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智時代視聽節目的創新路徑與價值建構

2023-10-05 23:13文衛華
視聽界 2023年2期
關鍵詞:跨屏數字

文衛華

作為最接近大眾生活且具有深遠社會影響力的文藝形式之一,視聽節目歷來積極擁抱技術革新,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也為其轉型升級帶來了新的機遇。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的《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十四五”發展規劃》指出:“要積極推動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VR/AR 等技術,創新內容選題、素材集成、需求組合、分析預測、創作生產,發掘創意空間,深耕內容制作,創新節目形態?!薄稄V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十四五”科技發展規劃》將培育智慧廣電新視聽作為主要任務之一,提出要“加快智慧廣電視聽節目技術迭代升級,推進節目內容形態創新,大力開展超高清視頻、多維聲、VR、AR、MR、360°全景視頻、全息成像等新視聽技術研究”,向用戶提供高品質視聽服務,增強廣播電視節目內容競爭力,引領文化新消費[1]。當前,數智技術手段正日益廣泛地應用于視聽節目的采集、創意、制作和傳播環節。技術和思想、藝術相結合,激發創意靈感,拓寬表現空間,豐富思想情感,增強文化底蘊,催生新的節目形態、傳播模式和產業協同,也使得視聽節目的思想價值、審美價值、傳播價值和品牌價值等得到了全面提升,呈現出更有內涵、更有潛力的新境界。

一、數智技術賦能,視聽節目呈現全新美學特質

數智技術正在成為當前視聽節目,尤其是大型晚會內容創意與創新的趨勢。根據對2023 年13 臺具有代表性的跨年晚會的統計,其中有9 臺晚會采用了虛擬現實等新興技術,占比超過七成。[1]在8K 超高清、裸眼3D、全景視頻、VR、AR、MR、三維菁彩聲等諸多高新技術手段的支持下,視聽節目將文化基因、藝術要素和中華美學精神有機融入技術場景,極大地拓展了表現空間,釋放了表意能量,呈現出虛擬與現實交織、傳統與潮流結合、科技與藝術融合的全新美學特質,為觀眾帶來虛實結合、身臨其境、沉浸交互的視聽震撼,激發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文化認同與民族自豪感。[2]

在造就精致畫面、絢麗舞臺的同時,數智技術更促成了視聽節目內容創意的落地實踐,提升藝術表現力與感染力,使之更具審美價值。首先,視聽節目運用VR、AR、MR、XR 等技術,打破舞臺時空局限,建構富有沉浸感的多維敘事場景,為觀眾營造出身臨其境的視聽效果。比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以下簡稱“總臺”)春晚《一帶繁花一路歌》節目邀請了九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歌手與中國音樂家一起通過云端合作演唱。節目運用InFisionXR 虛擬拍攝方案,將依據XR 跟蹤模組數據和攝像機鏡頭參數實時渲染的各國標志性景觀、花朵輸出到超高清大屏上,打造出移步換景的舞臺效果,讓觀眾在優美的歌聲中跟隨音樂家們穿行徜徉于印尼、埃及、希臘、巴基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繁花勝景中。武術節目《演武》通過三維空間營造的視覺創意,生動再現了嵩山少林寺白衣殿清代壁畫《武僧演武圖》的恢宏場景。運用AR 技術將壁畫中和舞臺上的武僧進行虛實融合,并結合春夏秋冬四季景觀變化和子彈時間的拍攝手法,營造出穿越時空的視聽體驗,激活了古老的靜態壁畫,傳達出尚武、重德、愛國的精神內涵。

