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縣牛羊產業發展效益分析及對策建議

2023-10-08 13:21陳世國
南方農業·下旬 2023年7期
關鍵詞:效益分析

陳世國

摘 要 甘肅省隴南市康縣地處山區,草畜自然資源稟賦獨特,發展牛羊產業一直是農戶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化不斷深入推進,如何實現草畜產業經濟效益最大化,讓康縣牛羊產業步入高質量發展的軌道成為一個重大課題?;诖?,系統分析康縣自然資源稟賦,深入分析牛羊產業發展規模效益,提出通過先進技術更新、品種優化、延長產業鏈、政策扶持、疫病科學防控等舉措,真正讓牛羊產業產生更大經濟效益,實現縣域牛羊產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牛羊產業;效益分析;甘肅省隴南市康縣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4.057

隴南市康縣地處甘肅省東南部。境內氣候溫和濕潤,森林覆蓋率高,飼草豐富,適合發展牛羊草畜產業。近年來,康縣以林下規模養殖為新方向,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截至目前,康縣共有規模養殖場277家,規模養殖戶494戶,縣域畜牧養殖產業發展迅速。但隨著現代化農業的深入實施,產業發展也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1 經濟效益分析

1.1 肉牛產業發展效益

調研發現,目前康縣農戶及合作社養殖的牛品種主要是本土早勝牛和雜交改良牛,正在推廣的安格斯牛養殖規模不大。目前,養殖戶和養殖合作社大都采用繁殖和育肥兩種方式運營,能繁母牛養殖一般1年1胎,牛犢半年出欄1次,而育肥牛則9~10個月出欄1次。由于各類品種養殖周期、飼料成本及產出差異較大,本地牛的成本低于其他品種,產品市場價格也比較低,品種牛雖然養殖成本較高,但產品市場價格也較高。

1.1.1 種牛

1)本土種牛收益情況:每年養殖成本投入3 500元左右,牛犢每年養殖成本投入4 500元,按照正常市場價格出欄銷售,半年齡牛犢每頭收益7 000元計算,每頭種牛年收益2 500元左右。2)改良種牛收益情況:每年養殖成本投入5 000元左右,牛犢每年養殖成本投入6 500元,按照正常市場價格出欄銷售,半年齡牛犢每頭收益10 000元計算,每頭改良種牛年收益3 500元左右[1]。

綜上,當前農村養殖戶多數養殖本地品種的能繁母牛,飼草一般為自家秸稈,出欄銷售后全部算作收入,不計算養殖成本。1個養殖戶如果養殖3~5頭本土牛,預計收益在3萬元左右;同等規模下養殖改良牛,收入則為5萬元左右。

1.1.2 育肥牛

1)本土育肥牛收益情況:本土育肥牛犢一般以5 000元左右價格購入,9~10個月出欄銷售1次,每頭育肥牛飼養成本每年為4 500元,育肥成本9 500元。

按照當前32元·kg-1市場價格計算,育肥500 kg出欄價格約為16 000元,每頭育肥牛年毛利潤6 500元。

2)改良育肥牛收益情況:牛犢8 000元左右買進,投入精飼料進行育肥養殖,培育9~10個月可出欄銷售,每頭育肥牛4 500元飼養成本,12 500元育肥成本,育肥650 kg左右出欄,每頭育肥牛年毛利潤8 300元。改良育肥牛主要是規模稍大的養殖戶進行適度養殖,通常對市場情況更為了解,養殖技術也較高,需要的投入資金也較大,因此每年的收益自然也高。

1.2 肉羊產業發展效益

肉羊產業一直是農村山區群眾增收致富的主渠道,但普遍缺少對養殖效益的系統深入分析。由于市場變化較快,家庭個體養殖和合作社規模養殖效益差距較大,必須對規模養殖效益進行系統分析,以指導當地產業發展。

根據基礎母羊的繁殖規律,按照每年出生4胎為基準,按照正常標準流程進行培育,每只羔羊5~6個月可以出欄銷售,每只羔羊市場價格大約在800元,每只基礎母羊每年可預見的出欄收入在3 500元左右。

1.2.1 合作社養殖效益

1)成本分析。假設養殖規模達到500只,每只羊都采用統一的飼養管理(飼料玉米、豆類、植物秸稈、精飼料等),基礎母羊累計飼料成本預計1 600余元,羔羊飼料成本預計400元左右,每年累計花費約100萬余元;雇傭專人進行飼養、疫病防疫、場地運營等工作,累計各類花費開銷10萬余元[2]。2)收入分析。每年基礎母羊出產羔羊2 000只全部出售,按照正常市場價格每只700元左右,羔羊出欄銷售收入預計140萬元。3)收益分析。根據市場飼料和羔羊正常價格計算,500只基礎母羊的養殖合作社每年盈余30萬元左右。

