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厲河林場檸條與山毛桃營造林技術要點

2023-10-08 02:42黃石
南方農業·下旬 2023年7期
關鍵詞:營造林技術檸條

黃石

摘 要 祖厲河林場作為甘肅省重要的林業基地,面臨著干旱和土壤貧瘠等嚴峻的環境挑戰,因此提高營造林技術水平成為推動祖厲河林場綠色生態建設的重要手段之一。為提高祖厲河林場造林效益、維護區域生態平衡,同時給營造林技術的實際應用提供部分借鑒,基于祖厲河林場的檸條、山毛桃營造林項目開展情況,探討了整地、土壤改良、樹種選擇、育苗、造林方式選擇及比例設置、幼林撫育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營造林技術應用要點。

關鍵詞 營造林技術;檸條;山毛桃;甘肅省祖厲河林場

中圖分類號:S725.7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4.021

營造林技術是指通過人工手段,在原本不具備林地特征或森林遭受破壞的地區,重新建立森林生態系統的過程中所應用的技術。營造林技術的實際應用,對于環境保護、經濟發展都具有顯著意義,不僅有助于阻擋風沙,還有助于改善土地的質量,維護水源的穩定,促進生物的多樣性發展,達到保護生態系統的目的[1]。

祖厲河林場始終堅持以生態保護為首要任務,積極開展檸條、山毛桃營造林項目建設。其中,檸條(Caragana korshinskii)因其耐寒性和適應性較強的特點,常用于防護林的建植,可有效抑制風蝕和固定土壤,具有防護性林帶的功能,其果實也蘊含豐富的營養成分,可用于制藥和制作果醬等食品加工。山毛桃(Prunus davidiana),又名野桃、苦桃,因其枝繁葉茂、抗逆性強的特性,廣泛應用于城市綠化和景觀建設,其果實風味獨特,且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可加工成果醬和蜜餞,備受大眾喜愛。因此,本文結合祖厲河林場概況,以檸條、山毛桃營造林項目為主體,探討了祖厲河林場營造林技術應用路徑,以期通過營造林技術在祖厲河林場的廣泛應用,為干旱地區的林業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推動林業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1 祖厲河林場概況

祖厲河林場隸屬于甘肅省白龍江林業管理局蘭州北山生態建設局,地處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境內,位于會寧縣城正北面,林場地塊零散狀分布于郭城驛鎮等13個鄉鎮,總經營面積41 120 hm2。祖厲河林場位于隴西黃土高原,多丘陵,溝壑縱橫交錯,地勢東南高、西北低。

祖厲河林場所在地區屬于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天氣干燥,降水量較少,年降水量在328.0~432.7 mm,集中在7—9月,年平均氣溫為6.4 ℃,全年日照時間較長,無霜期155 d,極端溫差為55.8 ℃[2]。祖厲河林場的土壤大部分為黃綿土、灰鈣土,但也有極少數適宜制作磚瓦的紅黏土,這3種土壤的肥力均較低,普遍存在缺乏磷和氮的問題,但鉀的含量較為豐富。土壤的pH值在7.0~7.8,略呈堿性。人工栽植的樹種主要為楊、柳、椿、榆、杏、梨、沙棗、山毛桃及檸條等鄉土樹種。

2 營造林技術要點

2.1 整地

整地是造林的基礎環節,科學合理的整地可以創造適宜的土壤環境,提高造林的成功率。為更好地實現保土蓄水,以不破壞林草植被為原則,在春季栽植前、土地解凍后,逐步開展整地工作[3]。

1)在整地之前,清除目標地區的雜草、灌木,并在地表覆蓋防草膜、遮陽網,從而破壞雜草生長環境,遏制雜草的生長。2)使用標桿劃定魚鱗坑尺寸,設置深度為0.30 m,長徑與短徑分別為0.80 m、0.50 m,外側土埂寬度為0.10 m、高度為0.15 m。在整地過程中,在魚鱗坑一旁放置約10 cm厚的表土,以備后續造林使用,剩余的底土則用于修筑外側土埂。上下相鄰的兩個魚鱗坑之間的距離在3 m左右,左右相鄰的兩個魚鱗坑之間的距離為2 m,以便增強土壤蓄水保墑能力[4]。3)使用旋耕機對整地區域進行翻耕,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提高水分滲透率,促進林木根系生長。翻耕后,使用耙地機將土壤處理平整,確保地表平坦。

2.2 土壤改良

在整地之后,要根據土壤情況和樹種需求,采取相應的土壤改良措施,以調整土壤的pH值、增加土壤保水能力、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適應性。

結合祖厲河林場灰鈣土、黃綿土和少量紅黏土等土壤肥力較低、缺乏磷和氮、鉀豐富、pH值偏堿性的特點,制定針對性的施肥方案。1)灰鈣土鈣元素含量較高,但缺乏有機質,因此可添加綠肥等有機肥料,每667 m2施用量為10~15 kg,用以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和肥力[5]。2)黃綿土肥力較低,缺乏氮元素,因此每667 m2施用硝酸銨等氮肥15~20 kg,

