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場景開拓 數智融合
——媒體深度融合中的5.5G 創新方向

2023-10-05 23:13孟祥東劉湘渼
視聽界 2023年2期
關鍵詞:智能融合

盧 迪 孟祥東 杜 洋 劉湘渼

一、5.5G 時代:數字技術賦能媒體融合傳播的新起點

(一)5.5G 是從5G 向6G 演進的重要過渡階段

5.5G 是一個時間屬性的概念,代表著從5G 向6G 發展演進的中間階段。這個中間過渡階段的技術定義首次出現在2021 年,名為5G-Advanced(簡稱為5G-A)。2021 年4 月27 日,國際通信標準化組織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46 次PCG(項目合作組)會議上,正式將5G 演進的名稱確定為5G-Advanced。[1]2022 年6 月,以中國移動、華為等產業伙伴發布了全球首批5G-Advanced 端到端產業樣板和《5G-Advanced 新能力與產業發展白皮書》為標志,我國5G-Advanced正式邁入產業構建階段。[2]

2023 年1 月4 日召開的全國宣傳部長會議明確提出要“以數字化為宣傳思想工作賦能”。數字化不是簡單的“宣傳思想文化+互聯網”[3],不能僅等同于網站和APP。以數字化為宣傳思想工作賦能,必須運用數字技術對宣傳思想工作進行優化升級,促進形成以宣傳內容為核心與以技術平臺為基礎的“有機體”。特別是要“注重發揮數字內容生產的優勢特長,用好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革命成果”[4],在信息傳播的各領域、各環節廣泛、全面、深刻地融入新技術、新手段。

5.5G 時代的到來,對于傳媒和信息傳播發展意義重大。如果說4G 是媒體和傳播向移動端全面傾斜的開端,5G 是媒體和傳播全面呈現視頻態、直播化的開始,那么5.5G 則將是內容、信息、傳播與網絡、感知、計算、生成、體驗全面融合的起點,也是傳媒與5G、云、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深度融合的開端。近日,美國OpenAI 公司研發的聊天機器人程序ChatGPT 火出圈,成為AI 發展歷程中的現象級事件,引發了社會各界對于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 Generated Content)的積極關注。就像AIGC 的發展態勢一樣,5.5G 時代下AI、5G 等數字社會的“新基建”都不再僅僅是對“內容”的承托和“內容”之外的存在,而成為參與內容生成過程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元素。

數字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一向需要時間的積淀和能力的儲備。跳過5G 發展6G 是不現實的,5G-A是5G 演進的必然結果,也是5G 發展的必經階段。5G-A 極大提升了5G 的網絡性能。具體而言5G-A在下行和上行傳輸速率上比5G 提升了10 倍,網絡接入速率達到10Gbps(10G 比特每秒,換算成下載速率為每秒1.25G),同時保障毫秒級時延。[5]5.5G實現和鞏固了下行萬兆(10Gbps)、上行千兆(1Gbps)的傳輸速度,延遲幾乎接近完全同步的技術指標,更加匹配智能駕駛、無人駕駛、車聯網場景需求。此外,其地理位置定位能力也將從5G 時代的“米級”提升到“厘米級”,相應地進一步拓展豐富了新的應用場景。元宇宙的發展愿景對信息通信網絡及其技術能力提出了極高要求,5.5G 意味著向6G 的持續性演進,也意味著從技術維度對元宇宙的塑造。

(二)5G-A 拓展新場景,新能力孕育變革創新

每一代無線通信技術,都經歷了不斷的迭代演進。2G 和3G 之間就有被稱為 2.5G 的GPRS,它介于2G 和3G 之間,使數據傳輸速率有了質的突破,網絡信息傳播的內容也獲得了極大豐富。3G 到4G之間的3.5G 時代,智能手機爆發式發展,開放平臺、海量應用,移動互聯時代自此開始,信息傳播模式也由此發生了巨大變革。4G 和5G 之間的所謂4.5G 時代,則推動了移動視頻高清化,媒體的內容和傳播都轉向以視頻為核心,正式進入了“視頻天下”。

