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方法

2023-09-27 09:21蘭垚
教師博覽·科研版 2023年9期
關鍵詞:閱讀習慣體驗閱讀能力

蘭垚

[摘 要] 當代小學生課外閱讀參與狀況整體不容樂觀,這與孩子幼兒時期是否形成良好的閱讀興趣、是否建立有效的閱讀模式關系較大,加上家庭教育中父母生活方式的影響,電視、電腦、手機等各類電子產品的廣泛應用,導致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差。提升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多方通力協作,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引導他們建立個性化閱讀模式,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升他們的課外閱讀能力。

[關鍵詞] 小學生;閱讀習慣;閱讀能力;體驗

一、小學生閱讀現狀調查

筆者在本地學校做了小范圍的問卷調查,發現有部分學生不愛閱讀,甚至排斥閱讀。在城鄉4所完全小學不同年級7個班的312名學生中有2.8%表示不喜歡閱讀,基本不看課外書;63.6%表示一般,偶爾看看課外書;只有33.6%表示非常喜歡課外閱讀。由此可見,中小學生課外閱讀參與狀況整體不容樂觀。

二、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持續下降的原因

在筆者看來,大部分孩子不愛課外閱讀,是由多方面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幼兒時期就未形成良好的閱讀興趣,缺乏有效閱讀模式的建立。許多父母并非不懂得閱讀的重要性,也常常對孩子提出不同形式和強度的閱讀要求,但往往忽視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感受,為他們購買包裝再精美的書籍也很難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用再嚴厲的語氣也無法促使孩子愛上閱讀。

二是受父母生活方式的影響。父母是否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第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的數據顯示,95.1%的兒童因家長喜歡且經??磿矚g閱讀;在家長不喜歡看書的家庭中,則有23.7%的兒童受父母影響也不喜歡看書。由此可見,父母的閱讀習慣對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是極其重要的。

三是電視、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廣泛應用,對小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帶來負面影響。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工作、生活被各類電子產品裹挾,孩子很容易對電子產品形成心理依賴,加之父母疏于對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管理,導致孩子的課外閱讀興趣持續下降,課外閱讀時間被嚴重擠占。

四是受閱讀環境的影響。嘈雜的家庭環境、不和諧的家庭氛圍很難為孩子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每一次閱讀都應該是一場心靈的旅行,每一場旅行都需要輕裝上陣。家庭環境嘈雜,會干擾孩子的注意力,打斷孩子閱讀的思緒。家庭成員關系的融洽,可以讓孩子心靜;身處于家庭矛盾和紛爭里的孩子會有沉重的心理壓力,無法做到心無旁騖地開展閱讀活動。

三、提升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方法

(一)根據年齡特點引導學生建立個性化閱讀模式

根據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地域兒童的智力、心理和認知能力,筆者將12歲以下的兒童分為1至3歲、4至6歲和7至12歲三個階段進行專屬閱讀模式建立的相應探究。

1至3歲階段。幼兒對文字閱讀還未建立相應概念,理解能力更是不足,但對圖畫、色彩、聲音刺激尤為敏感,家長可以通過給孩子朗讀書本、帶領孩子閱讀色彩豐富的繪本、播放兒童廣播劇等方法,刺激幼兒大腦,讓孩子喜歡與書本接觸,對書本產生興趣,同時在幼兒大腦中形成初步語言映射,為其建立良好語感打下基礎?!独斔拱僮兓有“倏啤肥菫榈妄g兒童打造的立體玩具百科全書,采用特殊工藝設計互動機關,利用摸、轉、推、翻等直觀的閱讀方式展現復雜多變的事物,寓教于樂,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符合低齡兒童的認知發展需求。

幼兒階段是孩子發展語言最重要的時期。在教學中,幼兒園教師要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引導孩子在閱讀中體驗愉悅和滿足,通過兒童課本劇表演、動物模仿秀、小小主持人等活動外化閱讀效果,為進一步激發幼兒閱讀興趣打好基礎。