其次,生動直觀地展現了歷史文化中的經典形象和意象,喚醒觀眾的文化記憶,建構文化共同體的價值認同。如總臺春晚的創意節目《當“神獸”遇見神獸》以《山海經》《抱樸子》《史記》《禮記》《莊子》《說文》等中國古代典籍中的吉祥瑞獸為原型,設計了鳳凰、麒麟、白澤、貔貅、鯤、甪端等六種神獸。該節目創新采用VR 三維影像繪制技術,觀眾可以實時欣賞到視覺畫師用VR 頭顯和電子畫筆繪制神獸的過程。在高科技的支持下,上古神獸得以“走出”文獻古籍,活靈活現地走上舞臺與孩子們奇妙相遇。再如廣東衛視春晚的原創國風節目《錦鯉戲蓮》,其創作靈感來自漢樂府《江南》,巧妙融合了詩詞、雜技、舞蹈、國樂等多種藝術元素,運用水下高清攝影、360 度環繞定格拍攝等技術,以極具中國文化韻味的油紙扇串聯起燦若蓮花的水上蹬傘和翩若驚鴻的水下舞蹈,縱向打通水上水下景域,活化了樂府詩“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中的意象符號,將“游魚戲蓮”這一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意象進行了美輪美奐的視聽化表達。

再次,在具有強大算力與表現效果的數智技術的渲染下,一些抽象的文化元素也能夠通過可視化的方式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讓中華文化的魅力在更為強烈的審美感受中變得可視、可聽。[3]總臺春晚的《滿庭芳·國色》是繼虎年春晚的《只此青綠》大獲成功后,再次將中國色彩與歌舞表演相結合的創新嘗試。節目采用電影化的拍攝手段,以舞為語,以曲為韻,從自然萬物、天地四時中尋覓最美中國色。AR 技術打造出宛如色彩幻境的舞臺沉浸視效,同時以現場實時拍攝結合CG 特效、AI 圖像生成等技術,藝術化地呈現出中國人對傳統國色的極致表達和美學追求。桃紅、緗葉、群青、凝脂、沉香等五種主題顏色配合LED大屏搭配的44 種顏色,流光溢彩,滿庭芳華,讓千年國色綻放出時代的光彩。

最后,除了歌舞表演之外,創作者還積極探索將數智技術應用于戲曲、語言類節目,以豐富提升其藝術表現力。如山東衛視的戲曲文化創演節目《戲宇宙》致力于“弘揚戲曲文化,傳播中華之美”,不僅融合了搖滾、說唱、街舞、音樂劇等潮流元素,還創新運用“戲曲+元宇宙”的創新視聽呈現,從沙場打斗中的黃沙虛擬人,到賽博朋克風的長生殿,充滿未來感的舞美設計進一步拓寬了傳統戲曲的表現空間,為觀眾奉上了一場有底蘊、有新韻的視聽盛宴??偱_跨年晚會的情景講述節目《遇見·文脈》發揮XR 技術優勢,經由演員胡歌的講述,帶領觀眾“走進”北京鐘鼓樓、山西平遙古城、福州三坊七巷等歷史文化遺產,“實地”感受中華歷史文脈的雋永魅力。江蘇衛視春晚則在相聲《別跟風了》中首次運用XR 技術,為傳統的相聲表演提供了全新的表現形式,令觀眾耳目一新。

