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村落空間基因感知對游客滿意度的影響研究
——以歙縣雄村為例

2023-10-13 03:39童華鯤肖然程極悅
安徽建筑 2023年10期
關鍵詞:村落維度滿意度

童華鯤,肖然,程極悅

(1.大壯古建園林有限公司,安徽 黃山 245000;2.河北工程大學,河北 邯鄲 056038)

0 引言

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一直被諸多學者所重視并不斷嘗試在保護與發展之間尋找平衡點,以期讓看似矛盾的兩個目標協同并進。近年來,諸多學者引入空間基因理論對傳統村落空間結構進行保護并取得豐碩成果,但研究多為基因提取、圖譜構建、基因特征分析、基因多樣性分析等[1],且研究集中于外部客體空間研究,而忽略了游客的主觀感受,使得研究視角有所缺失。

隨著旅游業的開發和發展,傳統村落形成以旅游業收入為主的經濟模式,其生存關鍵取決于客流量,而游客滿意度決定了旅游村落的口碑和游客重游意愿,是影響客流量的關鍵因素。當前關于游客滿意度的研究已較為深入,包括滿意度影響因素、測量評價方法、滿意度形成機理等,主要為提升旅游地形象服務。與此同時,游客地方感與游客滿意度的相互關系也被諸多學者關注,張維雅等[3]證明了游客地方感會對游客滿意度產生間接影響;劉春燕等[4]認為游客地方感主要通過情感維度對游客滿意度產生作用;余勇等[5]認為場所依賴通過價值感知和滿意體驗對游客滿意度起到間接影響的作用。盡管當前對于游客地方感和滿意度的研究較為豐富,但都側重于研究主體(游客)的地方感與滿意度的相互關系,而較少對研究客體(旅游地)與游客地方感、游客滿意度的三者關系做進一步探討。但客體空間作為游客首先感知的外部環境,對游客旅游時產生的情感態度和地方認知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不能夠被忽略。

本文通過引入空間基因理論,構建空間基因感知、游客地方感、游客滿意度的結構方程模型,探究旅游村落內客體(空間)與主體(游客)的相互作用機制,拓寬空間基因與游客滿意度研究的相關內容,并為傳統村落的保護性開發提供參考。

1 案例地簡介與游客感知體系建立

1.1 案例地簡介

雄村坐落于歙縣雄村鄉,距離歙縣縣城7.5km,為國家第二批次傳統村落。雄村極為重視教育,被譽為“新安第一島,安徽最雄村”,村名取自《曹全碑》中“枝分葉布,所在為雄”,迄今已有800 多年歷史。村落北靠南山、東南漸江環繞、西臨西溪,西溪東面坐落十八口塘,被譽為“十八羅漢錢”,西南坐落夏公塘為火字形,用以克火。村中坐落的竹山書院為現今保存最完好的徽州書院,并擁有曹氏宗祠和各類牌坊、古民居,空間種類豐富。

1.2 游客感知體系建立

外部空間是旅游者與旅游地的首要交集,旅游者在外部空間的刺激下對旅游地產生情感和價值上的主觀感受,而游客滿意度的實質是游客對旅游地“地方性”的感知評價,其根本在于探討旅游地能否滿足游客的情感和價值需求。因此,研究采用“S-O-R”理論模型[6],其中“S”為外部刺激(Stimulus),即游客接觸的村落空間基因;“O”為機體(Organism),即游客感受外部刺激后形成的游客地方感;“R”指行為(Response),即游客的感知和行為產生的游客滿意度(圖1)。

圖1 游客感知體系示意(來源:作者自繪)

2 研究維度及因子選取、理論模型構建

2.1 研究維度和因子選取

通過參考前人文獻可知,在對村落外部空間的感知中,外在空間感知維度劃分包括“建筑空間”“街巷空間”“環境空間”“民俗文化”四個部分[7-9]?!靶叛隹臻g”則側重于村落所在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底蘊,雄村具有以“程朱理學”“儒家文化”“風水理論”為信仰的徽州文化特征,并反映在外在物質空間上,是必不可少的空間特征,而街巷空間地形結合,合并為環境空間維度?;诖?,將村落空間基因的感知模型維度劃分為“環境空間基因”(變量X1-X4)、“建筑空間基因”(變量X5-X11)、“信仰空間基因”(變量X12-X15)、“民俗空間基因”(變量X16-X22)。

