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網絡學習空間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研究

2023-09-25 04:58
隴東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師生空間資源

郭 靖 花

(蘭州文理學院 教育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指出:繼續深入推進“三通兩平臺”建設,實現“人人通”提質增效,在“課堂用、經常用、普遍用”的基礎上,形成“校校用平臺、班班用資源、人人用空間”[1]。目前,網絡學習空間是高校實施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支撐平臺,作為互聯網、數字化資源、大數據、人工智能以及創新教育理念在教育中發揮作用的綜合載體,它對教學、學習、管理等的支持作用不斷顯現[2],并有效推動了新時代網絡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自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推行以來,為適應現代社會創新需求,網絡學習空間先后從知識存儲與共享學習空間迭代發展到智能化學習空間[3],但仍然受技術、管理、數據資源建設等因素制約,無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真正發揮優勢,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網絡學習空間的發展與應用,因此優化網絡學習空間建設,推進網絡學習空間轉型與升級[4]是當下各高??滩蝗菥彽囊豁椫匾ぷ?。

一、網絡學習空間的概念及特征

2003年美國學者布朗提出“虛擬空間中同樣可以開展學習”的想法促進了“學習空間”這一概念的出現。國外學者們對于網絡學習空間的說法過于泛化,“電子學習平臺”“網絡學習空間”“學習網絡空間”“在線學習系統”“網絡學習環境”“學習管理系統”“虛擬學習環境”“移動學習環境”“慕課空間”等詞都曾被用來描述網絡學習空間。

我國學者圍繞網絡學習空間所支撐的環境及其內部組成也提出了不少觀點,如郭紹青等人提出,網絡學習空間通過新興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交叉融合,聚合數字教育資源和智力資源,為學習者提供虛實融合的學習資源環境[3];鐘紹春認為網絡學習空間是根據使用者的個性化需要選擇或建立業務支持、工作流程支持與結果管理、信息與通知、互動交流、文檔存儲與管理、個人收藏、分享信息、關注網站與他人空間等功能,并將這些功能集成為個性化頁面,在此基礎上所構建的網絡應用系統[5]。2018年教育部頒布的《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與應用指南》指出:網絡學習空間是指由教育主管部門或學校認定的,融資源、服務、數據為一體,支持共享、交互、創新的實名制網絡學習場所,包括個人空間、機構空間、集成的公共應用服務和數據分析服務等等。網絡學習空間具有個性化、開放性、聯通性和適應性特征,其建設與應用的基礎是無障礙獲取空間服務的網絡和終端接入條件。

二、高校網絡學習空間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

信息技術發展為高校網絡學習空間建設方面提供了很多技術方面支撐,高校網絡學習空間應用也在教與學活動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目前高校在網絡學習空間學習資源建設、角色建設、服務建設等方面存在一些較為明顯的漏洞,嚴重影響著其教育教學效果。

(一)學習空間資源建設方面缺少對學生需求做個性化分析

目前,各大高校網絡學習空間資源設計已初具規模,但大都是一些教學課程資源的上傳,如課程簡介、課程標準、教學課件、教學視頻等,不足以吸引學生,反而影響教師教學效果。

1.空間學習資源內容稍顯陳舊、泛濫,且缺乏實用與創新。目前各大高校老師在網絡學習空間資源建設中迫于制度約束,僅關注了資源“量”的增加,而忽略資源“質”的保證,所以導致很多學習資源未經有效組織,布局錯亂、無序、海量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無從下手。此外仍有一部分老師多年不補充、替換舊學習資源,導致空間資源內容不能與時俱新。

2.空間學習資源多以靜態形式為主,動態資源呈現力度不夠。靜態學習資源是經過教師預先設計、沒有活性的內容,如教案、課件、視頻等都是一學期不變的;動態學習資源是能夠反映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拓展學生知識面、有生命活力的內容,如彈幕、時事論壇、隨機測試、個別答疑、作業點評等,這些資源伴隨著教學需要隨機產生,既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又能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培養目標。但就目前而言,網絡空間資源庫中仍以教案、課件、視頻、課外參考資料等靜態資源為主,動態資源特別是彈幕、時事論壇、個別答疑等內容則很少見。