施用時應注意避免過量施肥或集中施肥。3)紅黏土與灰鈣土、黃綿土相比較為肥沃,但仍缺少有機質;且黏性較強,濕潤時易黏結,干燥時易開裂。建議每667 m2施用8~12 kg綠肥,要在晴朗、無雨的天氣進行施肥,確保土壤濕潤程度適中,減少土壤的黏結和侵蝕。4)灰鈣土、黃綿土和紅黏土普遍缺乏磷元素,因此選擇施用磷酸二銨,補充祖厲河林場土壤中的磷,為后續林木栽種打好基礎。

2.3 樹種選擇

良種壯苗是營造林建設成功的關鍵。根據祖厲河林場氣候干旱少雨、土壤保水能力較差的特征,堅持適地適樹、生態優先、喬灌結合的原則,選擇抗旱、耐瘠薄、速生、根系較發達且保持水土效果好的鄉土樹種。綜合以上要求,祖厲河林場營造林項目確定的主要造林樹種為檸條和山毛桃[6]。在造林過程中,要求林木良種使用率超過70%,并且要實施統一供種,保證供應質量,確保營造林建設達到良好的效果。

1)在營造林種苗選擇過程中,要選用呈黃綠色或米黃色且有光澤的檸條新種,其水分含量在8%~12%,種子純度在98%以上。確保選用的檸條種子的顏色均勻一致,無明顯的綠色或棕色斑點;種子外觀完整,無裂紋、變形或明顯的腐爛;表面應光滑、無明顯毛刺,確保其質量和發芽率。2)在山毛桃種子選擇過程中,要選擇無病害或蟲害痕跡的山毛桃種子,其水分含量應在8%~10%,種子純度在95%以上;種子應完整無損,沒有明顯的裂紋或變形;注意選用顏色為深紅色或紫紅色的成熟山毛桃種子,種子表面需有油質感,確保種子具有良好的發芽能力。

2.4 育苗

在檸條育苗過程中,為保證幼苗的健康,需要在播種前使用種子包衣劑對種子進行藥物殺蟲和殺菌處理,并為幼苗提供生長所需的養分。檸條種子的播種深度為種子直徑的2~3倍,育苗溫度應控制在20~25 ℃,并注意保持適度的光照。檸條苗木對水分要求適中,需要定期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但要避免積水。在苗齡為1~2年時,需進行幼苗移栽。移栽時,檸條苗的地徑應在0.3~0.5 cm,苗高20~50 cm,從而保證檸條幼苗具備較好的生長基礎。

人工造林山毛桃育苗的要求為地徑0.5 cm以上、苗高40 cm以上的實生苗。播種深度一般為種子直徑的2倍左右,需在確保種子與培養基充分接觸的同時,避免過深播種。山毛桃偏愛溫暖的氣候,因此適宜的育苗溫度在20~25 ℃,能夠促進幼苗生長。在山毛桃育苗過程中,需要提供充足的日照;但過強的陽光直射會對幼苗造成傷害,因此需要使用遮陽網或調節遮擋物,以控制光照強度,防止幼苗受到過度曝曬。完成移栽后,應定期檢查苗木的健康狀況,特別要觀察是否有枯萎、變色或受損,盡早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2.5 造林方式選擇及比例設置

在祖厲河林場的營造林過程中,選擇人工植苗和點播相結合的方式。在移栽山毛桃幼苗時,將初植密度設置為每667 m2共111穴(株),株行距統一為2 m×3 m,于雨季來臨前,采用一穴兩窩的方式進行點播。據統計,全林場范圍內共需山毛桃苗木1 137 693株。

對檸條采用點播的方式進行播種,每穴播種量為10~15粒;填土后應平整土地,覆土厚度2~3 cm,并輕拍保墑。據統計,全林場范圍內需檸條種子19 748.8 kg。

根據造林區溫度、降水等氣候特征,造林時間確定為每年4月至10月上旬。經過一個生長季節后,需要對栽植苗進行成活率調查,成活率小于80%的地塊需要進行補植。根據實際經驗來看,全林場需要補種檸條種子4 937.20 kg,補植山毛桃幼苗284 423株。

根據祖厲河林場的地形和土壤特點,結合檸條與山毛桃的樹種特性,確定栽植混種比例。1)小班立地類型為荒山黃綿土陽坡的地塊,樹種確定為檸條,采用的播種方式為每667 m2播種1 kg,共111穴。2)小班立地類型為荒山黃綿土陰坡的地塊,樹種確定為山毛桃,栽植密度每667 m2共111株。3)小班立地類型為荒山黃綿土半陽坡的地塊,造林方案確定為檸條、山毛桃混植,栽植比例為7∶3,其中檸條每667 m2共0.7 kg,計78穴;山毛桃每667 m2共33株。4)小班立地類型為荒山黃綿土半陰坡的地塊,造林方案確定為山毛桃、檸條混植,栽植比例為7∶3,其中山毛桃每667 m2共78株;檸條每667 m2共0.3 kg,計33穴。

