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前期童蒙讀物的編纂形式及其傳播研究

2023-10-14 16:04孔永紅
新聞愛好者 2023年9期
關鍵詞:清代文化傳播傳統文化

【摘要】中國自古以來都很重視對兒童的教育。清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后一個王朝,也是由古代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童蒙讀物也受其影響。清前期仍然按照中國古代社會的路徑,歷史類童蒙讀物的主要編纂形式有韻語類、綱鑒類、史評類等,并且其排版格式也有很多創新。清前期童蒙讀物的社會影響也是巨大的,首先清代書坊的發展助推童蒙讀物的傳播,并被廣泛應用于童蒙教育之中;其次童蒙讀物之間也是相互影響、相互模仿,同類編纂形式的讀物大量呈現并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從而加大了文化傳播的力度。

【關鍵詞】清代;童蒙讀物;文化傳播;童蒙教育;傳統文化

中國自古以來都很重視對兒童的教育。一個家庭如何對待兒童的教育問題,似乎屬于私人的范疇。然而,自從科舉制度創立之后,無論是士人家庭還是平民子弟,都有躋身于上層社會的可能,因此家長以子弟步入仕途為最高期望。兒童教育離不開蒙學教材,而教育內容會影響孩子其后發展的方向。清前期童蒙讀物的編纂仍然延續著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方向,并逐步向近代轉型。研究清前期童蒙讀物的編纂形式及其在社會上的影響,有利于對童蒙讀物編纂的思考。

一、童蒙讀物的編纂形式及編纂特點

(一)韻語類童蒙讀物

韻語類童蒙讀物由于讀起來朗朗上口,一直是孩童們喜歡的對象。韻語往往以三字、四字或更多相同字數組成,讀起來朗朗上口。清代韻語類的童蒙讀物舉不勝舉,不僅包括清代當時之人編纂的童蒙讀物,還包括清代借鑒和因襲明代及之前的韻語類童蒙讀物。清代以前的韻語類歷史童蒙讀物如南北朝周興嗣的《千字文》、宋代王應麟的《三字經》、元代陳櫟的《歷代蒙求》、明代李廷機的《五字鑒》等,這些在清代都仍然廣泛流行,并有一定的增補。清代之時,專家學者也根據需要編纂了大量的韻語類童蒙讀物,如許遯翁的《韻史》、葛震的《詩史》、鮑東里的《史鑒節要便讀》等。

清代韻史類童蒙讀物編纂特點主要有以下幾種。其一,以時間為序的中國歷史敘事體系,從盤古開天辟地開始,一直到明代結束,可以讓兒童了解傳統文化中的中國歷史發展與延續,了解中國歷史的延續性和傳承性。其二,以四字韻語為一句的較多,比較適合兒童閱讀。中國的成語一般以四字為主,這較為適應中文的語言環境,表達的內容也更加豐富。其三,選取有正能量的歷史故事進行編排,積極引導兒童向善的心理。故事的選取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對人物的選取符合儒家傳統文化的“仁義禮智信”等基本要求,同時對不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進行批判,讓孩童在讀或聽這些故事之時,可以分辨善惡是非。其四,概括性強,同時后期解釋性注釋則故事性更強,可以引領兒童進入歷史故事中。

(二)綱鑒類兒童通俗讀物

如果說韻語類童蒙讀物適合早期兒童閱讀的話,稍大一點的孩子就可以對整個歷史文化進行把握。綱鑒類童蒙讀物則是比較合適的選擇。綱舉目張。讀者通過“綱”可以知曉其主題,而通過“目”可以知曉其故事梗概。由于綱鑒類讀物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且字數較少,是適合大齡兒童閱讀的童蒙讀物。

