的關鍵性地理因素和軍事因素?!敖夥徘暗奶m州,是國民黨在西北地區的反動統治中心,國民黨偽西北軍政長官公署設在此地,也是西北地區的交通樞紐?!薄案拭C靜寧‘西北聯防會議’,制定了在蘭州與解放軍決戰的方針?!盵7]這是蘭州戰役體現出政治意義和軍事戰略方面的大局因素,蘭州是西北的政治中心、交通樞紐。1949年7月6日,毛澤東給彭德懷的電報中曾指出:“西北地區甚廣,民族甚復雜……攻蘭州時,請十分注意保護并尊重班禪及甘、青境內的西藏人,以為解決西藏問題的準備?!盵9]這是蘭州戰役體現出民族環境和政治意義方面的大局因素,蘭州成為民族政策執行的示范地,政治意義重大。而在蘭州戰役中,涌現出了李應般、王學禮、曹德榮、馬宜生、武德仁、陳全魁、張保英等英雄顧全大局,服務戰局,以犧牲我一人高尚情懷,舍生忘死,堅決服從,破堡開道,最終奠定了蘭州戰役偉大勝利。蘭州戰役打破了國民黨依據西北、屏障西南卷土重來的幻想,打破了美帝國主義策劃在新疆組織“大伊斯蘭共和國”分裂中國的陰謀,打破了國民黨在西北地區的統治,為解放西北青海、寧夏、新疆和西藏鋪平了道路。因此,蘭州戰役在西北解放、全國解放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體現出了忠誠于黨、堅定信念、不畏犧牲、無私奉獻的大局意識,同樣體現了甘肅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

因此,以中國革命歷程為主線,形成了甘肅紅色文化,其中隴東以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河西走廊的紅西路軍,中部地區解放戰爭時期的蘭州戰役是具有獨特地位的甘肅紅色文化典型代表,其革命精神具有一定的共性,形成的紅色地標也具有獨一性,形成的革命精神更是意義非凡,所衍生的情懷意志更加彰顯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共同體現出的忠誠于黨、堅定信念、不畏犧牲、無私奉獻的大局意識,讓甘肅大地的紅色文化融為一體,革命精神永續,共同熔鑄成了甘肅特色的紅色文化。

三、甘肅紅色文化精神的時代展望

《2021年甘肅省政府工作報告》和《十四五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發展潛力和困難都比較突出,優勢和劣勢都比較明顯”的現實省情,充分發揮甘肅文化資源優勢,尤其是甘肅紅色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心,發展文化產業,建設文化強省和旅游大省的時代使命,又為甘肅特色紅色文化的構建提供了時代機遇。

(一)甘肅紅色文化是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戰略轉變的主導內容

從2011年1月18日甘肅省人民政府《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及2011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到2016年2月28日《十三五規劃綱要》,再至2021年2月《十四五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一系列綱要規劃等,明確了甘肅要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的戰略轉變,持續文化體制改革,文化大省建設,文化強省和旅游大省轉變規劃綱要指導下,挖掘開發甘肅豐富的文化資源,打造甘肅特色文化品牌,堅持文化發展理念是目標建設的關鍵,而甘肅紅色文化,以其紅色地標的獨一性、紅色文化的獨特性、革命精神的顯著性、時代功能的突出性,分布于“一帶三區”規劃版塊上,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即豐富了社會主義文化,形成了中國革命紅色文化品牌,樹立了文化自信,增強了文化軟實力,紅色基因傳承有序,是文化大省必備特色文化,是文化強省的主導內容。甘肅豐富的紅色文化,作為中國革命歷程中西北特色紅色文化,所具有的獨特精神內涵,賦予的時代價值,在文化體制改革下,必將成為文化強省和旅游大省的文化主導內容。