4至6歲階段。這一階段的幼兒認知能力得到發展,閱讀水平有所提升。因年齡尚小,幼兒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記憶力還未達到穩定水平,理解能力也較弱,針對這一階段的幼兒,宜運用游戲互動方式引導其開展有效閱讀。幼兒在語音發聲、詞匯積累、語句運用、表達等方面都有所提升,可以初步運用語言、符號進行粗淺的思考,但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仍不足;從閱讀能力來看,這一階段的幼兒還不具備完全獨立的閱讀能力,可在成年人的協助下開展基礎閱讀活動。當孩子對書本產生興趣,對讀物內容也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時,父母應抓住兒童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堅持為孩子開展親子閱讀,輔助兒童開展閱讀活動,進一步刺激兒童大腦,豐富兒童接收語言信息的渠道,利用豐富的讀物插圖或影音資源帶領兒童沉浸于故事情節中,激發兒童豐富的想象力,讓兒童對閱讀產生強烈渴望和喜悅,從而培養兒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7至12歲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同學段學生的閱讀偏好也在變化。小學生更偏愛“校園、成長”類圖書,如《笑貓日記》《淘氣包馬小跳》《米小圈上學記》等。初中生則對“推理、懸疑”類的圖書感興趣,如《解憂雜貨店》《白夜行》《福爾摩斯探案集》等。高中生則更關注“社會”類的圖書,如《活著》《人間失格》《1984》等。兒童進入小學階段,識字能力進一步提升,理解能力進一步增強,閱讀偏好開始呈現,此時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對孩子課外閱讀的引導應堅持以孩子為主體,充分尊重孩子的閱讀喜好,在堅持“讀好書”的前提下,鼓勵孩子“精讀”“專攻”興趣領域,廣泛開展不同類目書籍的閱讀,使孩子形成“博覽+薈萃”的閱讀模式,建立倒“T”型知識結構,為將來專業選擇和事業發展做好思維構建及知識儲備。

但需要留意的是,進入小學高年級后,學生逐漸向青春期過渡,叛逆心理開始萌發。進入這一階段后,學生參與課外閱讀的主動性、自覺性會有所下降。家庭、學校要注意觀察學生的閱讀狀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監護人要起到監督作用,既不干擾學生的閱讀習慣,又為學生營造寬松、開放的閱讀氛圍。

(二)利用好外部因素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營造閱讀氛圍。小學生的一部分課外閱讀場所在家里,首先要營造安靜的家庭環境,其次要保持閱讀心靜。安靜的家庭環境不會干擾學生的注意力和閱讀思緒,能讓學生在知識和思考的世界徜徉;心靜是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心理因素保障。良好的家庭成員關系可以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一個充滿愛的家庭氛圍是開展閱讀活動的基礎。此外,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能促進孩子閱讀興趣的提升。根據兒童年齡特點,低齡兒童需要隨意、溫馨的閱讀環境,在茶幾前、地毯上,甚至是靠在父母的膝蓋上閱讀。而進入小學階段,尤其是即將進入青春期時則要一個相對隱秘的空間。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為孩子打造一間專屬書房,或者在孩子的臥室放置書架,擺上圖書,掛設精美的書畫,打造出滿滿書香味。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至少也要給孩子置辦一張合適的書桌,配上一盞舒適的臺燈,給孩子一個沉醉書海的小天地。

父母示范引領。大多數父母都希望孩子愛上閱讀,但一味地說教只能適得其反。未成年人由于識字量和自制力有限,因而閱讀過程中需要得到父母的幫助。言傳不如身教,想讓孩子愛上閱讀,父母的重視和參與尤為重要。加之年齡小、理解力不足,孩子獨自閱讀遇到理解困難而長期得不到及時解答時,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很有可能因此失去閱讀興趣和動力。因此,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方面,父母應盡可能拋開應酬、娛樂,拿起書本,和孩子一起沉浸書海,以身示范,帶動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另一方面,父母可以利用周末時間帶孩子去書店、圖書館參加集體閱讀活動,感受閱讀氛圍,讓孩子與書友進行閱讀交流,收獲閱讀帶來的成就感和愉悅感。

電子產品管理。21世紀進入信息化時代,電腦、手機等信息化工具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但信息化工具也是一把“雙刃劍”,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對兒童閱讀書籍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網游、手游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導致孩子沉迷游戲,很難靜下心來閱讀。因此,學校、家庭應當做好各類電子產品的有效管理,做好疏導教育,減少孩子對電子產品的依賴,塑造孩子形成平靜、淡泊的心態。

