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常賽”體育課堂的有效性策略

2023-09-27 09:21陶德財
教師博覽·科研版 2023年9期
關鍵詞:常賽比賽技能

陶德財

[摘 要]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要求體育課堂在核心素養視角下進行改變和轉型,特別是在體育課堂教學組織上強調“教會、勤練、常賽”一體化模式。而“常賽”處于學校體育課堂的核心位置,因為沒有競賽的體育課是不完整的體育課。體育比賽對學生運動技能的形成和應用、對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提升都有重大意義,也是體育獨特育人價值的重要體現。

[關鍵詞] 賽;常賽;有效性

“賽”是指比較好壞、強弱。體育課堂教學中的“賽”是指以單一的身體練習為核心的游戲或比賽,通過游戲或比賽的形式鞏固學生所學的單一身體練習,以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而“常賽”則是指經常性的體育比賽,是要求組織全員參與的比賽,從班級內部的競賽到班級聯賽、校際聯賽,到全國聯賽,再到全國綜合性運動會。開展的目的是真正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做到賽中練、賽中學,體現主體技術遷移,以賽代練,以賽促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真正實現學生會用、會比賽。

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提出“教會、勤練、常賽”的體育課新模式?!丁大w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解讀》強調從課堂到應用需要一體化施教,要讓學生會運動、懂運動和愛運動。積極開展校賽和上級比賽,通過層層比賽為學生提供“常賽”平臺,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意識和克服困難的精神品質,幫助他們積累更重要的競賽經驗。

體育教學比賽不僅是學生喜愛的學練形式,還關系到學校體育的愿景實現。教師在組織“常賽”體育課堂比賽時,應結合教材選擇比賽內容,基于學情設置適宜的比賽難度,根據比賽情況調控對抗強度,著眼實戰提升比賽的正式程度,這些都有利于提升體育教學比賽的效能。實際上,真正會比賽、常比賽和懂比賽的學生并不多。賽什么?怎么賽?賽的效果如何?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一線體育教師。體育課堂教學比賽的諸多問題也越發明顯,主要表現為:“賽”的目的和意義不明確;“賽”的內容選擇不當;“賽”的難度設置得不合理;“賽”的連貫性不強。那么,如何提高“常賽”體育課堂的有效性呢?

一、開展“常賽”體育課堂的目的和意義

(一)樹立“常賽”體育課堂的意識

大部分人認為,“常賽”只針對運動能力突出的個體,與大多數人毫無關聯。體育課堂上的“賽”也只是少數運動能力比較突出的學生的事。其實這是一種狹隘的認識。我們提倡的是人人都能參與比賽的“常賽”機制,它不僅保證課課有比賽,人人有參賽項目,還有專項聯賽,要求學校積極推廣普及體育競賽活動,組織學生參與班級、校際的體育競賽,通過“常賽”形成良好的體育學習氛圍。高效、優質的體育課堂需將目標具體化、內容結構化、形式多樣化,而“賽”能很好地在目標、內容和形式上融合和呈現,通過“賽”能讓“三化”更好落地。

課堂教學改革是學科課程改革的核心,也可以說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課堂不改,教育不變?;貧w體育課堂,不難發現,真正推動“常賽”實踐的是體育教師。所以說,沒有體育教師的參與,一切體育課堂教學改革都無從談起,包括“常賽”體育課堂的實踐。要讓體育教師真正地落實“常賽”體育課堂教學,首先就要讓他們從思想上有所轉變、從認識上有所提高,樹立“常賽”體育課堂的意識,真正明白開展“常賽”體育課堂教學的目的和意義?!俺Y悺斌w育課堂承載著特殊的育人價值,在培養學生形成頑強拼搏、積極進取的體育精神和責任擔當以及團結協作的個人品德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只有從思想上、認識上發生改變,才會欣然改變體育課堂教學,實踐體育課堂“常賽”的新樣態。

