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思政課主題教學的整體設計與實踐路徑

2023-10-15 15:37陳敏姣
廣西教育·A版 2023年8期
關鍵詞:主題教學教學路徑中國夢

【摘要】本文論述小學思政課主題教學要堅持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提出小學思政課主題教學的整體設計與實踐路徑,包括:以立德樹人為目標,整體梳理主題學習內容;立足整體,有效設計教學活動;拓展育人渠道,實現知行合一。

【關鍵詞】小學思政課 主題教學 中國夢 教學路徑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22-0045-03

教育部組織編寫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以下簡稱《讀本》)是學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教材,更是“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教材,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載體。小學開展《讀本》教學,可以強化小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發揮鑄魂育人功能,提高思政課教學的有效性和系統性。本文圍繞“中國夢”這一主題,以小學高年級《讀本》中的《偉大事業都始于夢想》一課為例,探討小學思政課主題教學的整體設計與實踐路徑。

一、以立德樹人為目標,整體梳理主題學習內容

思政課教學應以立德樹人為指引,遵循“縱向銜接,橫向貫通”的原則,基于不同學段目標,充分考慮不同學段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整體梳理主題教學內容,整體設計教學活動。小學思政課主題學習處于主題學習的起始階段,旨在為小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使他們從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梳理不同學段《讀本》之“中國夢”主題內容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思政課政治認同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更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蹲x本》在不同學段均設置了“中國夢”主題章節,“中國夢”是《讀本》中的核心概念。以“中國夢”為主題的思政課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了解中國夢提出的背景,掌握中國夢的科學內涵,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偉大理想,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夢想之中。梳理小學、初中、高中《讀本》中的“中國夢”相關內容可以發現,“中國夢”的主題結構呈現出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特點,學生對“中國夢”的政治認同需要經歷從“個人有什么夢想”到“個人的夢想如何實現”,再到“個人、民族、國家相統一的中國夢是什么”“中國夢如何實現”的認知升級。小學高年級《讀本》第1講《偉大事業都始于夢想》的主題為“什么是中國夢,如何實現中國夢”,以“十四個堅持”基本方略為主線展開論述,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引出“夢想”這一主題,第二部分以圖文結合的形式闡述“中國夢”的內涵,第三部分介紹夢想與實踐的關系。

(二)明確不同學段應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小學階段是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邏輯起點。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在教學思政課時,教師要注重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活動體驗中學會理解自我、理解他人,學會換位思考,產生學習的興趣和愿望。初中階段的思政課應當聚焦典型史實,強化實踐活動,為學生創設情境體驗的機會,突出體驗性、實踐性的特點,開展體驗式學習。高中階段的學生抽象思維進一步發展,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議題”情境,為學生創設探究的平臺,促進學生深度學習,讓學生“在價值沖突中深化理解,在比較和鑒別中提高認識”,不斷豐富政治情感,形成政治認同。

(三)確定單篇課文教學目標

確定主題教學單篇課文教學目標,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起點,考慮學段學情。對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他們在低年級《讀本》第4講《我們的中國夢》中已經學習了“什么是夢想”“該有什么樣的夢想”等內容,到了高年級,主要學習和理解中國夢的基本內涵、厘清個人夢想與中國夢的關系,這體現了同一個主題教育目標隨學段螺旋上升的特點。小學高年級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比較多,“中國夢”這個名詞于他們而言并不陌生,對中國取得的成就也有所了解,但是對“中國夢”真正的內涵缺乏深刻的理解,不同學生理解的程度也不一樣。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個人夢想與中國夢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為夢想而奮斗的精神,使之成為有理想信念、有責任擔當的人。

基于以上分析,教師可以確定小學高年級“中國夢”主題教學的如下目標:(1)讓學生了解夢想的重要性;(2)利用“夢想年代尺”和“夢想盲盒”,讓學生了解中國夢的內涵,明確個人夢想與中國夢息息相關;(3)通過案例故事,讓學生明確夢想與實干的關系,激發學生為夢想而奮斗的愿望。依據本課內容,教師可以設計“織夢”“圓夢”“追夢”三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深化對中國夢的認識,實現情感認同,強化政治信仰。

二、立足整體,巧妙設計教學活動

為體現不同學段思政課程橫向貫通、縱向銜接的特點,教師在教學時必須立足整體,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成長特點和學習需求,協同同學段各門課程,采取適宜的教學方法,探索學生的成長軌跡,喚醒學生的成長自覺。

(一)突出學生主體,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

厘清個人夢想和國家夢想的關系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夢想年代尺”貫穿本課“織夢”“圓夢”“追夢”三個教學環節,教學層層遞進,螺旋上升,助力學生思維進階。在“織夢”教學環節,教師請學生繪制“個人夢想年代尺”,幫助學生樹立自己的夢想。在“圓夢”教學環節,教師先請學生拿出“中國夢年代尺”,觀察“圓夢之事”時間軸,了解中國在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就,再將“個人夢想年代尺”與“中國夢年代尺”進行比較,明確個人夢想與中國夢之間的關系。在“追夢”教學環節,教師請學生再次拿出自己繪制的“個人夢想年代尺”,對其進行修改和完善,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實現中國夢,體會“我的夢”與“中國夢”相互交融,個人夢想與國家和民族的夢想相統一。

(二)立足教學整體,聯系前后知識開展教學

五年級學生對“夢想”“中國夢”已經有所了解。三年級《讀本》中的《偉大的中國夢》一課以“航天夢”引導學生走近“中國夢”,五年級《讀本》延續了“航天夢”這一主題。小學思政課主題教學必須立足整體,聯系教材中的前后知識開展教學活動,避免教學內容重復。例如,在教學導入環節,教師可以通過聽歌識曲這一活動,引入話題中國“飛天夢”的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教師請學生猜一猜航天器的名稱,尋找航天器命名規律,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發現航天器的命名與中國飛天“神話故事”的聯系,進而與本課主題“夢想”建立關聯,使學生感受到夢想的力量,順利進入本課《偉大事業都始于夢想》的學習。

