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籌推進中國基礎設施現代化

2023-09-26 04:08魏際剛
中國發展觀察 2023年6期
關鍵詞:基礎設施發展

魏際剛

基礎設施是國民經濟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引領性產業。建設結構優化、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具有重大意義,不僅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拉動投資、擴大內需、促進產業升級、形成新動能,也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增加就業,增強可持續發展、安全發展的能力,更是關乎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

中國是基礎設施大國

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來持續快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基礎設施大國,基礎設施規模龐大、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綜合效益不斷顯現,部分領域有較強競爭力,長期存在的供需矛盾得到緩解,許多領域瓶頸制約得到消除。

“十縱十橫”綜合運輸大通道基本貫通,“八縱八橫”為主骨架的高鐵網絡加快推進,形成了“首都連接省會、省會彼此相通,連接主要地市、覆蓋重要縣市”的國家高速公路網絡,“兩橫一縱兩網十八線”為主體的內河航道體系,國家綜合機場體系構建全面展開。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里程均位居世界第一,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基本實現了“縣縣通”。郵政行業基礎網絡實現“鄉鄉設所、村村通郵”。截至2021年底,全國公路總里程約528萬公里,公路密度約55公里/百平方公里;鐵路運營里程突破15萬公里,其中高鐵運營里程超4萬公里,占世界高鐵運營里程的2/3以上;內河航道通航里程達到12.8萬公里;境內運輸機場達到248個。

現代信息通信體系逐漸完備,實現“村村通電話、鄉鄉能上網”,中國已經成為網絡大國,網絡規模和用戶規模已經居世界第一。

能源領域已形成“四大油氣戰略通道”油氣管網格局、區域性成品油管網和國內天然氣骨干管網系統,基本形成煤、油、氣、電、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生產體系。

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備。中國已成為全世界污水處理量最大的國家。

基礎設施規?;?、網絡化的同時,服務能力與水平持續提升。鐵路旅客周轉量與貨運量、公路客貨運輸量及周轉量、水路貨運量及周轉量,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快遞年業務量均居世界第一,民航運輸總周轉量、旅客周轉量、貨郵周轉量均居世界第二。水利設施防汛減災作用日益凸顯,供水保障能力顯著提升,能源供給能力穩步提升,資源運輸安全保障作用進一步強化。

基礎設施技術水平不斷提升。中國已具有完備、成套的鐵路技術,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創新成果,成功實現了不同等級列車的混合運行、高速鐵路與普速鐵路的互聯互通。信息通信業在程控交換等一批關鍵通信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油氣管道工業在管道設計、建設、運行、管理等領域取得了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成果。油氣管道工程建設水平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部分基礎設施領域發展水平躍居世界前列。高速鐵路、既有線提速、高原鐵路、高寒鐵路、重載鐵路等技術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特大橋隧、離岸深水港、巨型河口航道整治及大型機場工程等建造技術邁入世界先進或領先行列。5G實現技術、產業、應用全面領先,高性能計算保持優勢,北斗導航衛星全球覆蓋并規模應用;芯片自主研發能力穩步提升,國產操作系統性能大幅提升;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量子信息等新興技術躋身全球第一梯隊。

在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雙湖互通高架橋上,落日余暉中,道路兩側三角梅在競相綻放,如同鑲上了粉紅色的花邊,帶給市民“一路生花”的視覺享受,讓城市立交橋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圖/中新社

多種因素重塑基礎設施發展格局

雖然中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還不是基礎設施強國,存在不少問題,面臨不少挑戰。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欠賬還較多,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任重道遠?;A設施發展總體比較粗放,系統化不強,綜合程度不高,互聯互通性較差,各類基礎設施之間尚未形成統一規劃、分工銜接與功能互補的互動關系。結構不盡合理,過剩與短缺并存、重硬件輕軟件、重干輕支、重客輕貨??臻g不平衡明顯,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和邊遠地區基礎設施的可獲得性和服務公平性有待加強。一些重要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不足,功能有待提升。