二、引入虛擬數字人,豐富節目元素,創新節目形態

虛擬數字人作為人工智能和數字藝術的創新應用,代表了新一代人機交互的發展方向,同時也被視為通往元宇宙的入口,有望推動多個行業、場景、服務、體驗的升級,促進人機共生智媒時代的實現。[4]艾媒咨詢的調研數據顯示:中國網民對虛擬人的關注度 從2021 年 的63.6% 上 升 至2022 年87.8%。[5]IDC發布的《數字人產業發展趨勢報告(2022)》指出:中國AI 數字人市場規模呈高速增長態勢,預計2026年將達到102.4 億元?!稄V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十四五”科技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面向新聞、綜藝、體育、財經、氣象等電視節目研究虛擬形象合成技術”,以“提升節目制作效率及質量”,同時探索“虛擬形象在節目互動環節中的應用,增加個性化和趣味性”。近年來,國內主流視聽媒體積極研發數字人相關應用,推出了虛擬主播、虛擬記者、虛擬主持人、虛擬文化推廣人等適用于不同場景的數字人。和新聞播報中的虛擬主播直接面對攝像機鏡頭進行“人機互動”相比,綜藝節目中的虛擬主持和表演嘉賓需要兼顧臺上的真人主持人、演員以及臺下觀眾,更多體現為“人機互動”和相對的“具身性”效果。[6]他們的出現豐富了節目元素,創新了內容樣態,帶給觀眾更具沉浸感和科技感的審美體驗。諸如《我是未來》中的“小冰”、《2019 總臺網絡春晚》中的“小小撒”、《夢圓東方·2023東方衛視跨年盛典》中的“東方嬡”、《你好,星期六》《2022-2023 湖南衛視跨年晚會》中的“小漾”等數字人作為新生力量加入主持團隊,增添了節目的交互性和趣味性。同時,數字人還作為表演嘉賓,呈現出各具特色、創意十足的表演。如四川衛視歷時三個月運用3D 建模、動態捕捉等高新技術設計了13 個與三星堆相關的虛擬形象,組建了“三星堆搖滾天團”,用深受年輕人喜愛的潮流藝術演繹古老神秘的三星堆文明。這些“會唱歌的文物”在新年演唱會上一經亮相便迅速火爆出圈?!?023 河南春節晚會》的《鳳舞九霄》選取鳳凰這一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經典意象,舞蹈家楊舞和AI 角色瑞兒“破次元”同臺起舞,雙鳳交相輝映,營造出絢麗奇幻的視聽效果?!疤摂M鄧麗君”跨越時空現身北京臺春晚,與王心凌、韓雪同屏合唱《我只在乎你》,喚起了觀眾對已逝歌星和流金歲月的美好回憶?!?023 中國網絡視聽年度盛典》上,冬奧冠軍徐夢桃與其元宇宙比特數智分身“桃小桃”共同唱響個人首支單曲《我是第一》;UFC 金腰帶得主張偉麗與數智人尤子希展開跨次元對話,講述金腰帶背后不為人知的艱辛,傳遞堅持夢想、永不放棄的拼搏精神,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力量。此外,浙江衛視的宋韻文化推廣人“谷小雨”、敦煌莫高窟官方虛擬人“伽瑤”、中華書局的“3D 超寫實數字人蘇東坡”等主流媒體和文化機構打造的虛擬偶像,也多次登上《天賜的聲音》《2022-2023 浙江衛視美好跨年夜》《詩畫中國》《2023 中國網絡視聽年度盛典》《2023 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的舞臺,以現代科技與文化藝術并重的沉浸式表演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元宇宙是互聯網、虛擬現實、沉浸式體驗、區塊鏈、產業互聯網、云計算及數字孿生等互聯網全要素的未來融合形態,又被稱為“共享虛擬現實互聯網”和“全真互聯網”[7]。它不僅和互聯網的下一步發展和演化密切相關,還為人類未來的虛實混融交往與虛擬實踐指認了方向。[8]2021 年“元宇宙”成為年度熱詞,受到全球資本和科技市場的高度關注,互聯網巨頭紛紛爭相布局元宇宙。在國內視聽節目領域,以江蘇衛視和愛奇藝為代表的臺網積極探索,結合元宇宙創新節目形態和觀看模式,推出了《2060》《2060 元音之境》《跨次元新星》《元音大冒險》等元宇宙概念綜藝,建構虛實混融的沉浸式視聽體驗新場景,開辟了綜藝節目新賽道。2021 年,江蘇衛視打造了國內第一檔“VR+AR+MR+全息投影”實時互動節目《2060》,以國產動漫設計者及其作品為切入點,將虛擬技術與綜藝內容深度融合,邀請26 組制作人攜手V-life(虛擬生命)入駐全虛擬場景“星環城”,通過充滿未來感的舞臺表演展現這些虛擬形象的個性才藝和背后故事,助力他們走向大眾視野?!?060》還搭建了國內首個5000 平方米的全綠幕演播廳,改變傳統綜藝平視舞臺的觀看模式,觀眾只要戴上VR 眼鏡便可以通過VR 舞臺產生全息的沉浸感。[9]“2021年全球電視趨勢論壇:倫敦年會”對《2060》進行重點推介,稱其開創了“前所未有的、全新的才藝秀類型”。2022 年,江蘇衛視又基于《2060》IP 推出了《2060元音之境》歌會,真人歌手組成的“元音唱將隊”與由其專屬虛擬形象組成的“時空歌者隊”展開比拼?!霸舫獙ⅰ痹凇霸鰪姮F實舞臺”上通過時間凝結、全息投影、移形換影等技術突破時空界限,“時空歌者”則在“全虛擬形象舞臺”上展現國風、都市、金屬、宇宙等風格多元的表演秀。觀眾不僅可以通過VR 設備觀看表演,還能入駐虛擬空間,以第一視角沉浸式體驗虛擬舞臺,與“時空歌者”展開云互動。

