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韶關市水稻紋枯病發生特點與防治措施

2023-10-08 02:42孫磊磊
南方農業·下旬 2023年7期
關鍵詞:水稻紋枯病發生特點防治措施

孫磊磊

摘 要 廣東省韶關市為典型雙季稻生產區,水稻種植面積早晚造常年保持在10萬hm2以上。隨著近年來氣候環境的多變,水稻紋枯病在韶關市的發生為害日趨嚴重。為對韶關市及粵北地區水稻紋枯病的鑒別防治提供一定參考,從發生程度、發病癥狀、發病菌源、影響因素、發病規律等方面介紹了韶關市水稻紋枯病的發生特點,并結合以上分析,提出了選用抗病品種、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措施。

關鍵詞 水稻紋枯??;發生特點;防治措施;廣東省韶關市

中圖分類號:S435.111.4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4.004

水稻紋枯病又名云紋病,為真菌病害,在廣東省韶關市發生普遍,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從長年的水稻病蟲害調查情況可知,水稻紋枯病從苗期至抽穗均可發生為害,多以分蘗至抽穗期間發生為害最盛,主要引起水稻鞘枯和葉枯,間接影響植株光合作用,進而造成稻穗結實率和千粒重降低,甚至會導致稻株倒伏枯死,已發病田塊一般減產10%~30%[1]。韶關市地處廣東省北部,南嶺山脈南部,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21 ℃,年平均降水量為1 700 mm,全年無霜期310 d左右,總體氣候溫暖濕潤。早、晚造水稻分蘗至抽穗期正值高溫多雨時節,而紋枯病屬高溫高濕性病害,適宜的天氣條件也為紋枯病發生為害提供便利。為了有效控制韶關市水稻紋枯病的大發生大流行,減輕其危害,確保水稻生產安全,保證糧食供給安全,現將其發生特點及防治措施介紹如下。

1 發生特點

1.1 發生程度

韶關市常年種植早晚造水稻10萬hm2以上,水稻紋枯病有程度重、擴散快、范圍廣、地區差異大等特點。據2012—2022年植物保護專業信息統計,韶關市水稻紋枯病最低年發病面積6.89萬hm2次,最高年發病面積10.87萬hm2次,平均年發病面積8.95萬hm2次,平均年發病面積占水稻種植面積的89.5%以上,發生等級在3級及以上的年份有6個,年均造成損失約3 115.2 t;2012—2022年,韶關市水稻紋枯病年平均發生面積占水稻病蟲害年發生總面積的20.4%以上,年平均實際造成損失占水稻病蟲害年平均損失的21.9%以上??傮w來看,水稻紋枯病已成為限制韶關市水稻穩產增產的一個重要因素。

1.2 發病癥狀

通過田間調查發現,韶關市水稻紋枯病發病時主要以水稻葉鞘、葉片為侵染為害對象,嚴重時可傷及莖稈和穗。田間發生時可根據為害狀和發病部位來鑒別水稻紋枯病。1)葉鞘為害狀。初始階段主要在水稻植株與水面接觸的葉鞘部位發生為害,呈水漬狀暗綠色斑點,擴散后逐漸形成云紋狀褐色病斑,嚴重時病斑會形成云紋狀大斑塊。重病葉鞘常常引起上部的葉片發黃枯死。2)葉片為害狀。在水稻病害嚴重或稻株倒伏的情況下葉片易受害,病斑形狀顏色與葉鞘為害狀相似,一般會形成不規則形狀大面積病斑。3)莖稈為害狀。莖部受害情況與葉片類似。4)穗部為害狀。穗部受害時,起初呈暗綠色,逐漸變為灰褐色,抽穗受限[2]。抽穗后發病嚴重的,會延伸至稻穗、穗頸、穗軸以至穎殼等部位,多呈污綠色濕潤狀病斑,后變褐色,造成結實率低、半穗甚至全穗空癟。水稻在長期高溫潮濕環境下,病部易生出白色或淡灰色、絲狀霉狀物,即病菌的擔子和擔孢子,攀附于組織表面或相鄰株之間,菌絲集結可形成白色絨球狀菌絲團,最后形成暗褐色菜籽狀菌核。

1.3 發病菌源

水稻紋枯病由瓜亡革菌引起。1)瓜亡革菌是擔子菌亞門真菌的一種,其無性態稱為立枯絲核菌,是半知菌亞門真菌的一種。2)菌絲融合群(AG-1約95%,其次為AG-4和AG-Bb)是致病菌的主要組成成分。立枯絲核菌AG-1和AG-4的生長速度較快,產生菌核較早;雙核絲核菌AG-Bb的生長速度較慢,產生菌核較晚。3)23 ℃條件下AG-1在PDA培養基上培養3 d即可形成菌核,菌核呈不規則形或圓形,顏色為深褐色,排列緊密,形成的菌落為深淺不一的褐色;AG-4在同等條件下,3~4 d產生菌核,形態不規則,較AG-1扁平,排列疏松。雙核絲核菌AG-Bb在同等條件下,3~4 d產生菌核,形態為圓形,大小一致,呈灰褐色[3]。

