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文化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策略探析

2023-10-12 13:00李玉霞
東方娛樂周刊 2023年9期
關鍵詞:旅游業傳統文化內涵

李玉霞

[ 關鍵詞] 傳統文化;旅游業;內涵

一、旅游業的發展現狀與需求

旅游業是指憑借旅游資源、利用旅游設施為旅游者提供旅游游覽服務的綜合性行業。旅游業主要通過勞動服務的方式來提供食、住、行、游、娛、購等一系列活動,從而滿足旅游者的消費需求和文化需求,從概念上來講,旅游本身就具有文化和經濟這兩種特性。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和精神需求日益增長,旅游在很大程度上能讓人們精神放松、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旅游業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提升,除了滿足人民基本生活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外,旅游業還能促進社會產品的合理分配,并不斷創造出新需求。旅游業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范圍內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戰略性、支柱性和綜合性的產業。作為一種綜合產業,旅游業的發展有利于緩解就業問題,有利于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有利于促進各個地區區域經濟的發展,更有利于加快旅游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因此,重視旅游業的發展尤為重要。

近年,我國旅游業逐漸走出停擺期,迎來了全面復蘇的階段。2023 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的位置,推動生活服務消費恢復。毫無疑問,旅游業是擴大內需極其重要的領域,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時,能夠在促進社會消費增長、擴大就業容量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國家宏觀政策的引導下,2023 年第一季度的旅游數據喜人。根據文化和旅游部的數據,2023 年第一季度國內旅游總人次達12.16 億,比去年同期增長3.86 億,同比增長4.5%,雖然該數據低于2019 年的同期水平,但整體已經恢復至2019 年第一季度的68.4%,國內旅游總人次達2020 年以來最多,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實現了“雙增長”,收入同比增幅大于人次增幅,旅游市場整體趨勢樂觀,市場潛力巨大。我國旅游業在自然風光和人文環境等方面具有諸多優勢,特別是中華民族擁有5 000 年的悠久歷史和文化,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去探索更多的可能,讓我國的旅游業保持其獨一無二的魅力,以更加積極健康的姿態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向前,帶動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從而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二、傳統文化對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性

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尤其是經過5 000 多年的發展和沉淀,中華文明演化并匯集了反映我們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其內容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括儒家學說、道家道教、中國佛教、詩歌歌賦、書法繪畫、篆刻雕塑、傳統音樂戲曲、古代舞蹈、武術、建筑園林、衣冠服飾、美食名飲和中國民俗等,包羅萬象。這些傳統文化內容高度體現了中華傳統民族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內涵,但是在現代化、科技化的進程中,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體系遭遇了一定程度的沖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近年來,國家從宏觀層面出臺了加強傳統文化建設的相關政策,為各行各業融入傳統文化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p>

此外, 文化和旅游部在2021 年5 月印發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中也明確提出了要推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促進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利于國人樹立文化自信、國家實現文化強國。推動傳統文化和旅游業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一方面,傳統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高質量深度融合能夠有效帶動傳統文化產業的發展,為傳統文化提供活力的市場,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傳承,普及傳統文化有利于保護傳統文化。旅游產業的融入能夠拓寬傳統文化的產業鏈,充分利用傳統文化資源,有效宣傳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傳統文化的融入也拓寬了旅游產業的產業鏈,旅游產業引入傳統文化元素,在旅游景點打造特色文化主題餐廳、酒店和相關娛樂設施,提升了旅游產業的附加值。傳統文化的融入賦予旅游產業新的活力與特色,增加了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深厚的文化底蘊,有利于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旅游業本身具有文化屬性,如果能更好地在其發展過程中融入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形成豐富多樣的文旅線路和文旅產品,傳統文化能夠以生動的方式得以傳承,旅游景點的文化氛圍和文化底蘊能得以增強,雙方形成相互促進的關系。因此,如何平衡文化傳承與旅游發展之間的關系是當下旅游業發展進程中一項緊迫而復雜的難題,須探尋出一個“以文促旅、以旅養文”的文化旅游發展新模式。

三、傳統文化與旅游發展的策略

(一)保持理念創新,重視人才隊伍建設

要做到傳統文化與旅游業的深度融合,首先需要的是理念上的革新。雖然旅游業本身具有文化性的特征,但這與新時期要求不同,傳統文化融入旅游業的目標實現既需要有深度融合的理念,又需要有協同發展、可持續性發展的理念。旅游經濟的發展固然重要,但環境保護和安全體系也應得到保障,協同性和可持續性不能被忽略。如果沒有創新的理念,就不能在融合的過程中做到因地制宜,也無法把握融合的深度與廣度。旅游業從業人員需要有能力對輸出的文化進行篩選,能夠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將文化內容、文化符號融入景點,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旅游的線路設計、展陳展示、講解體驗的全過程。只有選擇典型的傳統文化或具有代表性的地區文化才能引起游客的興趣和共鳴,讓人們通過旅游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如果盲目規劃、任意發展,只會適得其反,融合的效果無法發揮出來。

而要保持持續的創新理念,就需要重視人才隊伍和人才培養機制的建設,保持旅游從業人員的能力提升。傳統文化與旅游業的融合需要建立一支專業性的復合型人才隊伍,高校在旅游專業課程建設中要提高傳統文化、民俗和歷史課程的比例,旅游業在招聘方面也要注意從高校和社會吸納具有多種專業背景的人才,這些人才既要精通旅游行業,又要會管理、懂歷史。旅游的快速發展必然帶來新的挑戰和難題,這需要專業的人才詳細規劃并解決出現的問題,才能讓旅游業的發展更為持久。因此,旅游業要注重人才梯隊的建設,增加人才儲備,定期開展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與能力。