3.構建空間學習資源時缺乏對學生需求的分析,不能有效支持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高?,F有學習空間資源構建大都是從教師角度出發進行設計的,重在呈現教師所授課程的內容,老師們大多會選擇教案、課件、習題集作為上傳資源,但這些資源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個體需求,更不能夠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教學還是以“教”為中心而收場,導致學生的“能力”沒有真正培養起來。

(二)學習空間角色建設缺乏對“教師”和“學生”角色人性化設計

教師和學生是網絡學習空間中直接參與教學活動的兩個重要角色,教師主要負責對學生學習進行引導、督促、答疑解惑;學生利用平臺資源進行自主、個性化學習。目前很多高校網絡學習空間對兩種角色建設重形式輕內容,忽略了對角色本身動機、興趣、技術嫻熟度等的考慮,所以導致師生空間應用參與的熱情度不高,教學效果差。

1.教師對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虛以應付,無法發揮網絡學習的空間優勢。首先,很多高校網絡空間建設模塊千篇一律,與教師專業特色與需求不匹配,老師們教學實際需要的資源和功能模塊無法通過平臺呈現,如實操、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中涉及的一些實驗場景無法通過網絡學習空間模擬教學場景,這將致使老師們在教學中喪失信心;其次,網絡學習空間部分功能應用對教師信息素養要求較高,一部分教師平臺操作技術比較差,教學費時費力,導致平臺的一些功能,特別是學情分析、評價等不能發揮功用,讓老師們對應用網絡學習空間教學失去信心,致使在教師群體內不能大面積形成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最后,高校網絡學習空間應用層面也沒有形成一定的監督與激勵機制,不能夠激發教師參與網絡學習空間應用的內驅動力,所以很難提高學習空間建設與應用的效度。

2.學生利用網絡學習空間學習態度過于疲沓,個性化學習效率低。這主要表現在三方面:首先,因缺乏對學生需求的個性化分析,網絡學習空間內容千篇一律,導致很多學生對平臺上提供的各類學習資源不感興趣,課內學習活動勉強參與,課外學習活動更是要教師多次督促才能被動完成,且質量上應付;其次,學生對網絡學習空間中各項服務功能操作不熟悉,導致部分學生在使用過程中較為蹩腳,特別是一些學習支持類服務功能,幾乎絕大部分學生不去關注使用;再次,學生無法從虛擬的網絡學習空間學習中獲得與教師之間的情感互動,特別是當他們在學習中遇到問題向教師求救,會因獲取幫助過程時間產生延遲,從而喪失學習興趣;最后,絕大部分學生雖然能夠主動利用網絡學習空間進行學習,但在學習中會受到各種外在干擾因素影響,比如電腦配置高低、手機續航能力強弱、網速快慢、流量產生的費用支付等等,勢必會導致學生學習動機減弱。

(三)網絡學習空間服務建設受技術鉗制,服務功能單一

網絡學習空間服務建設應包括人性化交互、能力導向的評價和一站式系統化體驗。但目前很多高校在構建網絡學習空間過程中的人機交互功能不夠人性化,空間資源共享通道單一,評價還是強調“知識”為主,教師的教學技能發揮易受到平臺制約,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不到提升。

1.網絡學習空間資源共享服務通道較為單一,缺少校企合作、校際協作和區域協作。一方面很多高校網絡學習空間都是通過不同平臺搭建,如學習通、雨課堂、天空教室、Moodle平臺等,同一平臺校際信息是可以互通分享的,但因各個平臺數據代碼不兼容,致使不同平臺間無法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就會導致一部分校外優秀學習資源不能夠正常使用;另一方面網絡學習空間資源共享服務中沒有發揮企業和社會教育資源優勢,現在很多高校都在進行著校企合作,但都僅僅是通過發布通告、開辦講座,或者進行網絡直播等方式進行,并沒有通過網絡學習空間將校企資源做到互聯互通,以實現部分信息共享。

