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縣域中職幼兒保育專業“保教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探索

2023-10-08 01:35曾瑞玲董圓
廣西教育·B版 2023年8期
關鍵詞:人才培養模式

曾瑞玲 董圓

【摘要】本文對縣域中職學校幼兒保育專業發展前景及困惑進行分析,提出構建“保教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策略:科學制訂保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保教一體”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保教結合”的幼兒保育專業課程、以“三維結構”提升“保教一體”人才素養,旨在提升縣域中職學校幼兒保育人才質量,提高幼兒教育水平。

【關鍵詞】幼兒保育專業 保教一體 人才培養模式 縣域中職學校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23-0076-03

2021年,教育部發布的《中等職業學校幼兒保育專業實訓教學條件建設標準》指出,關于幼兒保育專業設置的功能場室既要適用于中職幼兒保育人才培養,又要體現崗位職能要求,達到幼兒園保育員崗位所需的專業素養。隨著國家生育政策的全面調整,保育員的缺口逐年增大,幼兒園、托育機構、家政公司等急需大量經過專業化、系統化培養的幼兒保育專業人才,由此可見,培養高素質的幼兒保教人才迫在眉睫。

但縣域中職學校對接鄉村地區,與城市相比,學前教育發展比較緩慢,存在辦學規模較小、幼兒保育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在一些鄉鎮幼兒園的招聘條件中,保育員崗位無學歷門檻、無具體的業務能力要求,加上社會對保育員認識存在偏差及保育員自身的觀念與行為脫節,普遍存在重教輕?,F象。在這樣的背景下,在縣域中職學校設立幼兒保育專業培養保育人才,進行“保教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既能為行業發展提供專業人才,又有利于城鄉幼兒教育均衡發展,助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一、“保教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一)科學制訂保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為了構建科學、合理的幼兒保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2021年7月,賀州市鐘山縣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我校)成立了幼兒保育專業指導委員會,到當地政府部門、幼托行業企業、各類性質的幼兒園進行深度調研,對部分家長進行訪談,了解用人單位和家長對幼兒保育人才的需求,明確面向鄉鎮幼兒園教育、城鎮早期教育的保育專業職業定位,確定保育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對不同領域的職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我校把職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與之相應的行動領域,確定了各行業領域的知識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質要求。根據職業特點與區域特色,我校將思想政治教育、職業技能教育、職業素質教育和民族文化有機融入公共基礎課以及專業課程中,科學制訂幼兒保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二)以園校共育構建“保教一體”人才培養體系

我校與幼兒園合作共建實訓基地,以幼兒園保育崗位能力為載體,以“保教一體”為實施理念,進一步圍繞《幼兒園工作規程》《保育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構建“保教一體”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崗賽課證”融通“保教一體”人才。

1.學校與幼兒園對接。我校通過細化幼兒園保育員的用人標準和職業要求,開展職業素養與人文素養教育,開展系統化專業技能實操培訓,將“職業觀+兒童觀+保育觀”落實到日常實踐中。

2.人才培養方案與幼兒園保育人才需求對接。我校將學校保育專業的教學標準與幼兒園的崗位能力標準深度融合,依據崗位勝任力要求開發實踐領域課程體系,補充行業崗位群的選修課程和拓展課程,對保育專業的知識、技能、素養進行重組,形成衛生管理、生活照護、配合教育等三大領域課程體系。

3.學生角色與幼兒園保育員角色對接。我校以幼兒園一日生活的保育工作為載體,將崗位知識融入教學,將崗位能力融入課程內容,將典型工作任務融入實訓項目,對照一日活動工作流程,形成“清潔、消毒、健康、觀察、進餐、飲水、盥洗、睡眠、管理、意外傷害、教學活動、游戲活動、戶外活動、家長會、特殊兒童指導、環境創設”等16個典型保育工作任務。

4.學生技能大賽與幼兒園保教全過程對接。我校將幼兒保育崗位技能培養、保育員資格證考試及參加職業技能大賽融為一體,大賽內容融入教學、大賽項目融入實訓、大賽評分標準融入評價,構建“校賽、市賽、區賽”三大比賽體系,分三個階段在智慧教室、大賽專項實訓、幼兒園實習、實踐教學中反復錘煉。見習階段:認識保育。學生通過在幼兒園見習,熟悉保育員一日工作流程,提高對保育員崗位規范意識、安全意識、衛生意識、協作意識的認知,培養關愛幼兒、認真嚴謹、不畏辛苦的職業理念和工作態度。研習階段:學校在智慧教室開展專項培訓,邀請幼兒園教師指導,模擬仿真教學,引導學生利用現代媒體技術反復觀摩訓練,實現實踐能力培養與保育崗位要求“零接觸”。實習階段: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完成具體的工作任務,反思理論學習,提升應變能力。