(二)理解“常賽”體育課堂內涵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安排“常賽”,表面上看是教學組織方式的一種變化,其實不然,它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和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通過“常賽”,能夠強化和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同時也不難發現,賽是學練的升華,在賽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賽中的不足之處還可以成為學習的新起點,真正體現“學中賽、練中賽、賽中學、賽中練”,學練賽一體化。

“常賽”是構建新教學模式的關鍵?!俺Y悺辈辉偈巧贁颠\動能力突出的學生的“專利”,而是成為班級里人人都能參與比賽的機制。體育課堂上的競賽,則是“教會”的延續和“勤練”的拓展,是運動技能和體能的綜合展示,是“學會”和“勤練”的實踐性體驗,也是培育體育課程核心素養和實現體育教育價值的集中體現。

二、注重“常賽”體育課堂“賽”的設計

(一)豐富“常賽”內容

新課標理念下的體育課堂需要“賽”的點綴、“賽”的支持,同時運動技能的形成與運用需要通過“賽”來實現和檢驗。以賽促練、以賽促學、以賽提質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主要手段之一。

結合對“常賽”的理解,不難發現,“常賽”主要體現在游戲和比賽中。因此,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體育教師要結合體育課堂的內容和學生實際,在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運動技能形成規律的前提下,從“常賽”視角組織體育比賽。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比賽呢?顯而易見,不是的?!俺Y悺币蟀ā疤锰觅?、人人賽”,這就要求比賽內容對應學生所學運動技能,是結合教材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進行比賽,即以單一技術動作為核心的組合技術動作練習,比賽的項目則是對此技術的運用。比如足球“行進間運球”,在學生學完動作后,可以組織1對1的行進間運球、傳接球、射門,采用計分方式組織比賽。

另外,在內容的選擇上還應該考慮競賽的“適宜”。適宜指的是“恰當的,不超過心理預期”。在體育課堂“常賽”教學中,教師應正確處理好“適宜”與“生成”之間的關系,堅持兩者的辯證統一,防止不適宜影響教學過程的動態推進和創造性發揮。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選擇適宜的競賽內容,就是指選擇與教材相匹配、相關聯的內容來組織競賽。

(二)設置適當的比賽難度

比賽難度的高與低都會對比賽的作用和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設計不當,會與預期的想象有天壤之別。難度低了,學生不感興趣,認為沒有挑戰;難度高了,學生完成不了,就會失去信心。因此,教師在體育課堂上設置“賽”的難度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認識到學生已有的運動技能水平,同時也要考慮設置的難度符合青少年爭強好勝、敢于拼搏的心理特點,不超出學生現有的技能水平和應用能力。要基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置比賽難度和梯度,并根據學生在參加比賽時的表現及時做出調整。

(三)適時調整比賽的對抗強度

對抗強度是比賽競爭性的主要指標。教學比賽突出競爭性和對抗性,更能吸引學生和提高學生學練的興趣。

如果不能預判比賽活動的對抗強度,那么學生很可能因為強度過低或過高而漫不經心、消極應付,帶來安全隱患,甚至引發沖突和無法繼續等情況。

因此,教師除了設計易行的參賽辦法,制定簡明的比賽規則,做好學生的參賽教育,還要根據學生的技能水平、體質狀況合理制定對抗性較強的項目。以小場地比賽為主,并能根據教學比賽的現場情況及時調整對抗強度,以期達到預期的效果。

(四)優化比賽形式

當前體育課堂,有的學生呈現的狀態是學不樂、學不會、學不熱。這種狀態已然是一種“病態”。為什么會這樣?其實前后存在一定的邏輯關系。學不樂是由于教師對學生的關注不夠,對學生的需求不顧,學生的參與不足;學不會是由于教師的教學方法欠缺,教師能力弱,區分不了技術、技能和能力的關系;學不熱是由于教師對課堂內容設計不好。體育本應該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課程,然而現在有許多學生不愿上體育課,原因在于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不濃。興趣從何而來?其實辦法有很多。

