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人民為中心推動首都民間外交發展

2023-09-28 07:37張謙
前線 2023年9期
關鍵詞:以人民為中心高質量發展

[摘要] 民間外交作為黨的事業和國家總體外交重要組成部分,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是黨的群眾路線在外交領域的生動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對外友協切實發揮首都民間外交的主渠道、主陣地和主力軍作用,將這一重要思想貫徹到首都民間外交工作各領域全過程,更好調動國內外各方面資源力量,推動首都民間外交不斷創新發展。

[關鍵詞] 以人民為中心;首都民間外交;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 D616; D827?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0529-1445(2023)09-0075-04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百年奮斗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黨的二十大明確要求,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歷史進程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作為北京市委領導的專門從事民間外交的人民團體,北京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以下簡稱市對外友協)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貫穿民間外交工作各領域全過程,更好調動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磅礴力量、增強北京市與世界各國各城市間友好關系,是職責所在、使命所系,是新時代新征程上必須回答好、實踐好的重大命題。市對外友協結合主題教育深入調研思考,進一步深化以人民為中心推動首都民間外交高質量發展理論內涵和實踐要求的認識。

始終堅持人民性這一民間外交的本質屬性

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國外交的力量源泉。1民間外交作為黨的事業和國家總體外交重要組成部分,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是黨的群眾路線在外交領域的生動體現。民間外交的根本立場、力量主體、價值目標無不彰顯著人民至上的鮮明底色。

人民至上是民間外交的根本政治立場。馬克思主義是以人民立場為前提基礎,以人民利益為價值取向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邏輯闡明了人的本質、人的主體地位及人的全面發展等理念,其價值邏輯在于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和全人類的解放。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蔽覀凕h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堅守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民間外交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始終站穩人民立場,深深植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天安門城樓上的“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既是黨賦予民間外交的崇高使命,也是民間外交人民至上根本立場的莊嚴宣示。

人民群眾是民間外交的立業興業之基。任何一項偉大事業要成功,都必須從人民中找到根基,從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來完成。民間外交的力量主體是中外人民群眾,民間外交成長發展史就是一部中外人民的團結奮斗史。我們黨創立民間外交事業以來,始終如一地尊重人民群眾在民間外交中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新中國成立后,對內組建國家到基層的各級對外友協,發揮引領、骨干、橋梁作用,把各方面人才和資源匯聚到民間外交事業中,使工作主體日益多元、自身力量更加雄厚;對外注重走好國際群眾路線,廣泛團結國際組織和各國各地區跨國機構、友好團體和各領域人士,不斷夯實國與國關系發展的民心基礎。正是越來越多的中外機構和各界群眾成為民間外交的支持者、參與者,才匯聚起推動事業發展的磅礴力量。事實充分表明“人民永遠是我們最堅實的依托,最強大的底氣”。1

造福人民是民間外交的永恒價值追求。民間外交聯通中外、承載民心、關乎民生,工作成效與中外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息息相關,根本目的在于造福中外人民。民間外交在國家總體外交中發揮基礎性作用,促進中外人民相知相親,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營造更友善、更親近、更認同的國際合作環境;民間外交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獨特作用,通過加強中外合作、引進高端要素,不斷推升城市國際化水平和人民生活質量;民間外交圍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一帶一路”共建共享,推動全球發展、安全、文明倡議落地見效,推動構建公平合理的國際秩序,努力將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世界的美好愿景變成生動場景?!案鲊嗣駥γ篮蒙畹南蛲褪俏覀兊淖非蟆?,是習近平總書記向國際社會的莊嚴宣告,也是民間外交工作的根本旨歸和永恒追求。

努力在民間外交工作中走在前當標桿

北京市委書記尹力明確要求市對外友協要“在民間外交工作中走在前、當標桿”。市對外友協牢記市委領導殷殷囑托,以實際行動推動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首都民間外交領域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形成生動實踐。