2.網絡學習空間教學支持服務功能狹窄,且智能化程度稍低,不能有效支持協同教學、個性化學習。首先,目前很多高校網絡學習空間可以僅支持教師在線備課、建課、授課、測試、閱卷等服務功能,但在支持協作學習、個性化智能學習和支持探究與虛擬實踐活動方面功能整體弱,不能夠滿足教師的教學需求;其次,網絡學習空間教學支持中部分服務功能有短板,不能夠切合師生的實際情況,如作業等信息上傳和下發受平臺格式及要求限制,出題組卷時教師易受平臺題型與格式要求限制,評閱中對填空題和一些主觀題不能實現智能評閱等等;最后,很多高校網絡學習空間平臺雖然也提供直播、點播等服務,但受平臺技術及網絡帶寬等因素影響,直播教學質量不能夠有效保證,特別是直播中與學生進行文字以外的語音、視頻等互動時非常困難,嚴重影響教學效率。

3.網絡學習空間中學習交互支持服務太過簡單,不能滿足師生、師師互動需求。首先,高?,F有的網絡學習空間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互大都圍繞發帖、回帖等方式進行,且多停留在分享與澄清、認知沖突等較低層級交互行為,而意義協商、檢驗修正、達成與應用等較高層級交互行為出現比例較小[6],這非常不利于學生進行意義學習;其次,目前高校網絡學習空間中師師交互活動形同虛設,沒有利用網絡學習空間形成教師研修工作坊、名師工作室等教研環境,像智能助理、智能伙伴等智能化開展精準教研服務的功能更是在平臺上不見蹤影,讓教師們無法感受真正“智能服務”所在。

4.網絡學習空間中的決策評估服務重行為分析,輕決策扶持。目前高校網絡學習空間都能對教師“教”行為和學生“學”行為進行分析與評價,并能生成各種可視化的結果與分析報告,但很少向師生推送與之對應的教學改進和學習幫助方面的個性化資源和決策信息,無法真正提升教師“教”的質量和學生“學”的水平,致使高校網絡學習空間一直滯留在“量”的建設上,無法過渡到“質”的結果上。

三、高校網絡學習空間建設的相關策略

網絡學習空間已成為現代教學的新陣地,將會助力于未來學校發展與新課堂教學模式創新。高校作為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更要發揮網絡學習空間的優勢,協調好其與線下教學之間的關系,優化網絡學習資源建設,促進學習者的高質量交互,全面提升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的質量。

(一)倡導理念先行,培育師生對網絡學習空間應用的信念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高校網絡學習空間建設中要把人的理念建設放在首位,教師是網絡學習空間學習資源的主要建設者,學生又是網絡學習空間中重要的參與者,他們必須要從思想上接受網絡學習空間這種新的教與學方式,從行動上深度參與到網絡學習空間教與學的活動中去,因此要重視網絡學習空間的宣傳力度與傳播速度,一方面引導教師在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與應用中轉變教學理念,實現從“以教為中心”轉換到“以學為中心”,引導學生加強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意義學習的意識,努力使師生從情感和行動上參與到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與應用中;另一方面學校管理層面多給師生呈現網絡學習空間應用上的成功案例,讓他們感受到網絡學習空間給教師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帶來的高效性,鼓勵教師群體多開展圍繞“網絡學習空間”方面的教研活動,分享個人成功的經驗,擴大網絡學習空間的影響力,增強師生應用網絡學習空間的自信心。

(二)優化網絡學習空間資源內容,按需、求精、保質的安排學習資源

學習資源建設是網絡學習空間建設中一項重要內容,它直接作用于教學過程,影響著師生網絡學習空間應用的效果。網絡學習空間學習資源建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開展。

