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愛爾蘭的沼澤深入希尼

2023-10-16 12:58嚴彬
四川文學 2023年8期
關鍵詞:希尼沼澤愛爾蘭

□文/嚴彬

1

1995年10月的一天,希尼和他的家人在異國他鄉,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度假,住在離皮洛斯港口不遠處的一家小旅館,在哲學家海德格爾所言的“所有歐洲人的故鄉”。詩人希尼從他和他家人生活的地點,他出生的北愛爾蘭,他反復往來漂泊講課的美國,回到了歐洲人的精神源頭希臘。

伯羅奔尼撒古老的風吹動希尼的滿頭銀發,詩人在翻閱他已經翻譯了五年的索??死账?;那首有關那場發生在三千多年前邁錫尼王阿伽門農和特洛伊人的著名戰爭之詩篇《邁錫尼守望者》已經完成,后來收錄在他1996年出版的詩集《酒精水準儀》中。

電話打來了。已經成為和他父親同行的語言教師的克里斯托弗接到電話,并將那個傳言數年而終于成真的消息轉達給了他的父親:

“爸爸,我們為你感到驕傲?!惬@得了諾貝爾文學獎?!?/p>

希尼在突兀的消息中回過神來。他告訴克里斯托弗:

“你最好告訴一下你媽媽?!?/p>

很快,整個希臘和北愛爾蘭都知道了希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及他們的詩人正在希臘的消息。

“我花了好幾個小時打電話,試圖和家里的人、和散布在各地的朋友聯系,愛爾蘭的和美國的?!毕D釋髞淼牟稍L者奧德里斯科爾說,“我滿身大汗?!?/p>

獲得至高文學榮譽的希尼自希臘返回北愛爾蘭??偫碓跈C場等他,禮賓車送他直抵總統府,而第一個播出獲獎后接受采訪畫面的是愛爾蘭廣播電視臺……作為詩人的希尼幾乎享有了詩人能收獲的所有榮耀,那榮耀照亮他的愛爾蘭家鄉德里郡和成長的摩斯巴恩農場,照亮了世代耕種勞作的希尼家族。此時距他出版第一本詩集《一個自然主義者的死亡》(1966年,費伯出版公司)已經過去近三十年了。

2

我讀希尼已經很晚,大約在2017年寫那首以《挖土》為題回憶父親的詩之前不久。

《挖土》是受希尼1966年(作者時年27歲)出版的第一部詩集《一個自然主義者的死亡》(吳德安等譯本)第一首詩《挖掘》啟發創作的一首詩,名稱和對象幾乎也相同。作為同樣來自鄉村的詩人,我從希尼《挖掘》中領悟到的是一種對鄉村經驗和情感的樸素書寫方式:作者從我們通常不會留意的——不以為具有詩意之處下筆:

我的手指和拇指間

夾著一支矮墩墩的筆

偎依著像桿槍。

進而,希尼的筆觸落到正在窗外挖土的父親身上:

窗下,響起清脆刺耳的聲音

鐵锨正深深切入多石的土地:

我的父親在挖掘。

在這樣一首書寫我們親近土地和傳統家庭的人再熟悉不過的題材作品中,希尼用他平靜的敘事者的目光和心,將眼前所見父親的日常勞作轉述為詩,并如父親挖掘的行為所達成的目標——詩歌《挖掘》也像希尼家族的更深處挖掘,從父輩到祖輩,同樣的勞作如傳統般在作者筆下展開:

我祖父一天挖出的泥炭

比任何在托尼爾挖炭的人都多。

隨著作為農夫的父親和祖父在幾乎同一塊土地上相同的勞作,由日常經驗而深入記憶和印象,日常深入到傳統中,希尼家窗前的土地延展到托尼爾的土地——乃至希尼家族根植的愛爾蘭土地,在開始處看似平常的一瞥,到一個農夫、一個農民家庭、一個一個北愛爾蘭的挖炭人及其家庭必須完成的成為傳統的經驗——由經驗而生發的深沉的情感,詩人希尼借一首詩完成了他的“發掘”,進而將傳統引向自身——然而挖掘的工具也由鐵锨過渡為筆,一個家族的三代人在此“挖掘”:

……(父親)我父親在挖掘。

……這起伏的節奏穿過馬鈴薯壟

他曾在那兒挖掘。

……(祖父)為得到更好的泥炭

越挖越深。挖掘。

……(“我”)我的食指和拇指間

夾著一支矮墩墩的筆。

我將用它挖掘。

關于《挖掘》,希尼在他的回憶散文《摩斯巴恩》中提到,“《挖掘》是我寫的第一首我自己認為把感覺帶入文字的詩,或者更準確地說,我認為我的直感進入了文字”。

3

對“挖掘”如一首深情的歌謠般反復吟唱,希尼為同樣作為詩人的我和作為讀者的我們提供了一種面對日常經驗和習俗、面對家庭和家族的觀看、領悟與書寫方式。

《挖掘》中不見我們通常在有關家庭或鄉村的詩歌中常見的——以至于泛濫的——有關情感的直接抒情性詞語,比如“愛”“深愛”“勞累”“眼淚”,而是以直接的經驗,以反復的自當下向時間和空間深處的敘事,表現了更為親切、可感、可信賴的鄉村詩歌,真誠和深刻的情感正如一條發生的河流,自源頭的涓涓細流,緩緩地,在途經萬水千山的奔流中擴展和縱深了自己。

感謝希尼賦予我詩人的經驗,我以謙卑的心去寫那首《挖土——獻給我的父親,并致希尼》,回憶我父親和我家周圍我們一家數代人反復勞作過的土地,我們熟悉的身后蜿蜒的瀏陽河,寫出了自己理想的——盡管是受到啟發甚至于有模仿痕跡的——屬于我自己的詩:

我的父親曾在門前挖土

為了挖出第二口池塘,讓我們天天都有魚吃

作為瀏陽河的養子

我們一家五口都生活在這里

在我爺爺死的時候,他給我們傳下這把鋤頭

挖土。一把挖出過老房子和舊陶罐的鋤頭

就在我家后院,父親后來用陶銼和磨刀石磨它

這把時常閃著白光的鋤頭在房前屋后翻來覆去

比我的爺爺還要勤快,像是守著自己的墳和土地

……

誰人沒有家鄉?

但在某種更寬闊的意義上,有人說,“詩人沒有國度”——又或者說,詩歌本身也是一個共和國,詩人和詩歌的讀者在其中生活成長。在那樣一個詩歌的國度,愛爾蘭的謝默斯·希尼和中國的我,此刻或曾經被希尼和他的詩歌照亮的我們,有相似的經驗和共通的情感。希尼有他的德里郡家族農場,我有我蜿蜒的瀏陽河和瀏陽河岸長年吹拂的風。而詩人給讀者——所有生活著的人帶來的,是一種深入的觀看、參與生活的角度,交給我們一把把開掘自我生活的鐵锨:

在詩人的引領下,我們拿起自己的鐵锨(或筆,或其他),在自我熟悉的家和土地乃至歷史中挖掘。

1995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希尼,頒獎詞是“由于其作品洋溢著抒情之美,包容著深邃的倫理,批露出日常生活和現實歷史的奇跡”(“Seamus Heaney for works of lyrical beauty and ethical depth,which exalt everyday miracles and the living past”),為二十世紀的大詩人希尼作注腳。

4

“那是1940年代初的倫敦德里郡,美國轟炸機咆哮著撲向機場,美國陸軍在路邊的田野里行進,但所有這些偉大的歷史事件都沒有打擾院子里的節奏。水泵就站在那兒,一個苗條的鐵家伙,頭戴鋼盔,有鼻有嘴,渾身顏色深綠,配有一只長長的手柄,站在石頭基座上,標志著另一個世界的中心。五家人在這里抽水日用,婦女們忙忙碌碌,來時空空的搪瓷水桶一片喧嘩,去時提著沉甸甸的緘默之水安安靜靜?!保ㄏD帷赌λ拱投鳌?,姜濤譯)

這就是希尼印象中和筆下的德里郡,他的摩斯巴恩。抽日用水的鄰人家庭,忙忙碌碌的熟悉的婦女,跟隨馬匹回家的男人,在漫長的春天的黃昏,所有的孩子都想蜷縮在他們隱秘的巢穴……希尼的童年蜷縮在那些充滿幻想的孩子中,關于童年記憶的詩行自孩子們的玩鬧和笑聲中浮現:

“你的土豆干了嗎

該挖的時候到了嗎”

“拿起鏟子試一試”

臟臉的麥克古根如是說

作為一個生活在二十世紀,出生于英屬北愛爾蘭而始終以心歸屬愛爾蘭的天主教家庭的詩人,日常生活和家鄉經驗是希尼一生寫作的重大主題之一,這些主題詩篇匯集于詩人的早期詩集《一個自然主義者之死》(1966)、《進入黑暗之門》(1969)、《熬過冬季》(1972)和《北方》(1975)等詩集,并以一首《北方》中的長篇詩歌《演唱學?!?,仿佛為這一主題作結。

和大多數詩人一樣,在出版詩集《一個自然主義者之死》之間,希尼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年輕人,但已經走出他的家鄉德里郡,在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完成了他的本科學業,不久便成為一名中學教師。

學生時代的1957—1961年,他在女王大學的學生雜志《Q》和《戈爾工》上發表了最初的詩篇,我們已經難尋這些詩歌的下落,并未出現在他后來的第一本詩集中。

作為年輕的二十歲出頭的詩人,希尼投入到文學閱讀和詩歌寫作中,從他生活的經驗和愛爾蘭的詩歌傳統中汲取營養。很自然地,他讀到了愛爾蘭大詩人保羅·策蘭的詩。策蘭的影響深入他今后的詩歌寫作中,并在1996年他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演講中得到了闡釋。

希尼青年時代的詩篇陸續出現在1962年的《貝爾法斯特電訊報》、1993年的《愛爾蘭時報》《基爾肯尼雜志》上……1964年圣誕節前夕,他的三首詩被知名雜志《新政治家》的文學編輯看中并發表,引導他通向了一條更開闊的文學道路,也幫助他打開了成為女王大學講師的工作生涯。而后者是希尼半生大學詩歌教授的起點,引導他后來通向大洋彼岸的加利福尼亞大學和哈佛大學,德里郡和摩斯巴恩將成為回憶。

不久,費伯出版公司向25歲的詩人希尼提出約稿,希望出版他的詩集。

1966年,也就是希尼和瑪麗結婚后誕下第一個孩子麥克爾的那年,他的第一本詩集《一個自然主義者之死》終于由費伯出版公司出版了。

這是一家有著優良詩歌出版業績的公司,奧登、艾略特、休斯、拉金、麥克尼斯、斯彭德等赫赫有名的詩人出現在它的出版名錄上?!八且粋€改變的時刻”。希尼后來在自己和奧德里斯科爾的長篇談話錄中回憶了那段決定性的往事,他將它稱為“‘博爾赫斯和我’狀態的開始”。一個自傳式的詩人開始登上文本的假面舞會,那個舞會中出席的是教科書式的大人物,正如費伯公司出版名錄上刊登的那些名字。

5

如同我們看到的那樣,希尼第一本詩集已經向愛爾蘭和日后的全世界展示了一位大詩人的氣象。希尼也許算不上普通意義上那種光彩熠熠的“天才詩人”,他不曾在某一次或某個階段將詩歌連同自身作凡·高或海子式的徹底燃燒,而是以一位“高水平詩歌選手”的身份登上詩歌舞臺。他是高度自覺的詩人,不在創作中放縱語言或個性。他也是一位深情的詩人,甚至記得自己每一首詩歌的寫作地點和創作狀態:

“《挖掘》就是1964年8月我在伍德的家里寫的,在樓上的臥室寫的”;

“《一個自然主義者之死》是一個周日的下午在一套公寓里寫的,和瑪麗及她的同屋一起在她們泰特街的公寓后面躺著曬完太陽之后”;

“《鱒魚》是在瑪麗公寓,寫在一個C&A購物紙袋上”;

“在植物大道我坐在我的大眾甲殼蟲的司機座位上寫了那首饑荒詩,《挖土豆》的一部分。我可能在等什么人”……

詩人站在一個詩人的角度回望,那些珍視個人詩歌經驗的才會走得更遠,因為詩歌技藝并不難于習得,詩歌印象和背后真誠的感性力量則更為可貴。大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也是因為擁有和開啟了自己印象中的回憶大門,才向世人鋪開了浩瀚的“追憶似水年華”的繁復又深邃的人生與社會畫卷。