站穩人民立場,找準定位強化擔當。結合自身職責任務,認真總結提煉形成具有鮮明人民立場、厚重人民情懷的首都民間外交特色理論成果,明確市對外友協是市委領導的專門從事民間外交的全市性人民團體,是首都民間外交的主力軍;明確要發揮市對外友協在首都民間外交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明確從事民間外交的全市性人民團體和促進北京民間組織國際交流“兩個基本定位”;明確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助力新時代首都發展、促進中外民心相通“三大核心職能”,等等。從理論層面進一步凸顯首都民間外交的人民屬性,找準市對外友協的職能定位和努力方向,以理事會換屆為契機,將相關成果及時納入章程、發展規劃等基礎性規范性文件,為以人民為中心推動事業發展和自身建設統一了認識、凝聚了意志,提供了實踐依據和遵循。

調動中外資源,擴大主體匯聚力量。市對外友協和所負責管理的北京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現有314個單位和個人理事(會員),涵蓋外事、經濟、文化、科教等多個領域。近年來,市對外友協注重發揮理事(會員)的橋梁紐帶作用,團結凝聚各行業各領域的優質資源,不斷擴大工作覆蓋面和影響力。積極爭取中央有關單位的支持幫助,做好任務承接和工作對接;加強對基層民間對外友好職能部門的工作指導,促進民間外交走進學校、街道、企事業單位;注重理事會自身建設,逐步建立聯絡、會議、培訓等有關制度機制,強化整體聯動、優勢互補的協作關系。對外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深交老朋友、廣交新朋友、培育青少年朋友、交好家門口朋友,不斷擴大北京國際“朋友圈”,拓展走出去的“合作圈”。市對外友協已與五大洲70多個國家220多個組織建立友好合作關系,與多國駐華使館、外國專家、媒體記者、高校留學生、在京外籍小朋友常態化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合作。中外各界的積極參與使首都民間外交工作格局不斷優化、發展能量進一步迸發,“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對內發揮優勢,圍繞主線服務大局。緊緊圍繞服務國家總體外交、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這條主線,更加積極主動促進交流合作、匯聚資源力量,使首都民間外交與國家總體外交、新時代首都發展同頻共振、同向同行。一方面,主動服務融入黨和國家對外工作大局,配合國家領導人出訪和出席二十國集團、上合組織峰會等重大外交行動開展民間交流;在建黨百年和黨的二十大召開之際,組織主題展覽、紅色友人專訪等20余場活動;用好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特別咨商地位、《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觀察員等國際身份,30多次在聯合國有關會議亮相發聲,在多邊治理中貢獻首都民間智慧;邀請市人大領導出席中美省州立法機關合作論壇,安排美、日和非洲有關國家議員、青年領袖等千余人次來京交流研討。另一方面,圍繞北京“四個中心”功能建設發揮民間作用,承辦北京黨建引領接訴即辦改革論壇公共服務創新國際論壇,分享全球超大城市治理經驗;連續3年在服貿會框架下舉辦北京國際民間友好論壇和青年創業、城市更新等論壇,連續舉辦4屆中關村論壇“智能+”論壇,圍繞健康、交通、能源、教育主題發布16項應用成果,牽線搭橋促成德國高科技企業落戶北京。北京冬奧會期間,組織400余名外籍人士觀摩4場開閉幕式,吸引全球46個國家(地區)3萬余名青少年參加國際青少年繪畫邀請展,冬奧組委選取3000余幅作為禮物贈送參賽運動員,中央外辦領導指出“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是最好的民間外交”。近年來組織出訪163批次,接待來訪470余批次,先后開展120多場對話會、藝術周、“魅力北京”等活動,有力提升了北京城市國際形象和市民國際化素質。

對外開拓渠道,惠及民生贏得民心。努力推動“一帶一路”走深走實。承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地方合作和民心相通分論壇,持續實施“絲路一家親”行動,參與發起“國際民間減貧合作網絡”,與70余個國家120多個友好組織在經貿、科技、文化、衛生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促成20多個民生項目在蒙古、緬甸、南非、毛里求斯等國落地,向歐亞非8國捐贈抗疫和救災物資。積極促進全球發展、安全、文明倡議落地落實。邀請友好組織參與國際民間社會共同落實全球發展倡議交流大會,推動部分項目納入落實全球發展倡議項目庫;組織國外青年代表參加絲路青年共話文明交流會,共同發起《絲路青年共同落實全球文明倡議行動宣言》;借助各類活動積極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構建人類安全共同體的民意氛圍更加濃厚。主動分享中國方案和北京智慧。發揮北京國際民間友好論壇、“我與北京iBeijing”、首都民間友好交流與合作云對話等平臺的外宣效應,生動展現當代中國和首都北京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生態文明等方面的經驗成就;借力近30家國外媒體,將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艱辛探索取得的理論與實踐成果與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分享。

