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們用汗水澆筑城市之美 記者“拜個師傅”,走近烈日下的勞動者

2023-10-11 11:53
上海工運 2023年8期
關鍵詞:搖櫓師傅電纜

炎炎三伏,天氣熱如湯。廣大勞動者仍然頂高溫、戰酷暑,揮汗如雨堅守在一線。今年勞動報“夏令熱線”開通期間,“拜個師傅”欄目再次啟動,記者將鏡頭和筆觸對準那些保障城市運行的“師傅”,走近他們,拜師學藝;通過當一天“徒弟”,來體驗基層工作的甜酸苦辣,記錄下平凡崗位上的不平凡。

A 不懼“兩個太陽”青草沙“護水人”高溫下守護優質水源地

▲包璐影

酷夏時分,記者來到了位于崇明長興島,面積相當于10 個西湖,蓄滿水后可以連續68 天保障上海市民用水的青草沙水庫,走近一群默默堅守在水源地的“護水人”,跟他們“拜個師傅”。

上午8 時剛過,地表氣溫就已突破了30℃,水庫管理員趙一帆和同事們帶上了各種設備開啟了一天的“護水”模式。為了確保供水水質,趙一帆和同事們每天都要在上游進水口、下游換排水口和輸水口分別進行水質取樣,并進行檢測。幾個取水點采樣結束后,趙一帆和同事們的衣服早已濕透。

如果說陸地上的取水只是熱和曬,那轉而開啟的水域巡檢就更具挑戰了?!皠e看現在體感溫度不算太高,但天上、水上等于有兩個太陽,還是很考驗人的?!壁w一帆直言。

很快,巡邏船就開到了Y2 浮筒區域,這也是水庫重要的工作平臺之一。在這里,趙一帆需要和同事們一起完成野外監測設備的維護保養工作。作為青草沙水庫管理者骨干之一,趙一帆已經在這里駐守了9 年?!跋募?,我們一般每個月都會來浮筒作業三四次?!壁w一帆說,“20 個浮筒連續作業,至少需要2天時間才能全部完成?!?/p>

這支58 人組成的一線水庫管理隊伍,每天都要采集水樣、巡檢維護,將一線數據實時上報,風雨無阻。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護水人”的堅守,才能讓我們擰開水龍頭就能喝上優質水。

趙一帆正在對水庫水質進行監測 ■攝影 貢俊祺

B 直面煙囪的滾燙煙氣 環境監測者24 小時值守綠水青山第一線

▲于玘珺

廢氣、污水、噪聲,污染源在哪里,哪里就有環境監測工作者們的身影。近日,筆者與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污染源監測管理室的鄧繼、楊文雨兩位“老法師”來到電廠廢氣排放一線,體驗高溫下記錄城市環境質量的辛苦。

到達采樣點,只見兩位師傅將煙塵采樣管、煙氣分析儀、抽氣泵等設備用橡膠管連接起來,開始監測工作。鄧繼介紹,這些設備加起來有五六十斤重,其中,煙塵采樣管是采樣必不可少的設備?!敖裉爝@把‘煙槍’長2.5 米,至少有八九斤重,而最長的‘煙槍’可達5 米左右?!币环瑱z測后,根據煙氣分析儀顯示的數據,鄧繼初步判斷這座煙囪的排放是合規的。完成采樣后,金屬的“煙槍”被熏得滾燙?!吧钊氩蓸涌诘摹疅煒尅艹^100℃,在狹窄的操作平臺上要十分小心,避免燙傷自己和同事?!?/p>

據悉,除了執法監測,應急監測也是污染源監測管理室重要的工作內容。一旦發生爆炸、泄露等緊急事故,他們需要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開展應急監測,守護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

鄧繼(左)、楊文雨(右)在組裝低濃度顆粒物采樣濾膜 ■攝影 貢俊祺

C 江面之上,“守纜人”心細如發 為長江隧橋上的電纜“體檢”

▲羅菁 吳澤順

肩負超高壓電纜的運維和檢修重任,國網上海電纜公司運檢人員幾乎每月都要上長江隧橋兩三次,為藏身于橋面下方的電纜進行全身“體檢”,每次耗時至少2-3 個小時。高溫天里,記者跟隨運檢四班的師傅們,在懸空作業面上體驗“守纜人”的工作狀態。

運檢四班別看只有12 名成員,卻負責著陸家嘴金融中心、外高橋保稅區、崇明生態島等重要地區的超高壓電纜線路運維檢修,責任重大。車行至長江隧橋一半,抵達此次作業地點。接下來班組成員需要先翻越橋面、爬下梯子,然后在大橋懸空層的作業平臺上開始作業。

運檢四班成員馮晨表示,每年夏天,溫度越高,他們的工作壓力就越大,但即便汗流浹背,正常的巡檢任務也不能停。電纜的表面保護層是否有破損、位置是否有變化、甚至每一枚螺絲都是巡檢的重點?!捌鋵?,這些電纜上也安裝了遠程監控系統。但是,人工巡檢依然必不可少?!瘪T晨說,隧橋電纜長達36 公里,哪怕是分段檢查,每次來回10 公里是家常便飯。

其實,這不過是電纜巡檢中的一個普通畫面?!坝行c位在荒郊野外,有些在一人高的草叢中,有些在農田里,有些在湖邊……”李家歡坦言,巡檢中,被蚊蟲叮咬,被“糊”了一臉蜘蛛網的事并不少見,甚至還有可能踩到蛇。但無論環境如何惡劣,“守纜人”們總是一絲不茍地堅守著職責。

