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省域文化產業聚集對傳媒企業高質量發展影響研究

2023-09-28 02:30劉雨萌
中國商論 2023年18期
關鍵詞:絲綢之路經濟帶省域經濟帶

劉雨萌

(廣西外國語學院 廣西南寧 530222)

1 引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內需潛力充分挖掘為發展思路,將經濟發展依賴的物質資源消耗逐步轉變為文化、健康等無形資產創造的“軟價值”建設。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經濟發展水平不斷增長,也帶動了我國文化產業的飛速發展。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頒布《“十四五”期間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推進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加快區域文化產業協調,發展文化和旅游融合重點業態和發展載體成為未來文化產業發展的重點,標志著我國文化產業已成為國家戰略產業。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需要建立在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上,而傳媒企業作為文化產業的核心,其通過文化傳播和信息服務影響文化產業價值提升。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傳媒企業高質量發展,通過頒布相關政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傳媒企業逐步在資源利用、生產經營、財務管理及社會責任方面進行變革并逐步提升企業價值。

回顧現有文化產業聚集相關文獻,相關學者基于產業集群視角探究企業績效的影響,左安斌(2021)通過構建回歸模型研究發現產業集群對流通企業技術創新具有正向作用,且知識整合溢出效應起到中介作用[1]。趙燕等(2021)探究粵港澳地區科技產業集群發展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研究發現產業聚集發展有助于推動科技企業內部創新,并呈現一定的財務盈利促進作用[2]。探究產業聚集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張丹丹等(2019)發現提高企業價值需控制好企業成本,而產業聚集對調整成本起到一定的黏性作用,從而使企業風險降低并獲得更高的企業價值[3]。何中兵等(2022)結合物聯產業聚集的發展特點,提出物聯聚集嵌入力、信息融合力、協同創新力對企業價值具有促進作用[4]。在文化產業聚集的研究中,楊路明等(2021)研究發現我國四大經濟地區文化產業發展水平存在顯著差異[5]。趙星等(2016)研究發現文化產業聚集已逐步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6]。而對于文化產業與傳媒企業的發展研究中,部分學者圍繞文化傳媒業的整體發展為視角,如高樂華等(2018)對區域性文化產業聚集的特征和傳媒企業產學研一體化進行優化并做出相關課題研究[7]。

通過梳理相關文獻發現,學者們從產業集群視角、企業價值視角取得了較多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有益于產業聚集對企業價值提升的對策建議,但仍有一些待拓展的問題,如從產業聚集視角出發,選擇文化產業聚集與傳媒企業發展問題的文獻并不常見,李燁等(2017)考察文化產業區域差異與傳媒類企業成長性關系,其研究發現文化產業發展對傳媒企業成長具有調節效應[8],但關于文化產業聚集與傳媒類企業高質量實證分析類的文獻較少。因此,本文貢獻邊際效應在通過厘清產業聚集與企業高質量理論基礎上,實證估測文化產業聚集對傳媒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對其進一步發展文化產業聚集效應具有重要意義。

2 文化產業聚集影響傳媒企業高質量理論分析

產業聚集究竟如何影響企業高質量發展,本文將其概括為三點:一是產業聚集會帶來大量勞動力聚集,有助于形成穩定的勞動力市場,從而降低企業用人用工成本。二是產業聚集帶來技術擴散效應,產業同行業企業間的知識和信息擴散會隨鄰接區域靠近而得到改善。三是產業聚集帶來公共產品共享,公共產品的供給性具有顯著的規模門檻效應,而產業聚集將有助于提升公共產品供給門檻。這三個方面發揮的外部性通過與上下游產業關聯性發揮作用,催生了大量外包力量,有利于降低企業自身風險,增強企業的市場適應能力。由此可見,產業聚集能夠憑借資源要素優化配置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弱化經濟帶來的影響進而促進企業發展。

本文認為產業聚集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存在異質性。一是結構異質性,企業高質量分為財務統計和非財務統計口徑不同維度,前一個維度屬于傳統企業發展評價范疇,已具有非常豐富的財務數據支撐,而非財務統計口徑方面,由于多數上市企業在社會責任、內部控制管理、信息建設尚處于初建時期,相關評價指標體系仍有待提升。因此,產業聚集對不同統計口徑下企業高質量發展維度促進作用有待檢驗。二是規模異質性,產業聚集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會因為企業規模的不同而存在異質性,規模大小的不同會帶來管理水平、資金水平、人才使用等情況的差異,通常善于借助產業聚集帶來紅利的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企業效率。三是區域異質性。區域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往往獲得較多的要素資源,而經濟發展較弱的地區受到發展瓶頸。因此,通過要素聚集促進區域多產業融合,從而發揮更大的邊際效益和輻射作用。