1.2.2 家庭養殖效益

1)養殖成本。以100只基礎母羊的養殖規模為例,在家庭養殖中,不用雇傭養殖工,部分飼草可以自己供應,養殖成本較合作社低。按照當前市場價格計算,每只基礎母羊飼養成本為1 277.5元,每只羔羊300元。一只基礎母羊帶4只羔羊年飼料費用為2 477.5元;飼草、防疫藥品、冬季取暖用煤、電費共計投入20萬余元。2)收入分析。每年基礎母羊出產羔羊400只全部出售,按照正常市場價格每只700元左右,羔羊出欄銷售收入預計28萬元。3)收益分析。根據市場飼料和羔羊正常價格計算,100只基礎母羊的家庭養殖戶每年盈余8萬余元。

以上收益僅按照市場周轉線測算,在實際生產經營過程中,合作社的管理、技術、經營、資金等差異較大,不同合作社盈虧差異很大。家庭養殖規模適度,相對比較精心,每只母羊年產羔一般多于4只,出欄羊羔質量好,出欄價格高,效益可能高于測算線。根據調查情況,一般家庭養殖規模在100~200只,年可實現利潤5萬~10萬元。

2 存在的問題

2.1 市場價格波動較大,難以保障養殖收入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暴發后,跨省牛羊輸出線路受阻,導致產業收縮,市場不穩定。從牛羊銷售情況看,持續近三年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導致活禽市場表現低迷,牛羊活禽價格不斷下跌,羊肉從原來的54元·kg-1下跌至30元·kg-1,跌幅達45%,嚴重制約了養殖產業發展;牛肉價格基本保持穩定,短時間小幅增長下跌符合市場行情。此外,飼草價格也不穩定,受到運輸路線限制等影響,飼草料價格大幅增長,增加了牛羊產業的成本,不斷擠壓產業收益空間,很多養殖企業面臨虧損風險。

2.2 飼養管理不精細,經營收益逐步降低

眾所周知,發展牛羊等活禽產業的收益取決于飼養管理的精細化水平。從調研看,農村牛羊養殖戶基本處于家庭小規模養殖,采用的還是傳統的方式,不愿意大量投入資金擴大規模,精細化程度不高,市場價格不高。比如在肉羊養殖方面,理論上每只基礎母羊兩年3胎,年均產崽4只,經調查了解,一些養殖技術較好的家庭養殖戶,通過精細化管理,每只基礎母羊年產羔5~6只,每多產1只羊羔即可多收益500元左右,但由于不懂市場運營,每年收益仍然不理想。養殖合作社管理也不太規范,日常管理不細致,管理經驗不豐富,養殖技術還很傳統,疫病防治僅靠老經驗、老方法,因此羔羊病死率很高;且飼養成本不斷攀升,當資金周轉出現困難后,更不能保證正常喂養,形成惡性循環[3]。

2.3 市場運營不穩定,養殖發展勢頭不足

康縣以前牛羊交易市場主要依靠外地客商運營,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影響,客商越來越少,且活禽輸入輸出檢疫程序較復雜。目前,跨省市牛羊活禽市場交易量不斷萎縮,銷售渠道不通暢,許多養殖戶已經放棄發展養殖產業,不敢輕易加大養殖投入。

2.4 疫病保險機制不全,養殖風險較高

目前,農業管理部門疫病防控能力較低,疫病防控專業人員較少,很多鄉鎮疫病防控單位已經撤銷,服務能力自然更低。當前牛羊疫病多發,如因布魯氏桿菌病傳播蔓延,大量羊只被撲殺,給農戶造成重大損失。當前保險公司針對牛羊養殖業的保險業務機制不健全,農戶投入保險后,出現疫病、疫情保險賠率很低,賠付服務能力較弱,養殖保險賠付面小。由于賠付率下降、保限縮短(牛羊養殖大戶保險期限由原來12個月縮短為5個月)等政策的調整,養殖戶投保積極性明顯下降,養殖風險進一步增大。

2.5 政策支持力度小,制約了產業發展

1)技術培訓效果不明顯。近年來康縣組織開展了多次養殖技術培訓,不斷提升農戶養殖技術水平,但有相當一部分報名參加養殖培訓的農戶非飼養管理人員,真正需要培訓的養殖戶則沒有閑暇時間接受正規培訓,導致培訓對象不精準,效果不佳。2)新品種推廣難度大。由于龍頭企業和政府給予農戶的補助力度不大,影響了新品種的推廣進度。很多農戶受到傳統觀念的限制,不愿意改變養殖習慣,由于農戶對市場的預判和分析有限,對新品種缺乏信心,更不想承擔市場風險,新品種推廣難度普遍較大[4]。

