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厭童癥”背后的情緒危機

2023-10-01 09:20李蕙君
家庭科學·新健康 2023年9期
關鍵詞:心理現象孩童病癥

李蕙君

近一段時間,高鐵、飛機等公共場所因孩童吵鬧而引發的家長與乘客之間的沖突事件頻發,與此同時,一個網絡新詞“厭童癥”也迅速占領輿論熱門。從“熊孩子”到“厭童癥”的語境轉變,又折射出怎樣的社會情緒危機?

“厭童”折射更加明顯的焦慮

厭童癥是一種相對較新的心理現象,是一種對兒童產生排斥情緒的心理問題。從廣義上講,它指的是對任何年齡段的兒童產生厭惡感;在狹義上,厭童癥特指對7歲以下兒童產生的這種情感反應。這種病癥可能表現為缺乏耐心、易怒、對孩子行為反應過度,有時甚至會出現身體上的暴力行為。厭童癥并不是一種醫學診斷,而是一種社會心理現象的描述。它常常出現在成年人中,尤其是那些沒有孩子或沒有親近兒童的人群中。

如果說對“熊孩子”的“討伐”還帶著那么一點善意的調侃,那么將對待兒童的態度與一種心理病癥聯系起來,則反映出更加明顯的焦慮和撕裂。許多人在面對壓力和困難時,可能會將憤怒和不滿轉向孩子,從而掩飾他們自身的負面情緒和情感問題。

討厭的是背后的“熊家長”

然而,很多人對“厭童癥”這個標簽并不認可。我們曾經對待孩童的無限呵護什么時候演變成了滿腹怨氣?主要原因就是“家長濾鏡”下的敷衍了事。

面對孩子的頑皮吵鬧,家長本應起到關鍵性引導作用。但部分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無限度包容,認為做什么都是對的,自家的孩子,別人說不得,用一句“還是個孩子”,就想試圖消解掉所有責任,甚至連一絲歉意都沒有。本來對方或許還存有一些寬容度,但一看到家長的敷衍態度,矛盾就進一步激化了。很多人直言:不是討厭“熊孩子”,而是討厭“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長”。與此同時,不可否認,一部分未經歷過婚育的群體對帶娃的苦衷的確難有切身體會,難以產生共情,在催婚催育、職場“求生”等重重壓力下,也不想花費精力去體諒和忍受別人家的小孩。

寬容孩子便是寬容人類自己

其實,厭煩兒童的喧鬧本是正常生理現象。研究發現,孩子的哭鬧聲比起動物、成人的哭鬧聲來,與眾不同,能夠引發全身的應激反應,表現為心跳加速、血壓增加等等。但是每一個人都曾經是小孩,對孩子的寬容便是對人類自己的寬容。

當然,寬容不是縱容,理清楚概念十分重要。一般的哭鬧、嬉戲,是孩子正常生長之必要,是需要社會體諒、理解與容忍的。尚在懷抱里的嬰兒,可能會因為環境變化、不安全感、不舒服而啼哭不止。而4歲以上的孩子亂涂亂畫、亂罵亂打,到處搞破壞,這是和教育有關系的,需要家長用適當的手段來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而對于只是正常發出聲音、與同行人互動的孩童或嬰幼兒,我們更應該多一些同理心,想想自己童年時代是怎樣度過的?一個文明的社會,不意味著無底線的忍讓,但也絕不能稍有不稱心就與另外的群體站在對立面。

猜你喜歡
心理現象孩童病癥
腰痛這個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見病癥怎么處理
Do Softly Pray
炙甘草湯,適用于哪些病癥
孩童之道
青春期病癥
傳播活動中的心理現象——以《創造101》粉絲集資應援現象為例
“網絡社區”與心理現象及研究展望
嗯,這是那孩童般永不落空的驚喜
中職學?!皟珊笊弊员靶睦憩F象及對策
最美孩童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