教師可以轉變體育課堂教學方式,注重體育課堂的“常賽”,通過“賽”的組織與開展,通過多樣的比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那么,如何持續保持學生對體育知識和技能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對體育課堂上的比賽全身心地投入?“賽”的形式的變化和多樣性至關重要。就組織形式來說,有同質對抗、男女分組或男女混合分組。比如球類比賽,可以同質對抗,組織1對1、3對3或者5對5的比賽;如接力跑,可以組織男女混合分組比賽,也可以進行男女分組比賽等。就比賽結果認定,有比得分,有比高低、快慢、遠近等。

三、注重比賽項目系列化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強調教學內容大單元設計,強調課程內容結構化。大單元教學要求有大問題、大任務、大概念,這類大問題、大任務或大概念就是單元統攝中心。這里還有一個量化的要求,那就是18節及以上的課時,是相對完整連續學習學科知識與培育體育核心素養的橋梁。

因此,在大單元教學的基礎上,教師要根據學生個人和集體的技能水平安排進階式、螺旋式的競賽內容,制定相應的競賽規則和要求,以期收到最佳的“常賽”效果。比如在進行籃球教學時,我們可以根據單個技術動作學習來設計不同的比賽。如“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課,學生在學會動作后,就可以安排3對3或者4對4的半場比賽,規定學生采用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動作投中的球才計分;又如學生在學完所有的籃球技術動作后,就可以組織班級或年級內的半場3人制或全場5人制的比賽。

四、提升體育課堂比賽正式程度

體育課堂受時間、資源、條件的限制,課堂內的競賽有別于正規的競技比賽。無論哪一學段,在體育課堂“常賽”中都應更多地在競賽過程中考查和培育學生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核心素養。

比賽規則、情境和對抗越貼近正式比賽,“賽”的效果就越好。因為只有通過在日常教學中貼近正式比賽的情境來進行比賽,學生才可能具備參與正式比賽的能力,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運用,學會某項運動技能和體育運動。

相反,在體育課堂中,如果“常賽”只是流于形式,學生無投入,走走過場,那僅僅是賽了,出現了“亂賽”(無方向)、“盲賽”(無目標)、“瞎賽”(毫無深度和意義),這種“賽”對體育運動技能的掌握是沒有任何幫助和意義的。

五、完善“常賽”體育課堂評價

體育課堂教學的意義在于通過教、學、評縮小學生之間的差異、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原有的運動能力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和提高,使體育課堂真正做到教得有法、學得有效、評得及時。

“常賽”的特點是由內而外展示學習的結果,其側重點是比賽情境的設置、學生運動技能的運用情況、學生在比賽中體現出的體育品德等?!百悺钡谋憩F形式主要是個人展示、小組共同展示、各種對抗性比賽等。

新課程理念強調各學科都要注重學科實踐。體育課堂教學中運用“常賽”教學手段就是學科實踐的最好證明。站在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養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以體育學科育人的高度思考,學科的知識就需要用學科的方法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發現學科的觀念、思維的價值。應通過“常賽”串聯課堂和單元教學,通過對賽的內容、時間、強度、組織、投入程度等可量化和可觀測指標的反饋來綜合評價學生。

總之,以賽代練、以賽代檢是體育課堂新的教學形式。賽是學練的外部刺激,也是實現學練目標的舞臺。賽是對學生學與練成果的檢驗,是體驗體育運動快樂的最高形式,是培養學生形成優秀體育品德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王登峰.學校體育中的競技運動及其價值[J].體育教學,2016,36(11):4-5.

[2]于素梅.從一體化談“學、練、賽”及其應用[J].體育教學,2020,40(8):17-19.

[3]王宗平,丁軼建.深化體教融合 讓人人“常賽”成為常態[J].中國學校體育,2020,39(10):8-9.

猜你喜歡
常賽比賽技能
高級技能
構建“教會、勤練、常賽”的立體化學校體育新樣態實踐研究
基于“常賽”視角的冬季健康體育課程實施策略
思考解析“教會、勤練、常賽”
促進新時代學校體育“教會、勤練、常賽”的策略
秣馬厲兵強技能
選美比賽
拼技能,享豐收
比賽
最瘋狂的比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