對于文化產業來說,一方面,文化產業聚集能夠帶動資源要素的流通,進一步發揮主體的創新作用。另一方面,加強平臺建設,充分發揮要素聚集作用,發揮企業龍頭作用有助于形成產業集群??v觀世界各國,隨著產業聚集不斷發展,產業聚集內企業發展也隨之提高。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下文化產業在經濟帶中占主導地位,這就要求文化產業需優化要素配置,發揮產業聚集帶來的要素優勢。同時,文化產業融合為傳媒企業的分工協作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加強各地區多領域合作交流,可以讓相關資源流通得到順暢。這也有利于為傳媒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資源、資金等方面扶持?;谝陨戏治?,本文提出兩大假設,一是文化產業聚集提升企業高質量發展,不同維度的促進作用帶來不同差異。二是文化產業聚集對傳媒企業高質量發展影響存在區域異質性。

3 文化產業聚集影響傳媒企業高質量模型構建

3.1 指標選取與數據說明

(1)被解釋變量:傳媒企業高質量指數(EC)。當前就企業高質量的衡量問題學術界已發展不同的指標,一類是以財務類指標為主的評判依據,另一類是非財務類的發展質變。其中,財務類指標主要指上市公司公布企業經營業績反映財務數據,非財務類指標主要指反映企業管理水平的相關指標。為綜合分析和評價傳媒企業高質量發展,本文將采用財務類指標和非財務類指標結合的方式進行分析。

(2)解釋變量:文化產業聚集(T)。學術界對產業聚集指標未形成統一的標準。但就目前而言,國內外學者關于產業聚集水平的測算方法有多種,較為常見的以區位熵、泰爾指數、EG指數等。為充分考慮數據獲取的準確性及信息的一致性,合理地分析文化產業聚集水平的情況,本文選擇以泰爾指數為基礎來衡量文化產業聚集水平的方法。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式(1)中,T表示文化產業聚集度水平,c ulit表示i省域文化產業在t時期的總產出,n表示研究對象的省域個數,從泰爾指數結果來看,當T值越大時表明文化產業聚集程度越高,當T值越小時表明文化產業聚集程度越低。

(3)控制變量。為防止其他因素對企業高質量的干擾,本文將其余因素定義為控制變量??刂谱兞堪ń洕l展水平(GDP)、企業稅額收繳情況(Tax)、人力發展水平(Lab)。一般而言,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越好,文化產業相關政策支撐力度越大,且對企業高質量發展具有促進作用。企業稅額收繳情況越好,說明企業營收狀況較好。人力發展水平越好,社會對人力資源需求增加進而帶動產業發展。

考慮到降低多重共線性、自相關性、異方差等問題有助于提高變量的自由度和精準度。為此,本文根據萬國行業分類標準選取“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省域一級行業“傳媒”中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剔除ST等退市的上市公司數據和無法補齊的相關內容,最終得到29家傳媒類上市公司共計129個有效觀測值,使用數據全部來自泰安CSMAR數據庫。其余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第三產業統計年鑒》,時間跨度為2010—2020年。

3.2 模型設置

本文擬采用面板數據建立相關計量模型,以“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西北地區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五省和西南地區重慶、四川、云南、廣西四省域為研究對象,具體構建模型如下所示:

式(3)中,i表示不同傳媒上市公司,t表示時間維度,j、m、n分別表示不同變量對應的取值內容。T表示解釋變量文化產業聚集,EC表示被解釋變量企業高質量發展指數。Control表示控制變量內容,β γ、 表示相關回歸系數,μ表示隨即干擾項。

4 “絲綢之路經濟帶”文化產業聚集對傳媒企業高質量發展實證分析

4.1 描述性統計

現將所有變量的描述性統計進行對數化處理,具體描述性統計如表1所示。從表1可以看出,解釋變量、被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的標準差數值較小,且均處于0.5~0.7,其中標準差小于0.7的比重占3/5。

4.2 模型估計

表2中模型(1)-(4)分別進行GMM估計自回歸檢驗和過度識別檢驗,表2列(4)估計結果顯示文化產業聚集水平對“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省域傳媒企業高質量發展呈正向促進作用。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文化產業具有一定的集聚效應。在一個地區內形成了較高密度的文化產業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并形成良性循環。傳媒企業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種環境下更容易獲得資源和機會,有利于其實現高質量發展。傳媒企業可以通過與其他文化產業企業的合作共同創造更多價值,提升整個文化產業的影響力和實力。其次,文化產業的集聚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和人才,進一步促進傳媒企業的發展。