(二)甘肅紅色文化是“一區三園”建設的核心內容

2009年6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下發《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發改西部〔2009〕1500號),2012年3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下發《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發改西部〔2012〕781號),開始了甘肅華夏文明創新區建設的發展規劃,重點借助文化資源富集優勢。2013年1月21日國務院正式批復甘肅省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到2016年2月28日《十三五規劃綱要》和2021年2月《十四五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則是對華夏文化傳承創新區建設進行了具體規劃,文化規模持續擴大,將“1313工程”實施開來,堅持保護祖業、推動事業、發展產業并舉,加快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和長征、長城、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甘肅段“一區三園”建設。甘肅紅色文化的內涵提升、理論創新、精神升華和紅色品牌“認證”都將是紅色文化的具體實踐創新,是服務于甘肅文化傳承創新、長城文化、長征文化、黃河文化產業建設的核心內容。

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從醞釀到形成,從確立到實施,是甘肅省解決“發展潛力和困難都比較突出,優勢和劣勢都比較明顯”難題的生動實踐,以甘肅紅色文化弘揚為核心,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紅西路軍和蘭州戰役等紅色文化資源正好依托“三區”服務“一帶”,大力推動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開拓了甘肅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途徑。

(三)甘肅紅色文化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及黨史學習教育的主要內容

從2013年6月25日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講話,到2019年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時的講話,再到2020年黨史學習教育,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重視、善于和堅持學習的優秀傳統。全體黨員干部通過學習中國共產黨史,深刻理解領會紅色文化內涵,繼承紅色基因,達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要從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中汲取革命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實踐的力量等,從而統一全黨的思想,凝聚人民力量,踐行共產黨員初心使命。而作為“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的甘肅這片紅色土地,其中紅色文化資源以其紅色地標的獨一性、革命精神的顯著性、紅色文化的獨特性、時代功能的突出性,形成了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的西北革命紅色文化,它不僅是西北杰出的紅色文化,而且是中國、世界顯著的紅色文化,在現代社會中仍然熠熠生輝,是新時代下的航標指示燈,依然是黨史教育、思想教育的典型紅色內容,其革命精神內涵極具時代價值,對現代社會的作用意義不減,啟迪革命斗志,必將成為中國共產黨學習教育的主要內容。

四、甘肅紅色文化的意義與時代使命

以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具有“兩點一存”的重要地位,為中國革命走向勝利奠定了基礎,是土地革命戰爭的一部分。紅西路軍執行黨中央決策,打通共產國際通道,率先過黃河,繼續長征的部隊,浴血河西,艱苦斗爭,是長征的一部分。蘭州戰役是全國解放戰役中的西北戰役,是服務西北解放的核心戰役,保障中國工業基礎的主要戰役,便是解放戰爭的一部分。這些革命是甘肅紅色文化的典型代表,形成了部分與整體的共同關系,部分反作用于整體的哲學思想,形成了甘肅紅色文化精神的統一共性,真實地體現了甘肅偉大的革命歷史功勛,“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甘肅紅色文化有著特定的政治文化時代內涵。以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的西北共產黨人,紅西路軍21800余人,解放蘭州舍生忘死的8700余人,都表現出忠誠于黨、堅定信念、不畏犧牲、無私奉獻的大局意識,鑄熔成甘肅紅色文化中顧大局的核心革命精神內涵,形成了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紅色文化寶庫,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精神永續,成為我們建設文化強省的寶貴資源和精神財富。

甘肅紅色文化是甘肅省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戰略轉變的優秀精神思想內容,是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及長征、長城、黃河文化公園建設的核心內容,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及黨史學習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中國共產黨人永不褪色的革命精神豐碑,是我們黨倡導和宣傳的革命精神,是全體黨員接受的革命精神,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承,讓南梁精神、紅西路軍的革命精神和解放西北時所體現的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永續,讓紅色文化形成的革命精神成為推動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動力,講好甘肅這片大地上的紅色故事是時代命題,必將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堅守黨性,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為甘肅轉型發展服務,突出紅色文化優勢,讓甘肅紅色文化深入人心,讓“一區三園”的文化內涵更加豐富,讓紅色文化產業引領拉動,實現甘肅紅色文化基因傳承與地方經濟發展互利互贏。

猜你喜歡
蘭州甘肅革命
我的蘭州夢
蘭州石化推進改革正當時
行走甘肅
甘肅卷
蘭州瑣記
大美甘肅,我們來了
甘肅卷
油改水革命誰主沉浮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粉紅革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