2.6 幼林撫育

幼林撫育是保證造林成活率的重要手段,包括扶正培土、松土、除草、擴穴及平茬等步驟,需要在栽種后的第1、2年各進行2次,第3年進行1次,直到幼苗郁閉成林。在幼林生長初期,需要針對幼苗生長過程中出現的傾斜或歪曲現象進行矯正,使其豎直生長。根據幼林生長的規律,在高生長期適時松土,及時割除影響幼林生長的高密度雜草。由于幼林根系分布尚淺,松土和除草均要里淺外深,以5~20 cm為宜,避免對苗木根系造成傷害。

2.7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的發現和處理是營造林保護工作的重點之一。在以檸條和山毛桃為造林主體的營造林項目中,最常見的病害是褐斑病。褐斑病主要由土壤中的細菌引起,植株感染后葉片上形成褐色斑點并逐漸擴大、融合,病斑邊緣常呈不規則形狀,中央部分出現裂口或凹陷,往往導致葉片凋萎和死亡。為防止該病傳染,應定期進行落葉清理工作,春、夏兩季以每30~60 d清理1次的頻率為宜;而在秋、冬兩季需增加清理頻次,每15~30 d進行1次清理,從而使落葉遠離種植區,降低病原體在環境中的存活率。同時,要剪除過于密集的枝條,確保枝葉之間有足夠的間隙,從而促進空氣流通,降低濕度和減少病原體的傳播。在褐斑病發生較為嚴重的情況下,需使用銅劑進行化學防治,每667 m2使用1~2 kg銅劑,每隔7~14 d噴灑1次,抑制細菌繁殖。

在檸條和山毛桃營造林項目中,主要害蟲為蛀果蠹蟲。蛀果蠹蟲是一類小型昆蟲,成蟲長4~6 mm,身體呈灰褐色。幼蟲會在果實內部啃食果肉,形成大小不一的蛀蟲洞,導致果實腐爛、變質和掉落。為防止林中出現大量蛀果蠹蟲,需要每3~7 d檢查1次果樹,觀察果實表面是否存在蛀蟲洞及蟲糞痕跡。一旦發現受到蛀果蠹蟲侵害的果實,應及時將其摘除、銷毀,并使用20 cm×10 cm的黃板進行害蟲誘捕。在誘捕蛀果蠹蟲的過程中,將黃板固定在支架上,然后將支架懸掛在幼林枝干上,每隔3 d檢查1次黃板,觀察是否有蛀果蠹蟲被捕獲。當黃板上的黏附面覆蓋大量蛀果蠹蟲或灰塵時,應及時更換黃板,以保持誘捕效果。

3 結語

在祖厲河林場營造林過程中,以檸條和山毛桃營造林為重點項目,有效增加了區域內的林草覆蓋度,減少了水土流失,對當地生態環境起到了良好的改善效果。祖厲河林場通過對魚鱗坑整地、改良營造林區域土壤、選擇和使用造林種苗、設置恰當的造林比例等營造林技術的應用,為人工造林打下了堅實基礎;并通過合理應用幼林撫育和病蟲害防治措施,助力人工造林的長期健康發展。通過祖厲河林場檸條、山毛桃營造林項目的實施,提高了區域內的林業生態效益及社會效益,為該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環境基礎。

參考文獻:

[1] 杜憲.晉北地區樟子松育苗造林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農業與技術,2022,42(19):74-77.

[2] 張暉.新時期營造林管理技術與創新措施研究[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3,26(2):171-173.

[3] 陳麗華,梁愛軍,余新曉,等.黃土丘陵區基于生態需水理論的抗旱造林技術研究[Z].山西:山西省林業科學研究院,2012-11-24.

[4] 李赫.提高營造林質量的關鍵技術和管理措施分析[J].新農業,2022(5):45.

[5] 郜超,郝新忠,張繼平,等.榆林沙區沙地柏造林技術與天然林更新恢復探析[J].防護林科技,2022(2):70-72.

[6] 張志斌.現代園林育苗技術的重點與造林技術探究:以甘肅祁連山為例[J].現代園藝,2022,45(2):24-26.

猜你喜歡
營造林技術檸條
檸條飼料林培育技術
播種時間對檸條播種造林的影響
陜煤集團神木檸條塔礦業公司
我在西藏種檸條
新時期營造林技術在林業發展中的應用
油茶的營造林技術與效益探析
關于林業營造林技術的應用研究
馬尾松營造林技術措施分析
基于桉樹的營造林技術及效益的研究
優質高效營造林技術及應用實踐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