三、開展跨屏傳播,構建跨屏生態,提升節目傳播價值

視聽節目的傳播介質經歷了單屏時代、多屏時代、跨屏時代。[10]當前,受眾的跨屏媒介使用日益普及,并呈現出多時態多場景化、自主碎片化和多任務整合化等特征。[11]面對傳播介質和受眾的新變化、新特征,視聽節目運用新的傳播理念和媒介技術,強化跨屏協同,開展跨屏傳播,構建符合跨屏受眾觀看習慣、互動心理、審美趣味的跨屏生態??缙羵鞑ナ嵌嗥羵鞑サ纳?,體現了媒體的深度融合,要求媒體平臺在節目研發、制作、播出和宣發的全流程中開展戰略合作,充分發揮渠道優勢。各平臺在更大范圍內整合和配置資源,實現團隊、經驗、技術等方面的優勢互補,應對跨屏環境下受眾分化、節目創制邏輯單一、傳播范圍受限等問題。通過內容與平臺的精準對接,在移動端與電視端進行雙重導流,實現多屏交匯的傳播聯動,全方位觸達觀眾,提升節目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比如浙江衛視與抖音聯合出品的跨屏互動音樂綜藝《為歌而贊》,運用“大屏首唱,小屏二創”的融媒體聯動創新理念,歌手在電視大屏上演唱歌曲,用戶在手機小屏為歌曲點贊、打榜評論及二次創作,讓好音樂跨屏端、跨圈層傳播。東方衛視與抖音合作共創優質內容,《我們的歌·光陰歌會》《超好笑元宵夜》等通過聯播互動直達全域用戶,探索大小屏結合、共生共贏的轉型發展路徑??偱_在跨屏傳播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和進展,“豎屏看春晚”不僅是總臺春晚的一大創新亮點,也是國家級主流媒體將深度融合理念與互聯網思維運用于經典大型綜藝晚會的有益探索。2022年,總臺與微信視頻號合作,首次推出“豎屏看春晚”。通過設置專門的豎屏機位和導播臺,部署高清、4K新媒體信號進行現場混合制作,春晚在電視端橫屏與移動端豎屏同步播出,實現“大屏”與“小屏”的交融互動,打造了跨屏直播新樣態?;⒛瓿Ξ斖碛谐^1.2 億觀眾在微信視頻號觀看“豎屏春晚”,直播間點贊數超過3.5 億次,總評論數超過919 萬次,總轉發數超過551 萬次。[12]2023 年,“豎屏看春晚”再次升級創新。專用豎屏拍攝機位增加到8 個,其中5個攝像操作機位,1 個遠程遙控機位,2 個5G 機位,使畫面捕捉更精準,鏡頭切換更靈活。首次使用花絮鏡頭和分屏技術,以雙人斜分、橫豎快分、三分、四分、五分等分屏效果,為觀眾展現更多視角與細節。豎屏擅長表現具有縱深感的空間,相對狹窄的視野能夠更好地突出主體人物,通過刻畫人物的表情、動作、衣著等細節來增強視覺沖擊力,調動觀眾的情緒,具有重人物、重細節、重互動等特點。[13]但同時豎屏也存在舞臺全貌、人物位置關系不明確等問題,分屏技術則有效彌補了這一不足,創造了更好的觀看體驗?!柏Q屏看春晚”還進一步強化了春晚的社交屬性,開發了互動搶紅包封面、專屬朋友圈、專屬表情包等多種社交玩法。兔年春晚直播開始前,為所有預約觀看直播的觀眾生成一張帶有唯一編號的專屬中國色春晚門票,儀式感十足。春晚直播間整合了搜索和電商,設置節目熱詞搜索入口,觀眾可以隨時搜索感興趣的節目信息,文創產品吉祥物“兔圓圓”“兔團團”也出現在直播間購物車,方便觀眾“邊看邊買”。此外,直播間右上角的春晚節目單支持節目回放,觀眾可以不錯過任何一個精彩瞬間。兔年除夕有超過1.9 億用戶在視頻號直播間共享這場新春文化與科技盛宴,點贊數高達 3.79 億,分享次數近 1000 萬?!柏Q屏看春晚”并非簡單增加一個播出渠道,而是在尊重和保持春晚經典畫面風格,兼顧與平衡新媒體表達語態的基礎上,通過電視與手機大小屏雙端聯動,為觀眾提供全新的視聽與互動體驗??缙羵鞑プ尨和硪远嘣某尸F和社交互動連接更加廣泛的觀眾群,切實提升傳播價值。