清代綱鑒類的兒童通俗讀物很多。其中不乏繼承和發展了前代的成果,如清代陳宏謀對明代顧錫疇《綱鑒正史約》進行增訂等。清代所編纂的綱鑒類兒童通俗讀物較具代表性的是吳乘權所編纂的《綱鑒易知錄》、朱璘《綱鑒輯略》等?!毒V鑒易知錄》等童蒙讀物的編纂和排版格式,也具有特殊的意義。其一,提綱挈領式的編排,也是引導式的閱讀方式。通過“綱”將故事最精華的內容給予概括,可以一目了然此段所要講述故事的基本情況。如果想繼續深入了解,可以閱讀故事的內容,這種引導式的閱讀方式,可以激發讀者的求知欲望。其二,中國古代典籍艱澀難懂,盡管該類讀本已經進行了精簡,但仍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生詞等,故而在編排之時對很多字、詞進行了注音和注釋,達到了無障礙閱讀。其三,在圖書的頁眉處進行批注,這在中國古代還比較少見,這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有的批注是問題式批注,從而可以激發學生思考問題。

(三)史評類等深度閱讀的童蒙讀物

史評,即以評論史事或史籍為主的著述。這類圖書一般以專業研究性論述出現。當然,無論是上文提到的“韻語類”還是“綱鑒類”等,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評論性內容,但并不是專門的評論性著作,并非其主要特點,故而不能將其列為史評類著作。對于童蒙讀物來說,很多人認為史評類著作不適合列入,但事實上,有部分著作就是為兒童而作。

史評類適合兒童的讀物且影響較大的當數宋末元初潘榮所著《通鑒總論》。明代之時,該書即被廣泛地傳播,“他的《通鑒總論》被冠于多數編年體及其他普及性史書卷首,其文總結歷代治亂興亡,筆勢雄健,語言通暢,成為傳布歷史評論的力作”。[1]到了清代,《通鑒總論》的影響依然盛而不衰,仍被附載于多部著作卷首,作為歷史童蒙讀物,被廣為傳誦。清代杜詔《讀史論略》亦因潘榮《通鑒總論》而作,“余(杜詔)撰《讀史論略》蓋因陽節潘氏《通鑒總論》而作也”。[2]張之洞將《讀史論略》等歸為童蒙教材,其在《書目答問》中列出“童蒙幼學各書”,并注釋曰:“上海新刻《三才略》最佳,不惟童蒙,凡學人皆不可不一覽?!彪S后又解釋《三才略》包括有:“《輿地略》《擴地略》……《讀史論略》?!保?]可見,《讀史論略》是適合兒童閱讀的史評類著作。

《讀史論略》等史評類童蒙讀物盡管也是以年代順序進行編排,但其史評占據著重要地位,故而內容相對更加深入,較為適合大齡兒童閱讀。其一,《讀史論略》用春秋筆法對歷史進行描繪,在敘述歷史時就已經帶有評論性質。其二,作者對重要的歷史問題進行注釋用以解釋其內涵,用評語和注釋的形式論述史事,讓讀者可以多方位感受史事的內涵,為其論點做支撐。其三,對重要的詞、句等,用圓圈(○)標注,用以提醒讀者特別注意。對連貫的詞、容易出錯的句子等,用雙橫線(══)標注,用以提醒讀者,也起到了強調的作用。其四,史評類著作可以激發讀者的思考能力,如歷史評述已經表明觀點,同時作者在一旁進行了批注,當然,這是作者的論斷,讀者也并非一定會完全認同作者的觀點,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而且能促進學術爭鳴。

二、清代童蒙讀物的傳播及其社會影響

(一)書坊發展助推童蒙讀物刊刻版本眾多

清代書坊的發展為童蒙讀物的刊刻與傳播奠定了基礎,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普及。清代書坊所刊刻的書籍,其中一個是“為社會大眾及孩童編纂的普及讀物”。[4]清代書坊較為著名的是四堡坊刻,其是明朝萬歷八年(1580年)由鄒學圣創立的,宗旨是“鐫經史以利后人”[5],鄒圣脈(1692―1762)是鄒氏家族刻書業較為著名的人物之一,他曾增補《幼學瓊林》為《幼學故事瓊林》且付諸刊刻。鄒圣脈還增補了由明李廷機著、張瑞圖校正的《鑒略妥注》,鄒氏序言曰:“李廷機先生,胸羅全史,著《鑒略》,自皇古以迄宋元事跡,舉其大綱,略其小目。俾讀者開卷瞭然,儼與歷世受命之主賡揚一堂,與人可誦可讀,一部廿一史之要領也?!保?]鄒圣脈作為刻書大家,還親自操刀增補一些市場上所需求的童蒙讀物并付諸刊刻,滿足了讀者對歷史知識的需求,同時也擴大了坊刻書的歷史影響。