6

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范圍內的人眼中,愛爾蘭大約更因為它養育的作家而聞名:他們是偉大的詩人王爾德、保羅·策蘭,不朽的開意識流先河的小說家詹姆斯·喬伊斯,現代派大劇作家薩繆爾·貝克特……穿過二十世紀,謝默斯·希尼又加強了愛爾蘭的文學重量。很難想象,這個占據了不到一個海島、國土面積不如中國重慶的歐洲小國,竟被文學女神如此眷顧。

當我們這些東方人中的某些有幸去到王爾德和喬伊斯的國度,在飛機上俯瞰大西洋的季風和大雨不斷洗刷的島嶼時,也許會看到成片的閃光低地,分布在那個歷史上飽受戰亂與紛爭的土地上,它就是愛爾蘭沉重、黏稠而能封閉一切沉沒者的沼澤地。在那些沼澤地,人們挖掘出了四千年前的“沼澤人”遺骸,他們比大多數古埃及木乃伊都要古老;人們挖掘出兩千年前的巨大黃油,黃油經過了漫長的發酵期;挖掘出死難的少女和被處決的士兵……

無盡的歷史被愛爾蘭自己的沼澤吞沒又保存……它們為愛爾蘭的兒子——德里郡的詩人希尼帶來了獨特的“沼澤詩”。

我們無遮攔的國土

是一片沼澤,在太陽落下和升起之間

不斷結著硬殼。

他們開掘的每一層

似乎都曾有人住過。

——《沼澤地》

這些詩篇在最初的《挖掘》中,在祖父和父親挖掘泥炭的勞作記憶中嶄露頭角,在《沼澤橡》(來自1972年的詩集《熬過冬季》)成為一個馬車夫的“戰利品”(指沼澤橡,保存在沼澤地泥炭層中的橡木,是愛爾蘭居民常用的建筑材料,人們用它們蓋自己的茅屋),而終于被詩人升華為沉重歷史腳步的愛爾蘭詩篇——詩人最重要的詩集之一《北方》中的詩歌《沼澤女王》中愛爾蘭母親的象征。詩人以那位被挖掘出沼澤的沉睡的女性口吻自述,令“沼澤女王”復活:

我躺下等待著

在泥炭表皮與莊園墻之間,

在長滿石南的地面

與玻璃齒狀的石頭之間。

我的身體是盲文

……黎明的太陽在我的頭頂上摸索著,

在我腳底下冷卻,

透過我的織物和毛皮

冬天的滲透

消化我,

文盲的根

……我的王冠漸漸腐朽,

寶石掉在

泥炭塊里

像歷史的軸承。

……而我從黑暗中升起,

破碎的骨,陶罐似的頭顱,

綹綹磨損的縫線、毛發,

泥堆上的點點微光。

——《沼澤女王》(黃燦然譯)

7

作為愛爾蘭的和守衛愛爾蘭的詩人,自浪漫主義的十九世紀走來的詩人葉芝身上背負的是從傳統走向現代的戰栗,在愛爾蘭民族戰爭中詩人走向戰場,那些經驗都體現在葉芝的詩篇中。

葉芝去世的1939年,希尼恰好誕生。

在希尼的時代,同樣是歐洲戰亂和愛爾蘭的民族沖突,希尼在這樣的環境下出生并成長。正如他所仰慕的“莊重的”東歐詩人們,有幸接受大學教育、成為大學教授、走向愛爾蘭和世界精英階層的希尼更重要的選擇,在葉芝那著名的詩句“想到的人的光榮大多數在哪里開始和結束,不能不說我的光榮是我有這樣的朋友”的開闊話語的啟示下,希尼將目光投向我們反復提及的愛爾蘭過去的歷史和沉入沼澤中的歷史。他在詩篇中將那位在十八世紀的貝爾法斯特沼澤中發現的莫伊拉沼澤女王視為愛爾蘭的象征——愛爾蘭的母親,那位偉大母親的女兒,借助希尼的詩,講述了她那被蹂躪、被掠奪,有頭頂著太陽散發微光的歷史,閃爍于愛爾蘭的泥堆中。