四、IP 打造與數字藏品開發,多維度實現節目品牌價值

視聽節目不僅是文娛產品,也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引擎”。近年來,圍繞綜藝IP 建構產業協同創新模式,不斷升級產業鏈,促進綜合效益顯著提升?!秶覍毑亍?、《上新了·故宮》、《中國節日》系列節目、《登場了》系列節目等都是這方面的成功案例。它們依托高品質的節目內容,打造優秀傳統文化IP,開拓產業化路徑,與文博、文旅、文創、演出等相關產業協同發展,形成了強大的衍生力、輻射面。在視聽節目IP打造上,總臺還創新提出了“季”的概念。2023 年1月,總臺發布了“大春晚季”品牌授權與版權文創暨“百人千創”合作計劃?!按蟠和砑尽笔强偱_以春晚為核心打造的整體品牌概念,它覆蓋整合了圍繞春晚衍生的各種電視節目、新媒體內容和宣傳資源,以及春節期間其他精品文化節目。通過統一開展品牌授權、版權運營、廣告營銷,以及IP 衍生品和文創產品開發,賦能數字文化經濟發展。兔年春晚的“兔圓圓”“山海萌獸”“滿庭芳春晚色系”等出圈節目元素都是“大春晚季”重點開發與授權合作的IP 系列。文創產品年禮套盒充分融合我國的民俗文化、非遺文化,套盒中的兔兒爺、福兔楹聯、DIY 手提燈籠等兼具傳統文化底蘊和時代潮流風尚??偱_還將以“大春晚季”為起點,圍繞優質節目內容IP 矩陣進行版權綜合價值多維度開發,構建以總臺IP 資源為核心的創意產業生態體系,最大程度實現優質視聽內容的文化價值和品牌價值。

數字藏品是一種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不可復制、篡改、分割的加密數字權益證明,即“虛擬資產或實物資產的數字所有權證書”。作為一種新興技術產物與創新文化載體,它代表了當前文化產業數字化的發展趨勢,具有廣闊的應用場景。[14]《2022 年中國數字藏品行業洞察報告》顯示:數字藏品概念前衛,對年輕消費者有較強的吸引力。[15]當前,一些視聽節目積極開發數字藏品,傳遞品牌文化,提升品牌影響力,實現品牌價值變現。比如,2022 年北京冬奧會期間,《十二生肖迎冬奧》《十二生肖冰雪總動員》等短片及冰雪運動形象深受觀眾喜愛,總臺與騰訊音樂合作發售了國潮數字藏品“十二生肖冰雪總動員”數字紀念票,引發搶購熱潮,上線10 秒便全部售罄。東方衛視《極限挑戰》(第八季)收官之季,與黑馬漫畫合作推出了兩款數字徽章,傳遞“一起挑戰,共向未來”的“極挑精神”和“勇于探險,突破自我”的夢想家精神。笑果工廠依托《脫口秀大會5》推出的“笑果脫口秀寶藏新星”系列數字頭像,以10 位潛力新秀藝人為原型,融合波普藝術與數字像素美學,通過AI 隨機自動生成設計頭像,助力脫口秀新星們在數字宇宙突圍亮相。芒果TV 則開發了“劇綜IP+數字藏品”新產品模式——以其豐富的節目IP 為主產品,附加芒果生態的專屬權益,不僅為《乘風破浪3》《聲生不息》等多檔品牌節目打造了系列數字藏品,還進一步成立了基于TBFT 共識算法與“光芒鏈”的數字藏品平臺,充分挖掘節目IP 價值,構建芒果元宇宙。[16]