2023 年在5G 商用進程上是一個重要節點。2022年6 月,5G R17 標準宣布凍結,R17 標準是5G 商用后的第三次版本升級,標志著5G 的成熟程度已走完了一半路程。從5G 的下一個技術標準版本R18開始,將標志著全球5G 發展進入新階段,可以說5G-A 就是向6G 技術演進的開始。

5.5G 概念的提出,源于需求和場景對技術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在5G 商用規模性部署后,互聯網絡大多數依靠5G 承接,但在實際應用和未來發展上仍面臨承載力不足等挑戰。構建萬物互聯的“大連接”世界,5G 需要不斷地增強和擴展,才能滿足在連接人、連接物、連接數據過程中多樣、復雜的場景需求。5.5G 不僅是對5G 三大應用場景,即eMBB(增強移動寬帶)、mMTC(海量機器通信)和URLLC(低時延高可靠)的能力升級,更是對5G 應用場景的進一步擴展。5G-A 在提升傳輸速率和網絡接入速率的基礎上,擴展出了UCBC(上行超寬帶)、RTBC(寬帶實時交互)、HCS(通信感知融合)三個新的應用場景。[6]新場景帶來新能力,5G-A 能夠使虛擬現實、觸覺互聯網等對網絡時延和速率要求極高的應用更加可行或體驗提升;也能夠在“連接”的同時“感知”萬事萬物,構建萬物互聯、萬物可感的創新應用場景,驅動實體經濟的數智化升級[7],促進數智社會發展。5G-A 時代的目標不僅要實現算力、存儲、體驗的全面提升,將5G 的不足修正和增強以外,還要滲透進感知、傳輸、存儲、分析與處理的全流程,提高算力的智能化水平,支撐智能世界的加速到來,為未來發展探索方向。

二、5G“前半場”:賦能媒體深度融合

媒體融合背景下,全媒體傳播體系中的技術平臺、內容展現、編輯制作和傳播渠道的發展成熟都與5G 息息相關。5G 作為傳輸網絡,支撐了超高清視頻采集與制播,實現了直播的常態化;作為技術基底,5G 與多元先進技術全面融合,其協同能力激發了活躍的應用創新;作為信息器官,5G 使“物物互聯”“人物互聯”成為可能。5G 更是智生媒體的生長土壤,促進了傳統媒體數智化的發展進程。

(一)作為傳輸網絡的5G:超清視頻,直播常態

5G 使移動帶寬提升上百倍,實現了戶內戶外賽事活動、會議、文旅等的超高清直播,同時也實現了中央、省、市、縣級融媒體直播的常態化和全面化。2019 年1 月21 日,咪咕視頻通過“5G+4K”技術,對CBA 常規賽進行全程直播,高清的視覺效果、多維度的立體視角、深入其中的嵌入式互動,讓受眾猶如身臨其境。[8]2022 年北京冬奧會上,在時速350 公里的高鐵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依托5G 技術,打造了超高清直播演播室,實現了超高清信號的長時間穩定傳輸。[9]此外,2022 年4 月,5G+超高清視頻系統也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全球會客廳》“神舟十三返回地球”特別節目的各大新媒體平臺直播中有所運用,5G 的加持保障將飛船信號順利傳輸回總臺。2022 年10 月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新華社也使用8K/4K 采集+5G 傳輸,打造了一場跨越千里的連線。[10]