表2 模型估計結果

表3 文化產業聚集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傳媒企業高質量異質性和穩健性檢驗結果

此外,控制變量中經濟發展水平對“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省域傳媒企業高質量發展起到正向促進作用,相關系數分別0.033。首先,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會促進消費水平的提升進而推動傳媒行業的市場需求增長,特別對于文化、娛樂等方面的需求也會日益增加,為傳媒企業提供了更多的商機。同時,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還會促進技術水平和人才素質的提高。這將為傳媒企業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持和人才保障,使企業能夠更好地應對市場競爭和產品更新換代的壓力,提高產品質量和創新能力。企業稅收收繳對傳媒企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顯著正向作用,且相關系數為0.156,說明企業繳稅額越高其營業收入等財務指標越好。首先,稅收收繳可以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和經濟保障,從而促進企業升級和創新,提高傳媒企業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人力發展水平對傳媒企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顯著正向影響,表明人力資源的提升知識溢出效應,進而促進產業聚集的人力支撐。高素質的員工可以更好地理解消費者需求深度挖掘市場潛力,從而開發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此外,高技能的員工也能夠熟練應用各種技術工具,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4.3 異質性分析與穩健性檢驗

按照“絲綢之路經濟帶”省域將所在區域進行區域劃分并對其進行模型檢驗。從檢驗結果可以看出,相較西部五省下西南四省市文化產業聚集對傳媒企業高質量發展影響系數和顯著更高,推測原因在于西南四省市在文化產業聚集方面擁有更好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資源形成相對完整的文化生態系統,為傳媒企業提供了更廣泛的創作素材和市場機遇。此外,西南四省市的文化氛圍濃厚,旅游景點眾多,也為傳媒企業提供了更多的文化背景和市場需求。西南四省市在人才引進和創新環境方面擁有更大的優勢。近年來,西南四省市加強了高端人才引進和培育工作,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和創意設計等領域的發展。這為傳媒企業提供了更多的創新機遇和人才支持,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和技術革新。

同時,為保障上文結論的可靠性,本文選擇人均文化娛樂用品和文化娛樂服務消費支出額作為文化產業聚集水平的代理變量進行穩健性分析。從結果可以看出,影響系數的方向和大小未發生顯著性變化說明結論具有可靠性。

5 結論與建議

本文根據“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省域地區及傳媒A股相關上市公司的面板數據實證分析文化產業聚集對傳媒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研究表明,文化產業聚集水平對“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省域傳媒企業高質量發展呈正向促進作用,以財務指標度量傳媒企業高質量的情況下,文化產業聚集規模過大相關企業數量過多,會產生文化產業聚集對傳媒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提升不利。而以非財務指標度量傳媒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情況下,進而促進傳媒企業內部管理不斷提升?!敖z綢之路經濟帶”文化產業聚集在區域空間分布存在不同的聚集特征,在替換相關變量后模型估計穩健性也得到了驗證。據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著力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內文化產業聚集發展的外部環境。相關部門應通過合理調研省域內文化資源及文化旅游業融合發展的關鍵外部因素,借助“一帶一路”相關政策措施著力突破文化產業聚集發展外部環境瓶頸。對文化資源及傳媒結合項目多產業方面應有政策傾斜,優先保障以文化產業聚集發展所需的基礎設施建設,切實解決文化產業聚集發展的堵點和難點,使文化產業聚集專注于本質進行創造性活動。

二是,保持“絲綢之路經濟帶”文化產業聚集適度發展。相關部門應共同探討合理布局,統籌規劃,優先發展以文化為支柱產業的地域。對于不符合文化功能城市定位和文化發展戰略非優勢產業應限制其發展且選擇適時退出,從科學戰略視角調控文化產業規模,達到資源優化合理配置。

三是,合力推動文化產業聚集傳媒企業能力提升。一方面,“絲綢之路經濟帶”各省域要通過相關政策建立傳媒企業創新創業、健康、有序發展的營商環境,強化文化產業聚集下傳媒企業作為文化傳播的模范作用。另一方面,以產業聚集高質量建設為契機,正確處理文化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創新理念,一定程度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西部地區部分省域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的轉型,從而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文化產業發展和傳媒企業高質量發展提升注入新活力。

猜你喜歡
絲綢之路經濟帶省域經濟帶
一條江的嬗變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之路
陜西呼應長江經濟帶
省域高速公路網絡信息安全動態防御體系研究
省域通用機場布局規劃思路與方法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務業投入產出效率評價
“絲綢之路經濟帶”教育合作現狀分析
“絲綢之路經濟帶”下中國的中亞能源政策
“絲綢之路經濟帶”跨境次區域合作的前景展望
我國省域農村教育與農業現代化的耦合協調發展
長江經濟帶與漢江生態經濟帶如何協調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