(二)提升公共服務,建設數字化平臺

傳統文化與旅游業的融合還需要在公共服務和數字化平臺方面下功夫。公共服務中的公益服務、個性化服務及附加服務都需要與時俱進,融入文化因素,把旅游業的人文關懷工作落到實處。從宏觀的角度來看,相關部門需要在資源的統籌規劃和基礎設施的建設方面有效調度,在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過程中融入具有地區特色的傳統文化元素,充分發揮公共設施基礎性服務的作用。從微觀的角度來看,需要在個性化服務和附加服務上要考慮旅游者的多元化需求,通過網絡平臺和微信小程序等信息化平臺的開發建設,為旅游者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文化服務,從而提升旅游者的體驗感和認可度,打造全新的旅游經濟發展藍圖。

在數字化來臨的時代,旅游業從業人員也需要轉換思維,運用信息化手段來輔助傳統文化和旅游業的發展。旅游業在保證公共服務水平的基礎之上,需要建立開放的文化資源數字化平臺,通過提升數字化水平,用高科技來助力旅游業的發展。旅游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數字化平臺及時便捷地處理旅游業發展過程中的管理難點和痛點,游客也可以通過數字化平臺第一時間了解旅游景區的發展近況,收集相關的信息,如基礎信息、推薦景點、線上購票、優惠政策等。通過聚焦智慧服務,著力打造和提升智慧景區,用數字化水平賦能文化資源,推動景區的文化創意表達。通過數字化平臺的建設,讓傳統文化與現實場景交融疊加,豐富旅游資源的表達維度,讓歷史與現實無縫對接,讓游客充分領略傳統文化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后的魅力。通過新媒體,例如快手、抖音、小紅書、公眾號等時尚化、年輕化的宣傳與營銷渠道,進行精準推薦,讓傳統文化活起來,使旅游品牌的影響力和市場核心競爭力得以提升。

(三)豐富表現形式,打造文旅品牌

自傳統文化與旅游業融合的理念推廣以來,文化旅游產品之間的連貫性和互動性尚且不足,有時呈現出商業化、同質化的現象,難以滿足旅游者與日俱增的高層次精神需求。因此,旅游業需要不斷創新,豐富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推出文旅新產品,打造文旅品牌。旅游業需要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起源、特性與價值內涵,全方位、多角度地結合當地特色,展現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推動傳統文化與旅游業的交叉融合及文旅產品的轉化。在旅游者消費升級、個性化精神需求增多、消費者追求內涵的社會背景下,旅游業需要開發個性化、品質化、文化內涵豐富的文創商品,以獨具匠心的文化表達觸動人們的精神世界,提升文化旅游的品牌影響力。各個地區應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經濟、文化和市場特征,進行旅游市場定位和文旅產品定位,開發文化旅游一體化的特色產品。通過采取“旅游+ 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模式,開發出具有觀賞性、娛樂性和知識性的特色文化旅游產品,典型的案例有云南的原生態實景演出“印象麗江”、河南的唐宮盛宴舞蹈、西江苗寨的“西江模式”等。

通過豐富的文旅產品和多元的文旅融合業態,參與性、創新性強的文化旅游精品項目能夠激發文旅消費潛力,增強文化體驗、滿足研學需求,讓游客盡享區域自然之美和文化之美。例如在六朝古都南京,南京博物院開展“南博奇妙夜”活動,打破了傳統的模式,通過燈光秀、精品特展、南都市集、手工技藝類非遺展示等豐富多彩的夜游活動,讓游客能在夜間巡館探寶。通過找準歷史與現實的結合點,聚焦傳統文化和新業態,打造新產品和精品線路,優化傳統文化與旅游業的融合,提升旅游者的互動參與程度,為旅游業成為傳統文化宣傳與傳播的平臺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打造傳統文化主題園區、特色文化街區、文化主題餐廳和文化主題住宿、會展節慶文化、特色文創商品等主題鮮明的特色文化區,多方位地吸引游客。針對旅游消費者觀光、休閑體驗和學習更高層次和更有內涵的需求,旅游業需要提升旅游產品的表現形式和質量,全面提升文化產品的內涵建設,形成全面綜合的文化產業鏈和獨特的文旅品牌,構建多元融合與多業共生的大旅游產業,推動傳統旅游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旅游業的抗危機能力,從而促進旅游業的可持續性健康發展。通過多種形式深度融合傳統文化與旅游業,增加文化自信,實現文化強國。

四、總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是中華民族思想和精神的內核。當前形勢下,旅游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旅游業的繁榮發展是擴大內需和經濟穩步增長的重要動力,新的歷史使命促使我們要繼續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因此全國各省市都極其重視旅游景點的開發和旅游文化品牌的建設,為擴大旅游消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只有在旅游建設的過程中,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和當地特色,堅持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創新旅游消費場景,才能抓住新一輪的發展契機,進行旅游產業的改革與升級。在旅游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納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增加旅游業的內涵,積極構建“以文促旅、以旅養文”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感悟中國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以文化賦能國家軟實力,并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猜你喜歡
旅游業傳統文化內涵
云南出臺20條措施,加快旅游業恢復
活出精致內涵
理解本質,豐富內涵
挖掘習題的內涵
中國旅游業2017的風往哪吹?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要準確理解“終身追責”的豐富內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