1.4 影響因素

1.4.1 菌核數量

水稻紋枯病主要由立枯絲核菌侵染造成。立枯絲核菌為真菌,菌絲初始無色,老熟時為淺褐色。其菌核由菌絲交織而成,在多種極端自然環境下能夠存活。大量的菌核傳播侵染,是造成水稻紋枯病發生流行的主要因素。1)水稻紋枯病當季的發病程度與上一季收割后田間殘留的菌核數量具有高度相關性。紋枯病中等發生田塊每667 m2菌核數量約10萬粒,重發生田塊菌核數量60萬~80萬粒,大發生田塊可達200萬~300萬粒。2)水稻紋枯病菌核越冬存活率極高,一定條件下可以在田間土表、土下和水下越冬。稻田中越冬菌源數量決定早稻前期紋枯病發生程度,后期病情輕重則與幼苗長勢、栽培管理及氣象條件等因素有關。

韶關市2012—2022年水稻紋枯病的發生程度平均在3.1級以上,水稻紋枯病多年份達到偏重發生程度,造成紋枯病菌源在多年種植水稻的田塊中大量積累,為水稻紋枯病在韶關市的暴發流行創造了有利的菌源條件。

1.4.2 氣候條件

水稻在長期高溫、高濕環境條件下易感染紋枯病害。當田間溫度上升至20 ℃,相對濕度達到90%時,即可開始發生為害。當田間氣溫升高到25 ℃以上,相對濕度在95%以上時,最有利紋枯病流行傳播。當田間溫度下降到20 ℃以下,田間相對濕度在85%以下時,會停止發病或遲緩發病。

韶關市屬華南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4—6月氣溫適宜,雨水較多,致使水稻紋枯病始見較早;7—10月氣溫持續走高,易造成紋枯病在水稻上為害時間延長。綜合來看,韶關市近年來的氣候條件為水稻紋枯病的加重流行提供了有利條件。

1.4.3 水肥管理

在水稻種植生產中,水肥管理與水稻紋枯病發生程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灌水時,長期漫灌、深灌,極易造成田間相對濕度偏大;施肥時,偏施、重施氮肥,促使禾苗瘋長,進而導致封行提早、田間蔭蔽、透氣不良,溫濕度過高利于水稻紋枯病發生傳播。所以,科學的水肥管理在水稻紋枯病防治中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1.4.4 品種抗性

影響水稻紋枯病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來自于水稻自身的抗逆性,雖然目前尚未育成對水稻紋枯病菌完全免疫的品種,但不同品種對紋枯病的抗性也有差異。當下大部分研究人員比較認同的水稻紋枯病抗病能力規律為:秈稻品種>粳稻品種>糯稻品種,其中糯稻易感??;窄葉高稈品種>闊葉矮稈品種[4];遲熟(長生育期)品種>中熟(中等生育期)品種>早熟(短生育期)品種。熟期影響紋枯病抗性的原因是水稻葉鞘淀粉含量會隨著植株生長而快速下降,導致早熟品種感染病菌后垂直向上擴展速度快,發病相對較重;遲熟品種感染病菌后垂直向上擴展速度慢,發病相對偏輕;此外,稻株纖維素和木質素含量高、細胞硅化程度高的品種對紋枯病的抗性相對更強。

近年來,韶關市水稻品種種植結構受市場調節影響,常規優質稻品種如美香粘、馬壩銀占、象牙粘等種植面積逐年增大,常規稻對病害抗性普遍偏弱,為水稻紋枯病的發生蔓延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1.5 發病規律

水稻紋枯病菌核主要在土壤、稻稈病部、田間雜草和其他寄主中越冬。水稻收割時,大量的紋枯病菌核會隨著稻稈掉入田中,從而成為下一季或次年的主要病菌侵染源。在春耕整田灌水時,大多數越冬菌核會漂浮于水面,一般會與稻稈等雜物混在一起,插秧后附著于禾苗葉鞘部位,當自然環境溫濕度適宜時,菌核會不斷萌發,形成菌絲,侵染水稻葉鞘組織,進行初侵染。發病后,病斑上形成的菌核隨水漂浮,或靠菌絲蔓延進行再侵染,侵入臨近稻株,向植株上部蔓延。水稻紋枯病的發生時期可以從苗期一直持續到穗期。一般情況下多在水稻分蘗盛期始發,到拔節期病情進程加速,至孕穗期前后達到發病高峰,進入乳熟期后病情始降。

1)該病屬高溫高濕型病害,適宜范圍內,濕度越大,發病越重。田間小氣候相對濕度低于80%時,病害受到抑制,相對濕度71%以下時病害停止發展;氣溫18~34 ℃都可發病,以22~28 ℃最適。2)始見發病時稻株病發程度的輕重與田間初始菌源數量關系密切,歷年病區、越冬菌核數量大,發病初期就發病多且重。3)水稻插植密度偏大,偏施氮肥,長期深灌、長年重茬栽植,對水稻紋枯病的發生也極為有利[5]。