制訂閱讀計劃。筆者認為,課余生活應該是校園生活的補充,而不應該是校園生活的疊加,因此應盡量保證學生的課余時間花在非學業領域,引導學生制訂科學的閱讀計劃,積極開展課外閱讀。第一,在閱讀時間上,應確保1至3歲的幼兒每天有10~20分鐘閱讀時間,4至6歲的幼兒每天有20~40分鐘閱讀時間,7至12歲的幼兒每天有1小時左右的閱讀時間;第二,在閱讀活動上,家長應為低齡兒童開展每周不少于4次的親子閱讀,為高年段學生開展每周不少于2次的家庭讀書會,至少每兩周去一次書店、圖書館;第三,閱讀內容成體系、成篇目,制訂科學的推進計劃,避免“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完成一個階段后引導孩子查閱解讀資料,與老師、朋友進行閱讀交流,做好讀書總結工作,堅持寫讀后感,深化閱讀理解。此外,需要觀察孩子是否因課外閱讀而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因沉迷課外閱讀而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是本末倒置的表現。在制訂合理的閱讀計劃時,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自制力和執行力,確保閱讀計劃高效落實。

充分勞逸結合。一要在完成閱讀任務后適當開展體育鍛煉,體育鍛煉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提高身體素質,還具有調節人體緊張情緒的作用,能改善生理和心理狀態,消除讀書帶來的心理壓力,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學習、閱讀活動;二要注意合理用眼,控制用眼距離,長時間用眼后眺望遠方來緩解眼睛疲勞,做眼保健操放松眼球,并注意改善照明環境,不要在刺眼或昏暗的光線下閱讀;三是要保證充足睡眠,不熬夜閱讀,保持每天精神狀態良好。

(三)理論認知與實踐探索相結合,深化閱讀體驗

閱讀的最終目的是要將閱讀材料內化為心靈的養料,通過閱讀汲取精神和情感力量,健全自身人格。

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不能只停留在表面,還需通過生活實踐加深學生對文章的感悟。這就要求學校、家庭積極引導兒童將理論認知與實踐探索相結合,深化閱讀體驗,要做到以下兩方面:第一,鼓勵孩子積極參與社交活動,在安全范圍內適當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體驗不同職業,在與不同人群的交往中體驗生活,加深對閱讀的理解、領悟。以古詩《鋤禾》教學為例,孩子們端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條件好的學校還有空調,身體上的舒適根本無法讓學生體會到夏日的炎熱。學生沒有下到田間地頭當一回農民,更體會不到身處烈日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累,也就無法理解“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艱辛。由此可見,實踐是提升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關鍵。第二,家長可根據家庭條件科學組織家庭旅行,使孩子將書本上看到的東西與現實中的景象相聯系,獲取最直觀的認知體會,產生最真切的情感體驗,達到蕩滌心靈的理想效果。以《爬山虎的腳》一文為例,倘若學生沒有機會親眼見到爬山虎,就是把課文熟讀成誦,恐怕也只能依照課文里的描述和插圖想象一下爬山虎的樣子。對爬山虎葉子的形狀、葉子爬滿墻的壯觀景象、爬山虎腳的形狀、用手撫過爬山虎的觸覺、爬山虎散發的味道,都是無從體會的,對爬山虎精神的解讀更無從談起。

綜上所述,提升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至關重要。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多方通力協作,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引導他們建立個性化閱讀模式,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單華艷.全民閱讀背景下未成年人閱讀概況研究[J].出版廣角,2017(21):36-38.

[2]劉慧姣.家庭教育情境下的兒童閱讀策略[J].新閱讀,2022(11):60-62,64.

猜你喜歡
閱讀習慣體驗閱讀能力
淺談語文閱讀的教學方法
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培養一年級孩子愛上閱讀的方法與策略
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淺談演員“第一自我”與“第二自我”的轉化
體驗視角下文化旅游產品深度開發研究
試析提高二外日語閱讀能力之對策
分層導學有效提高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習作的豐富素材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學生應用題解答水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