在書坊的推動下,很多童蒙讀物被眾多書坊刊刻,如《綱鑒易知錄》就是刊刻版本較多的一部著作?!毒V鑒易知錄》編纂完成后,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秋即得到刊刻,此年所刊刻即有兩種版本出現,一為尺木堂刊本,一為維經堂藏版本[7],之后又得到了不斷地翻刻和重刻。從目錄和目前所留存版本情況來看,刊本相當多。如光緒十四年廣百宋齋主人徐潤刊本,徐潤在《敘》中說《綱鑒易知錄》“其嘉惠后學,有功前哲,為何如耶,梓行后家置一編,洛陽紙貴,但尺木堂原刻漫漶已久,坊間翻刻都無善本”。盡管徐氏是在表明刊刻此書的必要性,但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當時坊間有眾多刊刻此書者。另外,此書傳到日本后,在日本亦得到重刊,今在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有由筱崎概校,翻刻康熙五十年尺木堂刻本的《綱鑒易知錄》,此書刊刻校對精審,刊刻精良。又據1960年由中華書局所刊刻的卷首收錄有施意周所作的《點校說明》的版本,提到此書大概有二十余種版本。[8]隨著書坊不斷刊刻有價值的童蒙讀物,歷史文化隨著書籍的傳播而促進了民眾整體文化素質的提升。

(二)童蒙讀物被廣泛應用于啟蒙教育中,社會傳播廣泛且影響深遠

童蒙讀物最初編纂的初衷和目的是為了教育家族子弟而作,如清初的許遯翁,對子女教育的要求非常嚴格,每天雞鳴即喚起子女讀書,其編纂《韻史》“自以課女無所習,偶隱括成書”,即專門為教育自己女兒而作的一部童蒙讀物,而其子“以《韻史》簡練可誦,有功后學,梓而傳之”①,此書是用韻語寫就的,且對孩童教育有重要意義,其子將其付諸刊刻,后來被廣泛應用于私塾和家塾教育之中,得到社會認可。

鮑東里《史鑒節要便讀》也是為童蒙編纂的一部書,《題辭》也用四言韻語的形式,曰:“史稱浩繁,讀之不易,韻語括之,以便誦記,卷帙無多,全史已備,置諸家塾,為童蒙計,庶幾讀之,俾知世系,金匱能窺,嚆矢可棄?!钡搅四陜H六歲的同治帝登基之時,此書被推薦用于皇帝的童蒙教育。同治帝繼位尚且年幼,于是詔告內廷,選擇一部能適合同治帝閱讀的童蒙讀物?!妒疯b節要便讀》被進奉于皇上,并被采納。

《史鑒節要便讀》從最初的私塾教育孩童所用,最終被同治皇帝作為啟蒙讀物,其傳播力度也就大大增強,成為孩童獲取知識的重要讀本。

總之,清代所編纂的很多童蒙讀物,其初衷盡管是直接為私塾或家塾服務,但隨著其在社會上的傳播,被眾多私塾、書院所利用,成為孩童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

(三)同類編纂形式的童蒙讀物大量出現

傳播學“模因論”原理認為:“文化的基本單位,通過非遺傳的方式,特別是模仿而得到傳遞?!彼侵肝幕I域內人與人之間相互模仿,散播開來的思想或主意,被一代一代地傳承。清代童蒙讀物是模因論的具體體現之一,它們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從編纂形式上都相互模仿,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加大了文化傳播的力度。

學校教育關涉科舉考試,科舉考試題目則引導著學校教育的方向。清代科舉考試的內容仍是以經學為主,但史學的地位也在逐步上升。南宋朱熹所纂史書《通鑒綱目》在康熙御批之后成為學子學習的書籍,也是科舉考試所要遵奉的一部重要典籍。乾隆元年即曾明確規定鄉試、會試策題,必須詳引《通鑒綱目》中的事實和人物,敘述歷代的制度沿革。②在官方的指引下,在科舉制度的要求下,《通鑒綱目》被奉為圭臬,成為眾多童蒙讀物編纂模仿的對象。