5.三證融合直通就業升學。教師將職業技能鑒定理論融入教學、將職業技能鑒定項目融入實訓、將考證評分標準與實訓評分標準相結合,引導學生通過自評、互評、師評等多方評價來檢測學習效果,促進就業升學兩不誤。

(三)建設“保教結合”的幼兒保育專業課程

在推進“保教結合”試點過程中,我校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制訂人才培養實施方案以及管理辦法,構建“園校共育”課程體系,課程目標突出明確性、可操作性、可持續性等,通過公共基礎模塊課程“識崗”、專業模塊課程“熟崗”、實踐模塊課程“頂崗”,促進保育與教育一體化發展。

1.公共基礎模塊課程。包含文化基礎課、思想政治課、文化選修課等三部分內容。其中,文化選修課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2.專業模塊課程。針對縣域幼兒園、早教機構等教學情況,以及保育對象由原來的3—6歲擴展為0—6歲的現實,為了滿足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需求,我校在原有的課程學習基礎上,將專業課程細化為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課、專業選修課等三個部分。專業基礎課包括幼兒衛生與保健、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幼兒營養與膳食、幼兒行為觀察與指導、幼兒園活動設計與指導、幼兒照護、保育員、幼兒語言藝術等九門課程,開發“幼兒衛生與保健”和“幼兒語言藝術”活頁式讀本,修訂《幼兒照護》《幼兒衛生與保健》《保育員》等課程標準。專業技能課包括幼兒基礎、幼兒美工基礎、幼兒舞蹈基礎、幼兒園環境創設、普通話等五門課程,并將當地瑤族歌舞、手工技藝融入其中,增加鄉土文化,增強學生對鄉土文化的認同感。專業選修課包括蒙臺梭利教學法、幼兒教師口語、禮儀、家校溝通等課程。

3.實踐模塊課程。實踐教學充分體現了職業教育的特色,是學生進行專業技能訓練和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中職階段三年的教學活動中:第一學期開展職業認知,一般以老帶新(高年級帶低年級)的形式開展;第二學期安排一周時間進行保教見習;第三學期安排兩周時間進行保教實習,并請幼兒園教師入校指導具體的項目和競賽;第四學期安排職業資格證書等級考試和“1+X”職業技能鑒定;最后一年頂崗實習。在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建構過程中,進一步提升了課程內容與幼兒保育實踐的契合度,縮短了幼兒保育專業學生的工作適應期。

(四)以“三維結構”提升“保教一體”人才素養質量

為了實現幼兒保育專業全面、整體的保教目標,完成一體化課程的實施,使培養的學生具備一體化的觀念和意識,擁有綜合性的知識結構,具有隨時指導幼兒的能力和智慧,我校以“三維結構”提高“保教一體”人才素養質量。

1.一體化的觀念意識。引導學生在專業學習和保教實踐中形成正確的工作觀、兒童觀和教育觀,平等看待幼兒保育工作,無論是一日生活保育還是有計劃的教學,都要求能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身為專業的保育人員,要體現“平等與尊重”,要理性認識保教關系,雖然保育員與教師的分工不同,但雙方目標要一致、觀念應互通,形成合作關系,共同參與到幼兒一日生活保教活動和教研學習中。幼兒專業保育員要接納和認同自身角色,理解自身職業的專業性,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將保育工作看成是“保其身、養其心、啟其智”的工作,以專業人員的要求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展示專業形象。

2.綜合性的知識結構。保育員的知識結構應是全方位的,其包括道德素質、身心素質、學識素質、智能素質等四大板塊,按照《國家保育員職業標準》對保育員的知識要求,除了學習保育專業學科知識,還要了解幼兒相關的法律法規,熟悉保教的基礎知識,不斷壘疊、更新,將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經驗,從實踐中強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首先,從橫向看,學生要將所學的理論知識經驗與幼兒的生活、游戲、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等聯系起來,將學習方法、學習過程與幼兒發展聯系起來。其次,從縱向看,學生要貫穿學科知識,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知識鏈,并將各知識點融會貫通,運用于實踐。最后,學生要加強交流,善于借鑒別人優秀的經驗,在見習、實習中研究他人的教學方法和溝通技巧,學習和借鑒別人的優秀教學理念和專業技能,針對自身的需求和劣勢,尋求指導教師的幫助,提升綜合素質。