3 對策及建議

3.1 加大技術與人才投入,提高運營管理能力

1)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從全國各大農業相關院校引進農業畜牧專業技術人才和疫病防控人才,不斷提升康縣牛羊技術改良速度和水平,逐步提升疫病防控層次。2)要加強本地龍頭企業和大學院校的合作,推動全縣養殖戶、養殖大戶、合作社及養殖企業的科學養殖管理,不斷提高牛羊存欄量及產出質量品質,提升養殖效益。3)逐步培育本地養殖“土專家”,政府部門應該投入大量資金加強對本地養殖專業人員的培訓,創新當地養殖人才的培育模式,提升本地養殖人員技術水平。

3.2 引品種改品質,提高市場競爭力

1)加大品種改良投入,大量引進肉羊、肉牛最新品種。目前市場表現比較好的品種主要是澳洲白、杜泊等,挑選品質種公羊,培育當地新品種,提高養殖服務水平,指導養殖戶及企業精細化管理、科學培育,建立綠色農產品可查可追體制機制,打造品牌競爭力。2)積極擴大改良品種養殖規模。新品種培育出來之后,要不斷在全縣推廣。不僅要在質量上提高競爭力,而且要不斷增加牛羊市場占有率,實現可持續發展[5]。

3.3 加大政策扶持,提升發展后勁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深入實施,政府部門要加大農業資金投入力度,拓展農業融資渠道,讓牛羊養殖業發展得到資金支持。增加養殖戶、養殖合作社及養殖企業的發展信心,不斷擴大養殖規模,提高養殖業發展質量水平,實現養殖業高質量發展。加大與社會各級金融機構的合作力度,讓社會資本有序進入牛羊發展領域,打通養殖業發展融資渠道,擴大產業發展的融資空間[6]。

3.4 不斷延伸產業鏈,提高養殖經濟效益

當前,康縣養殖業產業鏈過短,缺乏龍頭企業帶動,養殖業仍然處于粗放式發展階段,必須加大投入,不斷引進和培育牛羊產業龍頭企業,提高牛羊肉及毛皮等其他產品的深加工水平,提升牛羊產業附加值。不僅要扶持那些牛羊活禽養殖企業,更應該不斷延伸牛羊加工產業鏈條,形成良性發展循環。

3.5 構建疫控體系,保障養殖業安全發展

1)進一步配強縣鄉動物衛生監督和疫病防控工作力量,加強檢疫監督,嚴把入口關,對入境動物和畜產品嚴格驗標、查證,落實隔離觀察措施,堅決杜絕動物疫病傳入和擴散,確??悼h畜牧業安全。2)充實技術力量,指導合作社和養殖戶從飼料供應、環境衛生、日常防疫、場所和人員的消毒防護等方面進行全過程管理,嚴防疫情、疫病擴散,切斷高風險動物疫病的傳播途徑,最大限度降低經營風險[7]。

4 結語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在農業現代化背景下,康縣農村山區牛羊草畜產業要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對全縣農村牛羊養殖現狀和牛羊市場進行深入全面分析,通過科學手段不斷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產業鏈附加值。

參考文獻:

[1] 王占華.甘肅慶城縣草畜產業發展研究[J].農業工程技術,2022,42(32):24.

[2] 王長鵬,王軍,張爽,等.關于促進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J].吉林畜牧獸醫,2021,42(11):59.

[3] 李改蘭.肉羊養殖業現狀、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建議[J].中國畜禽種業,2022,18(2):26-27.

[4] 甘春艷,李軍,金海.2021年我國肉羊產業發展概況、未來發展趨勢及建議[J].中國畜牧雜志,2022,58(3):258-263.

[5] 謝仁古麗·烏斯曼.牛羊品種改良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中國畜牧業,2022(2):43.

[6] 王楚婷,劉愛軍,王遠濃.中國牛肉市場的供給與需求分析[J].福建茶葉,2020,42(3):57-59.

[7] 馬君峰.發展牛羊產業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融合的幾點思考[J]. 畜牧獸醫雜志,2022,41(3):56-57.

猜你喜歡
效益分析
單個工業用電戶可中斷負荷成本計算及效益分析
坡耕地種植苧麻綜合利用技術及效益分析
談我國東北地區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
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績效評價研究
稠油摻稀區塊投入產出效益評價方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