五、結語

在數智技術賦能視聽節目制播,推動其創新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有的節目過度追求營造視聽奇觀,濫用技術段,堆砌舞臺效果,淹沒了思想內容的表達;技術手段與視覺表現出現了內卷化傾向,因此帶來的同質化競爭引起觀眾的審美疲勞;元宇宙綜藝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與元宇宙相關的場景和技術,但還處在概念階段,缺少真正意義上的現象級元宇宙節目;我國的數字藏品市場尚未完善成熟,藏品質量良莠不齊,有的節目開發的數字藏品創意設計水平不高,對觀眾的吸引力不強,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還是需要回到如何正確處理技術與內容的關系上來。數智時代,只有緊跟數字與智能媒體潮流,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支撐,穩扎內容品質根基,使技術與內容相得益彰、良性互動,才能有效推動視聽節目形成“高原”,造就“高峰” 。

注釋:

[1]閆偉,楊陽,李璇.2023 跨年晚會:熱現象背后的冷思考[EB/OL].(2023-01-30).https://mp.weixin.qq.com/s/MwtMgluCiybssoYDahW9mA.

[2]文衛華.試論數智時代視聽節目對中華美學精神的傳承與弘揚[J].中國電視,2022(11):36-41.

[3]曾祥敏,翁旭東,賈盛云.視聽中國:創新文化傳播的話語再造與場景重構[J].電視研究,2022(12):27-31.

[4]徐琦.主流視聽媒體虛擬數字人應用創新與優化策略[J].中國電視,2023(1):102-107.

[5]艾媒咨詢.2022-2023 年中國虛擬人行業深度研究及投資價值分析報告[R/OL].(2022-06-1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5229618555987366&wfr=spider&for=pc.

[6]王怡.虛擬主持人在綜藝節目中的功能與接受度研究[J].中國電視,2023(1):94-101.

[7] 喻國明,耿曉夢.元宇宙:媒介化社會的未來生態圖景[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3(3):110-118+2.

[8]蘇濤,彭蘭.虛實混融、人機互動及平臺社會趨勢下的人與媒介——2021 年新媒體研究綜述[J].國際新聞界,2022,44(1):44-60.

[9]黃琳,張毅.嵌入、融合、共生:傳統文化的數字新圖景——技術邏輯下電視綜藝節目的文化創新[J].中國電視,2022(5):60-66.

[10]胡正榮.影視產業迭代:構建跨屏生態[J].傳媒,2021(11):16-17.

[11]劉燕南,張雪靜.跨屏受眾收視行為測量:現狀、問題及探討[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38(8):1-7.

[12]超1.2 億人圍觀,首次視頻號豎屏春晚獲網友超3.5 億次點贊[EB/OL].(2022-02-0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3528699190572210&wfr=spider&for=pc.

[13]文衛華,林小平.豎屏視頻的審美特征與創作趨向[J].中國電視,2021(1):9-13.

[14]施其明,郭雪吟.文化數字化背景下出版業數字藏品發展路徑探究[J].出版廣角,2022(11):42-46.

[15] 2022 年中國數字藏品行業洞察報告[R/OL].(2022-07-1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8735177591276 969&wfr=spider&for=pc.

[16]扎根自有IP,芒果如何打造數字藏品平臺[EB/OL].(2022-05-21).https://mp.weixin.qq.com/s/Gg28w40RsK9kaCYKWM7iQ.

猜你喜歡
跨屏數字
互聯網社群時代的跨屏傳播
跨屏傳播:2019央視春晚攜手抖音的融合探索
不止于看:電視跨屏傳播的融變——基于融媒時代技術變遷的思考
媒體融合背景下用戶跨屏測量的現實
混合方法視角下的跨屏用戶類型研究*
數字
答數字
數字看G20
成雙成對
成雙成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