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報道要善于用故事打動受眾

2023-10-05 23:13許昌亮
視聽界 2023年2期
關鍵詞:新聞來源老兵受眾

許昌亮

講故事,是新聞報道常用的手段。故事從哪里來?怎樣講故事才能打動受眾?新聞從業者只有充分認識到故事在新聞報道中的作用,善于捕捉故事,講述故事,才能使新聞作品具有感染力。

一、運用新聞嗅覺捕捉故事

新聞嗅覺是一種頓悟式的思維活動,是新聞工作者迅速、準確地識別具有新聞價值的事實的能力。在當今的智能媒體環境下,新聞來源的范圍被擴大,各類信息終端均可以成為新聞信息數據的收集線索,同時也使新聞的范圍和視角不斷延伸。大數據時代,信息傳播進入了新的階段,移動化媒體、智能化平臺、交互性終端等不斷塑造著多元的傳播環境。新聞來源呈現出海量、冗雜和模糊的特點,因此想要在紛繁復雜的信息中捕捉到具有新聞價值的事實成為衡量一個新聞記者專業能力的重要尺度,這就要求新聞記者必須具有敏感的新聞嗅覺,融合多種媒介,析出新聞價值。

(一)善用社交媒體,拓寬消息來源

如今,大多數人都通過移動終端來獲取信息。社會信息、家長里短、喜怒哀樂,點開微信朋友圈、抖音等社交媒介,一目了然。因此,通過各種社交媒介了解信息,是獲取新聞故事非常便捷的一種渠道。作為一名新聞記者,在廣交朋友的基礎上,要善于捕捉各種社交媒介交流對話中的內容細節,練就迅速判斷出這些“細節”是否具備新聞故事價值的能力。一旦認為其具備新聞故事價值,迅速跟進了解,對原始的故事進行抽絲剝繭,去偽存真,讓精彩的故事從繚亂的信息洪流中“跳”出來。

2022 年,南京廣電集團融媒新聞中心記者臧騰從微信朋友圈轉載的抖音視頻上看到這樣一條內容:一名消防員在高鐵上遇到了隊友孫義龍的母親,這位母親是高鐵保潔員,當她談起一年未見的兒子時,淚流滿面,畫面感動了許多網友。經過精心策劃,記者促成了他們母子倆在南京180 秒的相逢。當晚《直播南京》中播出了時長3 分58 秒的電視長消息《180秒的相逢》,《今日聚焦》播出時長17 分32 秒的電視專題《為了“180 秒”》。

(二)高舉“三貼近”原則,把控新聞來源

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是作為黨和人民“喉舌”的新聞工作者從事新聞報道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也是新聞報道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從而達到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并牢固占領輿論陣地的法寶。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就要走進基層,基層有著盛產新聞來源的沃土,基層生活是新聞的源頭活水。新聞工作者要學會和人民群眾打交道,要到人民中去,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才能把控住新聞來源,獲取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才能透過現象看到最本質最真實的故事,推出有思想有溫度的新聞作品。

2019 年7 月27 日下午,在龍集鎮洪澤湖生態保護的采訪現場,一名漁民顯得有些不安。原來,他是要急著趕去參加村里評議低保對象會議。記者感覺這個題材很新鮮,于是跟著他一起來到了現場。村民們填表、投票以及票選結果公示后滿意而歸的精彩瞬間被記者用相機一一記錄下來,照片被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采用,躋身“人民日報期待你的好照片”收藏,并榮獲人民日報“十佳圖片”。

二、踐行記者“四力”,用“筆力”寫好故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痹谛侣剬懽髦?,事實是第一位的,但情感同樣不可或缺。情感是寫作的基礎,實踐證明,只要在情感上觸動受眾的心弦,受眾就會情不自禁地“陷”進去。

(一)以事立義

一般而言,新聞故事是通過人的故事傳遞信息。用事實說話是新聞的靈魂,而事與情又是分不開的,有事必定生情。讓情感在平淡的事實敘述中不知不覺地流露出來。榮獲江蘇省好新聞通訊類一等獎、趙超構新聞特等獎的作品《歸隊的路他走了70 年》,寫一名老黨員70 年矢志不渝“找黨”的故事。從成了“黨的人”到黨員身份丟失,從千方百計尋找證人證言到面對黨旗再舉拳頭,從入黨之初保留的“三塊大洋”到臨終前繳納畢生積蓄作為特殊黨費,環環相扣,催人淚下。無須做任何鋪墊,只是把事實簡單明快地敘述出來,就能讓讀者感到老黨員對黨的忠誠信仰。