諸多學者認為游客地方感的構建維度因包括自然風景、歷史人文、旅游功能三個基本要素[10-11]。而唐文躍等[12]在此基礎上,將游客情感依戀活動作為地方感維度之一,構建了較為全面的游客地方感模型。因此,本文沿用唐文躍構建的理論模型,將游客地方感模型維度劃分為“自然風景”(變量X23-X26)、“人文環境”(變量X27-X30)、“旅游功能”(X31-X34)、“情感依戀”(X35-X38)。

國內傳統村落游客滿意度的測量通常采用美國顧客滿意度模型(ACSI)和世界遺產類景區滿意度模型(WTSI),而滿意度的測項通常在整體滿意度和比較滿意度中選取[13]。整體滿意度是游客對景區的服務質量、消費水平、旅游氛圍進行整體評價,比較滿意度則是通過對比游客旅游的預期與結果、預算與消費、選擇與決定,由此構建維度因子(X39-X42)?;诖?,本文構建游客感知測項(見表1)。

2.2 結構方程模型構建和研究假設

在對變量的維度和因子梳理的基礎上,構建結構方程理論模型,模型中包含4 個自變量(空間基因感知維度)、4 個中介變量(游客地方感維度)、1 個因變量(游客滿意度),42 個觀測變量、47 個誤差變量(見圖2)。

圖2 初步模型圖

基于此,本文提出空間基因感知對游客滿意度影響的研究假設。

H1a——環境空間基因感知對自然環境認知具有顯著正向作用;H1b——環境空間基因感知對歷史人文認知具有顯著正向作用;H1c——環境空間基因感知對旅游功能認知具有顯著正向作用;H1d——環境空間基因感知對情感依戀認知具有顯著正向作用。

H2a——建筑空間基因感知對自然環境認知具有顯著正向作用;H2b——建筑空間基因感知對歷史人文認知具有顯著正向作用;H2c——建筑空間基因感知對旅游功能認知具有顯著正向作用;H2d——建筑空間基因感知對情感依戀認知具有顯著正向作用。

H3a——信仰空間基因感知對自然環境認知具有顯著正向作用;H3b——信仰空間基因感知對歷史人文認知具有顯著正向作用;H3c——信仰空間基因感知對旅游功能認知具有顯著正向作用;H3d——信仰空間基因感知對情感依戀認知具有顯著正向作用。

H4a——民俗空間基因感知對自然環境認知具有顯著正向作用;H4b——民俗空間基因感知對歷史人文認知具有顯著正向作用;H4c——民俗空間基因感知對旅游功能認知具有顯著正向作用;H4d——民俗空間基因感知對情感依戀認知具有顯著正向作用。

H5a——環境空間基因感知對游客滿意度具有顯著正向作用;H5b——建筑空間基因感知對游客滿意度具有顯著正向作用;H5c——信仰空間基因感知對游客滿意度具有顯著正向作用;H5d——民俗空間基因感知對游客滿意度具有顯著正向作用。

H6a——自然環境認知對游客滿意度具有顯著正向作用;H6b——歷史人文認知對游客滿意度具有顯著正向作用;H6c——旅游功能認知對游客滿意度具有顯著正向作用;H6d——情感依戀認知對游客滿意度具有顯著正向作用。

2.3 數據收集和描述分析

調研小組于2022 年7 月-8 月在歙縣雄村發放問卷,游客當場填寫并回收??偣卜譃槿糠?,第一部分為游客對村落空間的初步認知,第二部分是空間基因感知、游客地方感、游客滿意度測項,采用李克特五點等距量表法測量,第三部分為游客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居住地、年齡、受教育程度、月收入、職業。此次總共發放調研問卷460 份,回收有效問卷425份,有效率為92.39%。