3.隨時指導幼兒的能力和智慧。這是“保教一體”專業人才素養的核心所在。在教學實踐中,一要注意在生活中的保教。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并參與幼兒的活動過程,學會聆聽,學會判斷,對教學實踐中出現的教育現象要敏感,充分利用保育現場中隨機出現的教育契機,站在幼兒的角度,跳出既定的、僵化的思維框架對幼兒給予指導,訓練自身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對突發事件處理能力。二要注意在教學活動中的保教。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幼兒的言行,解讀幼兒的心理和需求,針對幼兒一天的學習生活靈活組織教學活動,提高隨機教育的時效性,使得幼兒教育與幼兒生活、幼兒活動息息相關。三要注意在活動環節前后的保教。在各種活動轉換過渡環節,體現出幼兒安全、行為習慣等隨機教育。四要學會反思。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課堂和教育實踐課堂中有意識地自我反思,經常性地對職業角色進行反思,感悟和體會教育的意義與價值,增強學生對保教專業的認同感。

二、“保教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成效

(一)創新“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推進“三教”改革

縣域中職學?!半p師型”教師普遍短缺,通過園校共育,教師帶班輪崗到幼兒園跟崗學習,熟悉幼兒園教育的目標任務及要求,掌握一日生活安排、保育及班級管理的知識,指導學生參加實踐,進一步提升“雙師型”教師的素質。在教學中,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課程為主線、以課堂為主場的原則,提升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增強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了學生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學校致力課堂教學改革,建立了“情境導向、自主探究、互動生成、合作學習、雙邊檢測”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專業教師在技能大賽、課程開發、教學資源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

(二)創新工作過程技能實訓,實現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的對接

縣域中職學校幼兒保育專業是為鄉鎮各類幼兒園輸送保育員的主陣地,因此,教學過程應以培養學生保育技能為重點。園校精心準備專業化的理論學習和一體化的實操訓練,持續積累專業經驗。一是結合實踐工作的需求,增加課程的操作性和實用性,促使學生將所學習的理論知識轉化成專業技能,確保課程與實踐相融合;二是結合專業技能課程,促進保教結合;三是在幼兒藝術基礎課程(美工、舞蹈、音樂等)設置方面,結合本地民族特色開設民族手工、民族舞蹈、民族音樂技能課;四是結合職業資格考試內容,在職業技能等級考試中落實保教結合。截至目前,我校學生中級工獲證率超過80.00%、“1+X”證書通過率超過83.00%,學生實習滿意度達100%;在對口升學中,85.00%的學生參加專業對口升學考試,另外15.00%未參加對口升學考試的學生均與鄉鎮幼兒園簽約。

(三)創新園校協同育人路徑,為縣域早教人才需求提供支撐

學校立足鐘山縣,服務區域“保教一體”發展,聯合12所幼兒園和2個早教機構,深入挖掘主體資源,明確地位作用,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突出“面向鄉村”功能,聚焦鄉鎮幼兒園保育員能力提升難的問題,開通送教下鄉培訓通道,提高保育員的理論水平,提升保育員的技能操作能力。我校幼兒保育專業先后承辦賀州市中等職業學校嬰幼兒照護技能大賽、保育員培訓及鑒定、“1+X”幼兒照護培訓及考證等,長期承擔社區保育教育,社會參與人數逾5 000人次,輻射、帶動縣域“保教一體”發展。

總之,幼兒保育專業的發展水平決定了保育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只有經過專業化、系統化的培訓和學習,才能實現真正的保教合一。通過“保教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既可以提升學生保育職業素養,又可以提高幼兒園的辦學質量,進一步促進幼兒的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1]馮敏華,朱晨晨.基于保教一體化新型幼教保育人才專業華培養研究與實踐[J].職業教育(下旬刊),2015(7).

[2]張銀燕.三融合 三對接 三研習:基于幼兒保育崗位“勝任力”培養的寧波實踐[J].濰坊學院學報,2022(1).

[3]王磊,高敏.從“教育”到“保育”: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改革與發展淺談[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0(5).

[4]但菲,索長清.“保教一體化”國際趨勢與我國學前師資培育改革[J].教育研究,2017(8).

猜你喜歡
人才培養模式
應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探討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建設
校企合作下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