根據信通院發布的《2022 年第一季度5G 云測平臺監測報告》,從下載速度來看,5G 速度是4G 的11倍左右;而從上傳速度來看,5G 是4G 的17 倍。5G技術所具有的高速率、大寬帶、低時延特點,使得信號傳輸質量得到大幅提升,能夠對超清視頻、高清直播等業務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在內容保真、畫面清晰的同時,還能保持實時轉播不間斷、無卡頓,在第一時間轉播現場實況。5G 讓超高清視聽內容突破了時空約束,當前“中央—省—市—縣”四級融媒體的業務形態都呈現出直播常態化的突出特征。在5G技術支撐下,媒體“采—編—發”工作朝著更加輕量化、云化的趨勢發展,優化并創新了傳統媒體制播環節,使直播內容的題材、形式從單一走向多元,打破了地域、時間等因素的局限,提升了傳播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傳播的實時性和互動性。工業和信息化部、廣電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印發的《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 (2019-2022 年) 》明確提出,“4K先行、兼顧8K”是加快建設超高清視頻產業的總體技術路線,提升網絡傳輸能力是促進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之一,要積極“探索5G 應用于超高清視頻傳輸,實現超高清視頻業務與5G 的協同發展”。

(二)作為技術基底的5G:多元技術,百花齊放

作為重要的信息通信核心技術與底層技術,5G 與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相互促進、無法分割,更為所有信息技術發揮其先進性、實現驅動性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和必要的保證。[11]近年來各級媒體和文化宣傳領域對于5G 技術的創新應用,全面采用了“5G+AR”“5G+VR”“5G+XR”“5G+全息”等多元技術融合的方式,豐富了媒體融合“5G+”模式的技術實踐。如2022 年1 月24 日福建博物院聯合福建移動基于館藏資源,以5G+AR、5G+AI 等數字技術為基礎,深度開發珍貴館藏文物,通過“AR 探究鏡”和智能圖片直播等形式,將文物背后的知識和歷史故事用數字技術進行復原、解讀和傳播。[12]2022 年2月20 日,在冬奧會的部分體育館中設置了8K VR 相機和4K 攝像機陣列,在5G 賦能下,可以實時跟蹤高速狀態下運動員的位置,并且以慢動作模式詳細分析運動員的每個動作,避免裁判誤判的情況發生。[13]2022 年1 月,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把XR、AR虛擬視覺技術,全息掃描技術和8K 裸眼3D 呈現技術等5G 賦能下的新技術融合在一起,突破時空限制,為觀眾打造了虛實結合的神奇視覺效果。[14]

雖然在3G 技術普及之前,虛擬現實的概念就已經出現在世界上,并具有了初步的實踐雛形,但技術層面的壁壘使得全現實傳播并不能實現。[15]進入5G 時代后,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才被真正連接起來,具有了溝通現實和虛擬兩個空間的能力,并呈現在一個場景中。而無論是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還是混合現實(MR),都在進一步加強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鏈接,讓兩者出現在同一個時空,并進行交互,完成全方位的對接。[16]可以看出,5G 對信息傳播機制的影響并不在于5G 本身,而是5G 與所有先進技術的全面連接能力??梢哉f,5G是覆蓋在這些多元技術下的重要基底,在5G 的引領、催化和驅動下,這些“5G+”多元技術變得豐富多彩、百花齊放。

(三)作為信息器官的5G:百城千屏,萬物為媒

在5G 技術的支撐下,越來越多的戶外4K/8K超高清大屏通過5G 連接在一起,點亮了一個個城市景觀。數字技術已成為城市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信息器官”,5G 戶外大屏就像智慧城市的“眼睛”一樣,不僅能夠“輸出”積極向上的高品質文化內容,還能夠成為“感知”城市信息脈搏的數據采集器。2022年9 月10 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秋晚會成功實現了全國各地大屏組網。全國70 個城市的270 余塊戶外地標大屏,當晚直播了央視總臺8K 中秋晚會,為各地觀眾送上了超高清觀賞體驗。[17]2022 年2 月北京冬奧會期間,延慶區融媒體中心啟用5G+8K 北京視聽小站,實現了戶外大屏和室內小屏的融合。在戶外設置了一座880 多萬像素點的4K 大屏,可以清楚地看見每一個比賽細節;在室內通過5G 網絡技術,結合VR 讓用戶體驗到冰雪運動之樂。[18]2022 年1 月,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在5G 賦能下,通過“百城千屏”點亮各個城市,能讓觀眾隨意選擇觀看視角,形成了全新的立體傳播矩陣。[19]