根據調研數據顯示,游客對村落中的祠堂、牌坊、書院等信仰空間的感知最為明顯,占總人數的75%。游客對傳統民居建筑空間、徽州三雕等傳統技藝空間的感知也占有較多人數,分別為62.8%和57.9%。表明村落中能夠反映當地特有文化屬性的空間能夠被游客明顯感知。此外,游客對傳統演出空間、特色小吃制作空間、展覽館等公共建筑空間的感知程度較低。在游客基本信息構成中,性別比例上男性游客比女性游客多7.2%,表明雄村的旅游吸引力對男性更為突出,但不排除以家庭為單位的成員構成上男性居多;從客源地上看,外省游客占總游客數量最多、國外最少,表明以徽州文化為代表的歙縣傳統村落旅游對外省游客具有較大吸引力;從年齡構成上,41~50 歲的中年群體占比最高且明顯多于其他年齡游客,成為村落旅游的主體;在受教育程度上,本科和碩士及以上學歷占總人數比例的64.7%,表明具有徽州歷史文化底蘊的傳統村落對高學歷人群有較大吸引力;在收入構成上,月收入在4000~7999 區間的游客人數較多,占總人數的53.4%,其他收入區間的人數較少;在職業分布上,個體戶占比高達30.4%,其次是企業、事業單位人員,占比達26.8%。問卷內容較為豐富,具有良好的客觀性。

3 探索性因子分析與模型檢驗

3.1 探索性因子分析

通過SPSS23.0 軟件對自變量、中介變量、因變量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驗證答案與測項本身的對應程度,分析結果越高則越接近測項所對應事物的本質。文章采用KMO 和Bartlett's 球形來檢驗上述三者是否適合做因子分析。分析得出,自變量的KMO=0.910(>0.7)、Bartlett's 數值小于0.001,中介變量KMO=0.899(>0.7)、Bartlett's 數值小于0.001,因變量KMO=0.828(>0.7)、Bartlett's 數值小于<0.001,三者均適合做因子分析。

因此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并以特征根大于1 為因子提取公因子,因子旋轉時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轉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自變量因素分析結果總共得到4 個,總解釋能力達到61.735%大于50%;中介變量因素分析結果總共得到4 個因素,總解釋能力達到66.882%大于50%;因變量因素分析結果總共得到1 個因素,總解釋能力達到71.953%大于50%。因此各維度篩選出來的因素均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3.2 模型檢驗和修正

研究采用AMOS23.0 軟件進行結構方程模型檢驗,使用最大似然法進行估計,參考NFI、GFI、IFI、CFI確定模型擬合度效果,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模型檢驗表

從表2 可知,除GFI、NFI 不符合標準,其余指標均符合標準。因此需要對模型進行修正,使得數據滿足要求。通過殘差修正指標從而減少卡方值,表3是殘差間的協方差修正指數。

表3 殘差間的協方差修正指標

通過在E8 與E10、E16 與E17 之間添加路徑,重新估計模型。修正后重新對數據進行分析,得到修正后的模型如圖4所示。

圖4 修正后的模型

在模型修正之后對各個測量指標進行檢驗,得出CMIN/DF 為1.218,各項指標數值均大于0.9的標準(表4),RMSEA為0.023小于0.08,各個擬合指標均符合一般的研究標準,因此模型合理。

表4 修正后模型擬合度檢驗結果

3.3 實證研究結果

由計算結果可知,假設H1c(β=0.071、p>0.05)不具有顯著正向影響,此假設不成立;H2a(β=0.018、p>0.05)不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假設不成立;H3c(β=0.09、p>0.05)不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假設不成立;H3d(β=0.04、p>0.05)不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假設不成立;H5d(β=0.08、p>0.05)不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假設不成立;H6a(β=0.043、p>0.05)不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假設不成立;H6d(β=0.073、p>0.05)不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假設不成立;其余假設均成立。由此可知,外部空間感知能直接對游客滿意度產生影響,且外部空間感知也能通過影響游客地方感的方式,間接影響游客滿意度(見表5)。