記者(右)體驗“守纜人”的工作 ■攝影 貢俊祺

D 冷鮮倉庫揀貨員日揀千件訂單 三伏天上演“寒冬里作業,酷暑中取暖”

▲陳寧

從青浦區京東上海生鮮1 號倉冷鮮倉庫里出來,霍利君穿著厚重的棉服站在高溫下,喝著熱開水取暖。三伏天里,他每天都要如此多次穿梭在40 多攝氏度的溫差里。

霍利君今年43 歲。6 年前,他從老家東北來滬打工,選擇了入職京東,從事這份“冰火兩重天”的工作。跟同事們比,霍師傅雖然年紀不占優勢,但是體力好、速度快,因此,他的揀貨業績常常排在整個冷鮮倉當月業績前三,不經意間就成了倉里的“馬拉松選手”。

每天三萬多步是他的日常,手持一個掃碼設備,每半個小時都會收到一個訂單集,每個訂單集有十幾個訂單信息。接到指令之后,霍利君立刻在腦海中閃過路線圖,一手拉上推車,隨后邁開步子,一頭扎進冷倉里飛奔揀貨。因為霍師傅所在的倉庫為211時效(即上午下單,下午送達),因此對揀貨的效率要求更高,每天都在和時間賽跑。

其實,霍師傅剛來時,對寒冷極不適應,一天8個小時在冷倉里,耳朵鼻子只要是暴露在空氣中就會被凍得通紅。每年三伏天,工作結束后更是面臨大挑戰——因為冷熱交替,一出倉后,臉上、手上立刻就濕濕嗒嗒。

“適應了就還好,東北人不怕冷?!被魩煾甸_玩笑地說,“熱了進倉庫里避暑,冷了下班就去蒸桑拿。在倉庫里工作沒有花錢的地方,棉服也是公司提供的,每天過得挺充實?!?/p>

霍利君(右)正根據訂單揀貨 ■攝影 顏筱依

E 游船船工頂烈日搖櫓 把好20 斤重的“方向盤”

▲李美慧

盛夏時節來到江南古鎮,許多游客都會坐上手搖游船,感受江南水鄉的獨特韻味。一日清晨,筆者抵達上海青浦朱家角碼頭,見到了筆者的搖櫓師父——上海朱家角古鎮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船工第三組的組長蔣衛中。

蔣衛中示范時姿勢很瀟灑,單手搖櫓就能讓船穩穩向前。但筆者接過船櫓后卻雙手一沉,難以發力,原來這根船櫓居然足足20 斤。因為摸不透前進的方向,筆者所在船只頻頻撞岸。感覺沮喪時,蔣衛中笑說正常,“從生疏到游刃有余,我足足花費了一年多時間?!?/p>

頂著烈日搖櫓不到一小時,筆者衣服已經被汗完全濕透,手臂發酸、腰背緊繃、腿打顫。蔣衛中見狀說道,他在初學時也吃過這樣的苦頭,回家吃飯甚至“筷子都拿不住,整條胳膊都在抖”。

蔣衛中說,這份工作除了搖櫓,還要承擔起保障游客安全的責任。一頭顧著平穩行船,一頭顧著照看游客,勞心費力程度可見一斑,蔣衛中卻樂在其中,還給筆者展示了掌心上磨出的老繭,“看,這就是勞動人民的手?!?/p>

蔣衛中正在船上搖櫓 ■攝影 顏筱依

F 荷花“美容師”頭頂烈日“荷”護夏天的浪漫

▲胡玉榮

清晨7 點半,陳彐康準時來到古猗園。而過了這個夏天,他就要退休了。

能趕在陳彐康退休前,拜他為師,是一種緣分。陳師傅說,當前最重要的是每天在近百畝的區域內,巡視布置在各處的盆載荷花和睡蓮是否缺水。古猗園正在舉辦荷花睡蓮展,僅盆載荷花和睡蓮就達到了三四千盆,而他和同事們在大清早需要一一進行查看。

和陳師傅一起巡查沒多久,衣服已經濕噠噠黏在背上。陳師傅指著一處盆栽荷花說,“對著游客的一面長得不好,需要換一個位置展示,讓游客看到最美的景致?!焙完悗煾岛狭Ρ疬@六七十斤的盆栽,感覺有點吃力,“三四月份時,園內三四千盆荷花和睡蓮,都是我們工人一盆盆從苗圃搬進來,放在指定的造景處。最重的一盆要上百斤呢?!睅资甑慕涷灣恋?,他眼里全是“愛花護花”的活兒。

據了解,1980 年,18 歲的陳彐康接替父親來到古猗園成為了一名綠化工,從此再也沒有離開。四十多年來,他從一名初級工,變成了“嘉定工匠”,更擁有自己的“首席技師工作室”,帶出了一大批高徒。

猜你喜歡
搖櫓師傅電纜
兩岸青年橫涇搖櫓共赴水鄉之約
師傅開快點兒/你笑起來真好看
母親是那搖櫓人
海底電纜——將世界連接起來
風醉了
只會一種
只會一種
高溫超導電纜
高溫超導電纜
ABB Elastimold 10kV電纜終端及中間接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