5G 在速度、容量、時延等層面的技術進步,使內容的實時傳播和同步共享通過云端相連的媒體平臺得以實現,媒介之間的邊界逐漸消融,終端與內容不再是固定的“綁定”關系,多屏時代宣告開始。5G不僅把戶外屏、家庭屏、個人終端小屏連接起來,還將帶來更多場景下的萬物皆終端的變革。也就是說,5G 就像數字社會中的信息網絡“神經系統”,使“物物互聯”“人物互聯”成為可能。在5G 的支撐下,移動通信不再是智能手機的“專屬”,各種終端設備都有可能成為信息傳播的載體和入口。無論是音頻、視頻還是社交、影視,傳統的內容形態將跳出原來所歸屬的媒介終端,超越屏幕的限制,真正實現萬物皆媒。媒介不再只是依靠介質或載體進行劃分,場景將成為區隔不同媒介的標志。[20]5G 將推動應用場景和終端形態愈發呈現多樣化趨勢,無限拓展媒體的內涵和外延。

(四)作為智生土壤的5G:未來視聽,智能媒體

5G 作為當今媒體發展的前沿技術、先進技術,已經成為媒體數智化轉型的“孵化器”,5G 與人工智能相生相伴,智能化也是5G 發展的重要命題。近年來各級各類媒體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發展路徑,創辦媒體大腦、傳播大腦、智能化編輯部,相繼走上了傳媒數智化轉型之路。例如新華社于2017 年12 月26 日發布了我國第一個媒體人工智能平臺“媒體大腦”,到2019 年11 月26 日正式升級為“媒體大腦3.0”——國內第一個面向融媒中心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媒體大腦3.0”以區塊鏈技術和AI 審核為顯著特征,集成了更多人工智能模塊和數據模塊,擁有性能更強大的“數據心臟”和“智能引擎”,以整體解決方案的形式賦能各類融媒體中心,為媒體提供“策、采、編、發、審、存”全流程賦能,也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短視頻智能生產流水線。[21]而智能化編輯部則是在新華社新媒體中心試點建設的,以人工智能技術為基礎,以人機協作為特征,對新聞生產進行全環節、全流程、全系統再造,大幅提高了新媒體產品創意創新能力和生產傳播效率,其核心產品為AI 合成主播、“媒體大腦”、時政動漫短視頻平臺等。2023 年1 月成立的浙江傳播大腦科技公司,就是以新平臺、新技術、新傳播、新機制、新定位、新業務為基底,推動實現浙江省內各類媒體數智化轉型,從而將媒體融合帶入一個新的階段。隨著中國廣電正式啟動5G 網絡服務,5G頻道成為廣電媒體面向未來發展的智能化視聽服務。5G 頻道是綜合運用5G 及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廣播電視網、互聯網、電信網進行智能協同傳輸,并以各類智能化電子顯示設備為接收終端的新型視聽服務。[22]在以數字化為宣傳思想工作賦能戰略部署的當前,5G 頻道便是由數字技術深度融合、協同作用驅動的智能媒體平臺。

后5G 時代,5G 與人工智能愈發相互滲透、不可分割。5G 是智生媒體土壤,促進了媒體智能化發展進程。在5G 源源不斷地提供數據“養料”和算力“能源”的基礎上,人工智能對傳媒的滲透涉及了從構建技術體系、搭建業務平臺到探索內容創新的全過程,人工智能輔助視頻制作、參與選題策劃,以及精準推薦、個性化分發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和充分發展。脫離了數據、算力和通信的人工智能不是真正意義上“智能”,面向未來視聽的智能媒體必將是內生智能、原生智能,無時無刻不智能,萬事萬物皆智能。