《沼澤女王》,是一位母親的深沉的呼喚,在愛爾蘭的大地上回蕩,點點滴滴,既是歷史的訴說,又是愛爾蘭的根在發芽。希尼所在意和書寫的,是他早已形成的詩的自覺和詩歌美學。他愛親身經歷并書寫了二十世紀滄桑的波蘭詩人米沃什,也愛遙遠的比利時畫家“農民的勃魯蓋爾”,愛為美國的林場與樹木作見證的“農民詩人弗羅斯特”。關于希尼的美學傾向,他已經言明:

“對我來說最有意義的東西是從承受著更大壓力的環境里誕生出來的,是那種比阿什貝利詩派、梅里爾詩派,有著更復雜解釋的起源和更緊密的紋理的東西?!?/p>

這也是為什么希尼傾向于從東歐詩人——如茲比格涅夫·赫貝特和米沃什他們身上獲得更多啟示和歸屬的原因?!扒f重感”是希尼追求的,他不愿走向那些所謂“輕體詩”(如打油詩)的詩歌,那些未能包含多少深刻體驗、見證和沉思的、無關重大責任甚至生死攸關的詩。

希尼莊重的使命感使得他在中后期更為關注愛爾蘭和愛爾蘭人面臨的社會、民族和信仰危機,并由這些現實、見證,進而深入到愛爾蘭兩千多年的歷史和傳統中,并在他生命長河更為開闊的晚年,退回到了希臘,在希臘那全歐洲人的故鄉回望邁錫尼的守望者。

正如古希臘悲劇詩人埃斯庫羅斯在《阿伽門農》中所言:公牛在我的舌頭上。

希尼在1994年前后的《邁錫尼守望者》中留下的詩有這樣的詩句:我的哨兵工作是命運,是要回去的家。

這就是為什么希尼不愿成為阿什貝利和布羅茨基那樣的純藝術詩人,沒有走向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先鋒派、頹廢派詩歌,而是深入現實社會生活,往回追溯,參與到當下的、追尋回溯的愛爾蘭的歷史進程中。一般人會認為,基于現實的創作是一種低起點、低藝術性的事業,而希尼以他的追求和作品通向了詩歌大師,這離不開他對血源和傳統的認同,對現實與歷史的關切,對信仰和意義的追尋。信念和經驗貫穿希尼的一生,使得他成為真正的愛爾蘭詩人,如同他面對和想象過的“沼澤女王”,為整個愛爾蘭的歷史和精神傳承。他的諾貝爾演說詞標題為《歸功于詩》:

“我歸功于詩歌,它使這空中漫步成為可能?!紫?,我要使那種生活的真諦具有一種具體的真實性,最為欣慰的時刻是詩作顯得最直接,成為其所參與、所辯護和所反對的世界的一種最前沿的再現的時刻……”

終于,他和愛爾蘭互為歸屬?;?、箭頭和炮彈曾落到愛爾蘭的土地和愛爾蘭人民的家園,愛爾蘭和希尼的沼澤將它們沉入國家深處,它們和祖父和父親的挖掘聲,窗外愛爾蘭夜鶯和長腳秧雞鳴叫聲,蓋爾語的呢喃和反抗聲,甚至四千年前沉沒于沼澤的愛爾蘭男子重見天日的呼吸聲,莫伊拉沼澤女王如泣如訴而又溫柔的低語聲,和它們一道,成為愛爾蘭的歷史和希望,詩人的愛和信,被全世界的人聽見和想象。

我愛這地面

涌出的泉水,

每條河岸都是絞刑架的下落板,

每個活池塘

都是一個甕的

拔開塞子的口,一個飲月者,

為肉眼所

難以測探。

——《親屬關系》

一個好詩人追求什么?難道他希望自己和自己的作品如飛絮飄浮在時代上空,只是存在而難以把握、沒有根基嗎?

猜你喜歡
希尼沼澤愛爾蘭
面對深處的挖掘
謝默斯·希尼詩歌語篇平衡觀取效行為闡析
鬼斧神工!愛爾蘭巨人之路
愛爾蘭睡眠學會
幫女兒走出“嫉妒沼澤”
沼澤時代
愛爾蘭:小島嶼,大樂趣
國內希尼研究20年綜述
愛爾蘭巨人之路
從希尼到謝默斯: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謝默斯·希尼:會議與紀念”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