從目前留存下來的著作來看,綱鑒類童蒙讀物大多是以《通鑒綱目》為基準,如葉澐《綱鑒會編》卷首《凡例》曰:“是編以朱子《綱目》大書為綱,而以分書為目。目者,詳載綱中所書之事也。而又曰鑒者,鑒亦與目同。目取于朱氏,鑒取于司馬氏,兩書會合而成。此是編之所由名也?!鄙蛏腥省锻ㄨb韻書》卷首《凡例》道出了此書乃是“取涑水考亭二編,以及二十一史,細心考訂”而成??梢?,朱熹所纂《通鑒綱目》成為很多童蒙讀物編纂的準繩,不僅從體例上模仿綱目體,而且在春秋大義上遵循《通鑒綱目》,并且在內容上與官方所規定科舉考試的內容有著相通之處。閱讀童蒙讀物,可以很好地掌握《通鑒綱目》的大致內容,是科舉考試的捷徑。童蒙讀物盡管簡略,但可以讓讀者基本了解中國歷史的大致輪廓,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學習,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傳播途徑不斷擴大,傳播者的數量形成一定的規模,傳播的力度和效果會大大增強。

三、結語

清代童蒙讀物的編纂適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形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傳統歷史文化的傳播。但需要注意的是,清代編撰童蒙讀物的初衷一般都是以家庭教育為主,盡管有些讀本被時人或后人發現其價值并給予刊刻,但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這限制和阻礙了其刊刻和傳播的歷程。同時,由于清代書坊的商業性,其刊刻的童蒙讀物很多都不是非常精良,比較漫漶,不易保存,導致很多童蒙讀物沒有留存下來,但其所起到的對歷史文化傳播和普及的貢獻是不能被抹殺的。另外,清前期童蒙讀物很少關注科技方面的內容,這是一大缺憾,如中國古代的科技發展,再如當時的西方天文學思想在明代已經傳播到中國,但童蒙讀物幾乎沒有涉及。還有,清前期童蒙讀物的編纂形式也并沒有太多的創新,仍然沿著傳統社會的老路,以韻語類、綱鑒類、史評類等為主,且編纂內容雷同較多。但瑕不掩瑜。清前期童蒙讀物編纂量之大,傳播之廣,這是不爭的事實,對傳播和普及中國傳統文化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本文為2017年度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年度項目“清代史學傳播與普及的歷程與經驗研究”(項目編號:2017CLS020)的階段性成果]

注 釋:

①許遯翁撰,朱玉岑補:《韻史二卷補一卷》卷首《陳確序》,清咸豐十一年刻本。

②《清高宗實錄》卷一九,乾隆元年五月甲寅。

參考文獻:

[1]喬治忠.明代史學發展的普及性潮流[M]//張國剛.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4卷,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450.

[2]杜詔.讀史論略[M]//余肇鈞.古今史學萃珍.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91:487.

[3]張之洞.書目答問補正[M].范希曾,補正.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300-301.

[4]孔永紅.清代書坊對歷史文化的普及與傳播[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7(1):38.

[5]吳世燈.清代四堡書坊刻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21:76.

[6]余明善.中國歷史上的童蒙讀物簡介[J].歷史教學,1985(6):26-29.

[7]張烈.《綱鑒易知錄》簡介[J].文史知識,1982(9).

[8]吳乘權.綱鑒易知錄·卷首·點校說明[M].北京:中華書局,1960:4.

作者簡介:孔永紅,南陽師范學院南都學壇編輯部編輯,博士(南陽 473061)。

編校:張紅玲

猜你喜歡
清代文化傳播傳統文化
清代怎樣整治形形色色的詐騙案
清代典妻習俗與戶婚制度的競存及原因評析
清代寫真人物略考
淺談清代宮廷樂舞的主要類型
中國文化傳播與藝術人才外語能力培養創新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淺析《黃河晨報》對河東文化的傳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