三、5G“下半程”:數智融合開拓場景

5G“前半場”,各級媒體融合5G 應用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成效顯著,展現了全媒體傳播樣貌和成效。5G 技術在傳媒中的應用場景也不斷拓展,在5G 技術的全鏈條賦能下,融媒體傳播愈發穩定靈活、高效智能。2023 年5G 發展進入“下半場”。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需要各方持續努力。傳媒領域在5G“上半場”尚未真正實現的內容個性化、傳播精準化、服務多元化以及終端全面化,都需要更加強大的技術能力予以支撐。

(一)5G-A 應用場景創新:通感一體

除了支撐傳統5G 業務大規模應用以外,5G-A更重要的方面在于增加新的能力,支撐新場景新業務的應用。相對于5G 來說,5.5G 更大的意義不僅在于技術能力提升,更是為了進一步拓展和細化應用場景。應用場景的發展水平、普及規模與成熟程度才是衡量5G 是否充分發展、是否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真正形成積極影響的重要標準。根據2022 年11 月IMT-2020(5G)推進組發布的《5G-Advanced 場景需求與關鍵技術》白皮書,2024 年以后5G-A 將面向六大主要場景,包括沉浸式實時交互、智能上行、工業互聯、通感一體、千億物聯和天地一體,從網絡、終端、云等端對端的關鍵方面進一步演進,構建數字、智慧、綠色低碳社會的基礎設施。[23]

如果說4G 改變生活,5G 改變社會,那么5G-A階段就是對5G 改變社會命題的深化實踐;如果說5G目標是融入千行百業,那么5G-A 階段的目標就是深化千行百業數智化轉型。5G-A 將以深化千行百業數智化轉型為現實路徑改變社會的運轉模式。5G-A 六大主要場景的產生源于數字化發展,歸于數智化轉型。正是由于5G 商用后,經濟、社會、行業不斷發展給信息網絡提出的要求和帶來的挑戰,才使5G-A 的能力價值得以提出并逐步體現。在面向C 端的實時沉浸交互業務發展和面向B 端的千行百業數智化轉型發展中,無線網絡的管道能力和連接能力得到不斷提升,最終實現5G-A“萬兆泛在體驗,千億智慧聯接,超能綠色業態”發展愿景。

5G-A 時代,無線通信網絡將構建“內生智能”的核心能力,這是面向未來社會、未來媒體的關鍵一步。在5G-A 實時交互、智能上行、工業互聯、通感一體的應用場景中,無線通信網絡將進行智能化重構,人工智能技術能力得以融入無線通信網絡。在此背景下,智能化也將深入到媒體和傳播的各個層面,從智慧化生產、智能化傳輸、智能化傳播到智能化交互,未來的智慧媒體能夠做到感知、識別、思考、定制、分發,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交互體驗和定制內容。[24]

(二)從共識到愿景:邁向元宇宙

經過近五年的技術演進,5G 的內涵和外延持續不斷豐富,應用逐步普及和深入,已從“愿景”走向了“共識”。從5G-A 的技術特點及其六大應用場景來看,移動通信技術對于媒體傳播而言的“三個不僅”特征已經非常明確地得以顯現。首先,移動通信技術已不僅用于“傳輸”,在其之上發展出來的實時交互、千億互聯、通感融合、上行超寬帶等場景都將發生一系列新的變化,5G-A 的“內生智能”這一關鍵能力也將會對無線通信網絡的各層各級進行智能化重構,成為未來元宇宙世界的“鋼筋鐵骨”。其次,移動通信終端也不僅限于“手機”,媒體傳播中的信息終端將會無處不在?!鞍俪乔痢?、可穿戴設備、攝像頭、傳感器、智能網聯汽車等等,未來網絡中的移動終端將達到千億級別。再次,移動通信的使用者也不僅在于“人”,移動通信技術的內生智能、原生智能,將使無線網絡中的各類終端具有智能化能力,實現無時無刻不智能,萬事萬物皆智能。屆時,終端即是信息、數據的接收者和使用者,并可以依據算法和邏輯做出判斷、反饋。在5G-A 不斷發展、逐步成熟的未來,一個實時交互、虛實融合、萬物互聯、通感融合、天地一體的數字世界將帶來前所未有的顛覆性創新,元宇宙將從愿景變為現實。

注釋:

[1]央廣網. 3GPP 正式確定:5G-Advanced 為5G 演進標準名稱[EB/OL].(2021-04-2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8278828318619619&wfr=spider&for=pc.