(二)細節通感

細節能使事件、景物生動地再現在讀者面前,使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產生強烈的感染力。在新聞中強調細節不僅能增強報道的真實性,還可以將新聞發生的現場氣氛烘托出來,以增強感情。細節的捕獲要求時刻關注采訪對象的每一個動作、言語,尤其是談到動情之處,要全部記錄下來再進行細致的分析剪存。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展示出來的感性化細節,要盡量采用那些能引發讀者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的敘述,讓讀者在敘述中有一種感官的刺激或經歷。在語言上,盡可能使用一些有動感的動詞、視覺化的副詞和形容詞。

榮獲2020 年度江蘇省好新聞一等獎的通訊《江蘇兩位女護士當起“臨時媽媽”》,介紹兩位女護士在湖北照顧出生剛7 天的女嬰的故事。文中這樣寫道:“郭宏卿時不時把耳朵貼在暖箱上,聽一聽寶寶有沒有大口喘息聲。每過一個小時,她蹲在暖箱旁,數一遍她的呼吸頻次?!边@些細節描寫,雖然寥寥數語,但無不讓讀者感受到她們母親般的細心。

(三)傳神立人

恰到好處的描寫,能夠起到“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作用,讓人物“站立”起來。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讓故事產生了鏡頭感,仿佛事情就發生在受眾的眼前。

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梁衡曾經寫過《一個農民養豬專家的故事》,他在文中這樣寫道“……大王豬場已連續虧損11 年。書記說:‘安林,你就這么大把握?’岳安林說:‘多出的錢全部交隊里,短下的錢全由我一人包賠!’說著掏出一個5000 元的存折,啪的一聲壓在桌子上……”岳安林的性格特征和為公自薦的品格躍然紙上,讓人自然而然地產生繼續聽故事的念想。

三、領域交叉互動傳播故事

在新聞寫作過程中,適當地借鑒一些文學元素或文學的表現手法,賦予新聞作品以文學性,實現新聞與文學的交叉互動,可以創新性地把故事講得更加精彩。

(一)巧用議程設置

為達到相應的效果,在對新聞事實進行報道時,可以有計劃地設置議題,形成一個個懸念引導受眾的關注點,引著受眾往前“走”。

2020 年2 月1 日,泗洪縣上塘鎮的一位七旬老人匿名給武漢紅十字會捐款9900 元,在匯款單上落款“退伍老兵”。泗洪縣融媒體中心按照時間順序,策劃推出三篇連續報道:《武漢,泗洪“退伍老兵”欠你100 元》《武漢,泗洪傾城幫你找“老兵”》《武漢,泗洪“退伍老兵”找到啦》。第一篇稿件推出后,大家都詢問這名老兵是誰;第二篇稿件推出后,線上線下近30 萬人參與尋找老兵;第三篇稿件推出后,老兵找到了,人們以不同的方式向老兵致敬。精心設置懸念的三篇稿件,遞進式地吸引受眾。

(二)活用新聞素材

新聞語言的特征之一就是簡潔明了,而新聞跳筆就是其中一種特殊的新聞語言。新聞跳筆即留下新聞中的核心信息,而略去無關的過程、過渡等元素,可以讓報道有動感、有節奏,能夠契合當下的受眾偏好。

泗洪縣有兩位抗戰老兵,每年清明節都到烈士陵園看望犧牲的戰友。2019 年清明節前夕,宿遷日報圍繞“清明之約”主題對他們的故事進行了精心策劃。清明節當日,全媒體記者拍攝了近100 分鐘的視頻素材,剪輯卻只保留了兩位老人在烈士陵園的相見、敬禮、掃墓、獻花、承諾、敬禮等8 個鏡頭,最后組成了45 秒的對話式短視頻。這條名為《兩位九旬抗戰老兵再赴清明之約:以后我們不在了,后代也會來……》的短視頻總點擊量超300 萬次。

(三)化用文學手法

合理地運用文學技巧來反映矛盾沖突、情節跌宕、悲喜交加等,可以改變傳統新聞表達枯燥等方面的不足,激發受眾的視聽或閱讀興趣,增加故事的感染力。

梁衡曾經寫過《農民滅鼠能手趙生成》人物通訊,他在文中這樣寫道:“突然,他大喊一聲,同時連拍幾掌,那只黃鼠就地亂竄,一時找不到歸宿。趙生成飛步上前,一只鐵手像鷹爪抓兔一般,把這只黃鼠輕輕拈了起來?!?/p>

這種滲透著文學性的新聞,十分形象生動,參照文學的筆法、立意去寫新聞,能產生新聞與文學的疊加效應。

四、結語

好的新聞是人與情、事與情的共同體。在智能媒體環境下,新聞記者作為“講故事的人”,依然要保持新聞敏感去捕捉故事、抒寫故事、傳播故事,堅持正確的新聞志向,做“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

猜你喜歡
新聞來源老兵受眾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
老兵笑了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社交媒體作為新聞來源的風險研究
老兵
生日一過,老兵就要走了
新聞的第七要素及新聞見證者
大數據與新聞領域變革
用心感動受眾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