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力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推動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2023-09-26 04:08沈艷兵
中國發展觀察 2023年6期
關鍵詞:專精產業鏈制造業

沈艷兵

習近平總書記致2022 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的賀信中指出,希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聚焦主業,精耕細作,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小企業聯系千家萬戶,是推動創新、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尤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更是在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當前我國制造業總體規模已居世界第一位,但仍面臨庫存冗余、產能過剩、技術需要迭代更新等諸多新問題。為應對復雜的挑戰,我國提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增強制造業水平和競爭力,拓展企業生存空間,實現可持續發展。廣大中小企業是制造業發展的主力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又是主力軍中的“領頭羊”,大力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積極培育更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成為制造業強鏈補鏈的生力軍,將有力地支撐制造強國建設。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2012年4月,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中首次提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概念。經過多年的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增強制造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力量。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有力地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升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長期深耕于某一專門領域,具有較強創新實力和較高市場占有率,其掌握的核心技術大都處于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環節,在補鏈強鏈、解決“卡脖子”難題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我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大部分分布于制造業領域,在國家認定的第四批“小巨人”企業中,制造企業約占58%,其中計算機與互聯網領域的設備制造企業約占21%,有力地促進了傳統制造向專精化、差異化、創新驅動的轉變,促進其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上向中高端升級。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提升制造業創新能力的主要力量。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以其創新能力和技術優勢,成為引領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的核心力量。這類企業更注重核心技術研發和創新,在產品設計、工藝流程、制造模式等方面積極創新,推動了制造業從傳統大規模、低附加值生產轉變為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生產,能快速將新技術、新產品引入市場,既增強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也促進了制造業創新能力的提升。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有助于優化制造業產業結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可以帶動相關產業鏈的優化與升級。這些企業通過掌握前沿技術和先進的管理方法,增加了產業鏈供應鏈的靈活性和生產效率,促進了不同企業間的合作與交流,形成了以專業化、定制化為特征的生產供應體系,提升了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力。在眾多傳統制造產業中,一些不具備競爭優勢的企業正處于被淘汰的邊緣,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以獨有的技術和產品占據了新興產業市場,成為經濟新動能的重要來源,也推動了傳統制造行業向智能化、高端化轉型。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社會創造了就業機會。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技術研發和管理上對人才具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大量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企業高速發展過程中能提供大量優質的就業機會,吸引大批高素質人才加入制造行業,推動制造行業人才培養和創新創業的發展,這不僅為我國培養了更多高端人才,也為年輕人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

我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對中小企業的梯度培育體系不斷完善,大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不斷涌現,這些企業大多在制造業領域深耕細作多年,充分體現出“專、精、特、新”的發展特點,在推動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我國中小企業發展“量質齊升”,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截至2022年,我國中小微企業已經超過5200萬戶,民營企業成為中小微企業的主力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作為中小企業隊伍中的佼佼者展現出強大韌性和創新活力。首先,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規模不斷壯大,截至2022年底,我國已培育8萬余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279家,在2022年新上市企業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占59%。其次,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專業性、配套性和創新性等方面展現出較強實力,其在市場占有率、研發投入、研發人員數量、獲得授權發明專利數量上相較于其他中小企業具有較大優勢。最后,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地域分布上與全國工業增加值分布基本保持一致,主要集中于經濟較為發達的浙江、廣東、山東和江蘇等工業大省。在行業分布上主要集中于制造業,制造業中“小巨人”企業有8084家,占全部“小巨人”企業總量的89.9%,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和通用設備制造業占比最多,分別為13.3%、13.1%和11.0%(見圖1)。

圖1 我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制造行業分布圖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推出培育和加快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既推動了產業鏈創新鏈的協同發展,又促使眾多中小企業享受各項政策紅利,快速走上專精特新發展之路。但在實際發展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是政策精準度有待提升。地方政府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形成了梯度培育體系,但培育方式主要以評審和獎勵為主,政策的覆蓋面不夠廣,有的企業多次重復獲得獎勵,導致某些企業以獲得獎勵為目的,背離了發展創新的初衷。

二是政務服務效率有待提高。由于中小企業數量多、專業人才不足,政府部門需要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效率,進一步在人才、技術、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不斷提升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服務水平。

三是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機制不完善。部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發展還不能與當地制造業強鏈補鏈的目標實現有效融合,與大型“鏈主”企業的配套合作機會較少,制約了企業的發展空間。

四是融資難困擾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發展。針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貸款主要依賴抵押質押,獲得信用貸款的難度較大,特別是科技型、輕資產類中小企業融資難題長期存在。

