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體育跨學科學習的價值、內容與路徑探尋

2023-10-17 04:56文/顧
體育教學 2023年8期
關鍵詞:實心球跨學科育人

文/顧 欣

2021年6月,《〈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提出,注重學科融合,鼓勵適當在體育教學中開展情境式跨學科主題教育教學活動,促進綜合育人目標的實現。2022年4月,教育部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發布會上提出加強橫向學科有效配合,發揮社會大課堂資源優勢,鞏固學科實踐活動課程成果,各門課程都要用不少于10%的課時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

從2 0 世紀末提出的“綜合課程”“廣域課程”到近些年學界熱議的“STEM教育”“學科+”“學科融合”“項目化學習”等概念,跨學科學習的研究已經成為當今學界的熱點。本文結合所在學校近年學科融合課程實踐探索的經驗,嘗試回答體育跨學科學習“為什么跨”、“跨什么”和“怎么跨”的問題,從體育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價值、內容和路徑的角度進行實踐探索。

一、“為什么跨”——體育跨學科學習的價值探尋

(一)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和橫貫能力

工業革命以來,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學校中分科學習的內容越來越深,人們似乎陷入一種學科“深井”,學科之間相互割裂、缺少融通。文化課培養了一批“考試高手”,體育課教學的現狀也大多是機械單調的重復,“喜歡體育卻不喜歡體育課”的現象依然大量存在,雖然各級教研活動也一直在強調密度、強度、有效性,但多注重體能方面的提高,而在培養面對真實情境下解決問題的思維和能力方面卻很少有體現。

那么這種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和能力是什么呢?跨學科學習的價值在于解決實際問題,而真實情境下的實際問題往往是綜合性的,需要調用各科知識和技能去解決。所以這種綜合應用的思維就是布魯姆學習目標理論提到的高階思維,這種能打破學科壁壘,串聯各學科知識的能力就是芬蘭教育目前提倡的橫貫能力。

(二)發展學生的體育品德與社會情感

“立德樹人”是發展教育的根本任務。體育以人的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其育體的指向性比較明顯,也正因如此,其在思維、品德方面的教育功能往往易被忽略。其實體育也是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教育部高度重視體育的教化功能,提出要統籌體育、藝術和語文、歷史、品德在綜合育人方面的融合。

教育思想家杜威認為,“知識沒有和尋常的行為動機和人生觀融為一體,而道德就變成道德說教——成為各自獨立的德行的組合”。當前,我國“五育”分離現象嚴重,且疏于德、偏于智、抑于美的問題突出,很多學校對體育育人的功效和價值缺乏深刻的認識,具體的方法手段也較為單一,針對性、實效性不強。如何將德育滲透到體育活動實踐中去,如何將體育與其他學科融合起來協同育人也是當今面臨的重大挑戰。

(三)促進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由于個體差異,學生群體中總有一部分人“文強體弱”或者“體強文弱”,這種偏科現象在現實中是大量存在的。體育跨學科學習不僅能解決文體學科之間的割裂問題,還能引發深度思考,促進記憶,幫助學困生提高學習能動性。

項目化學習打破了學科壁壘,讓知識相互聯結。在學習中會激活多種神經聯系,調動全腦參與。體育跨科學習可以暫時掙脫應試的束縛,幫助學困生另辟蹊徑,以更高的興趣投入到學習中,重新建立信心。另外體育成績比較弱而文化課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可以通過體育跨學科學習找到自信,使他們不再抗拒體育活動,均衡發展。

二、“跨什么”——各科知識之間的融合點內容整理

跨學科學習學什么?其內容范圍應當是相當廣泛的,可以說生活、生產中處處都有素材。為了便于開展,本文通過對中學語文、數學、物理、歷史、地理、藝術等教材內容的梳理,結合新課程標準對跨學科學習的相關要求,篩選出部分價值較高的內容(表1、表2)。

表1 初中《體育與健康》教材中與其他學科的部分融合點

以上整理的內容,融合了多個學科知識點,同時也像一個“錨點”,可以鏈接到各個學科,鏈接到社會、家庭、學校,引導學生走向真實情境下的深度學習,促進“五育”融合,形成以體樹德、以體啟智、以體健美、以體促勞等融合育人效應。

