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創鉆孔引流術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的臨床效果

2023-10-18 12:36黃俊強
當代臨床醫刊 2023年4期
關鍵詞:硬膜引流術腦組織

余 軒 黃俊強 周 維

(長沙市第一醫院神經外科,湖南 長沙 410000)

慢性硬膜下血腫是指因外傷因素所致,在頭部硬腦膜及蛛網膜之間出現的有包膜血腫,多形成于頭部外傷3 w 后,具體形成機制不明,以顱內壓增高及神經功能障礙等為主要臨床表現[1]。臨床對于慢性硬膜下血腫以手術治療為主,開顱血腫清除術作為其常用術式,療效得到廣泛認可,但仍會有復發或硬膜下積氣等問題發生,對患者預后造成一定影響。隨著微創技術的飛速發展,微創鉆孔引流術逐漸取代此前的傳統手術方式被應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腫治療中。為此,對兩種手術方式治療效果進行探討,為臨床手術方案的制定選擇提供參考依據,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2 月至2023 年2 月在我院手術治療硬膜下血腫患者100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對照組男27 例,女23 例;年齡58~78 歲,平均(65.7±4.2)歲;神經系統癥狀程度分級:1級17 例,2 級27 例,3 級4 例,4 級2 例。觀察組男26例,女24 例;年齡57~79 歲,平均(65.9±4.1)歲;神經系統癥狀程度分級:1 級17 例,2 級28 例,3 級4 例,4 級1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組間比較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取開顱血腫清除。實施常規消毒,全麻,根據頭顱CT 檢查結果,確定硬膜下最大血腫層面后于顳部做切口,避開重要血管組織游離骨瓣,在顯微鏡下清除血腫,確認徹底清除且無出血后放置引流管,觀察患者腦組織情況,若張力有所欠缺則復位骨瓣并縫合硬腦膜;若腦組織可見明顯腫脹,則需要去除骨瓣以達到減壓目的,術后常規抗感染治療。

1.2.2 觀察組實施微創鉆孔引流術。根據CT 檢查結果在血腫最厚處進行穿刺,注意避讓大血管。局部麻醉處理后將頭皮及皮下組織切開,暴露顱骨,應用2.5~3 mm 克氏鋼針經頭皮將顱骨鉆透,應用中心靜脈導管經骨孔放置穿刺針至血腫腔內,抽取不凝血液后再送金屬軟管到達血腫腔并將穿刺針取出,送入導管并固定,將三通閥連接至導管遠端。應用生理鹽水沖洗血腫腔,密切觀察液體顏色變化,由深變淺后停止。連接三通閥與無菌袋,定時進行沖洗、引流,頭顱CT 檢查可見血腫基本消退后撤出導管,術后常規抗感染治療。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頭顱CT 檢查可見血腫面積消退90%以上,顯效;頭顱CT 檢查可見血腫面積消退50%~90%,有效;頭顱CT 檢查可見血腫面積消退不足50%,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統計(顯效+有效)總數/總例數×100%。(2)相關指標:觀察兩組治療前后血腫量、神經功能及疼痛情況。神經功能應用CSS 評分量表進行評估,總分45 分,得分越高則患者神經功能損傷越重。疼痛程度應用VAS 評分量表進行評估,總分10 分,得分越高則患者疼痛程度越嚴重。(3)不良反應:觀察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 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n,%) 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n,%)

2.2 相關指標 術后兩組患者血腫量、CSS 評分、VAS評分均有明顯下降(P<0.05),且觀察組各項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腫量、CSS 評分、VAS 評分比較

2.3 不良反應 術后對照組發生4 例顱內積氣,3 例感染及2 例血腫復發,不良反應總發生率18.0%(9/50);觀察組有1 例顱內積氣,2 例感染發生,不良反應總發生率6.0%(3/50)。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慢性硬膜下血腫是血液在蛛網膜、硬腦膜之間異常聚集而導致的占位性病變,老年群體最為多見。因為老年群體大多伴有不同程度腦萎縮,這種不良狀態可使患者在腦部遭受創傷后顱腔內腦組織活動范圍增大,腦表面橋接靜脈相對更容易撕裂,從而引起出血發生。且術后往往腦復張不全,蛛網膜、硬腦膜兩者之間血腫發生部位間隙較寬,血液或腦脊液仍可能在此持續聚集,引起術后復發[2]。慢性硬膜下血腫在顱內血腫中有極高發病率,能占到顱內血腫10%,硬膜下血腫25%左右,多發生與蛛網膜、硬腦膜之間,表現出精神、神經障礙及與之相關癥狀[3]。慢性硬膜下血腫發生后不能自愈,可根據其影像學檢查及臨床表現分為手術或非手術治療,若因血腫占位效應誘發明顯臨床癥狀或有顱內壓升高,需采取手術治療方案,僅有很少一部分患者可在非手術治療下使得血腫緩慢吸收。

常規開顱手術血腫清除對慢性硬膜下血腫的治療效果顯著,但手術過程中需暴露大面積腦組織,創傷大,也易引起術后感染等不良反應發生且在操作時會有顱腔血液滲出,這也導致復發率較高。微創鉆孔引流術是近些年來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的常用方法,具有以下優勢[4-5]:(1)可反復沖洗,有效稀釋并徹底排出血性液體及血腫腔空氣,積極復張發生塌陷的腦組織,閉合血腫腔;(2)能降低對引流管遠端部位腦組織造成的損傷,可引流殘余腔液至顳下肌并在此進行吸收,同時偏厚的顳肌可對骨孔產生保護,不需再完成顱骨成形術;(3)遵循等量置換、速度緩慢原則,顱內壓變化平穩,可控性高。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微創鉆孔引流術治療效果更為顯著。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這是因為微創鉆孔引流術創傷小,始終反復沖洗抽吸,能有效清除血腫內纖溶物質,更利于硬膜下腔纖溶系統及凝血功能恢復,且引流管密閉良好,降低了顱內感染等不良反應發生,安全性高[6]。術后兩組患者CSS 評分比較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這是因為微創鉆孔引流術在釋放血腫液過程中緩慢進行,有效避免了異常升高的顱內壓再次驟然下降,能降低對側血腫生成,緩解因血腫壓迫所致神經功能障礙。

綜上所述,應用微創鉆孔引流術對慢性硬膜下血腫患者進行治療能明顯增強血腫量清除,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具安全性高,對促進患者早期恢復有積極意義。

猜你喜歡
硬膜引流術腦組織
髓外硬膜內軟骨母細胞瘤1例
維護服在膽囊穿刺引流術后患者管道維護中的應用
高壓氧在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小腦組織壓片快速制作在組織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芒果苷對自發性高血壓大鼠腦組織炎癥損傷的保護作用
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置管引流術在膽汁瘤治療中的應用
負壓封閉引流術(VSD)在骨外科針對創傷軟組織缺損治療中的研究
探討預防基底節腦出血鉆孔引流術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療
DNA雙加氧酶TET2在老年癡呆動物模型腦組織中的表達及其對氧化應激中神經元的保護作用
阿托伐他汀聯合中藥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的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