1.以學生“需求”為導向,突出“個性化”學習資源設計

學生是網絡學習空間學習的主體,他們在空間中的活躍度決定了其最終的學習效率,而學生學習的活躍度是與網絡學習空間中各類資源相關聯的,所以高校學習空間資源建設必須要在考慮學生的需求基礎上,更加突出個性化設計。首先,要保證網絡學習空間課程資源內容“新”與“實”,“新”強調課程資源內容必須是最新的、前沿的,“實”要突出課程資源內容本身的實用性和針對性,要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們求知、提升自我的需求;其次,網絡學習空間課程資源要能聚集“亮”點,教師要以自己課程資源內容特色吸引學生學習,資源內容呈現形式上視頻要優于圖片,圖片又要優于文本;另一方面資源內容組織形式上要做到多樣化,除了常規性的一些活動外,盡可能安排一些帶有挑戰性或者實現自我的小活動,以滿足不同需求的學生。

2.網絡學習空間資源建設要與教育教學改革深度融合

網絡學習空間資源建設是為教育教學改革服務的,其資源設計必須圍繞“以學為主”來展開,要推動傳統教學向“自主、互動與探究式”的新型教學方向發展。一方面網絡學習空間資源內容設計與布局要考慮“教”與“學”的雙向目標,優化布局,不能夠隨意堆放;另一方面網絡學習空間資源設計要符合移動時代學習的新特征——隨時隨地按需學習,因此在資源設計與安排上要趨向于微型化;此外高校網絡學習空間資源的構建堅持實現多元互動[6],即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師之間、師生與企業員工之間的全面互動。

3.注重網絡學習空間內“雙”資源建設,做到動靜態教學融合

網絡學習空間資源建設要將靜態資源與動態資源有機結合,發揮各自優勢,為學生提供一個全面獲取、分析知識—理解、掌握知識—鞏固、拓展知識的動態學習過程。靜態資源主要呈現已經結構化了的固定信息內容,在教學中用于課前預習,進行知識的簡單傳授,可以通過教案、課件、教學視頻等呈現;動態資源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活躍度,擴大學生知識視野,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這類資源可以在課中用來組織討論、分組任務、答疑、搶答等,可通過彈幕、時事論壇、隨機測試、個別答疑、作業點評等方式呈現,能幫助學生達成對知識的鞏固與拓展。

4.建立網絡學習空間內資源循環機制,保證資源淘汰與更新

學習空間資源建設也要遵循自然界萬物優勝劣汰規律,伴隨著空間內學習資源的進一步充實、豐富,其量在不斷地增加,但必須要保證“質”和“效”,“質”要求資源內容要不斷地更新,能夠反映學科課程的最新前沿信息,“效”要求資源內容要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領學生的學習方向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空間資源建設要形成“循環淘汰”機制,一方面要對其進行系統梳理,理清邏輯關系,為學生提供更為清晰的課程邏輯框架[7];另一方面還應不斷地補充、完善課程內容,淘汰過時的資源,增加一些新前沿性、時事類信息內容,同時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補充一些互動性的資源,如提問、討論、在線研討、投票等。

(三)著力發揮網絡學習空間中角色功能,提升空間應用的效果

高校網絡學習空間建設中主要涉及管理者、教師和學生三大角色,在網絡學習空間建設中應該根據不同的角色功能靈活、有效地提供各種資源與服務,保證每一個角色都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各自職能。

1.學校管理者角色應能自動實現辦學情況和教學應用方面的查詢服務。學校管理者是學習空間應用引領者、監督者,此角色建設應圍繞實現“辦學情況動態跟蹤”“教學情況動態跟蹤”“空間應用動態跟蹤”和“精準決策與科學管理”的服務來進行,以保證高校學習空間有序、有質運行。

2.教師角色建設要能突出教學過程評測與決策有效融合。教師既是網絡學習空間資源的建設者,又應用網絡學習空間開展教學活動,其間利用空間評測功能對學習者進行學情分析、學習診斷和學習結果測試等活動,平臺應能有效實現評測功能延伸,即智能化分析測評結果,并為教師后期開展精準教學提供相應決策支持,如教學內容篩選、作業推送、個別指導、個性化資源創建等等。

3.學生角色建設方面應完善學情反饋、成長分析等內容,并支持智能化推送學習建議類信息。學生是學習空間應用中的主要參與者,通過平臺實現在線學習的各項任務,網絡學習空間應能智能化地向學生推送個人學情反饋信息和成長分析報告,并能夠根據學生在平臺上的學習軌跡與評價結果,向其提供智能化“一對一”學習補救方法或者建議,真正幫助學生實現精準學習。