(三)協同多門學科,開展情景體驗教學

了解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五年級《讀本》“中國夢”主題教學的重點。為突破教學重點,教師可以協同同學段的各個學科,設計“一路一廊”——“線上重走復興之路”和“夢想時光長廊”情景體驗活動。做法如下:(1)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問題“中國在各個領域取得了哪些成就”,尋找中國發生巨大變化的案例,思考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件夢想物件是什么;(2)將選定的夢想物件(實物、照片、視頻等)包裝成“夢想盲盒”帶回課堂。課前學生線上參觀“復興之路·新時代部分”展廳,通過圖文和模型,了解中國各項事業取得的成就,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中國夢”的基本內涵,同時創設“夢想時光長廊”主題展覽情境,帶領學生穿越時空,體驗夢想時光,直觀感受中國的巨大變化,把握“中國夢”的內涵。主題展覽活動綜合了美術、語文、科學、體育、信息等學科內容,考查學生跨學科學習能力,體現了系統性和統整性的育人方向。

三、拓寬教學渠道,促進知行合一

教師要始終堅持立德樹人這一育人目標,堅持“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育人方式,積極探尋立德樹人教學路徑,通過課上與課下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校內與校外聯動等方式,豐富育人資源,拓展育人空間,讓思政課入腦、入心。

(一)課上課下相結合

雖然五年級學生對“中國夢”這個名詞已經十分熟悉,對中國取得的成就已經有所了解,但是對“中國夢”的內涵還缺乏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教師要將“中國夢”這個宏大主題化大為小,引導學生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從小事物中看到國家的偉大成就,理解“中國夢”的真正內涵。以“夢想盲盒”中的中國變化為例。學生要討論“中國在各個領域取得了哪些成就”這一問題,各學習小組必須選擇一個特定的領域進行研究,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在這一領域取得的突出成就和階段性成果。課前,學生分小組討論,確定圓夢主題;課中,教師設計“夢想盲盒”教學活動,各小組開展探究活動,查找“圓夢”資料,記錄“圓夢”之事;課后,學生開展盲盒展示活動,將“夢想盲盒”學習成果以主題的形式進行展示,打造“夢想盲盒”時光長廊。

(二)線上線下共同拓展

為幫助學生更好地明確夢想和實干的關系,教師要根據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運用富有時代氣息的素材資源和貼近生活的故事案例,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為此,教師可以利用線上思政課堂,豐富和拓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內涵與外延。例如,在“追夢”教學環節,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各個領域“追夢人”的夢想故事?!绑w育強國夢”學習小組分享了中國女排以及運動員全紅嬋、蘇翊鳴的追夢故事,教師可以結合杭州舉辦亞運會這一熱點,采訪班級中參加校體訓隊并獲得榮譽的同學,請他們分享自己的體育追夢故事,讓學生再次明確夢想和實干的關系。學生的追夢故事也可以在“夢想云課堂”線上平臺進行分享,實現線上線下互聯互通互補,實現全過程、全方位、立體化育人目標。

(三)校內校外相銜接

開展以“中國夢”為主題的思政課教學,教師可以借助學校開展的特色活動、綜合實踐活動、社團活動、主題班會等,通過情境體驗,形成夢想有形場域,凝聚夢想力量,促進思政課建設的全域聯動,推動思政課程的實踐導行。圍繞“中國夢”這一主題,教師可以立足杭州本地歷史文化和場館資源,設計“二十大里的追夢少年”實踐作業,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夢的故事,開展參觀訪問、研學旅行、志愿服務等活動。在教學《偉大中國夢》時,教師可以設計“二十大里的追夢少年”實踐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追夢主題開展探究活動。有的學生以“綠色生態夢”為主題,重溫習近平總書記在杭州西溪濕地考察的故事,結合余杭塘河的變化,體會新時代中國綠色發展的核心理念,在生活中踐行節水護水、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有的學生以“鄉村振興夢”為主題,主動了解杭州市淳安縣下姜村的發展故事,實地探訪下姜村,了解下姜村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變化,在實地考察中深化對“中國夢”的理解。

在小學開展思政課主題教學,能夠使各個學段的主題教學銜接更加流暢,課程內容更加豐富,課程教學更加有趣,實踐活動更加多樣,有利于培養學生政治認同核心素養。聯合各門學科開展思政課主題教學,使得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雙向貫通,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靶凶叩乃颊n”實踐教學活動凝聚了夢想的力量,促進了思政課建設的全域聯動,推動了思政課程的實踐導行。

總之,小學思政課主題教學應當遵循思想發展的內在邏輯和學生的成長規律,堅持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的原則,以學生的真實生活為基礎,鏈接學生生活實際,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增強思政課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循序漸進地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外,教師應當促進思政課與各種教育資源的協同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使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貫通,提高思政課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蘋,孟婷,蓋夢潔,等.小初高一體化設計讓紅色精神永流傳:雷鋒精神課程開發案例[J].人民教育,2021(增刊3):16-1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李曉東.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例式解讀道德與法治[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作者簡介:陳敏姣(1992— ),浙江衢州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道德與法治教學。

(責編 歐孔群)

猜你喜歡
主題教學教學路徑中國夢
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實踐研究
婦產科臨床護理教學路徑的建立與應用研究
J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實證研究
人文精神關懷下的德國音樂學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教學路徑研究
美媒:非洲人欲在華追求“中國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