韶關市是典型的雙季稻產區,歷史病區范圍廣,5—9月氣溫較高、降水多,田間溫濕度較高,綜合水稻紋枯病的發病條件和規律,其在韶關市發生流行的概率極高。

2 防治措施

2.1 選用抗病品種

預防水稻紋枯病發生最經濟有效的方式是選用抗病品種,有良好抗性的品種能夠阻擋病原菌核侵染,降低發病概率。如利用人工接菌鑒定篩選出的中抗品種,對水稻紋枯病的發生傳播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如白葉秋、中日萬優8號、岡優26、深兩優5814、甬優9號等品種在紋枯病抗性鑒定中均能表現出較高抗性。

2.2 農業防治措施

防治水稻紋枯病,應以農業防治作為基礎。1)打撈菌核。在春耕整田時及時打撈出稻田水面上漂浮的稻稈爛渣和菌核,并帶出田外深埋或曬干后集中焚燒,減少越冬菌源基數,降低病菌流行傳播概率。2)改善環境。及時清除田邊、水圳雜草和大田落谷秧苗、再生苗,減少菌源寄主數量。3)肥水管理。根據水稻的生長情況、田間溫濕條件,合理灌排水,避免長期深灌,合理施肥,避免偏施、重施氮肥,有效增強稻株抗性。

2.3 生物防治措施

隨著水稻栽培技術的不斷更新,紋枯病的防治方式也更多樣化,生物防治技術逐漸成熟并發揮高效作用。1)拮抗微生物技術。真菌(青霉屬、鐮孢屬、木霉屬)和細菌(假單胞桿菌屬、芽孢桿菌屬)對水稻紋枯病病原體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如從木霉屬中篩選出對水稻紋枯病菌核具有明顯拮抗效果的長枝木霉T8,可抑制水稻紋枯病菌核的形成。2)基因工程技術。通過DNA分子技術,改變水稻基因型,影響性狀表達,從而提高水稻對紋枯病的抗性。3)制造生物制劑。不同生物制劑在防治水稻紋枯病中的作用方式不同,如粗霉素及粗霉素代謝物的禾稗可以減少紋枯病菌核,抑制菌絲生成;三木脂素通過降低紋枯病的發生率保證水稻健康生長。4)采用稻鴨共作模式。通過在稻田中放養適當數量的鴨,間接提高稻田換氣速率,有利于加強水稻浸水部位的光合作用。鴨的糞便還可以為水稻生長提供有機肥料,覓食游走能夠減少水稻植株上的害蟲數量[6]。

2.4 化學防治措施

應用化學藥劑是防治水稻紋枯病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施藥時應根據病害發生的趨勢和程度,選用高效、低毒藥劑,注意施用濃度、施藥條件和施藥時期。同時,在水稻生產中應避免長期重復施用同一種藥劑,積極引進施用新品種農藥,防止產生抗藥性。一般在水稻分蘗末期叢發病率達5%時,或拔節至孕穗期叢發病率為10%~15%的田塊施藥防治。每667 m2可選用5%井岡霉素可濕性粉劑150~200 g或20%井岡霉素水溶性粉劑60 g或24%噻呋酰胺20~25 mL或2.5%井岡·蠟芽菌250 mL兌水噴施。遇病情嚴重時,間隔7 d左右再施藥1次。

3 結語

水稻紋枯病已經是影響韶關市水稻產量和質量的主要病害之一,韶關市水稻種植面積較大,一旦紋枯病暴發成災,將嚴重威脅糧食安全。為確保糧食安全,在充分掌握病蟲害發生動態的前提下,更加需要堅持貫徹綜合防控的方針,做好水稻紋枯病監測與防控,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廣大農民對水稻紋枯病防治策略的認識,積極推廣水稻綠色防控、統防統治技術措施,切實有效實現農藥減量增效,保障韶關市現代化農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志鵬.水稻紋枯病的發生與防控技術[J].種子科技,2022,40(6):118-120.

[2] 連娜娜.水稻紋枯病菌對常用藥劑的敏感性及其病害防治研究[D].沈陽:沈陽農業大學,2019.

[3] 陳利鋒,徐敬友.農業植物病理學:南方本[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4] 郭銀萍,黃蔚,杜家會.水稻紋枯病的發生及綜合防治措施[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7(11):69-70.

[5] 彭娟.河南省水稻主要病蟲害的發生規律[J].河南農業,2018(4):35.

[6] 欒春晶,李修平.水稻紋枯病生物防治的研究進展[J].農業與技術,2023,43(9):15-18.

猜你喜歡
水稻紋枯病發生特點防治措施
2016年阜陽市小麥赤霉病的發生特點及重發原因分析
助劑“激健”在水稻紋枯病防治上的應用初探
建湖縣白背飛虱發生情況及防治對策
淺析建筑地基不均勻沉降問題的防治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