特別是,中國基礎設施發展正面臨一些新的大趨勢。進入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矛盾發生深刻變化。中國正在推進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構建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東西方互動、陸海統籌的全球化,推動全球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為主要特征的新產業革命勢不可擋,萬物互聯化、數據泛在化、線上線下大融合。圍繞產業互聯網、人工智能、5G、大數據中心、云存儲、區塊鏈、超級高鐵等新型基礎設施的競爭已經成為各國戰略競爭的焦點之一。

新挑戰新形勢新趨勢的交匯,對基礎設施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國必須進入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全面推進基礎設施現代化的新階段。

統籌推進基礎設施現代化的建議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基礎設施發展需牢牢把握時代要求,沉著應對各種挑戰與風險,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建設現代化強國為目標,充分運用新科技、新模式,滿足新需求,促進新消費,形成新動力,夯實基礎,消除短板與瓶頸,完善體系,優化結構,提檔升級,提質增效,以更大價值創造為經濟社會發展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戰略支撐。

一是以人為本,需求導向。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基礎設施對生產生活的基礎性支撐作用?;A設施的規劃、設計、施工和運行緊緊圍繞實際需求,充分考慮各類弱勢群體的訴求。

二是戰略引領,適度超前。統籌增量和存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優化基礎設施空間布局、功能配置、規模結構,創新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維護、更新等各環節發展模式。增強基礎設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支撐保障能力。

三是完善體系,優化結構??茖W規劃、總體設計。統籌點線面網、城市農村、東中西、沿海內地、發達地區與落后地區、國內與周邊國家、國內與國際等。做好總體規劃與專項規劃的銜接。既避免重復建設導致經濟結構失衡,又要補齊短板,提升發展質量效益。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著重提高基礎設施的供給質量和效率,更好地發揮基礎設施的協同效應。特別是加強運用新科技、滿足新需求、促進新消費、創造新模式、形成新動能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四是促進協同,融合發展。充分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牽引作用,推動新型基礎設施與傳統基礎設施融合發展。正確處理基礎設施間替代、互補、協調、制約關系,強化資源共享、空間共用、互聯互通。加強面向服務對象的需求分析,以方便適用為導向,推進精細化管理,豐富優質服務供給,提升人性化服務水平。

五是綠色智能,安全可靠。集約節約利用土地、廊道、岸線、地下空間等資源,加強生態環保技術應用。加強人工智能技術在基礎設施領域的應用,加快形成適應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需要的基礎設施體系。加強基礎設施風險管控、安全評估和安全設施設備配套,提升基礎設施保障國家戰略安全、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以及應對自然災害等的能力。

六是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建立健全推動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的規劃體系。構建以財稅政策、金融政策、產業政策、科技政策、環保政策等為組合的基礎設施發展政策體系?;A設施的發展離不開社會資本的參與。中國國內越來越多民營企業已參與到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大潮中,中國民營經濟的力量已經十分雄厚,基礎設施已經成為推動其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但不管是公共資本還是民營資本投資基礎設施,必須要考慮到投入產出效果,長期忽略這一點,必將產生不良后果。為此,要健全中央與地方投資聯動機制,優化政府投資安排方式,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政府需要從市場的角度幫助投資主體減少相應的風險。

七是深化改革,營造環境。著力解決制約基礎設施發展的制度性瓶頸,暢通社會資本進入基礎設施投資的渠道,形成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界定好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運營、維護等不同環節的屬性,明晰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傳統網絡型物理基礎設施如何實施自然壟斷業務與競爭性業務的分離,新型數字化基礎設施如何監管等均是亟待深入研究與破解的課題,這要求加快完善基礎設施領域的法律框架以及監管體系,為相關市場主體營造公平、公正、開放、透明的良好商業環境。

猜你喜歡
基礎設施發展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有望加速
公募基礎設施REITs與股票的比較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HU Wantai·TALK about Chongqing City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振動攪拌,基礎設施耐久性的保障
論PPP模式在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的應用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充分挖掘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潛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