(四)提供精準教學服務與管理,保證支持多種應用環境及服務

網絡學習空間能夠正常運行,且最大效率發揮其功用,離不開精準教學服務與管理支撐。網絡學習平臺應用環境及服務建設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強化高校之間、高校與企業之間的網絡空間協同機制,優化資源共享與服務范圍

高校并不是獨立個體的空間,是需要相互間合作才能獲得共同進步與發展。即一方面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要注重高校之間的網絡空間資源共享,如精品課程資源、圖書資源等分享;另一方面要拓展高校與企業網絡空間部分資源共享,如行業發展動態、人才資源交流等分享;只有通過多方面切實有效合作,才能將科學研究、創新培育、人才對接有機結合,打造出更具時代特色的高校網絡學習空間協作系統。

2.提供多樣化的教學支持,應用技術使服務更加精準

教學支持服務是網絡學習空間建設的核心。通過集成各類教學應用,提供多種教學工具和環境,有效支持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網絡學習空間中教學支持既要能滿足教師“教”的支持,又要能滿足學生“學”的支持。因此教師服務層面上應注重完善教師備課、工具軟件,從技術上做到各類平臺間、平臺與教學類軟件間的兼容,確保教師備課、上課環境;網絡學習平臺應多提供一些針對實踐類課程教學的虛擬仿真實驗、實訓等環境,幫助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和虛擬實踐活動[8];此外網絡學習平臺技術上還應多提供個性化問題診斷、分析及解決工具,支持教師進行個性化問題解答與指導有效推動智能教學。

3.支持建立各類“交互”社區,有效開展“教學研”活動

網絡學習空間應該能夠有效支持師生之間、師師之間、生生之間及師生與企業員工之間的交互活動。師生之間可以創建以“輔導答疑”為主要目的的空間社區,由主講教師及助教專門組織學生對課程學習中重難點進行強化鞏固;生生之間可以創建以“學習交流,共促同進”為主題的學習社區,由學生群體自發開展各種線上主題學習活動,彼此交流分享學習經驗;師師之間可以創建以“教學研討”為目的網絡研修工作坊、名師工作室等,由學科帶頭人牽頭組織教師開展各種主題研討、研修活動;師生與企業員工之間可以創建以“雙創共促”為目的的交流社區,讓高校師生和企業一線優秀員工近距離接觸,促進人才資源之間的溝通,也能為高校師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提供一線生機。

(五)完善網絡學習空間質量監督與評估機制,提升空間應用質量

為了切實保證高校網絡學習空間建設的質量和運行的效果,必須建立完善的質量監督與評估機制。首先,由學校教務處牽頭對本校網絡學習空間使用情況全面監控,每學期分段安排專人對教師網絡學習空間資源建設情況進行檢查,并對檢查的結果予以公示,督促教師能夠重視網絡學習空間資源建設。其次,各高校應該圍繞“個人展示、課堂教學、交互協作、支持服務、專業發展”維度建立網絡學習空間評價指標體系,可通過教師互評、師生互評等多種形式發現問題所在,及時糾正,提升網絡空間的應用效果。最后,高校應建立網絡學習空間應用獎罰機制,將教師的年終考核、職稱晉升等與教師密切相關的因素和網絡學習空間應用能夠結合起來,做到獎罰并舉,激發教師應用網絡空間的內驅動力。

綜上所述,高校網絡學習空間是信息化教育發展的產物,它的出現對于支撐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終身教育、教育數字化均具有重要的意義。高校網絡學習空間建設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程,將會引發高校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環境等方面的革新。伴隨著教育數字化時代的來臨,各大高校要正視教育教學新常態,努力抓住機遇,加快推進網絡學習空間建設的步伐,開辟出信息化教學的新華章。

猜你喜歡
師生空間資源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初中歷史教學中師生的有效互動
空間是什么?
創享空間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資源回收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麻辣師生
重視“五老”作用 關愛青年師生
成功的師生溝通須做到“三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