三、“怎么跨”——體育跨學科學習的路徑探索

跨學科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目前還沒有相對固定的學習內容,學校的日常教學還是以國家的核心課程為主。既可以在日常教學中以表1、表2的內容為“錨點”進行學科滲透,也可以設計開發一些“體育+STEM”的課程,或者不考慮學科界限進行超學科的項目式學習。下面結合三個案例來闡述這三種路徑。

(一)學科內滲透

學科內滲透是在分科教學中圍繞某個問題或知識點需要借助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去協同解決問題。借助不同學科知識,解決同一問題,引發學生深度思考,使不同學科知識產生聯結。但是在進行跨學科教學的時候一定要避免形而上學,避免走馬燈式的頻繁串課,為了跨學科而跨學科。

在進行彎道跑教學的課上,某教師在組織完彎道跑技術的學練之后,要組織一個彎道跑比賽,要求分道。顯然彎道上每個道次的跑程是不一樣的。這個時候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每個彎道是個半圓,已知半圓半徑為25米,每個跑道寬度為1.22米。為了彎道跑比賽公平,每個跑道的學生跑動距離應該相等,因此,每個跑道的起點應該前伸一段距離,這個前伸的距離如何計算?這個時候學生就可以根據他們學過的圓的周長公式推導出每個跑道的前伸數。比如第3道C3=2π(3-1)×1.22/2=7.66米。

(二)STEM+體育(STEMS)

STEM教育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英語單詞首字母縮寫,強調多學科交叉融合,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學素養、技術素養、工程素養和數學素養。

“STEM+”理念是沿承“STEM”理念,強調在stem中融入更多的元素,進行跨學科整合。有的學者還提出了“STEAMS”,“A”是指藝術(Art),“S”是指體育(Sports)。本文的“STEMS”指的就是STEM+體育,是結合體育學科進行STEM課程設計和跨學科學習。以“設計抗阻訓練器”一例來說明。

1.學習目標(表3)。

2.探究活動:如何利用阻力設計健身訓練器材。

(1)觀察與體驗

觀察健身房里組合器械的構造;

器械訓練的阻力怎么調節?其力學原理是什么?

(2)思考

研究一下投擲實心球的最佳出手角度是多少(圖1)?如何利用身邊的器材等資源,制作一個訓練前擲實心球的訓練器材?

圖1 投擲實心球的出手角度

3.實踐活動:制作投擲實心球訓練器。

(1)器材與工具

單杠、肋木、滑輪組、空羽毛球桶、拉力繩,杠鈴片等。

(2)制作步驟

根據自己的身高,假設在初速度一定的情況下,計算出前擲實心球的最佳出手角度是多少?利用單杠或肋木、拉力繩、滑輪和杠鈴片等設計制作適合自己的實心球訓練器。

(3)調試與改進

研究出手高度不變的情況下,拉繩長度與設置滑輪支點高度的關系(通過改變人與支點距離及拉繩長度來調節出手角度大?。?。

(4)結論

由學生自主撰寫。

(5)改進與嘗試

嘗試通過不同的方式去設計前擲實心球訓練器,看是否有更好的方案,并記錄下來。

(6)思考

如果將繩系杠鈴片的阻力方式換成彈力帶來使用有什么優點和弊端?

(三)體育項目化學習

項目化學習是通過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方式,設計驅動性的問題,在學生自主或合作進行基于項目任務的問題解決過程中,自主學習、培養素養的一種教學模式,是一個在真實情境下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方式。

體育項目化學習就是圍繞一個與體育相關的問題展開的項目化學習。以“設計馬拉松路線圖”為例說明(表4)。

表4 “設計馬拉松路線圖”項目實施指南

這是一個真實情境下的問題,所以通過“設計馬拉松路線圖”的項目式學習,能增進學生對家鄉的了解與熱愛,增進體育、地理、生物、英語等多學科知識的融合與應用,提高學生解決真實問題的綜合能力。

猜你喜歡
實心球跨學科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跨學科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學、練、賽”一體化在實心球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以原地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為例
讓實心球“飛”起來
商標跨類保護的跨學科解釋
“珠”育人
他們用“五招”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