[2]華為.中國移動攜手華為等產業伙伴聯合發布5G-Advanced 產業創新成果[EB/OL].(2022-06-06).https://www.huawei.com/cn/news/2022/6/5ga-2022-chinamobile.

[3][4]人民網.施鄭平:以數字化為宣傳思想工作賦能[EB/OL].(2023-01-31).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3/0131/c40531-32614974.html.

[5][7]谷業凱. 5.5G,為數字經濟發展“修好橋、鋪好路”[EB/OL].(2022-07-25).http://cpc.people.com.cn/n1/2022/0725/c64387-32484481.html.

[6]劉艷.5.5G 并非只比5G 多了0.5[EB/OL].(2021-08-1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8201810116664724&wfr=spider&for=pc.

[8]環球網.科技引領下一代沉浸體驗!咪咕5G+真4K+VR 加持國足熱身賽[EB/OL].(2019-06-1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6099708887271198&wfr=spider&for=pc.

[9]陳維龍,張靜,曾靜平.5G 時代全媒體傳播體系建構、實施路徑和生態管理策略[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2,370(1):36-39+63.

[10]新華社.你好,二十大!跟著連線看中國[EB/OL].(2022-10-15).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165 779?isview=1&homeshow=1&newstype=1001.

[11]盧迪.協同性與連接力:5G 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的作用機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1,43(8):15-18.

[12]福州晚報. 5G 賦能文物“說話”親子活動樂融融[EB/OL].(2022-01-24).http://mag.fznews.com.cn/fzwb/ 2022/20220124/20220124_A04/20220124_A04_1.htm.

[13]新浪網.谷愛凌的頭盔、時空定格術,冬奧會竟還暗藏這么多黑科技[EB/OL].(2022-02-20).http://k.sina.com.cn/article_7628337882_1c6af32da001011hos.html.

[14][19]中國青年網.央視春晚創新亮點揭秘:技術硬核、內容新穎、跨屏聯歡[EB/OL].(2022-01-2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3113448257156745&wfr=spider&for=pc.

[15][16]胡正榮.技術、傳播、價值——從5G等技術到來看社會重構與價值重塑[J].人民論壇,2019,628(11):30-31.

[17]人民融媒體.“百城千屏”精彩首秀 總臺秋晚點亮70 城市街頭[EB/OL].(2022-09-1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3673101412922415&wfr=spider&for=pc.

[18]北京日報.超大屏直播冬奧、VR 體驗冰雪運動,延慶5G+8K 視聽小站啟用[EB/OL].(2022-02-0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4104376637031713&wfr=spider&for=pc.

[20]周文斌.媒體智能化時代網絡輿論引導的策略分析[J].中國廣播,2022,345(3):40-45.

[21]新華出版社.“媒體大腦”:將技術之力賦予內容生產者[EB/OL].(2020-11-25).https://mp.weixin.qq.com/s/he5cibukB6GPRX5KtYYI3w.

[22]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5G 頻道技術白皮書[EB/OL].(2022-12-08).http://www.nrta.gov.cn/art/2022/12/8/art_113_62979.html.

[23] IMT-2020(5G)推進組.5G-Advanced 場景需求與關鍵技術[EB/OL].(2022-11-16).http://113.209.136.71/zh/documents/1?currentPage=1&content=.

[24]孔彬,何劍輝,孫琳.基于人工智能的網絡視聽智慧媒體架構研究[J].廣播與電視技術,2019(6):44-47.

猜你喜歡
智能融合
一次函數“四融合”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寬窄融合便攜箱IPFS500
《融合》
智能制造 反思與期望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