五是部分中小企業內生動力不足。中小企業要發展壯大,除了享受政策支持外,更需激活內生動力,積極謀求轉型升級,特別是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大勢所趨。

加快推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積極推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發展是我國新發展階段的重要任務,更是助力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在新發展階段,加快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可以從完善培育體系、提升政府服務、強化金融賦能、加強企業數字化轉型和培育復合型人才等方面加大發展力度。

(一)完善多層次梯度培育體系,引導更多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

我國目前已經基本構建起了涵蓋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業領航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的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成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未來,各地要不斷完善和深化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讓各項政策真正落實到位,加快完善長效管理機制,促進專精特新中小制造業企業的創新實踐。根據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形成可持續的、能進能出的良性循環。結合各地產業發展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差異化的政策對不同產業的中小企業進行扶持,如針對致力于突破“卡脖子”技術的中小企業給予更多融資支持,對與核心產業鏈供應鏈相關的企業加強與“鏈主”企業的合作引導等。

(二)創新政府服務方式,持續賦能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眾多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加強政府服務創新勢在必行。首先,政府部門應積極拓寬向廣大中小企業宣傳和解讀各類惠企政策的方式方法,確保企業對各項政策應知盡知、應享盡享。爭取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個性化、專業化、高效率的服務,促進企業更好地釋放創新潛力,讓更多中小企業成長為專精特新企業。其次,政府部門要創新服務模式,以多種形式為各類企業創建聯系,促進產業鏈龍頭企業與鏈上鏈下中小企業加強合作,讓更多大中小企業凝集起來形成創新型企業群。最后,政府要以創新發展理念積極為中小企業搭建各類常態化助企對接平臺,如科技孵化平臺、信息交流平臺、產學研融合平臺、產業鏈供應鏈對接平臺等,促進企業間的合作交流,提升中小企業的產品、供給推廣能力和研發創新能力,拓展企業影響力,實現有效的供需對接和產業融合。

(三)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發展,從“制造”向“智造”轉變

數字化轉型是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的必然選擇,202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強傳統企業和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我國擁有良好的互聯網基礎設施,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一方面,政府需要營造數字化轉型的良好環境。積極構建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數字化平臺和數據共享平臺,推進中小企業在生產、流通等環節向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另一方面,企業自身要有向數字化轉型的意識,根據自身行業特點和發展優勢,積極融入工業互聯網和地區數字化建設體系中,獲取高效的數字化服務,不斷提高自身的數字化水平,逐步從單一環節的數字化擴展到全流程的數字化,進而優化和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以數字化思維重構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邏輯和鏈條,為研發創新、質量改進、產品升級賦能。

(四)探索特色金融服務,激發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潛能

融資難、融資貴一直以來都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要積極探索金融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有效途徑,激發中小企業發展潛能。首先,通過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引導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向專精特新種子企業,特別是要重點面向有核心技術的初創企業、有發展潛力的小企業和有創新力的中小企業,即“投早”“投小”“投創新”。其次,要扶持更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快上市進程,讓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走上上市之路,通過證券交易市場間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助力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獲得直接融資。再次,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各地可以根據地區經濟發展特點及重點發展目標,積極探索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特色化金融服務機構和金融產品,如緊密聯系本地區重點發展的產業鏈,設立專門服務產業鏈的金融機構,或者在科技創新示范區重點打造科技成果轉化特色金融服務機構等。最后,搭建金融對接服務平臺。充分利用金融機構客戶面廣、分支機構多、資訊靈通等優勢,協調和支持中小企業與上下游企業、科研單位等對接,為企業提供各類政策、技術、市場等信息。

(五)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構建適應新時代需求的高質量人才體系

新發展階段,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才隊伍的建設,人才是驅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要積極構建涵蓋工匠型、管理型、數字型、科技型等復合型人才的隊伍體系。要聚焦專精特新企業實際人才需求,加強產學研結合,為中小企業輸送和培養更多有技術專長的人才。各級政府部門要出臺更具吸引力、更靈活的、更有針對性的人才配套政策,讓更多高層次、高質量人才有意愿參與到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也要不斷提升內生動力和高質量發展水平,以自身優勢提高對各類人才的吸引力。(參考文獻略)

猜你喜歡
專精產業鏈制造業
聚焦硬科技領域 765 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已上市
山西新培育認定“專精特新”企業744戶
“專精特新”軸承企業之檢測與試驗初探
冰雪制造業的魯企擔當
一圖讀懂“專精特新”
“饸饹面”形成產業鏈
喜看新中國七十年突飛猛進的制造業
產業鏈條“鏈” 著增收鏈條
產業鏈春之奏鳴
騙保已成“地下產業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