奮力譜寫新時代首都民間外交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市委書記尹力明確要求市對外友協“以首善標準開展具有全球視野、中國氣派、北京特色的大國首都民間外交”。遵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市委明確要求,市對外友協切實發揮首都民間外交的主渠道、主陣地和主力軍作用,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貫到底、落到實處,推動首都民間外交再上新臺階。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構建首都民間外交工作新格局。對內團結凝聚首都各界資源力量,加強理事會自身建設,成立首都民間外交專家委員會,建立資源數據庫,抓好專業人才培養,推出一批民間國際交流特色線路和場所,鞏固建強開展工作基本盤;注重發揮理事(會員)輻射帶動作用,重點加大對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的工作力度,不斷擴大力量主體;支持建立區級對外友協,促進民間外交工作深入基層;注重借力傳統媒體、新媒體以及各類活動的外宣平臺,推動形成全方位多領域多層次的首都民間外交工作格局。對外推動構建國際民間統一戰線,積極利用和拓展既有人脈資源,在周邊國家深耕細作,在有關大國植根拓展,在亞非拉地區廣結善緣;調動用好理事的外聯資源,培育開展工作的新優勢新動能;加強與聯合國相關機構和國際組織聯系合作,開辟在國際舞臺亮相發聲的新領域新空間;發揮海外僑胞和駐外人員作用,助力首都民間外交發展。

擴大中外人民參與度,推升首都民間外交影響力。提供民間支持,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在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上合組織、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等外交活動以及中非、中阿、中拉等論壇期間,及時配套開展民間活動;持續實施“絲路一家親”行動,不斷豐富落實全球發展倡議項目庫;引領社會組織主動設置議題和積極參加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氣候變化大會、世界衛生大會,在全球治理中發揮作用。貢獻民間智慧,助力新時代首都發展。參與文化中心建設,配合中軸線申遺,助力推進三條文化帶建設,依托“一帶一路”文化之旅宣介北京古都文化和現代城市文化。融入國際交往中心建設,著力提升“我與北京iBeijing”品牌活動的影響力和美譽度,繼續辦好首都民間友好交流與合作系列云對話,實現線上線下交流形式多樣化。服務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持續打造中關村論壇“智能+”論壇,依托服貿會、金融街論壇等平臺舉辦相關專業會議,積極引進契合新時代首都發展的高新技術。協助做好后冬奧文章,搭建“一起向未來”為主題的民間外交活動平臺。匯聚民間力量,抓好規劃任務落實。發揮理事(會員)骨干作用,調動首都各界和國外友好資源,合力落實《北京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發展規劃(2023年—2027年)》,切實將規劃的目標任務轉化為服務國家總體外交、服務首都高質量發展、服務中外人民的實際成果。

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深化理論研究。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的重要指示,堅持實踐問題從理論上作答、理論問題到實踐中解題,把深化理論研究作為一項基礎性工程緊抓不放。對標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理論內涵和實踐要求,進一步從學理法理哲理上搞懂弄通首都民間外交“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以及“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等基本問題。結合新時代的使命任務要求,及時開展相關應用性研究,把市對外友協在實踐中如何落實好“兩個基本定位”“三大核心職能”,如何發揮好首都民間外交的主渠道、主陣地和主力軍作用等有關問題深化細化具體化,升華規律性認識,形成體系化成果,更有針對性地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摘編[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23.

[2]習近平外交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學習出版社,2021.

(作者簡介:張謙,北京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

責任編輯 / 蔡慶悅

猜你喜歡
以人民為中心高質量發展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中國改革的成功取決于科學的理論指導
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群眾觀的邏輯建構
淺議在黨建中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深刻理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