表5 研究假設結果檢驗表

4 研究討論

4.1 空間基因感知對游客滿意度存在直接影響

由實證研究可知,在空間基因感知維度中,信仰空間基因、建筑空間基因感知對游客滿意度的影響最為顯著,路徑系數分別為0.21 和0.18。因此,提升游客對信仰空間、建筑空間的感知內容和效率,是提升游客滿意度的有效途徑。進一步分析得出,在信仰空間基因的四個因子中,游客對以風水文化為基礎的村落布局和以傳統美德為信仰的牌坊建筑感知程度最為顯著,路徑系數均為0.75,提升游客對村落布局和牌坊建筑的感知尤為關鍵;而建筑空間基因的七個構成要素中,傳統建筑的外墻青磚和木結構,徽派建筑特有的馬頭墻、天井、黑瓦白墻和徽州三雕更能讓游客充分感知,路徑系數分別為0.81、0.77、0.75,這表明游客對建筑的外部空間特征更為敏感,相比于需要深入挖掘的空間特征,游客對能立即處理并做出判斷的信息感知程度更高。結合上文對數據的描述分析,游客對祠堂和牌坊等信仰類建筑、傳統民居建筑、徽州三雕的第一印象較為深刻,因此,這兩類建筑的保護力度上應大于其他空間類型,在保護措施上以修繕為主;景區在規劃旅游線路時,需要將傳統民居和牌坊建筑作為瀏覽的關鍵點,優化不同景點的停留時間;在游覽過程中著重講解傳統建筑的建造工藝和建造技術,使得游客提升對外部空間的感知,從而提升游客滿意度。

4.2 空間基因感知存在互相影響,并間接影響游客滿意度

通過模型可知,在外部空間基因中,民俗、環境空間基因感知對建筑、信仰空間基因感知存在正相關性,路徑系數分別為0.48、0.39,意味著加強游客對民俗、自然環境空間基因的感知有利于促進對建筑、信仰空間的感知,從而間接影響游客滿意度。

結合上文對數據的描述分析,游客對傳統表演、特色小吃制作等傳統民俗空間感知程度較低。原因在于只有當重大節日來臨時,村落才會舉行各類演出,日常沒有相關表演供游客們欣賞;特色小吃較少設立單獨的小型攤位,而是與景區飯店結合,使得游客只有在飯點休息時才能品嘗當地小吃,不夠便利,且消費較高,難以滿足游客需求。因此,通過完善景區的相關服務設施和民俗表演形式,有利于提高游客對民俗空間的感知;而環境空間基因的感知體現在游客更愿意深入村落中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體驗步移景異的空間感受,因此,需減少游客在展覽館中游玩的時間,從而提升對自然空間基因的感知,進而提升游客滿意度。

4.3 游客地方感對游客滿意度的中介效應

根據上述實證研究可知,在空間基因感知的四個維度對游客地方感的四個維度中,除假設H1c、H2a、H3c、H3d對應的維度不存在相關性外,其他維度間均存在顯著正相關性。游客地方感維度中歷史人文認知、旅游功能認知對游客滿意度具有顯著正向作用,路徑系數分別為0.24 和0.34。在旅游功能認知中,游客對管理方式認知最為顯著,路徑系數為0.75;在歷史人文認知中,游客對徽州歷史文化底蘊認知最為顯著,路徑系數為0.75。因此,通過提升游客對歷史人文、旅游功能的認知是提升游客滿意度的有效方式。

根據上文數據的描述分析,學歷為本科和碩士的游客群體對徽州歷史文化的感知最為顯著,而月收入在4000~7000 元的游客成為游客群體的主要部分。因此,景區需根據游客收入區間和消費區間,制定不同游客群體的消費模式,從而在整體上提升旅游地的管理方式。針對高學歷游客制定側重當地歷史人文的導游講解內容,使得不同學歷的游客盡可能充分感知當地文化,進而提升游客地方感,并提高游客滿意度。

5 結論

5.1 主要結論

本文通過實證研究的方式,探討了外部空間基因對游客滿意度的影響,為空間基因的相關研究和游客滿意度的相關研究提供了案例補充,并為當地游客滿意度的提升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方法。研究結果表明,外部空間基因感知會直接對游客滿意度產生影響,其中環境空間基因感知、信仰空間基因感知、建筑空間基因感知對游客滿意度呈現顯著正相關性;游客對空間基因的感知存在相互影響,并間接影響游客滿意度;游客地方感在空間基因感知對游客滿意度的影響中起到中介效應。

5.2 局限和展望

本文實證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游客感知過程是動態變化的,本研究選取的時間較為集中,對分析結果可能存在一定影響,因此樣本選取應劃分為不同時段;本文通過借助游客地方感這一中介變量進行研究,但還可能涉及其他中介因素,如游客感知價值、游客感知風險等,需建立更加完善的游客感知體系。

猜你喜歡
村落維度滿意度
林中村落
靜謐村落
多感謝,生活滿意度高
16城市公共服務滿意度排行
淺談如何提升脫貧攻堅滿意度
淺論詩中“史”識的四個維度
明天村里調查滿意度
油畫《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讓人魂牽夢繞
光的維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